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一玲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无比高尚、充满阳光的事业。红色故事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革命故事。“红色故事志愿讲述人”队伍建设,推动红色故事广泛“讲”,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
红色故事志愿讲述人队伍建设现状
1.红色故事志愿讲述人紧缺
近几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多次组织开展主题教育,走进红色圣地聆听红色故事成为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主要途径。盐城是革命老区,现有红色遗址248处,烈士命名的镇村128个,市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98家。这些红色场馆内的专职讲解员是红色故事讲述的主体,然而社会需求量与可提供的讲解服务不对等。
例如,新四军纪念馆每年接待参观人数有100多万人,讲解场次在6000多场,平均每场次讲解有167名受众。但如果按照讲解的舒适度和有效传播来讲,正常的是一个场次20名受众,按照这个比例来看,红色故事志愿讲述人还存在很大缺口。
近两年,新四军纪念馆也通过开展青少年红色研学活动,培养了一批“铁军小小讲解员”,将他们吸纳到红色故事志愿讲述人宣讲队伍,但考虑到年龄、安全、学习时间等各方面因素,他们提供讲解服务是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的。
2.红色故事志愿讲述人的专业度不够
红色故事讲解是专业要求比较高的岗位,要求讲述人政治过硬、业务娴熟、形象端庄、普通话标准、语言表达、沟通能力强等等。近几年,越来越多的讲述人用深情的讲述使得红色故事深入人心。红色故事志愿讲述人来自社会各行业,他们对讲解红色故事充满热情,但部分志愿者专业知识储备不足,讲解技巧、沟通技巧和应变能力还待提高,以至于在讲解过程中没有办法吸引观众,对志愿讲解员失去兴趣,不能更好地传播红色历史。讲解说到底就是用真挚朴实的情感把故事讲真切、讲亲近,这样红色故事才会有血肉、有情感、有温度,也才富有生命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3.对红色故事志愿讲述人的管理机制不够
身份模糊。一些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的地区,存在对志愿者身份定义模糊的现象。例如,盐城的红色遗址有248处,其中包含了一些烈士陵园,这些陵园大多散落在比较偏僻的乡镇村,工作人员很少,一些附近的村民自发担负起守护陵园的工作。盐城射阳县特庸镇烈士陵园的孟金开、滨海县八滩烈士陵园的周万平、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步凤镇五条岭烈士陵园的卞康全,他们尽心尽力地守护陵园里的一草一木,悉心打理着英雄们的安息之地,这种精神就是志愿者精神。
难以协调。随着越来越多的社会公益人士加入红色故事志愿讲述人的队伍中,这是一个可喜的发展趋势,但也存在管理问题,相关管理目前难以达到统一协调。虽然现在有志愿者网站登记,但是如何把这些志愿者跟社会需求之间进行有效融合,并對志愿者进行有效监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是远远不够。例如,新四军纪念馆近年来接待人数和接待场次都比以往要多,采用预约制的人工讲解经常难以满足需求,登记在册的志愿者虽然有400人左右,可由于时间、安全、距离等各方面原因,能在急需时提供志愿讲述服务的志愿者却很少。
保障不足。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保障是目前志愿者活动中的一块短板。目前,除了非营利组织登记注册的相关规定外,对于活动运作方面的具体细则规定还处于空白,这无疑会挫伤志愿者参与服务的积极性。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志愿者的招募管理、志愿者的人身安全保障,也需要更加详细完善的法律法规来加以保障。
“红色故事志愿讲述人”队伍建设的思考
1.多效并举,壮大红色故事志愿讲述人队伍
普及志愿理念。立足于反映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要求,通过多媒介手段如广播节目、电视宣传片、短视频App等多种形式进行覆盖式宣传,大力弘扬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志愿精神,广泛普及志愿理念。充分挖掘、调动、发挥各种阵地,采取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寻找红色故事志愿讲述人,宣传红色志愿者的行动纲领、行动口号及意义。积极引导全国知名抗战史学者、文博专家、抗战亲历者、新四军后代、本土讲师、党史研究者、大中小学教师等各类优秀人才以及热心公益的各界群众参加红色志愿服务。
党员干部带头。红色志愿讲述队伍要坚持以党员领导干部为表率,以党内带动党外的原则,号召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带头参加红色故事志愿讲述服务。
组织开展活动。通过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多样的红色故事宣讲活动,拓展人民群众对红色革命历史的认知,进一步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和红色文化与时俱进,加深红色志愿服务的社会效应,让红色教育闪耀着志愿服务之光。
2.加强培训,让红色志愿服务更加专业
红色故事志愿讲述人不是仅靠一腔热忱就可以,如果专业知识不扎实,专业技能缺失,服务方式僵化,都会严重制约工作服务效能,所以,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工作,为红色志愿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更好交流互动提供平台。
吸引专业人才。通过多种渠道吸引并留住更多具备高素质、高学历和具有专业志愿服务技能的人才,聘用具有社会服务方面技能的专业人才,让更多专业人才参与到公益组织的组织管理中来,提升志愿服务质量。
制定培训计划。各个场馆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编制红色讲解员志愿者的讲解各项规范教材,邀请专业的老师进行红色历史的授课,对其讲解礼仪进行规范示范加现场指导,对于突发事件培养其应对能力等。通过培训提升志愿者队伍的综合素质,让志愿服务更加专业化。培训结束后,按照考核标准进行严格公平的考核,对考核合格者予以录用,在完成相应的服务时长后颁发志愿者证书。
3.建章立制,让志愿服务“细流变长河”
加强激励机制。完善的红色志愿者激励机制是志愿服务工作长期健康发展的有效保证。激励机制可以肯定和鼓舞志愿者的奉献精神,提升志愿者的工作热情,保持志愿者工作的积极性。一方面,在设计志愿服务的活动项目时,综合考虑社会和志愿者的需要,让志愿者得到内在实现的满足感,使志愿服务逐渐由行政主导向志愿者自发性转变。另一方面,要适当给予志愿者一些外部的精神激励,如:定期总结表彰,建立专项基金,成立志愿者网站、专栏宣传志愿者,鼓励活跃在基层和偏远地区的志愿者,争取把志愿者对社会的贡献和他们工作晋升结合起来,让这些举措从不同层面进一步激励志愿者继续投身红色志愿服务事业,推动社会基层红色文化建设工作的展开。
健全保障体系。只有使志愿者及时地获得保障,才能激励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一方面,建议将志愿者保险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设立志愿服务保险基金为志愿者提供保障。另一方面,采取多种方式鼓励保险公司开展产品创新,引导志愿者为自己购买保险,落实志愿者的工伤保险救济等。
完善法律法规。志愿服务作为一个社会影响力极大的活动,但关于志愿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设却比较滞后,尤其是现在尚未出台一部全国性的关于保护志愿服务的法律,这使得志愿者活动在很多时候会遇到法律的空白。希望在法律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怀,加强全国性的志愿服务立法工作。一方面,在法律层面上,应该强化法律保护意识,志愿者在参加活动的时候要做好档案登记,用法律的模式将自身的行为进行固定,方便查询,一旦遇到问题就容易解决。另一方面,要在对志愿者的培训当中加入法律课程,让志愿者明白遇到一些情况时应该在法律的框架中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