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莹
摘 要:精准思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和鲜明特征,贯穿于治国理政的全领域、全过程,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务实的工作方法。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思维的重要论述,厘清精准思维的科学内涵;阐释顺应国情党情发展的需要、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成、增强应对变局化解矛盾的能力是树立精准思维的时代意蕴;探寻强化精准的问题意识、格外重视细节、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做到落实落准是树立精准思维的实践进路。
关键词:精准思维;科学内涵;时代意蕴;实践进路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3)02-0014-0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运用精准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高度重视精准思维在各领域的广泛运用,有效解决了国家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难题,进一步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精准思维是一种系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务实管用的工作方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思维的重要论述,厘清其科学内涵、阐释其时代意蕴、探寻其实践进路,既是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提升精准思维能力的现实需要,也是贯彻落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应有之义。
一、精准思维的科学内涵
厘清精准思维的科学内涵,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思维重要论述的首要前提。阐释精准思维的科学内涵,既需要从基本含义层面释读,也需要从基本构成要素层面深入,方能做到深刻理解与把握。
(一)精准思维的基本含义
把握精准思维的科学内涵,首先释读精准思维的词义。精准思维看似浅显质朴,实则蕴涵丰富。从词语结构拆解,精准思维由“精准”和“思维”两个词构成,“精准”作为定语修饰“思维”。从字面含义解读,精准思维旨在强调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的精细、准确,意在“精”,实在“准”,重在瞄准靶心、真抓实干,体现了思想与行为的统一。一方面,精准思维力求精细,强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要从大处着眼,立足全局观察、思考问题,抓主要矛盾、主要方面,又要从小处着手,注重细枝末节,从细微之处寻求突破点,凸显了小事做细、细事做精的态度,可有效避免“抓大放小”“不拘小节”,保证做事实效。另一方面,精准思维力求准确,要具有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强调分析问题时“精准把脉”、解决问题时“精准开方”,有的放矢解决矛盾与问题,努力做到既要抓重点,又要抓关键,以重点突破牵引和带动全局,把工作落到实处,可有效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大而化之”“笼而统之”,保证做事高效。概而言之,精准思维主要指主体在认知、谋划、操作和落实过程中,以全面了解事物发展现状、科学认知事物发展规律、准确研判事物发展趋势为前提和基础,有针对性地制定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策略和方法,并贯彻实施,旨在突出思维维度和行动维度上的“精细、准确”,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务实的工作方法。
(二)精准思维的基本要素
精准思维作为系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务实管用的工作方法,包含着精准调研、精准研判、精准决策、精准执行等诸多要素。在运用精准思维时,强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以精准调研为立足点,力求全方位、全过程掌握实情;要以精准研判为着力点,力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以精准决策为关键点,力求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要以精准执行为落脚点,力求精准有效解决问题。四个基本构成要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从以上四个基本要素厘清精准思维的科学内涵,有助于进一步深刻理解精准思维的内在本质。
一是立足点:精准调研。调研,即调查研究,是对事物的发展状况做基本的了解。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一般性调研往往分析大致情况,缺少对事物和问题本质的细致研究。若要全方位、全过程、多角度掌握实际情况,必须实施精准调研。精准调研是精准研判、精准决策、精准执行的前提和基础,是树立和运用精准思维的立足点。没有精准调研就没有底气十足的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主持工作时就提出调研工作一定要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提出调查研究“五字经”,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既注重调研的重要性,又强调调研的精准性。在实际工作中,调研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因此,必须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要真正找到打开问题之锁的“金钥匙”。树立精准思维,开展精准调研就如同打开各种问题之锁的那把“金钥匙”,它在一般性调研的基础之上突出精准指向,细致记录调研信息、准确掌握调研数据,进而为下一步精准研判、精准决策、精准执行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最终化解矛盾、解決问题提供更多的支持与条件。
二是着力点:精准研判。研判,即研究判断,是在得出调研结果的基础之上做深入研究,并给出判断。一般替换具体、普通掩盖特殊,是人们的惯性思维。然而,这样的思维方式却无法剖析问题的本质。精准研判则是在精准调研基础之上,找到事物发展规律、抓住问题关键所在、剖析问题内在本质,对发现的问题做精深的研究与精确的判断,进而精准找到影响问题的根源。精准研判是树立和运用精准思维的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全面深化改革时,多次强调“要在精准谋划、精准实施上下足功夫”。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精准思维对出现的问题做出全面而精准的研判。此外,精准研判也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着力点,要对事物的现象、问题的原因做到准确掌握、具体分析,方能形成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案。例如,研究教育公平问题,为了防止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新的教育不公平问题,就需要对教育不公平的现象做出准确的调研和判断,而非简单地、一般性地判定,方能找到教育不公平的症结所在,为真正地解决教育不公平打下基础。
三是关键点:精准决策。决策,即决定的策略或方法,是指信息搜集、加工,最后做出判断、得出结论的过程。问题若想得到有效解决,关键在于决策是否可行。如果决策缺少一定的可操作性,势必会造成两个结果:一个是影响决策的精准执行,无法及时有效地处理问题;另一个是决策的随意执行,造成操作流程混乱,产生不良影响与后果。随着新冠病毒的不断变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防止对不同地区采取“一刀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思维重要论述中精准决策重要性的有力彰显。精准决策是在精准调研和精准研判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精准把握和精准导向,是精准思维基本要素的核心。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问题得不到快速而有效的解决,究其根本是操作方法、操作流程不够精细、准确,致使决策不够精准。作为树立和运用精准思维的关键点,精准决策则要求思维层面做到思路清晰、心中有数,实践层面力求可行、判定精准。
四是落脚点:精准执行。执行,即贯彻施行、实际履行,是指将具体的谋划付诸实际行动。如果说精准调研、精准研判、精准决策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出发点,那么精准执行便是其落脚点,体现了精准思维基本要素的“底层逻辑”。即便前三个精准都可以做到,但若做不到精准执行,问题最终也无法得到根本解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逐步克服困难、逐步处理问题,“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挑战,要做到心中有数、分类施策、精准拆弹”。这一重要论述凸显了施策必须要精准,其内在本质是精准有序地处理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执行计划不够精准,执行过程就会比较混乱,执行决策便会受到阻碍。精准执行就是要注重执行过程的层次性与有序性,即唯有先对问题进行精准化的调研,再对问题进行精准化的分析、精准化的判断、精准化的决策,方能保证问题圆满、顺利解决。
二、树立精准思维的时代意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站上更加宏阔的背景下提出,要树立精准思维,并将其广泛运用于脱贫攻坚、宏观调控、区域协同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等各个领域,蕴含在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其时代意蕴显而易见,且重要而深远。
(一)顺应国情、党情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将精准思维广泛运用于多个工作领域。精准思维的系统运用始于脱贫攻坚战,尤其体现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两大方略,极具代表性。精准扶贫,最早是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时提出,并做出了“六个精准”的重要指示。这六个方面一一对应、环环相扣,链起了一个科学、系统地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系列问题的精准思维图谱。精准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精准脱贫,将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无论是最初的扶贫还是后期的脱贫,中国创造的减贫奇迹背后,都有力彰显了精准思维的有效运用。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两大方略,都是通过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实际情况,准确地发现问题、找到矛盾,精准地扭住关键、聚焦重点,对症下药、精准发力,注重的都是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上的精准。这是一个精准化思维、精细化研判的过程,是精准思维在脱贫攻坚实践中的升华与运用。总而言之,精准思维始终顺应我们国情和党情的发展需要,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其他领域,都被运用得淋漓尽致,破解了国家社会发展中的很多难题。
(二)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成
随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战略安排,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然而,这一奋斗目标的完成,前途并非一帆风顺,道路充满崎岖艰险,唯有增强各种思维能力,才能顺利达成目标。迈向新征程,需要树立精准思维。精准思维作为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务实的工作方法,可有效应对强国路上的各种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深化改革、社会治理、干部队伍建设、党的建设等领域多次强调精准思维的重要性。在论述全面深化改革时,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多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精准把握各项改革举措”“把改革落准落细落实”;在论述社会治理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治理精细化”;在论述干部队伍建设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展精准化的培训”;在论述党的建设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要“抓住要害和关键,点准穴位,打准靶子”,等等。以上论述,既表明了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还是社会治理,抑或是干部队伍建设、党的建设,都是助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环节;同时,又彰显了精准思维始终贯穿其中,旨在明确强国目标的前提下,全方位掌握各领域实际情况,全面、细致、准确地做出研判和决策,有序落实各项举措,确保顺利实现强国梦、复兴梦。可见,精准思维已然成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助推器。
(三)增强应对变局、化解矛盾的能力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如何有效地应对这场叠加冲击,成为全世界全人类共同的愿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战“疫”之初,习近平总书记及时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为打赢这场人民战争提供了战略指引。面对湖北和武汉确诊病例数量增多,每天还有新增病亡人数,习近平总书记当即做出重要指示:“要把医疗救治工作摆在第一位,在科学精准救治上下功夫,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随后,在研究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社会运行重点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要抓紧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精准有序扎实推动复工复产,实现人财物有序流动、产供销有机衔接、内外贸有效贯通,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精准防控、精准解决、精准救治、精准对接,这一个个“精准”既是精准思维运用的具体体现,又是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在有效抗疫的同时取得脱贫攻坚成功、经济稳健复苏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见,精准思维是有效应对变局、化解矛盾的有力举措。树立精准思维,有助于增强应对变局、化解矛盾的能力。
三、树立精准思维的实践进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当前,受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影响,世界进入动荡的变革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树立精准思维对于科学高效地应对变局、解决问题,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探寻树立精准思维的实践进路,明确其基本要求,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学习和运用精准思维。
(一)强化精准的问题意识
问题就是矛盾,是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的动力之源,反映时代的声音。问题意识是对时代声音的强有力回应,它既是一种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对疑难问题产生的心理状态,也是一种积极寻找解決问题的思想方法。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仅仅具有问题意识是不够的,必须还要有精准的问题意识。所谓精准的问题意识,是精准发现问题、精准分析问题、精准解决问题的能力,其背后所折射出的是精细、准确的理念,彰显的是努力再努力的状态,展示的是更加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精神。树立精准的问题意识,于个人成长、于社会进步、于国家发展都大有裨益。例如,我们从最初的改革到深化改革再到今时今日的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施工最高峰”,越到改革深处,面对更多的深水区和愈加难啃的硬骨头,越需要精准的问题意识,精准把握各项改革举措,找准改革的痛点、难点,直击要害,提高改革的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为最终有效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切、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夯实基础。唯有树立精准的问题意识,才能精准发现问题、精准分析问题、精准解决问题,从而不断适应新形势,推进新发展。
(二)格外重视细节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决定成败。所谓细节,是指在实践与认识过程中,出现的细微而又具体的环节或情节。细节因其“小”,而极易被忽视、忽略;细节又因其“细”,令人感到烦琐,而不屑一顾。但细节虽小,却影响重大。很多事情没有得到快速而准确的解决,往往就是忽略了事情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微小的细节。精准思维力求精细,强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从小处着手,即注重细枝末节,从细微之处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点,凸显了小事做细、细事做精的态度。此外,精准思维不但要求重视细节,而且要求格外重视细节,也就是需要精雕细刻、“一点一滴”、细致入微,力戒粗糙糊弄、模棱两可。只有在思想上对细节足够重视了,才能在行动上做到有的放矢。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了新发展阶段,对未来发展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那么,如何才能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格外重视发展过程中的细节是关键中的关键。因此,要避免一味地“抓大放小”“不拘小节”,要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要“精准把脉”“精准开方”,要把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做精做细做准,方能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实现。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更是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格外重视工作环节中的每一个细节,扑下身子将每一项具体工作落细落小,为下一步工作落实奠定基础。
(三)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精准思维本身就蕴含着一种敬业态度,致力于追求精益求精,与弘扬工匠精神具有内在统一性。工匠精神,本意是优秀劳动者所具有的一种劳动精神。2020年11月24日,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即“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其中,精益求精是其内涵最突出的特征,强调在已经做得很好的基础上,还要努力做得更好、做到极致。不难看出,工匠精神中的“精益求精”与精准思维中的精致、准确,在其内涵本质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二者相互联系、彼此贯通。当前,面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更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树立精准思维、强化精准思维,努力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学深悟透工匠精神之精髓,并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贯穿于各项具体工作,执着专注于自己本职工作,精雕细刻、久久为功,最终使其成为共同遵守的职业信条和行为操守。唯有如此,才能汇聚起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力量,在新征程上创造更多的辉煌,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做到落实落准
精准思维既要求“精”,也要求“准”,还要求“实”。“精”是“准”和“实”的前提与基础,“准”和“实”是“精”的导向与结果。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再宏伟的蓝图,没有真正地落实、落准都只能是纸上谈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树立精准思维必须努力做到落实落准。所谓落实落准,就是在落细、落小的基础之上再抓实、再抓准。做到落实落准,就是要使计划、措施、政策等做到精准落地、精准实现。综观当前形势,我国社会发展依然存在着诸多矛盾、面临着很多困难,某种程度上与各项举措落实不到位有关。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真正地做到落实落准,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有务实的理念、精准的意识和成事的能力,要勇于担责、敢于担责,既要当好“一线总指挥”,又要当好“施工队长”,真正下沉一线干工作,抓好工作的有效落实。唯有按照既定方案不打折扣地贯彻落实,真正地做到落实落准,才能提高做事的精准度,保证各项措施落地见效,将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圆满完成。
四、结语
综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思维的重要论述,其内涵科学而丰富,其树立必要而有效,其要求具体而实际。当前,正处于全面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思维的重要论述,树立精准思维,深刻把握其核心要义、内在精髓,并将其转化为自身常态化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赋能增效。
参考文献:
[1]张琳,于建贵.习近平“精准思维”重要论述的理论阐释与科学逻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12).
[2]林伯海,马宁.习近平关于工匠精神重要论述的生成、意蕴及实践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21(12):21-24.
[3]姜绍华.习近平经济思想形成的深刻背景、内在特点及其价值意蕴[J].山东社会科学,2022(3).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500.
[5]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6]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强调: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重要举措 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有机衔接融会贯通[N].人民日报,2019-11-27(1).
[7]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深入学习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屆五中全会精神 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N].人民日报,2021-01-12(1).
[8]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N].人民日报,2020-10-11(1).
[9]习近平出席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凝聚共识同舟共济 不断深化减贫合作积极呼应和推动2015年后发展议程落实[N].人民日报,2015-10-17(1).
[10]习近平在湖北考察时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 打好“三大攻坚战” 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发展新篇章[N].人民日报,2018-04-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