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善德《第二新疆舞曲》演奏特点及民族性研究

2023-05-30 03:24张静文
关键词:民族性

摘 要:丁善德在钢琴作品方面的成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光辉的榜样,其代表作《第二新疆舞曲》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在钢琴技法运用上也有独特的造诣。丁善德将新疆民歌艺术与西洋钢琴曲创作技法相融合的作曲方法极大地体现了新疆地区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赋予了新疆地区民歌旋律以新的蕴意。研究《第二新疆舞曲》的创作、演奏特点以及作品的民族性,对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探索钢琴音乐创新路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丁善德;《第二新疆舞曲》;演奏特点;民族性

中图分类号:J624;J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3)02-0063-04

新疆的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民族音乐,吸引着作曲家们通过采风、搜集、整理民歌等一系列的工作把具有新疆风格的民族曲调与钢琴结合,创作了大批具有新疆风格的钢琴作品。丁善德创作的《第二新疆舞曲》成功地表现了新疆人民粗犷豪放的性格,与《第一新疆舞曲》一起对后来的新疆风格钢琴作品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丁善德在《第二新疆舞曲》的作曲过程中,借鉴了民族音乐和西洋音乐的处理手法,将“民族音色”与“西洋音色”相融合,不但使新疆地区民歌的艺术内涵得到了延伸,还对新疆民歌的传承与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最重要的是使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有了新的发展空间[1]。

一、丁善德与《第二新疆舞曲》

《第二新疆舞曲》是丁善德在创作成熟期创作的,整部作品贯穿着一种明朗乐观、焕然一新的气质,充满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热爱之情。这首钢琴曲经苏联指挥家迪利济耶夫改编为管弦乐曲后,流传更为广泛,活跃于国内外的音乐舞台[2]。

(一)《第二新疆舞曲》的音乐结构

《第二新疆舞曲》采用了三部曲式,曲式结构图如下:

引子  A   B    A    尾声

1-4 5-84 85-123 124-148 149-162

《第二新疆舞曲》是一首复三部曲式结构的钢琴曲,与《第一新疆舞曲》性质上基本一样,描写了新疆各族人民载歌载舞的喜庆场面,和《第一新疆舞曲》有相似的地方,但情绪更加豪迈、刚劲,更有气魄,有一种不可遏止的动力,令人振奋。第一部分热情洋溢,但是其中又蕴含着很多的抒情成分。单二部曲式结构,旋律写作上运用了文学中的"顶真"写法,配以丁善德惯用的大小调式交替手法,旋律非常简洁明了,节奏富有新疆舞蹈的弹性特点,使这个抒情性较强的舞蹈主题逐渐蜿蜒起伏,给人以无比舒展之感。在乐曲中,丁善德创造性地运用了复合和弦,使音响上产生混合特点,又因为不同音级、不同功能的和弦叠置,音乐上更有动力感。为了模拟新疆手鼓等打击乐器的特殊音响,作者将大三和弦与小三和弦融在一个和弦之内,形成了包含增一度的不协和和弦,产生了碰撞感,让我们瞬间联想到咚咚的手鼓。手鼓是新疆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之一,丁善德把它的音响与节奏在《第二新疆舞曲》中表现得更加栩栩如生[3]。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丁善德一方面积极吸收西方音乐写作技巧,另一方面又勇于进行民族化的探索和创新,将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与西方音乐表现手法有机融合在一起,体现了他的钢琴音乐思想,开拓了我国钢琴音乐创作的新领域[4]。

(二)《第二新疆舞曲》的音乐节奏

《新疆第二舞曲》第一部分表现了热情洋溢的新疆舞蹈,舞曲开头的音型节奏,采用了大小调和弦并置的手法,大三度与小三度同时存在于一个和弦当中,含有不协和音程结构的和弦。模仿新疆手鼓打击乐器的音色和节奏。一二部分的伴奏音型完全相同,音乐一气呵成,但是其中又蕴含着很多的抒情成分。作者运用“顶真”格旋律(下句的起音是上句的末音)的特点,使这个抒情性较强的舞蹈主题逐渐蜿蜒起伏,给人以无比舒展之感。这个主题在经过反复之后,进一步作了展开,并用大、小式的交替表现绚丽多姿的舞蹈场面,表现新疆人民翩跹婆娑的舞姿。中间部分表现出大家逐步地加入舞蹈的场面,情绪又逐渐热烈起来,变和弦的运用,远关系的转调,形成了一股不可遏止的动力。乐曲的再现部分就继续着这种气势,逐渐引向高潮(即尾声)。尾声这里节奏紧张,模仿了手鼓的节拍,舞曲在热烈喧嚣的气氛中结束。

二、《第二新疆舞曲》的演奏特点

(一)演奏时的力量把控

谱例1中模拟打击乐器中新疆手鼓的节奏特点,演奏者在演奏中奏要走出新疆载歌载舞的手臂运力的特点,此处要充分释放大臂的力量,尤其是右手连续弹奏八度和旋,手臂放松一定要快,音色要富于弹性和光泽。左手弹奏的力度要下去,实实在在的节奏打响。中间利用踏板的音效延长音乐的走向,直到空拍出现后,再放踏板。左手跳音的演奏应以耳朵作为判断标准,运用手腕做类似打鼓的动作,每次落键后需要快速放松弹跳,音色要求明快简洁,赋予弹性。演奏者内心要有新疆舞曲的节奏感,新疆的民族色彩要跃然于心。

谱例1:

(二)演奏时的音色控制

谱例2中的弹奏要求声音如流水般连绵不断,要学会运用手腕做横向画圆动作,用以维持力量、声音的黏度。左手的和弦保持连奏,弹奏时放松,手掌应一直处于支撑的状态,切不可塌陷。在连奏和弦时,弹奏者要用心体会声音连绵不断的感觉,仿佛后面的音是从前面的音里面生长而出的,每个声音之间都是“血脉相连”的,应该尽量做到手指贴键而弹。同时,声音在保障连贯的同时还要做到轻柔且清晰,以手指抓东西的感觉去“抓琴键”,这样更易幫助演奏者理解、体会并控制音色。在谱中,每一小节的第一个音可稍用力,这样音响效果会更加稳定且有规律[5]。丁善德特别注意根据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演奏方法或者特殊的音色,赋予他们以不同色彩的“面貌”。

谱例2:

三、《第二新疆舞曲》民族性研究

丁善德的钢琴作品反映了新时代人民的精神面貌。在钢琴作品中使内容与形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他的音乐有中华民族的气质,在演奏技法上不断地结合民族音乐色彩进行演奏上的不同的诠释。《第二新疆舞曲》体现了独特的民族音乐语言,含有浓厚的民歌风格及民族化的织体和节奏特征。丁善德创作的新疆风格的钢琴作品把中西方的音乐语言进行创造性的结合,造就了具有新疆强烈民族特性和现代的音乐作品。使音乐的发展的思维贯穿到音乐主题和不同形态的展示。

(一)以民歌为根基

我国有56个民族,民歌作为口头流传或集体创作的一种音乐形式是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作曲家把民歌改编为钢琴曲,这类作品通常采用变奏和组曲的形式进行改编,音乐形象鲜明,引人入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除了对作品的提炼和对结构的整合,这类钢琴曲的风格还表现在通过和声技法来丰富原始曲调。例如丁善德的《第一新疆舞曲》《第二新疆舞曲》等都运用各种和声技法遵循少数民族音乐的特征。民歌改编的钢琴曲展示了中国民歌钢琴音乐的精神韵致,对中国民族音乐的探索作出了突出贡献。

据说丁善德在欣赏舞蹈家戴爱莲根据新疆民间歌舞剧创编的舞蹈《马车夫之歌》后,舞蹈音乐的旋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近而萌发了强烈的创作欲望,创作了《第一新疆舞曲》。時隔五年后,丁善德又创作了《第二新疆舞曲》,成功地表现了新疆人民粗犷豪放的性格特征,这两首作品对后来的新疆风格钢琴作品的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丁善德在谱写这两首新疆风格钢琴作品时,将中国民族五声性调式与欧洲功能性大小调式融合使用,二者的使用极好地表现了新疆独特的异域风格。“中西”创作手法相融合又反映了本民族独特的韵味及其地域风格。

(二)民族化的节奏

丁善德的钢琴作品中,喜欢快板音乐为主,音乐的主题具有强烈的节奏感,他在采用民族音乐素材不照抄照搬,而是常用几个音型贯穿发展而成。他常用托克他式的钢琴写作手法。这种写作手法主要是通过技巧性来突出音型的展开。这种以钢琴技巧性思维来创作音乐作品的为数不多。众多以新疆题材创作和改编的作品中,作曲家们常常把具有新疆音乐特色的典型节奏作为创作的主要切入点,通过不断的变化使之展开,从而贯穿全曲。同时也极大地体现了新疆地区的民族特色。在《第二新疆舞曲》的特点是以语言节奏行腔的节奏。

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在我国少数民族中,大部分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新疆的主要语言——维吾尔语具有兼容性的特点。维吾尔族语无字调,其多音单词中的重音一般都在最后一个音节上,为黏着形态,因而,以这种单词重音后置的语音特点行腔的节奏型,在维吾尔族音乐中必然产生出各种各样的切分节奏和弱拍起始的现象,丁善德在作品中就充分发挥了这个特点。在《第二新疆舞曲》中,受语言节奏及其重音的影响,引子之后的A部分右手高音声部则在弱拍上开始的,仿佛是在模仿维吾尔族人民在舞蹈场面中,欢声笑语的语音腔调。

(三)民族化的织体

丁善德的音乐中贯穿着淡淡的复调,所谓淡淡的复调是其钢琴作品中独有的创复调创作特点。《第二新疆舞曲》从头到尾的主题和每个变奏主题的再现,都充满了中国民族特色音乐的基调。每一个声部都在歌唱自己的主题音乐,完全不仅限于和声的对置。在织体的发展过程中有大量形态不一的对比曲调。织体的完美运用能使音乐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具有新疆风格的钢琴曲的伴奏织体更是变化多端,从每一个可以延伸的角度尽可能全面地对新疆音乐进行诠释,不但借鉴了西方大量的作曲技巧,也别具一格地将新疆地区所特有的乐器、节奏等进行模仿、编创了许多极具特色的作品。丁善德利用西式织体类型使音响显得更加钢琴化,但其骨子里却“中国味”十足。至于其体裁、速度、根据对象而异。在转调中。他常常运用三度关系或者半音的关系色彩性转调,不仅仅局限近关系转调:调性之间的衔接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结合,在演奏上更有利于演奏技巧的诠释。例如八度双音的大量使用,在《第二新疆舞曲》的26-30小节的右手旋律中,对八度双音的大量使用,加重了旋律的音响,从而把舞蹈场景的热烈、欢快传达得更为生动、形象。再如分解和弦的运用,丁善德在左手伴奏部分频频使用了将和弦进行分解的创作手法,把根音与三音、五音通过连和跳的不同奏法,形象地描绘了新疆地区特有的舞蹈步伐[6]。

(四)民族化的和声

新疆地区的音乐在调式调性上具有“混合性”的特点。丁善德在谱写《第二新疆舞曲》时,结合新疆当地的地域、文化内涵和人文色彩,将中国民族五声性调式与欧洲功能性大小调式融合使用,二者的融合使用极好地表现了新疆音乐文化的神韵和思想,把民族化的音乐语言与西方古典和现代作曲技法进行创造性的结合,创作了具有新疆民族性和独特异域风格的现代钢琴音乐作品。既保留了本土的音乐特性,又融合了许多西方调式的特性,从而把具有新疆风格的钢琴曲写得韵味十足,可以说是“中西合璧”。

《第二新疆舞曲》是丁善德以新疆地区民歌为主题材料改编创作的,具有独特的新疆地区特色,极大地体现了新疆地区的民族风情,这不仅是新疆地区民歌走向钢琴化的开端,也为日后中国作曲家们创作更多更好的新疆风格钢琴作品提供了宝贵经验,起到了弘扬民族文化的作用。以《第二新疆舞曲》为代表的民族化钢琴作品与丰富多彩的新疆传统民间歌曲相融合,这不但使新疆地区民歌的艺术内涵得到了延伸,赋予新疆地区民歌旋律以新的蕴意,而且对新疆地区各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当然,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也不可能摆脱西方传统的和声功能体系和调式特征等,只有一方面吸收西方音乐艺术,同时坚持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把两者进行“洋为中用”的融合,才能使中国的钢琴艺术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

——————————

参考文献:

〔1〕李运伟.丁善德钢琴音乐作品的艺术特征初探[J].音乐创作,2016(10):2.

〔2〕陈文佩.浅析丁善德钢琴音乐的艺术特点[J].戏剧之家,2017(03):1.

〔3〕陳黎丽.建国后十七年中国钢琴代表作品及特点分析[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7:15-16.

〔4〕王梅.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本真于热情之外——丁善德《新疆舞曲第二号》的艺术分析[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0(02):90-93.

〔5〕肖婧.新疆民歌及新疆风格歌曲的音乐特征与钢琴伴奏编配手法[J].艺海,2018(04):2.

〔6〕程冉.论新疆题材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风格[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8-11.

(责任编辑 王大奎)

Ding Shande's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and Ethnicity

of "Second Xinjiang Dance Music"

ZHANG Jing-wen

(School of Music Education, Sheny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 Shenyang 118000, China)

Abstract: Ding Shande's achievements in piano works provide us with a brilliant example, and his representative work "Second Xinjiang Dance Music" not only shows the Chinese national music culture, but also has a unique achievement in the skillful use of piano techniques. Ding Shande's composing method of integrating the art of Xinjiang folk songs with the creation techniques of Western piano music greatly reflects the ethnic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heritage of Xinjiang and gives new meaning to the melodies of folk songs in Xinjiang. Studying the creation and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Second Xinjiang Dance Music" and the nationality of the works are of great practical and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inheriting Chinesenational culture and exploring the innovative path of piano music.

Keywords: Ding Shande; "Second Xinjiang Danc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Ethnicity

收稿日期:2022-09-27

作者简介:张静文(1984-),女,汉族,硕士,辽宁沈阳人,沈阳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钢琴教学。

基金项目:2021年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本科研项目“融媒体时代辽宁钢琴艺术传播机理及路径研究”(LJKR0488)

猜你喜欢
民族性
论高等音乐教育中民族性的彰显
探究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的民族性特征及演奏技巧
论中国油画中民族性绘画语言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性与个性的互放光亮——2018“海峡乐谈”音乐创作研讨会回顾与个人反思
从《木卡姆》看新疆人物画的民族性
民族性在流行音乐中的保持与再创作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
1949年前译本的民族性和异质性追考
论工笔重彩画的民族性
论传统雕塑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