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新慧 杨录田 池昭宏
【摘要】海南中职电气专业学生就业存在就业率高但就业不稳定、作业劳动时间长但薪酬所得与劳动付出不匹配、学生综合素质偏低不能满足企业转型需求等问题,主要原因是校企合作简单粗糙,政府监管力度不足,就业保障制度落实不顺畅和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应采用加深校企合作、加强政府监管、保障校企利益、完善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等方式加以改进。
【关键词】海南自由贸易港;电气专业;就业现状;对策研究
海南中职教育依托海南特殊的地理位置优势和发展潜力,围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三大主导产业,优化电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中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海南中等职业教育存在起步晚、底子薄、社会认同度低、培养模式落后等诸多问题。如何培养多元化的电气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已成为当前中职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
一、海南省中职电气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1.电气专业学生就业率较高,但学生就业稳定性不理想。以海南省技师学院电控系电气专业学生为例,近年来,电气专业毕业生大多是通过学校推荐进入合作企业实习、就业。毕业生主要被上海三菱电梯公司为代表的电梯维修行业、海南威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配电安装调试行业、星级酒店的动力工程部门及电气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录用。京东华南物流中心、海南生态软件园、海口美安科技城等多家公司物业管理部门对电气专业学生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升高。在每年校内招聘会结束后,海南省技师学院电气专业学生就业率达98%。即使在疫情期间,电气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几乎没有受到影响。
但是经过我们对近5年毕业生的就业稳定性调查来看,学生稳定就业率大概在32%左右,毕业生上岗1-3个月更换工作的频率较为频繁。顶岗班级的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规范要求以及班主任的跟踪指导,在岗率虽然较高,但仍有约10%的学生主动离职。当一年顶岗实习期结束,特别是学生领到毕业证后,离岗率呈直线上升趋势。学生选择离职或企业辞退毕业生等情况较为常见,毕业即就业、就业即失业的现状已成为目前不容忽视的问题。
2.企业劳动工作时间长,薪酬所得和劳动付出不相匹配。电梯安装与维修行业、配电安装调试维修行业就业优势明显,且需求量大,学生就业呈“打包式”管理模式,但就业弊端较为突出。一方面在于加班现象较为严重。例如电梯安装维修公司员工需24小时待命,个别小企业甚至要求员工不分昼夜,不分节假日,一旦接到维保任务,必须在30分钟内赶到现场进行维修。加之,加班过后薪酬与劳动付出不成正比,心理落差较大。另一方面在于电气专业学生更多从事的是基础性的安装工作。当他们成为熟练工人后,逐渐发现配电系统的安装人员更像是体力劳动者,工作量和企业订单量有直接关系,且由于加班时间不固定,员工在工作量多时难以承受,而提出休假几乎不可行。并且由于配电安装的工作人员专业性要求不高,新员工经过简单培训后很容易取代老员工,学生的职业上升空间较小。
3.学生综合素质偏低,不能满足企业转型的需求。很多学生选择中职教育并非对技能技术感兴趣,而是未能考入普通高中不得不选择中职教育。其中,部分学生因中考失利产生挫败感,容易焦虑、躁动,极易出现激烈冲突;还有部分学生缺乏进取心,综合素质整体偏低。
二、影响海南省中职电气专业学生就业的原因分析
1.校企合作简单粗放,深入合作意向不统一。中职学校每年都会与不同企业签约合作,合同条款明细包括人才培养需求、校企合作方向、教师实践内容、新型学徒制等内容。但在实际深入开展合作的过程中,校企双方合作需求、合作价值还存在较大差异。中职院校培养重点在于对专业技能人才的培育,更注重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而企业以经济利润为主要目的,更注重对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有效利用,会将投入成本压缩到最低以便获取最大经济利益。
在订单高峰期,多数企业技术工人严重短缺,需要学校推荐学生到企业岗位上实习。但这个过程中企业更多关注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能为企业创造多少价值,却缺少对如何提升技术工人的个人技能、如何提供更良好的工作环境、如何规划较为广阔的职业前景等问题的考虑。也有一些企业很想让学生留下来就业,但因为自身发展都已经遇到瓶颈,很难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平台。
2.政府监管力度不足,就业保障的制度落实不顺畅。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政府明确提出打造“海澄文定”“大三亚”、儋(州)洋(浦)三大区域增长极,目前海南大多数工作岗位都集中在海口、三亚和儋(州)洋(浦)一体化区域,而中职学生大多来源于三个城市的偏远地区或其他市县,他们离开家乡到城市就业,最注重企业食宿条件。但企业往往将员工的住宿伙食费用也纳入工资的一部分,在扣除伙食住宿费用之后,员工实际到手的工资偏低,而繁重的工作量却没有减少,因此就会出现在企业劳动工作时间过长,但薪酬所得和劳动付出不相匹配的矛盾问题。
刚毕业或顶岗的学生大多法律意识淡薄,愿意在适当提高工资的前提下,同意企业不为自己缴纳社会保险。他们只在乎眼前的既得工资,无法意识到未交社会保险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潜在损失,也很难用法律武器去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加之政府监管、宣传力度不足,当学生基本就业保障得不到保证或者受损时,校企合作将陷入困难境地。
3.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钩,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后劲不足。从调研结果上看,应届毕业生进入到企业后普遍需要用人单位开展短期的上岗培训后才能具备企业岗位要求,这体现了海南省中职学生就业现状,即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用人需求差异显著,更为重要的是体现了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用工需求没有契合性。
三、海南省中职电气专业学生就业对策
1.校企深度合作,融入企业价值观念。校企双方需转变合作理念,并依据双方的发展目标与需求确定各自的成效目标,从而达到良好的实践成果。一是要走出去,让教师融入企业文化,真正有所学。二是要请进来,将企业员工请进课堂授课常态化,同时要按照学校薪酬制度给企业教师提供相应的教学课酬。三是要破传统,校企合作要突破传统思想,可以介绍学生到广东发达地区就业,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形成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相融共生、同频共振的生动局面,让学生感受新环境和新视野,接受新制度和新文化。
2.政府加强监管,保障校企双方利益。国家在顶层设计上就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已做出了科学的安排,国家六部委颁布《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对职业教育走向内涵发展给予积极支持,为职业教育带来了新机遇、新天地。但就现实情况来看,按照“行政搭建平台,校企自愿合作,行业指导监督”的政策设计路径,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尚需要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及社会各方力量的积极行动,特别是政府部门更要进一步推动。
一是加強与有意愿的企业深度合作。合作效果显著,并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可以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相应的政策倾斜。二是为中职学生提供1~3年不定期的岗前就业培训,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职业素养,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升职场竞争力及就业质量,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估、职业评估,并通过清晰的人生目标、正确的人生选择以及个人的持续努力,实现精彩的职业人生。三是加强监督管控力度,要求持证上岗,并规范实习就业保障制度,规范行业就业制度,保障中职生高质量就业,增强就业保障。
3.学校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学校需要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将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融为一体,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及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开展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加强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教学资源、教师培养工作,将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学校教学内容,并根据工作过程设计教育过程,实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杰,郭达,张瑞,陈晓曦.以世界技能大赛推动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改革的路径探析——基于世界技能大赛技术文件的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8.
[2]吴钢.现代教育评价评价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3]裴长洪.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发展模式探索[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9(1).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自贸港背景下电气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 QJHV20210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