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六个“必须坚持”,其中包括“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对于国际传播来说,“胸怀天下”为国际传播发展提供了新方位、注入了新内涵,为下一阶段理念升级、功能拓展以及结构优化提供了思想指引和理论支撑。在新征程上,国际传播需要以更高的站位,在新的历史高度重新定义和定位自身职责使命,要基于“胸怀天下”进行理念升级、功能拓展和结构优化,更好地适配国家发展大局和国际形势变化。
【关键词】国际传播 胸怀天下 理念升级 功能拓展 结构优化
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机构、内容、渠道、技术等领域都取得了积极成效。当前,国际传播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迈上了新征程。新时代国际传播在能力上要与中国综合国力相适应,在影响上要与中国国际地位相匹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六个“必须坚持”,其中包括“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对于国际传播来说,“胸怀天下”为国际传播发展提供了新方位、注入了新内涵,为下一阶段理念升级、功能拓展以及结构优化提供了思想指引和理论支撑。
一、新时代国际传播要基于“胸怀天下”进行理念升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12月14日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强调:“中国人民历来具有深厚的天下情怀,当代中国文艺要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人类。”这为新时代国际传播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尤其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理念和理论体系上提供了基本遵循。当前,中国已经在国际上树立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国际传播在理念上需要进一步强化全球视野和全人类站位。
新时代国际传播要强化全球视野。国际传播在立足中国、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的同时,要兼顾全球和区域发展,在传播站位、叙事视角、话语建构等方面强化“天下”立场。在这方面,中国外文局等国际传播机构已经进行了积极探索。党的二十大成功召开后,中国外文局在海外积极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同时在叙事模式和话语建构方面注重全球视野。例如,2022年11月2日,中国外文局所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联合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中国论坛、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在新加坡主办了思想亚洲智库论坛,会议主题设定为“新时代的亚洲与世界”。2022年11月3日,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阿根廷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了中国—阿根廷智库对话会,会议主题是“全球发展与治理”。其间,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课题组发布报告《全球发展倡议:理念、行动与价值》。相比聚焦于中国的会议主题,这两场活动的主题均凸显全球或区域站位,充分体现了“心怀天下”的理念,更容易在国际上引起关注、获得支持,有效提升了活动本身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会议的核心内容是宣介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国际传播语境下,两场活动在全球或区域框架下传播党的二十大精神,更易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未来,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进行理念升级,在面向国际的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中强化全球视野,让传播框架、话语、内容等更具全球高度、更有包容性、更能引起国际共鸣,着力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新时代国际传播要立足于全人类站位。基于“胸怀天下”理念,国际传播在内容上要更加关注全人类面临的问题,要致力于增进全人类的福祉。以中国空间站建设的国际传播为例,“全人类的太空之家”这一定位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认同,对于国家形象建设具有重要提升作用。未来,新时代国际传播在主题选择、话语表达等方面要具有更加宽广的胸怀,聚焦人类社会的发展、民生、创新、普惠等时代主题,致力于推动全人类相互了解、相知相亲、和谐共处,以及各国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在对外讲述新时代中国故事的过程中,国际传播要进一步优化策略、模式和手段,力求在“共享、共通、共鸣、共情”中传播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方案,让传播内容能有效跨越时空、超越国界,不断提升国际传播的引领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此外,“胸怀天下”理念有助于逐渐淘汰国际传播中一些僵化、过时的思维和模式。国际传播曾经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片面理解“以我为主”理念,以近乎“自说自话”的方式对外讲述中国故事,难以在海外引起关注、得到理解,遑论同频共振。国际传播要注重“术”与“道”的有机统一,既注重技巧,更要强调理念。否则,即使是运用最为现代先进的传播手法、方式和技术,也难以直指人心、引起共鸣,达到预期效果。当前,国际传播最关键的“道”,就是“胸怀天下”,围绕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来讲述中国故事,提出中国观点,分享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推动解决全球性问题作出中国贡献。
二、新时代国际传播要基于“胸怀天下”进行功能拓展
面对国际传播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国际传播在理念升级的同时也要进行功能拓展。基于“胸怀天下”,国际传播要在原有功能定位基础上,逐渐强化全球公共服务功能,包括信息服务功能和知识分享功能。
新时代国际传播要强化全球公共信息服务功能。长期以来,全球新聞信息流动严重失衡,新闻媒体被美西方国家工具化,甚至武器化。当前,随着社交媒体在全球信息流动中的作用日趋显著,以及美西方国家加大对计算宣传等信息传播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力度,国际新闻信息流动呈现更为复杂与失控的态势。基于此,国际社会对于全球信息新秩序的呼声比过去更加响亮,需求更加迫切。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的显著增长,新时代国际传播要在国际信息传播格局中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中国媒体要主动承担起面向世界和服务世界的全球公共信息服务者的角色,在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的同时,要讲好世界的故事,为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阶层的受众提供全面、准确、公正、及时的新闻、资讯以及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公共内容产品。
新时代国际传播要强化全球知识分享功能。新时代国际传播要着力关注当前全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分享各国在解决这些共同问题方面的实践探索和有益经验,助力全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5月31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有能力也有责任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同各国一道为解决全人类问题作出更大贡献。”近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面向亚非国家推出《这样种茄子 环保又高效》《深山寻宝记》《一颗桃子的旅程》《小菊花开出大产业》等兼具科学性和实用性的融媒体内容产品,以及向缅甸播出《致富经》系列节目的缅甸语版本;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在东南亚、非洲等国家推出《电视中国农场》,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为当地农业及社会发展分享中国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未来,国际传播需要立足“胸怀天下”理念,在分享中国智慧、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的同时,也要积极推介其他国家的有益做法和经验,针对重点国家和地区在社会、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重大关切与现实需求提供媒体产品和服务。
此外,“胸怀天下”理念有助于推动优化现有国际传播体系中一些落后“产能”。在过去几十年发展进程中,中国国际传播体系中仍有部分功能模块停留在原有发展阶段,其传播内容还是媒介形态都难以契合当下国际传播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对于新时代中国来说,国际传播功能体系要从“宣传机器”的单一角色、单一功能中跳脱出来,增加国家品牌营销、公共外交、媒体外交、战略传播等多种功能模块,使其在国际交流交往和话语意义空间中扮演更多角色,发挥更大作用。
三、新时代国际传播要基于“胸怀天下”进行结构优化
基于“胸怀天下”的理念,新时代国际传播在升级功能的同时,要进行结构优化,重点是优化传播主体结构和内容供给结构。
新时代国际传播要优化传播主体结构。在国际传播的新形势新要求之下,主体结构要致力于完成对外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的历史使命,同时也要基于“胸怀天下”的理念更好地承担起为全球提供媒体公共服务产品的职责。具体而言,在国际传播主体结构中,既要推动建设更具国际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外宣型媒体,也要着力发展全球公共服务型媒体。在功能定位上,外宣型媒体主要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兼顾讲好全球故事;全球公共服务型媒体主要致力于讲好全球故事,兼顾讲好中国故事。与此同时,国际传播要致力于构建“主体多元、系统联动”的传播主体矩阵。新时代国际传播要着力强化不同协作力度,提升“胸怀天下”理念的执行力度和落地效果。以天津“鲁班工坊”项目为例,截至2022年8月,已先后在泰国、柬埔寨、葡萄牙、英国、吉布提、埃及等19个国家建成20个鲁班工坊,为所在国培养了一大批支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鲁班工坊”虽然是地方省市的教育領域项目,但具有很高的国际传播价值。未来,国际传播需要加大协同性,针对那些服务属性强、社会价值大的项目,可从大众传播、组织传播或人际传播等层次进行设计,有效丰富国际传播的内容、内涵和层次。概言之,基于“胸怀天下”理念,新时代国际传播主体一方面要构建功能定位多元的媒体体系,另一方面要建设多主体多层级的大传播体系。
新时代国际传播要优化内容供给侧结构。当前,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高度认同,这与“胸怀天下”理念一脉相承,为国际传播理论和实践提供了重要遵循。国际传播在理念和布局上要基于这一理念,在内容供给侧结构中着力寻找共同点和契合点,在满足对方需求的同时设定自身的传播定位,实现自身的传播效果。例如,在新闻传播的内容供给侧结构上,媒体要重点关注减贫、粮食安全、抗疫和疫苗、发展筹资、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工业化、数字经济、互联互通等领域等主题,反映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共同诉求,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此外,“胸怀天下”理念有助于推动我国国际传播结构实现提质升级。以影视传媒产业为例,长期以来,包括电影、电视剧等在内的传媒内容生产主体聚焦于国内市场,在题材、内容、形态等方面更多地倾向于满足国内受众的需求。这种“内向型”发展模式导致中国传媒产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不敌美、英等国,也不如韩、日等国;在客观上,这也导致中国国际传播的内容供给结构难以充分匹配国际市场和受众需求。基于“胸怀天下”理念,中国传媒业要以更快、更高、更强的姿态走向国际社会,为全球受众提供更多精彩的中国内容产品,以此倒逼中国传媒机构、文化企业等传播主体改变“内向型”发展思维,着力开拓国际市场。当前,国际传播结构需要基于“胸怀天下”理念进行全面变革,重点是系统性优化主体结构和内容供给结构,更好地匹配中国国际传播发展需求。
四、结语
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已经进入到了“强起来”的历史阶段,正在稳步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近年来,中国国际传播经历了从弱到强、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理念、模式、路径、方式和手段也在随之不断调整、优化。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国际传播应以“胸怀天下”引领创新发展,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和理论体系。当前,中国的国际传播已经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以更加自立、自强和自信的姿态,全面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更好地适配国家发展大局和国际形势变化。
李宇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传播规划局处长、高级编辑、博士
责编:谭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