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师傅
券商股,也被誉为“牛市旗手”。
多年以来,券商股的每次异动都令人憧憬,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无数投资者惨遭市场的毒打。
日前,中金公司、中国银河、光大证券等集体涨停,A股却反而持续震荡。
券商股的走势屡屡与A股相反,这是为何?
券商股,历来是资本市场的风向标。
中航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郁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轮金融股整体呈现出强势表现,原因之一是‘中特估持续拉升的背景下,该类个股估值较低且具备较好的分红能力,具体到券商板块,一季报表现优秀,市场预期向好。”
2023年第一季度,50家上市券商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411.72亿元同比增长35.44%,合计实现净利润456.13亿元同比增长84.91%。
具体来看,仅有华林证券、东方财富的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双降低,其余48家券商的业绩均实现正增长,西部证券、长江证券、太平洋证券归母净利润增幅居前,同比增幅分别为22.27倍、15.22倍、15.03倍。
此背景下,券商股有了估值修复的底气。
尽管如此,券商遭遇的困境,不是靓丽的业绩可以完全掩盖的。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业绩归因来看,2023年第一季度,券商经纪、投行及资管业务收入同比增速均为负值,表现并不算理想,自营业务收入则扭亏为盈,是券商业绩高增的主要拉动因素。”
2023年第一季度,上市42家券商自营规模为5.7万亿元同比增长15.2%,自营收益率为3.4%,而上年同期为-0.17%,合计亏损25.55亿元。
与之对应的是,2023年第一季度万得全A指数累计上涨6.5%,而去年同期下跌13.92%。那么券商自营业务收入扭亏为盈也顺理成章了。
以上可见,券商没有摆脱“靠天吃饭”困境。
更为关键的是,券商股唯有在牛市才有持续的上涨动力,在熊市只能间歇性上涨。
有市场人士表示:“弱势行情下,以券商为首的金融板块历来是护盘最佳选择,次数多了就养成了条件反射,一拉券商大家就跑了,揣测后市行情更差。”
如此一来,券商股在熊市就成了反向指标。
譬如,2022年是公认的大熊市,券商股就多次有过异动,但均无功而返,当年全行业140家公司的营业收入为3949.73亿元,净利润为1423.01億元;而上市的公司中,仅有5家的营业收入正增长,仅有2家的净利润正增长。
从这个角度来看,券商股投资需谨慎,后市行情如何演绎,还需要继续观察。
一种声音认为,短时间内或难有大行情,需要关注权益理财需求是否回暖这个先行指标,如果该指标可以持续,后市可以高看一眼。
另外一种声音认为,表现或强于其他板块,“过往证券板块行情来临,必有增量资金入市,换手率呈翻倍增幅,因此当前板块仍处于趋势左侧,这与券商当前基本面情况也相适应”。
此背景下,可以关注券商股的龙头走势。
目前,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和东方财富是券商股的三大龙头:中金公司背景深厚,隐隐有券商板块“带头大哥”的气势,中信证券是以往行情的龙头,而东方财富则是散户的最爱。
总而言之,如若牛市真的来了,券商股的龙头或可以一飞冲天,如果只是结构性行情,哪怕是行业的龙头,走势也没有持续性,需要敬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