大写的人生

2023-05-30 04:15张木程太和
慈善 2023年2期

张木 程太和

2022年9月5日,第六届江苏慈善奖表彰大会在南京举行,海安市城东镇堑南村村民刘宏燕,用一双满是老茧的手,接过属于她的奖牌——江苏慈善奖(慈善行为楷模)。颁奖词介绍说:这双手托起83名老人的幸福晚年和85名困难家庭学子的未来,累计捐出10多万元善款,同时还签立了遗体捐赠纪念证,这双手向世人证明:普通人也可以做“慈善家”。

一棵葱绿的幼苗

1962年,刘宏燕出生于黑龙东省伊春林区,父亲是1938年参加革命的老八路,1952年复员至伊春林区森调队,母亲在林业局机关食堂工作,刘宏燕的上面还有一个哥哥。这一年,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抚顺军营因公殉职,年仅22岁。也许冥冥之中有一种磁力效应。雷锋精神从小就根植于这个小女孩的血脉里。

刘宏燕的爸爸妈妈是两位善良的好人,刘宏燕很小的时候,爸妈先后捡回了4个被人遗弃的残疾婴儿,3男1女,有脑瘫的、有癫痫的、有患软骨症的,还有一个智残的。为了抚养捡来的残疾孩子,爸妈用业余时间到山上开荒种地,母亲甚至辞去食堂的工作,父母的言传身教在刘宏燕幼小的心灵播撒了行善助人的种子。在帮助异姓残疾孩子的生活中,刘宏燕完成了自己的“学前教育”,她立志长大后做一个行善积德的人。上学了,刘宏燕读的是《雷锋的故事》。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放学路上遇到两位从山东到东北寻亲的老人,当时天色已晚,天寒地冻,老两口无处安身,哆嗦着站在十字路口。刘宏燕问明情况把老人领回家里,父母没有责备女儿,还安排两位老人住了下来,发动全家帮助老人寻找亲戚,也许是时间久远,也许地点差错,也许是老人记忆有误,始终没有打听到老人亲戚的消息。妈妈说:“就让他们在自己家里住下来吧,也就是多拿两双筷子。”后来,父亲干脆在自家屋前搭了两间“木刻楞”房子,给老人栖身。这两位老人在刘宏燕一家的奉养下,安然度过了生命的最后14年。这期间,刘宏燕全家承担了老两口的衣食住。老人有个头疼脑热的,刘宏燕忙着请医抓药。参加工作后,刘宏燕一半的工资花在老人身上。两位老人逢人就说:“我们不知哪里修来的福气,遇上了这位菩萨心肠的好姑娘。”

高中毕业后,刘宏燕进入伊春林业系统工作,虽说是个女孩子,样样拿得起放得下,处处赶在人前面,时间不长就入了党,当上了女子采伐队队长。当时,要求每人每天油锯100棵红松,且根部留置不超30公分,刘宏燕每天都超额完成任务。刘宏燕在青年职工中勤奋好学,技术精湛,先后被评为伊春市“学雷锋标兵”“小兴安岭优秀儿女”“黑龙江省劳动模范”“全国边陲优秀儿女”……年轻的刘宏燕正疾驰在人生事业发展的快车道上。

一只南飞的燕子

24岁那年,刘宏燕第一次谈恋爱,在一次“边陲优秀儿女”报告会上,一位部队首长对这位从林海雪原中成长起来的女孩子,既钦佩又感动,他像一个长辈那样关心着刘宏燕,并为刘宏燕介绍了一个年轻的军官。他是云南某边防部队侦察连副连长,北京人,长得高大帅气。接触后,两人很谈得来,通信一段时间后,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他走上了老山前线。一个深秋的傍晚,噩耗传来,爱人在战场上壮烈牺牲。至今想起来,刘宏燕眼中还常常溢满泪水。从此,刘宏燕关闭了感情的窗口,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时间过去了好几年,在父母和朋友的一再催促之下,刘宏燕在《演讲与口才》杂志刊登征婚启事,由此认识了江苏省海安县原新生乡普通农民刘昌明。刘昌明是一位“单身父亲”,妻子患白血病去世一年多,留下两个男孩,一个4岁,一个8岁。家里还有年迈的父母和一个重症肌肉萎缩的弟弟,加上1.7万元的医疗债务。当刘宏燕从关外东北摸到堑南村,看到这样一个家庭,两眼真傻了。她想拔腿就走,但看着两个躺在床上的老人,望着孩子充满希望的眼神,善良质朴的刘宏燕心软了,心头顿生怜悯之情:这个家庭太需要帮助了。

1992年4月8日,伊春林业部门为他们的“女儿”办了一个风风光光的婚礼。30岁的刘宏燕像一只轻盈的燕子,从冰天雪地的东北来到了海安,来到了人生地不熟的黄海边上,用她那瘦弱的双肩,担起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人生重负。

一缕温暖的春风

当继母不容易。两个男孩,七岁八岁狗都嫌的淘气包,一辆“二八”自行车,前杠上坐着4岁的,后架上坐着8岁的,一个送小学,一个送幼儿园,学校在五六里之外的小镇上。小镇上的人们都知道,本地一个农民“骗”了个会说普通话的北方“马马儿”,都说这“马马儿”吃不了这份苦,蹲不长久。刘家种着7亩多责任田,婚后不久,麦收大忙就到了,那时候还没有机器收割,都是人工。刘昌明的父亲肺结核,母亲类风湿关节炎,看着有病的公婆摸索着在地里割麦子,刘宏燕平生头一次拿起了镰刀。镰刀不听使唤,刘宏燕跟自己较劲,手上的皮磨破了,脚上的鞋子让镰刀划开了口子,脚指头都流血了,熬过麦收又插秧,刘宏燕更是吃尽了苦头,她起秧、扎秧、插秧,腰疼得流过几次泪,这个森林里的女儿在秧田里可真是“凤凰落地不如鸡”了。

7月份,刘宏燕发现自己怀孕了。当时,县委、县政府根据她的特殊情况破例将其安排进了供销社。新的工作环境需要适应,新的工作业务需要学习,此时的刘宏燕也才刚刚知悉,丈夫给前任妻子治病欠下了近两万元的债务。那时的工资才几百元,猴年马月才能填上这个窟窿,想想老的,看看小的,为了不增加这个家庭的负担,刘宏燕一咬牙,到医院做了人流。再咬牙,做了绝育手术。那些日子,31岁的刘宏燕眼泪和着血水一起流淌。一个女人,放弃了自己生育的权利,只为一个承诺,为了两个和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两个孩子,在刘宏燕的悉心照料下,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毕业后步入金融系统,在城市安家立业,这是后話。此外,刘宏燕还主动联系丈夫的前岳父岳母,照应他们平时的生活。刘宏燕用瘦弱的身体、博大的爱心、宽广的胸怀让一个原本破碎的家庭重现欢乐,像一缕春风温暖着每一个成员。

结婚三年后,原本颓丧的刘昌明,在刘宏燕的鼓励下,考到了会计资格证书,找到了新的工作。

一个独行的“傻子”

从千里之外嫁到海安后,刘宏燕行善的脚步没有停下。在供销社工作期间,刘宏燕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标兵”。那几年,正赶上基层供销社“最后的辉煌”,奖金福利都不错,刘家也过上了无债一身轻的日子,新生乡老百姓也都知道了供销社有个做好事的刘宏燕。刘宏燕还是乡邮电所的“常客”,先是东北的老爸月月给她寄钱,后来是刘宏燕往外寄,有东北的、有西北的,也有老少边陲的,钱数不等,地址人名也不同,据了解,她先后帮助17名孩子重返校园,为赈灾及龙卷风灾区等地捐款10多万元。

1998年,供销社在改革的浪潮中解体,刘宏燕被安排到了敬老院当护理员,护理员服务的是无儿无女、命运坎坷、性格孤僻的老人,刘宏燕把全院的老人当成自己的父母,以孝女角色让老人们感受家的温暖。她到新华书店买来了《基础护理》《康复医学》等书籍,认真学习护理技术。曹景美老人患有肺病,常常被痰堵住呼吸不上来,刘宏燕就口对口为她吸痰;申义才老人脚部残疾,不能上下楼梯,刘宏燕就成了他的拐杖和轮椅;长期卧床不起的陈秀英,肌腱韧带退化,肌肉萎缩,还患有褥疮,刘宏燕是她的专职保姆。院里还有几个老年痴呆的老人,屎尿到处拉,刘宏燕不厌其烦,经常为老人清洗身上的大便,为老人洗头、擦身子。在敬老院工作的几年时间里,刘宏燕亲手送走了107位老人,老人们把刘宏燕当成了自己的女儿,不少老人都感慨地说:“燕子到敬老院来,是我们的福气啊!”

2007年,刘宏燕生病了。一检查,是恶性子宫肌瘤,住院手术费要上万元,刘宏燕哪来那么多钱啊,那几年,在敬老院工作,一个月收入也只有400多元,孩子上学要花钱,捐款救助要花钱,刘宏燕只能从自己身上省,从牙缝里抠。从供销社转岗后,医保都没有续。那一年,刘宏燕去东北老家看望哥嫂和残疾异姓弟妹,路上病情恶化,撑到哈尔滨,她心里冒出一个念头:我不能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捐赠身体为社会作最后的贡献。在哈尔滨,刘宏燕跑了两家医院,知道活体不能捐赠。刘宏燕写下遗嘱,打算在医院结束生命,让医院充分利用自己的遗体。7月28日,一个晦暗的日子,刘宏燕从哈尔滨211医院的一处三层楼窗口纵身一跃,她以为这个高度既可以结束生命,也不会损伤器官,她要把属于自己最后的财富留给社会。刘宏燕自杀,看似思维方式上的错误,其实也有不能忽视的社会因素。那些年,“谁先富谁光荣”,学雷锋做好事在很多人眼里已经不合时宜,刘宏燕长期资助失学儿童,帮助军烈属,关爱贫困家庭,经常受人的白眼、嘲讽,有人当面骂她呆,说她傻,更有甚者,说她脑子有毛病,是精神病。有一次,敬老院有个老人临终前,想喝鱼汤,刘宏燕自己掏钱买来鲫鱼煨成汤,一勺一勺喂老人,谁知立马有人说风凉话:那个傻子想来世投好胎呢。刘宏燕心里苦,苦在别人不理解。

也许是苍天有眼,善有善报。刘宏燕没有死,三天后她醒了,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腿上绑了石膏打了钢钉,匆匆从江苏赶来的丈夫告诉她,医院准备给她做子宫肌瘤切除手术,看到自己给家人和社会带来了麻烦,刘宏燕哭了。

一面鲜艳的旗帜

2012年,刘宏燕退休了,她实在舍不得那些老人们,又坚持在院里干了一段时间。2013年,从报上看到“扬州”好人李彬20多年坚持照顾烈士母亲的故事,刘宏燕有心分担李彬大哥的担子,她跟丈夫商量,丈夫表示支持,孩子已经考上大学,老人也都走了,你可以做你喜欢的事了。刘宏燕毅然来到江都照顾烈士母親张秀玲,张秀玲85岁了,刘宏燕把她当作母亲一样照料,照顾“妈妈”的生活起居,变着花样地给老人做喜欢吃的饭菜,为了让老人更有胃口,她还向周围的邻居学做江都菜,老太太生命中的最后43天,刘宏燕日夜陪伴,尽心服侍,人瘦了一大圈。

2014年,刘宏燕从电视里看到河北邯郸张卫国老人的故事,张卫国曾经是志愿军文艺兵,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像《打击侵略者》中的“王芳”那样活跃在阵地上,她用舞蹈和歌声鼓舞前线将士,令刘宏燕非常敬佩,现在张卫国患有脑癌,住在邯郸第一人民医院,刘宏燕赶着来到张卫国身边,陪老人说话,为老人喂饭端尿洗身子,整整147个日日夜夜,直到老人撒手人寰。

1946年11月,南京籍地下党员赵坚牺牲,当时16岁的赵风和与战友将赵坚的遗体“偷”回来安葬,坚守70年为烈士守陵,他的事迹感动了刘宏燕。2016年,刘宏燕接过赵风和的爱心接力棒,每周都会骑一个小时的电瓶车,来到30里开外的洪旺村7组打扫陵墓,她的电瓶车上带着几块抹布、一把铁锹、一把扫帚和一只小红桶,到赵坚及其他30多位烈士的墓碑前擦洗墓碑,清除杂草。她说,赵老爹80多岁了,我要把赵老爹的守陵善举延续下去。

抗战老兵陈龙,患有阿尔兹海默症,从1996年起,刘宏燕便主动与陈龙结对,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像女儿一样,每周到老人的家中,帮老人洗澡、擦背换洗衣服,20多年过去了,陈龙老人不认识邻居了,不认识亲戚了,但就记住了这个燕子姑娘,每当刘宏燕来到,他就像孩子一样,脸上荡漾着笑容。

2021年9月,为了减轻东北老家哥嫂的负担,她还将老家捡回的脑瘫妹妹带到海安抚养。没有血缘关系患有脑瘫的妹妹50多岁了,生活不能自理,全靠刘宏燕照应。

近年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海安大地全面推开,刘宏燕再不是慈善的独行客了。她牵头组建了“鸿雁志愿服务大队”,时间不长就有1000多人志愿加入服务队。服务队对接服务抗战老兵5人,抗美援朝老战士76人,联系敬老院12所,困难家庭53户,孤儿11个,鸿雁大队开展的“点亮微心愿”“爱心助空巢”“义务守陵”等慈善志愿项目,月月有计划,周周有安排,天天有活动。在鸿雁的旗帜下,已聚集了1万多人的志愿服务队伍,仅南通理工学院就有675名青年志愿者。最近,海安东方国际家具城11位福建籍老板一次性捐资20万,建立鸿雁助学助困基金,集体加入鸿雁志愿服务大队。

刘宏燕是一名党员,是一个榜样,也是一面旗帜。她的凡人善举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评价,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扬。几年来先后获评海安市、南通市“慈善楷模”“江苏省道德模范”“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孝亲敬老之星”“中国好人”等,刘宏燕为了一份共产党员的初心,一路走来,沉重、艰难,然而她奋斗且幸福着,她依旧在用行动演绎着一个大写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