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岩 李苇婷
摘 要:沈从文是中国现代作家的代表之一,其文学作品海外译介较早,自20世纪上半叶起不断译介到日本。为全面了解沈从文及其作品在日本的传播与接受情况,本文从沈从文作品的日译本调查、日本《朝日新闻》对沈从文的报道、读者视阈下的沈从文作品接受以及日本学界的沈从文研究四个方面进行文献厘梳与宏观概述。综合言之,沈从文作品在日本的传播历程近百年,《若墨医生》《边城》《月下小景》等多部作品均有日译本,其中《边城》受到了日本读者、出版社、新闻媒体、学界的广泛关注,日本学界关于沈从文的研究涉及到不同作品文本、沈从文本人的研究等,以此深入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从客观、详实的数据把握沈从文及其作品在日本的传播与接受,可以为中国文学走出去、走进去、走下去提供启发与借鉴。
关键词:沈从文;日译;《朝日新闻》;读者评论;传播接受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77(2023)2-0073-10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日本近代中国西南调查及馆藏图文资料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2BTQ013。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文学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渠道,在中国文学海外译介的历程中,既有对某部经典作品的关注,亦有对作家及其系列作品的整体观照。近年来聚焦地域文化海外传播,深入挖掘地域作家作品在海外的译介与传播的研究逐渐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沈从文(1902-1988)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师之一,其文学创作体裁涉猎广泛,包括小说、散文、传记、杂文、诗歌、文论、戏剧,其中尤以小说创作最高。①至今,沈从文作品已被翻译成日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韩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的语言,时间跨度大,数量可观的外译本为沈从文作品在海外的译介历程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史料文献与基础资料。
作为沈从文及其作品海外译介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内学者研究视角主要放置于英语世界的沈从文作品译介研究,如2015年度“沈从文作品英译的历时研究与当代传播”“沈从文小说英译的社会学研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日本学界对沈从文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上半叶。虽然沈从文及其作品在日本的译介有限,但可以说日本学术界沈从文及其作品的研究一直方兴未艾。时至今日,日本学者依旧笔耕不辍地对沈从文及其作品进行研究。国内学者涉及沈从文作品在日本的译介研究成果较少,黎颖在《论城谷武男的沈从文研究》中对各个阶段的日本沈从文译介研究进行纵向脉络梳理后,着重研究了城谷武男对沈从文作品的翻译、版本校勘等,剖析了其研究特点。②李东在《从“疏离”到“回归”:日本沈从文研究的历史发展(1926—2004)》一文中围绕1926年后日本沈从文研究从“疏离”到“回归”的变迁进行阐述,将近80年的研究历程划分了四个阶段,论述了日本沈从文研究的学术思潮。③彭颖在《社会历史语境下的沈从文文学作品外译述论》(2016)中则系统梳理各个阶段下沈从文作品的外译情况及特点,分析了意识形态、赞助人及译者身份对其产生的影响。④此外,日本学者小岛久代以中文撰写《沈从文研究在日本》《日本近期的沈从文研究》,相继发表在学术期刊《吉首大学学报》《中国文学研究》上。前者介绍了在日本学界主要由“中国文学研究会”的会员们对沈从文的作品进行翻译、介绍与研究,并且将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半个多世纪里日本学者对沈从文作品译介及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简单梳理,为读者了解日本学界的沈从文研究提供了窗口⑤;后者则主要围绕90年代以后日本学界对沈从文的研究展开论述,总结了这一阶段沈从文研究的三个特色:以中国档案资料为来源、重视实地考察、运用叙事学理论。⑥
基于前人学者研究成果与切入视角,本文从(1)沈从文作品在日本的译介版本调查与宏观分析、(2)日本《朝日新闻》涉沈从文相关报道整理与分析、(3)基于读者评论视角把握日本读者对沈从文日译本的接受、(4)日本学者沈从文及其作品研究成果述评四个维度把握沈从文及其作品在日本的译介与传播,一方面为沈从文及其作品海外译介研究领域提供基础的文献信息与考察视角,另一方面促进中国文学走出去、走进去、走下去、讲好中国故事的纵深发展。
一、沈从文作品在日本的译介情况调查
(一)沈从文作品的日译本整理
沈从文作为文学大家,创作了多种形式的文学作品,文学体裁类型十分丰富。其中包括小说、散文、书信、戏剧、诗歌、文论等。在20世纪20年代,沈从文的作品首次被譯成日文,日本学界也展开了对沈从文的研究。最早介绍沈从文作品的是春霞,于1926年将《母亲》译成了日语。通过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网站以关键词检索“沈従文”,发现译介成日语的作品有几十篇,相关研究近百篇。具体而言,从20世纪中叶起开始,沈从文的作品陆续被译成日文,刊载在各书籍、杂志、期刊上。截止到20世纪80年代,已有二十余部作品被译成日文,松枝茂夫、小岛久代、冈本隆三等主为要翻译者。松枝茂夫是最早翻译沈从文作品的日本学者,所译的《边城》《丈夫》《夫妇》《灯》《会明》《柏子》《龙朱》《月下小景》等作品对日本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经松枝茂夫译介到日本后,获得了日本读者的喜爱,同时也促进了更多的日本学者关注沈从文及其作品,促进了沈从文在日本的影响力。在20世纪80年代,国内外曾出现“沈从文热”,在此期间出现了大量翻译作品。日本学者的译介作品不仅包括小说、散文,还包括书信翻译等。2008年小岛久代翻译了《湘行散记》,2010年山田多佳子翻译了沈从文的部分家书,如《鄂行书简》。同年,福家道信翻译了其作品《湘行书简》。2013年,小岛久代翻译了《边城》。为了更直观地分析沈从文作品在日本的译介情况,现将已经译成日文的近四十部作品整理成表1。
由表1可知,近四十部的作品由日本学者译成日文,收录在《现代中国文学》等刊物上。从译介作品类型看涉及长篇,中篇及短篇小说、诗歌、文论、散文、书信。其中,小说的占比最大,达到27篇;其次是散文,有5篇;最后是诗歌、评论及书信,各1篇。比较而言,日本学者比较重视沈从文作品中的小说翻译,其他体裁的作品译介较少,侧面反映出沈从文作为文学大师在小说方面的创作吸引了日本学者的翻译与研究。另外,沈从文的部分作品也被多次收录并发行在不同的刊物中,如松枝茂夫译的八部作品收录在以《边城》为题命名的作品中,同时还收录在《现代中国文学全集》中;部分日译作品也有收录在其他刊物中,如《现代中国文学杰作集》中也收录了松枝茂夫译的《灯》,《中国革命与文学4》中收录了《丈夫》《灯》。值得关注的是,沈从文作品在日本出现了多译本,如《边城》有松枝茂夫和小岛久代译的两个版本;《灯》也有松枝茂夫和金子二郎的两个日译版本等。此外,1938年改造社出版的《边城》在2002年由本之友社再版,沈从文的《边城》再度引起了日本出版界的重视。其另一篇作品《萧萧》则选进了日本大学课本,作为中文中级讲读教科书,反映出沈从文作品的文化内涵得到了日本官方认可与推介。综合言之,上述种种数据表明日本较重视沈从文作品的译介,以下从译介内容、译介主体、译介途径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二)沈从文作品的日译本分析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其小说创作题材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通过描写原始、自然的湘西生活,展现当地的风土人情、民风习俗,体现了人性美、自然美;另一类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通过自己对都市生活的体验,反映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⑦在译介内容方面,日本学者主要翻译了以湘西乡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如《边城》《柏子》《萧萧》《月下小景》《会明》《灯》《顾问官》《早上》《黄昏》《黑夜》《柏子》《丈夫》《龙朱》《雨后》等。以城市生活为题材的主要有《若墨医生》《生存》《烟斗》《自杀的故事》《生》等。从表1可知,以湘西生活为题材的作品的日译本比以城市生活为主题的日译本数量多,可以说日本学界较为关注沈从文的乡土文学作品,而他们所翻译的作品也为日本读者了解作者笔下的中国乡土风光及城市风貌提供了素材。
从译介主体来看,沈从文的日译本作品主要由“中国文学研究会”的会员们进行翻译。尽管在军国主义统治下的日本,他们也通过翻译中国文学作品将中国人民的思想文化等正确地介绍给日本读者。⑧翻译沈从文作品的日本译者主要是松枝茂夫、城谷武男、小岛久代、冈本隆三等,其中多数译者既是日本著名大学的教授,也是致力于中国文学研究的汉学家。此外,他们也翻译了中国其他作家的作品,如松枝茂夫翻译了周作人所著的《周作人随笔集》和《瓜豆集》等作品;冈本隆三翻译了《儒林外史》《老舍作品集》及《杂感集》等多部作品;竹内好还翻译了鲁迅的《阿Q正传》及《狂人日记》等多部作品。同时,他们还发表了多篇关于中国文学、中国作家及其作品研究的论文,取得了丰富的学术成果。
从译介途径来看,日本出版社中的改造社、白水社、小学馆、白帝社、勉诚出版等均出版发行了日译本沈从文的作品。改造社在1938年出版的《边城》中收录了松枝茂夫翻译的《边城》和《丈夫》等八部作品。《边城》的译介使沈从文作品在日本中国文学研究者间受到广泛关注。白水社多出版语言类及翻译类书籍,由土井彦一郎翻译的《牛》曾刊载在该出版社上。小学馆主要出版与中国有关的图书和书籍,例如其出版发行的《湖南之兵》。这些出版社除了关注沈从文作品的文学性之外,还通过营销策略宣传沈从文的作品,打造沈从文文学形象。在收录沈从文的出版物上,出版社在相关书籍售卖的详情页面上加上简短的关键词,或者简短介绍书籍的主要内容,以吸引读者阅读。
1970年,河出书房新社出版的《现代中国文学5》(图1)中收录了沈从文的《边城》《丈夫》《夫妇》《灯》四部作品,介绍了“用无比优美的语言记述汉族真实情况的沈从文”,短短的几字指明了沈从文的文章风格。1995年京都书院出版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图2),出版社在书的封面页中展示了“庞大的出土料讲述了中国服饰史一万年。进行系统研究的首部名著终于以完整翻译版问世了!”的广告词,并概括该书的内容为“作者从自身出发,全面论述了自殷商迄于清朝的各种服饰。其中也包括农民、船夫、仆人等底层人民的服饰。沈从文病逝后,增订本由王编写”。2004年,札幌堂书店出版的《瞥见沈从文:翻译集》的宣传语则注重介绍著者沈从文,“沈从文是一位拥有32卷全集的文学家。1982年秋天,我开始阅读这位作家的作品,收录了与他来往21年的译者翻译的作品”。2008年,由好文出版的《湘行散记》(图3)中则介绍了“《湘行散记》是根据1934年正月沈从文为探望重病的母亲,时隔11年回到故乡后,每天给新婚不久就留在北京的张兆和写的信改编而成的”。2010年,在三惠社出版的《鄂行书简》的广告词中,出版社则强调“这本书是在复杂而迂回的当下,值得用心去读的书”,可以看出出版社对于《鄂行书简》给予了高度评价,也宣传了该书的价值,同时也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年,由白帝社出版了《湘行书简》,进行了较多篇幅的介绍。“这本书是1934年沈从文回湖南時,写给留在北京的妻子张兆和的一封信的总结。这本书在沈从文生前并未发行,而是沈从文逝世后,沈虎雏将这些信件整理成书,发表于1992年的《沈从文别集》上,并收录在《沈从文全集11卷》中。该作品一直被视为《湘行散记》的撰写资料,但更重要的是,该作品无论是在追溯作家的思想变迁方面,还是在观察沅水边上人们的生活方面,都包含着重要的记述,这些记述也在沈文研究专家张新颖的研究中有所体现。并且在这本书中也收录了沈从文的13幅速写作品”,这些文字强调了其在研究作者思想变迁及沅水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对沈从文的这部作品进行了极大地宣传。2013年,勉诚出版刊载并发行了《来自边城的爱情故事——沈从文小说选》(图4),其广告词是“以通透的视线描绘男女的普遍爱情,编织边境故事的文豪杰作集”,并以简短的“爱的赞歌,敬畏女性”两句话高度凝练并概括了这部作品的故事主题,渲染了故事氛围。“历经革命的海浪,这样的爱情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作家沈从文(1902—1988),一直宣扬着大方的爱。跨越不幸的时代,他成为了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是对沈从文传奇人生的介绍,此处宣传语中加入了“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字样,强调了沈从文的作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文学价值。出版社的广告词或宣传语吸引了日本读者对沈从文的作品的阅读兴趣,了解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与城市生活,为日本读者了解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窗口。
二、日本《朝日新闻》涉沈从文报道研究
在日本新闻媒体对沈从文研究中,本文主要在《朝日新闻》网站上搜索了关于沈从文的报道。《朝日新闻》是日本三大综合性对开报纸之一。现今,其报纸发行量位于全国第二。《朝日新闻》以“不偏不党”为办报方针,对政治、经济、社会、国际、体育、文化、科学等方面的消息及时报道。据日本新闻协会有关专家对其新闻的真实依赖性、社会认可性方面的舆论调查,《朝日新闻》在社会各界中获得的支持率排名第一。《朝日新闻》自1879年创刊以来,一直秉持“尊重事实、客观公正、真实准确”的办报方针,一向强调时效,是一份贴近真实、贴近生活、面向大众的“高雅而不俗”的报纸。因此,通过《朝日新闻》网站搜索沈从文与日本学者之间的相关报道是合理的,且具有很高的可信度。
检索日本《朝日新闻》数据库,选择内容涉及“沈从文”的报道,共计5篇(表2),最早开始于1988年,报道的标题为《5月8日—5月14日(上周本周·追悼)》。如图5《朝日新闻》沈从文讣告报道,报道中开头刊载了“沈从文由于心梗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的信息,在之后的篇幅简要介绍了沈从文的生平经历。后文介绍了中国作家沈从文出生于1902年,1931年在武汉大学担任教授,1935年在青岛大学担任教授,担任了第二届至第六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作家协会顾问、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名誉会长。1982年9月,他作为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员来到日本。沈从文著有描写军队生活经验的《沈从文自传》及以少数民族生活为题材的《边城》等多部作品。《朝日新闻》的这篇讣闻报道简短精炼,客观地向日本学界及读者传递了沈从文的逝世的消息,同时也表现出日本对中国文学家沈从文的关注及追悼他的逝世。1990年12月13日,在标题为《画家与政治》的报道则涉及到中国画家范曾在文革时期贴过的沈从文一张大字报,当时范曾还得到了沈从文的关照。1995年3月,《朝日新闻》又刊登出一篇标题为“掀起轩然大波的小说家排名人选——中国(海外文化)”的报道,由海南出版社发行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中编者王一川对小说部分的人选及排名引起了骚动。排名前九的有鲁迅、沈从文、巴金、金庸、老舍、郁达夫、王蒙、张爱玲、贾平凹。按照惯例应该为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五人,由于排名中没有郭沫若,因而在学界引起了议论。此外,在该排名中,被称为小说第一人的茅盾被除名,而是选择了位于第四名的金庸。这篇报道中的沈从文的排名反映了其在小说界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可以看出其在文学方面作出的贡献及获得的卓越的文学成就,在二十世纪入选中国文学大师。1999年,香港《亚洲周刊》(海外文化)报道的《中文小说一百强,鲁迅排名第一》显示鲁迅的《呐喊》排名第一,而沈从文的《边城》位居第二。可见,沈从文的《边城》这部小说展现了湘西茶峒简单而美好的人物风情,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受到了众多读者的喜爱。2007年6月,一篇《(亚洲街角)中国·凤凰:2文豪故居闻名于世》报道介绍了沈从文故居所在地于2001年被列为历史文化名城,每年都有许多游客到访该地的信息(如下图6《朝日新闻》沈从文故居报道)。其中也涉及文学家沈从文撰写的以故居为故事背景的《边城》等作品。沈从文不仅是一名文学大师,也是优秀的考古学家,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作品。在该报道文末则介绍了沈从文在文学上的地位及评价。沈从文曾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同鲁迅、巴金等现代作家齐名,在文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这篇报道较之前刊登在报纸上的报道更为具体的介绍了沈从文的故居所在地,同时还附有照片,让读者更为直观地感受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和书中所描写的那个美丽而宁静的湘西风光。
整体言之,《朝日新闻》对沈从文的报道虽然较少,但从中也可以看出中国作家沈从文在文学、考古学等领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特别是《朝日新闻》中的这几篇报道多次涉及其作品及其在文学上的地位,一定程度上宣传了沈从文的文学作品,使沈从文创作的《边城》等优秀作品进一步进入了日本读者的视野,扩大了其作品的影响力。基于笔者收集到的对沈从文的报道资料来看,日本新闻媒体对中国作家沈从文的关注较少,但部分报道还是有所涉及,而更多报道的是沈从文的最优秀的代表作《边城》等作品。
三、读者视野下的沈从文作品阅读与接受
国外读者的评论与评价是研究与衡量作品译介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毕竟文学翻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学交流,⑨“只有在读者的接受中文学翻译才能实现其文学交流的目的”。⑩本节借用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各类可视化分析的CiteSpace软件中的词频共现分析,以日本亚马逊网上书店网站、读者博客等平台上涉及沈从文作品的日本读者评论为数据,科学、客观地把握沈从文作品在日本接受情况。通过可视化分析CiteSpace软件,根据关键词共现功能得到表3与图7,其中图7形成了三个较为显著的共现网络。结合表3具体的关键词词频与词汇内容,可将日本读者沈从文及其作品评论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一)对作家沈从文及其作品的关注
如沈从文、作家、作品的频次均在4次以上,其中沈从文的词频最高,为9次。在图7共现网络①中,“沈从文”的字体最大,表明出现频次最多,与表3中“沈从文”的序位一致,围绕“沈从文”展开的“作家”这一身份,通过读者评论内容逐一确认发现日本读者在提及作品内容时均会提及作者,因此“沈从文”的频次最高;“タイプ”则是涉及到了作品的多样类型,此外还有词汇“继承する”“育てる”。如:河村书店在发布的评论中引用藤井省三的书评“中国能否培养出继承沈从文文学的作家是当代中国社会成熟的首要任务”。可見,沈从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用户“廱南(ヨウナン)”表示读了沈从文的《边城》之后产生了空虚感。名为“Atsumori”的用户评论,“在现代作家中,沈从文可能是那种让你通过人物来阅读的作家,因为其作品通俗易懂”。
(二)对翻译及文体的评价,如翻译(7次)、文体(4次)
作为翻译文本,内容传达的完整性、主题表达的精准性、文化负载词的想象空间等与翻译的准真性息息相关,如图7共现网络②中出现的词汇有“翻訳”“中国语”“汉字文学”“小说集”,反映出日本读者对沈从文作品译介的翻译层面十分关注。如,“读了这本小说集后,我感受到了翻译汉语的乐趣。把满是汉字的汉语叙述部分如实地翻译出来,还是会发现文体有些棱角分明。《边城》几乎都是由这种说明风格的文体构成的。”另外日本读者对《月下小景》的翻译及内容给予了评价,“读汉诗的时候,也许因为汉字是象形字,突然就会感觉风景在眼前浮现。这种诗意的情景极其逼近翻译。在这本书中可以领略到汉语或汉字文学的两种翻译形式。”一位网名为“金子和子”的读者表示,“虽然自己还没读,但一定不会让它落灰。翻译版本的问世,我感到很开心”。
(三)对作品内容的阐释与理解
与共现网络①②不同,共现网络③中,日本读者发表的评论中充分表达了对沈从文作品中各类场景的描写的喜爱之情,如“月光——歌われる”“作品——味わい”“世界営み——人々——比类ない”“夏の阳光”“微风”“太阳”,并形成了较为分散的关键词共现,以及关键词中的“泥の匂い”“甲虫类”“果物”“稲妻”“夜の诗”“风景”等。如,亚马逊网上书店网站名为“ハテナ”对《边城》评论中写道:“这是2月在报纸杂志上受到高度赞扬的中国作家的中短篇小说。就是沈从文的小说《来自边城的爱情故事——沈从文小说选》,他的代表作《边城》和几部短篇小说收录在这本书里。我记得介绍的内容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人心中都还残留着的乡村风景、人、生活和爱情,以及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未曾见过的无与伦比的文体。”“在《边城》和《月下小景》这两篇不同的小说中,共同呈现的是作者笔下的原风景。一条河,一艘渡河的船,一个年轻而凛然的青年,一位青年唱着朗朗的歌,一位充满激情的女孩唱的梦幻的歌,以及两个人即兴的歌曲对唱。最终两个故事走向了不同的结局。”此外,日本读者也抒发了对沈从文作品的喜欢,不乏“面白さ”(十分有趣)、“読ませる”(让人阅读)、“大好き”(超级喜欢)等词汇,如“虽然故事发生在中国,但是在读的过程中我也联想自己的生活。读后发现这是一部意味深长的作品”。从日本读者对作品内容的评论,可以看出沈从文作品,尤其是《边城》描绘出湘西独特风土、乡民乡情、民族风俗、乡村风光,以及作品中蕴含的人类共通的“人性”,引用读者共鸣。
综合述之,日本读者无论是翻译层面,亦或是作品中的文化民俗等内容的描写,均给予了认可,充分表达了日本读者对沈从文作品的接受。尤其是日本读者对沈从文作品中描绘出的民族习俗、社会风情、乡村风景等表达了喜欢,渴望及愿意去了解中国的地域文化。进而言之,“传统的变异、地域文化特色、人性多样性、异化的历史、认同的政治”11等,更容易引起读者共鸣,吸引读者阅选。
四、日本学者对沈从文本人及其作品的研究
整体而言,日本学界对沈从文的研究集中在作品版本校勘、文学创作中的“民族意识”、作者本人研究等方面。本文在总结国内学者与日本学者沈从文研究的基础上,从上述三方面分别论述。
(一)校勘研究
沈从文作品版本校勘的成果主要有城谷武男的《沈从文〈边城〉校勘》《沈从文的〈萧萧〉〈阿金〉〈牛〉的版本研究》《沈从文的〈边城〉评注》《试论沈从文〈阿金〉——围绕异本之间的文学差异与方法的版本比较》等,均出现了作者的看法和评论,强调了版本校勘研究在研究沈从文作品中的重要性。1998年,城谷武男已经完成了《边城》的校勘和各个版本的点评,强调“阅读《沈从文全集》中的《边城》时,要铭记我们己经是参照《全集》校订者对《边城》的理解来阅读”。12在《萧萧》一文的校勘中,注意到不同版本之间存在大量删减,主人公萧萧的形象也有所改变。小岛久代也曾对《萧萧》的版本校勘表示,“他运用版本研究法,论证了萧萧的主人公形象发生了改变,也注意到了由‘常到‘变的时代变化问题”13。在《试论沈从文〈阿金〉——围绕异本之间的文学差异与方法的版本比较》中,发现沈从文对主人公阿金的描写改动较少,并采用阐释学来探究局部改变对整体的变化。14城谷武男对沈从文作品的版本校勘研究引起了日本学界的高度重视,同时这种研究方法也对其他作品版本研究也具有深远影响。
(二)“民族意识”
今泉秀人在《〈边城〉传达的故事——沈从文与民族意识》中运用叙事学研究方法,证实了造成翠翠父母亲悲剧的原因是“民族身份的歧视”。15而在《什么是“乡下人”——沈从文与民族意识》(2009)中作者则深入探讨了文中体现的“民族意识”,文章从沈从文关于自己及自己的作品,即从什么是“乡下人”这一观点出发,分析了“乡下人”赋予的意义,以及为何用“乡下人”一词来概括。16沈从文自称自己为“乡下人”,其中也蕴含了当时他作为少数民族作家不被社会重视的原因。此外,小岛久代在《沈从文——人与作品》一文中也指出了这种“苗族血脉”与“民族意识”的形成与发展。17这些研究对沈从文的“民族意识”进行了深入剖析,还使日本沈从文研究得到了发展。
(三)作者本人研究
此前,日本学界就已经有许多学者对沈从文本人及作品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众多的成果,这些成果包括出版的关于沈从文研究的专著和论文。相关专著如小岛久代的《沈从文——人与作品》是第一部关于沈从文研究的专著;城谷武男关于沈从文研究也有《沈从文研究之我观》《沈从文〈萧萧〉〈阿金〉〈牛〉的版本研究》等六部专著。在1999年至2008年的关于沈从文研究的专刊《湘西》也大量刊载了关于沈从文的论文。在研究沈从文本人的论文中,有今泉秀人的《教授作家:西南联合大学的沈从文》、津守阳的《“高贵野性”的发现:从近代中国的“野蛮”言论看沈从文》等。
松枝茂夫是最早对沈从文作品译介的日本学者,他认为沈从文是“妙笔生花的文字魔术师”,对沈从文在《边城》中展现的“纯真的中国人”形象给予了很高的评价。18而小岛久代将研究沈从文的日本学者划分为三代人,第一代是早期日本中国文学研究会的成员,如松枝茂夫、冈崎俊夫等人;第二代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从事沈从文研究的学者,如城谷武男和小岛久代等人;而第三代则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学者,如福家道信、津守阳等人。19日本学者不断挖掘沈从文及其作品中的丰富内涵,使得日本沈从文研究更为多样化。
除了上述研究以外,2001年齐藤大纪以博士论文《沈从文:作家的形成》顺利通过答辩获得了北海道大學的博士学位,可以说是进一步促进了日本学者沈从文研究。博士论文《沈从文:作家的形成》主要以沈从文初期作品来探讨沈从文成为作家的历程。文章主要通过考察沈从文的都市作品,关注他不隶属于任何组织的身份与作品倾向的关系,着眼于他在多种语言与文化氛围浓厚的环境中的文学轨迹,呈现出作者所追求的新作家形象,对早期作品的做出了新解释,改变了作品群整体定位的目标。因而颠覆了沈从文以往亲和的形象,展现了沈从文作为都市作家的气质。20《沈从文:作家的形成》由八章构成,分别是“中国与日本的沈从文研究”、“现代化北京的沈从文——以有轨电车为例”、“沈从文与胡也频——‘职业作家的挫折(1)”、“沈从文与五卅运动——职业作家的挫折(2)”、“沈从文与周作人——新文学的‘硬化现象与湘西民谣”、“沈从文与徐志摩——‘真正的经历和‘想象力”、“沈从文与刘梦苇——沈从文与新诗(1)”、“沈从文与闻一多——沈从文与新诗(2)”。如在须藤洋一、武田雅哉、神谷忠孝等人在齐藤大纪的博士论文审查评语写的那样:论文中得出的结论非常新颖、大胆;与其他主张“反帝反封建”的作家相比,沈从文却是一位“职业作家”;沈从文与徐志摩相识后,将其自卑的根源转化成了文学创作的武器;在作品解读过程中发现乡土小说中隐藏着都市文学。可以说《沈从文:作家的形成》一文不仅丰富了以往的沈从文研究的内容,还为研究其他作家提供了研究范式,极具参考价值。
五、结语
从20世纪上半叶日本学者译介沈从文及其作品开始至今的近百年里,沈从文及其作品在日本方兴未艾。在中国文学“走出去”“走进去”“走下去”的大背景下,本文聚焦传播与接受的双重视角,系统厘清与宏观概览了沈从文及其作品在日本的译介历程、日本《朝日新闻》涉沈从文报道整理、日本读者评论的内容分析、日本学者沈从文及其作品研究的焦点等内容。具体而言,沈从文作品在日本受到了广泛关注,多部著作有日译本,其中《边城》在日本广受关注;日本主流媒体《朝日新闻》对沈从文取得的文学成就、作品《边城》、故居等进行了报道;日本读者不仅对沈从文作品翻译感到非常欣喜,对作品内容的各类书写表现出极大的喜欢与阅读;日本学者通过对沈从文及其作品持续性的创新、探索与研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既有关于沈从文研究的专著,也有《湘西》等专刊收录该领域的优秀研究成果。日本学者对沈从文作品的深入研究对重新诠释作者创作思想内涵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助推了沈从文文学的传播。基于以上的沈从文作品在日本译介与研究的情况调查,沈从文文学为日本读者提供了看待中国文学的另一种视角,为中国现代文学与日本当代读者交流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作品译介这一行为为中国文学更好地“走出去”“走下去”“走进去”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文化交流。
① 张蓓:《沈从文小说英译研究综述》,《华文文学》2021年第1期。
②12 黎颖:《论城谷武男的沈从文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③1819 李东:《从“疏离”到“回归”:日本沈从文研究的历史发展(1926-2004)》,《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④ 彭颖:《社会历史语境下的沈从文文学作品外译述论》,《江淮论坛》2016年第6期。
⑤⑧ [日]小岛久代:《沈从文研究在日本》,《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4期。
⑥13 [日]小岛久代:《日本近期的沈从文研究》,《中国文学研究》,2010年第3期。
⑦ 陈都:《试论沈从文都市题材小说的现代价值》,《牡丹》2021年第10期。
⑨ 许宗瑞:《莫言作品的国外读者评论——基于亚马逊网站莫言作品英译本“用户评论”的研究》,《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⑩ 谢天振:《译介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65页。
11 陈晓明、唐韵:《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意义》,《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14 [日]城谷武男:《沈従文‘阿金についての试论——異本间における文学的相违と方法としての版本比较》,《学园论集》1990年,第129-168页。
15 [日]今泉秀人:《‘辺城·伝达の物语——沈従文と民族意识》,関西大学中国文学会纪要,1992年,第143-163页。
16 今泉秀人,陈薇:《“乡下人”究竟指什么——沈从文和民族意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2年第3期。
17 [日]小岛久代:《沈従文:人と作品》,东京:汲古书院,1997年。
20 [日]齐藤大纪:《沈従文:作家の形成》,北海道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年。
(责任编辑:黄洁玲)
Abstract: A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modern writers of China, Shen Congwen had his work translated and introduced early overseas, continuously so in Japan beginning from the first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In order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his work in Japan, this article seeks to provide a combing through of the literature and a macro overview in relation to an investigation into his work in Japanese translation, newspaper reports on Shen Congwen, the reception of his work in the eyes of the readers and the research into Shen Congwen in the scholarly world in Japan. In sum, Shen Congwens work has been transmitted in Japan for nearly a century in which his 'Dr Ruo Mo,' The Border Town and A Small Scene under the Moon, as well as a number of other works were translated into Japanese, with The Border Town receiving much attention from the Japanese readers, publishing houses, news media and the scholarly world. The Shen Congwen studies in Japan involved various texts and Shen Congwen as a person, in an effort to understand the authors creative thinking on an in-depth level. To get a handle on th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Shen Congwen and his work in Japan, with factual and actual data, is to provide enlightenment and reference in helping Chinese literature move overseas, into the country and expand.
Keywords: Chen Congwen, Japanese translation, The Asahi Shimbun, reader comments,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