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其坤
教育写作是教师以教育教学实践为基础和依据,由感性到理性的内化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教师的教育教学认知逐步从模糊走向清晰,最终沉淀为教师自己的个性语言,甚至能产生自己独特的教育信条。教育写作与教育教学实践是相互依托、相互服务的,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教师专业成长非常坚固的“双腿”。
教育写作包含教育教学论文写作,但不止于论文的写作,手记、札记、随笔等也都属于教育写作的范畴。而且手记、札记、随笔等写作更能触及教师专业成长的心路历程,甚至教师的灵魂。所以我认为用“研究性文章”或“研究性文字片段”来表述教育写作更为恰当。“唯论文”的做法该批评,因为它让教师变得功利、浮躁,甚至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它将功利主义放到了教育写作的顶层,也因此导致了一些所谓的教育学术的腐败!“研究性文章”或“研究性文字片段”朴实,没有那么强的功利性,其存在的意义就是让教师去亲近教育教学实践,引起教师对相关教育教学问题的探索、思考,进而使教师匡正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我想承接朱永新教授的说法进一步表达:“教育写作史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史。”
就阅读与写作而言,我认为教师的成长按照个体体现的发展程度,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第一类,自认为在全日制师范院校学习的教育教学理论足以受用,所以在实践中不阅读,更不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性写作的教师。他们想不到、看不到、体会不到阅读与写作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这类教师的工作习惯、个性、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趋于稳固,然后他们就会不思进取,走向守旧、老化,直至从一线教育教学岗位上退下来。这是非常典型的职业型教师,他们工作的唯一动力来自教师职业这个“铁饭碗”给予的生活保障。
第二类,喜爱阅读,甚至博览群书,但不写作的教师。这类教师能在宽广的认知视野中发现教育世界的神奇、精彩,也能在阅读中借助他人的文字触及自己的求知欲。换言之,他们能够找到阅读与教育教学工作效果的关联作用——阅读越广博,教育教学就越是得心应手,自己输入的阅读信息可以快速便捷地用以引导、启示学生的心灵。因为阅读,他们身上总是洋溢着生命与青春的气息,他们的课堂对学生也总是充满吸引力。这样的教师,孩子们会因为喜欢而去接近、亲近,甚至追随。但遗憾的是,这类教师浅尝辄止,不屑于教育写作,以致他们的阅读没有以理论化、体系化、个性化的形式积淀下来,因此他们没有更加清晰、坚定的成长方向,也没有促其奋进的关键行为——研究性教育教学行为的产生。
第三类,在博览群书中逐步走向以教育为核心的阅读、啃读、研读,经常以手记、札记、反思、随笔等形式记录、积淀自己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感悟、认知的教师。他们这么做不是出于领导的安排,也不是以某一个“奖”为目标,而是出于对这份工作的兴趣,继而把它变成一种不能缺少的习惯。这类教师专业发展有自觉性、方向性,因而他们个人成长的速度、高度较之前两者都更胜一筹。
显而易见,第一类教师几乎谈不上专业的成长,只能在教龄的积累中从年轻走向年迈。他们最感兴趣的是这份职业提供的“俸禄”的多少,从来没有对教师职业使命本身应该面对的问题产生过一点点兴趣,更别说研究、探索。究其原因,就是朱永新教授所说的“精神没有发育过”。没有阅读,哪来的精神发育?三十余年的教育历程促使我坚信:在教育中,需要被唤醒的首先是教师,其次才是学生。“精神发育”指的就是教师内视自我之后生长的开始。
第二类教师,因为有了阅读,就有了精神的发育,也有了精神发育之后产生的惊喜:学生总是喜欢他们和他们的课!但是,因为没有教育写作,博览群书的结果是知识驳杂而茫然无所归。日久天长,一切在灰飞烟灭之后归于平静。
第三类教师比第二类就多出了教育写作这一步,但这就把精神发育变成了精神的蓬勃成长、壮大,从而教师也就有了明晰的方向——走向高质量、高品位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教师个体发展最高境界的标志是什么?就是教师内在独特的育人体系的建立、强大、稳固,形成自己的教育法则——拥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运行方式,即建立在教师教育教学风格基础上的教育思想、理念、话语体系的形成。
故此,我们需要秉持的教育写作的原则也就是:做真教师,写真文章。
真教师,指的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坚持不懈地去靠近、触及、走进教育真相的教师。只有忠诚于教育的初心,回望自己内心的呼唤,把生命浸泡到教育里面,体悟其中的玄妙之处,才能有惊奇的发现。做得好才能写得好。至少,做得好是写得好的前提。
真文章,既是指文章的内容为教师教师原创,也是指文章来源于教师脚踏实地的教育教学生活,还指文章本身透出的能使读者领略到的那种美妙至真。有生命力的文章一定能让人看见光亮。这个“光亮”就是独一无二的思考、独一无二的发现、独一无二的精神表达,能一下子引起读者的共鸣。如果把文章的主题称为魂,那么“光亮”就是体现魂的灵气!这样的文章才有強大的吸引力,能够让读者牢记。
(作者单位:云南省云县第一完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