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途径研究

2023-05-30 20:08蔡锐曹继东
经济师 2023年3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途径课堂教学

蔡锐 曹继东

摘 要: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关键所在,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到思政课中,能够助其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帮助高校学生增强爱国情怀、坚定社会主义信仰、有利于高校思政课堂实践性的提高,同时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文章探讨了辽宁红色文化融合于高校思政课堂的有效途径,具体包括发挥媒体功能、课堂创设和教师团队三个方面,从而使思政课堂“动起来”,让学生“走进去”,让辽宁红色文化的内核精神影响学生的思想,为把高校学生培养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人才助力。

关键词:辽宁红色文化 高校思政 课堂教学 途径

中图分类号:F127;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3-208-02

黨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红色文化作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之一,对实现伟大“中国梦”有着重要的作用。辽宁是中国红色革命的地标,而辽宁的红色资源同样丰富且具有考察性。比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辽沈战役纪念馆、关向应纪念馆和雷锋纪念馆等红色资源都向全国人民展现了辽宁人民无惧无畏、勇于奉献的革命精神以及建设祖国的无限热情。随着时代的前进,辽宁红色文化也在不断地丰富发展,其中所蕴含的先进文化内涵已逐渐展现出深刻的蕴意和独具特色的地方性特征。高校将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与思政教学相结合,一方面可以助力多样化、内容丰富的思政课堂;另一方面思政课也为地方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道路选择,二者相辅相成。因此,立足一方沃土,将辽宁红色文化有效、高质量地与高校思政课堂结合,从而影响学生的思想以及成长道路,便成为新时代高校的重要课题。

一、辽宁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大意义

(一)有利于增强高校学生爱国情怀

高校是培养新时代青年的重要基地,对于处于新的时代背景、新的国际环境、人生重要转折点的高校学生而言,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有助于加深青年对国家发展的了解,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是非观,筑牢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思想道德防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识形态引领作用。辽宁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深入将辽宁本地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可以使学生通过学习辽宁红色文化,从而了解身边的红色革命故事、感受红色精神、延续中国红色之魂。由于辽宁红色文化发生地处于学生熟悉的范围,高校学生本身会被辽宁红色环境所熏陶,而课堂与红色文化的结合会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伟大精神所理解与感受。学生以此体会辽宁红色文化的深沉性,由地方红色文化见国家红色精神,从而进一步增进高校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有利于坚定高校学生社会主义信仰

21世纪是网络信息技术大放异彩的时代,新媒体课堂、网络教学实践等新兴课堂的出现使高校教学途径不再仅限于课本和课堂,这虽然便于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但同时也会使青年受到西方各种负面思潮的冲击。因此,为了筑牢高校学生的思想防线,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信仰,学习红色文化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学习红色文化有利于为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帮助高校学生更好地传承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不畏艰辛等革命时期的红色精神,更有助于高校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工作中树立明确的理想目标,坚定不移地走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道路上。同时,将辽宁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堂,能够让青年学生深刻了解到党和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建设时期与改革时期所经历的艰难困苦以及为实现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所付出的伟大牺牲,继而增强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三)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性

各高校应注重将本地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课堂合理、有效地结合,积极探索红色资源的育人价值。红色文化资源作为鲜活的时代见证,将红色资源与高校课堂相融合,可以带领高校学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深入地理解和感受红色文化的“灵魂”所在,同时丰富了课堂的知识构架,提高课堂教育水平。这种“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思政课堂帮助高校学生领悟了辽宁红色文化的深刻蕴意,推进了辽宁红色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同时又革新了思政课堂的教育方式,通过与地方红色文化的资源整合,丰富了思政课堂的内涵和课堂素材,加强了课堂与实践教育的贯通性,使思政课堂更加具有实践性和亲和性。

二、辽宁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红色文化内容不够丰富

在高校思政教学与辽宁红色文化有机结合的过程中,对红色文化的充分应用便成了教学的关键一环。当今各高校对思政教育的注重程度日益提高,思政教育水平也不断提升。但教育得法,贵在因“地”施教,与地方特有资源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助力思政教育蓬勃发展。处于辽宁的高校更应将辽宁红色文化深入地融合在教学过程中,让课堂变得“接地气”。当下高校的思政教学正积极地将二者合理融合,但依旧存在红色文化与课堂教学结合内容单一的情况。在二者资源相结合的过程中,各高校普遍注重向学生传授众人熟悉的经典红色文化,除此之外,还应引导高校学生主动去学习更具有辽宁本土特色的红色资源,让辽宁红色资源与课堂相结合达到效果的最大化,帮助高校学生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地方红色文化知识体系。此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过程中,还会出现重视故事经过,却忽略故事背景调查以及故事背后所蕴含意义的全面性阐释。并且在多数高校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仅注重红色文化在某一方面的展示,并未多方面地挖掘红色文化的内核,从而使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立体起来。

(二)高校学生对红色文化教育的意义感受不够全面

辽宁红色文化与思政课堂的结合,既充实了课堂的内容、赋予了教学更鲜活的物质资源,又有助于学生对历史政治的正确解读。目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高校学生对于辽宁红色文化的学习不是因为内在需要而是外在的环境要求,学习就变成了不是自我求知的过程而更像是“外在”的任务,为了完成任务,学生对辽宁红色文化的了解只是“走马观花式”和“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情况。比如,辽宁部分高校所开展的思政课教学,在实践方面支持学生实地参观红色遗址,但学生在参观之时,更多地只是为了机械地完成课程任务,并未使学生加深对于活动自身所蕴含意义的理解。另外,在价值导向趋向多元化的21世纪,部分学生对辽宁红色文化教育偏目的性而忽略了其中的精神力量。学生对红色文化教育的认识只是纠结于最后的考试成绩,而红色文化的学习便也成为了成绩的辅助工具,这使得红色文化失去其原本的意义。

(三)高校思政课教学对辽宁红色文化资源的应用创新性不足

当前,辽宁各高校对思政红色文化教育都在进行创新应用,努力打造适合新时代学生特点的思政红色文化课堂,但其主要方式还是以PPT展示的课堂为主,这就缺乏了讲堂的“主动性”和“趣味性”。久而久之,学生会对“漫灌式”的学习失去热情和信心,甚至可能出现抵触或拒绝的心态。在信息时代的当下,各种新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日益成熟,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思政教学方式的革新,高校应尝试利用互联网等任何可利用的资源与思政课堂相结合,改造丰富课堂教学方式;而新时期的高校学生又拥有着有别于任何时期青年的活跃思维、青春朝气和极具个性的事物认知,因此,思政教学与红色文化的结合就亟需创设适合新时期高校青年的实用性课堂。

三、辽宁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合的新途径

(一)发挥媒体功能,增强高校学生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在后疫情时代,媒体的育人作用逐渐展现出强大功能,高校思政教育与辽宁红色文化的结合也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寻求媒体技术与红色文化教学的合理结合。最近,吉林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利用媒体平台直播和短视频发布来进行课程教育,受到了网友们的热烈好评。以此为鉴,辽宁高校思政课可以创设红色文化教育主题的直播,将思政课堂搬到更广的媒体平台,以专业的方式向高校学生普及辽宁红色文化,宣传辽宁红色精神。具体可以利用短视频拍摄、制作红色vlog、微博或录制喜马拉雅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辽宁红色文化的宣传与学习之中,让高校学生表达出自身对辽宁红色文化的见解。

(二)创设新颖课堂,提高高校学生价值认同

打造新颖式课堂,转化“被动”课堂,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成为课堂的输出者。所谓新颖式课堂,是以高校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团队摒弃传统教学方式,把主动权还给高校学生,使课堂完成主人公转化。新颖式课堂就是要根据新时代青年的思维方式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打造让学生有“归属感”的思政课堂。对此,高校可以通过建设沉浸式课堂,开设“沉浸式剧本”环节,将学生代入整个教学中。使学生通过剧本演绎,做到潜心探究红色资源背后的历史,对红色文化的各个维度有更高层次的了解,通过自身的思考与剧本的演绎,加深对辽宁红色文化精神体系的理解,丰富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从而提高辽宁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

(三)打造专业团队,提升高校红色教育环境

现如今的高校思政教育已经逐渐形成正规、完整以及专业化的教师团队,在打造校园红色环境这一环节中,教师团队在日常教学以及学生的校园实践活动中应适当与本地结合,形成独具本地特色的红色校园环境。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便需要教师团队进行思政五门课程的集体专题探讨,深度分析思政课与红色文化的知识点,以原理概括红色文化,以红色文化囊括思政知识精华,使辽宁红色文化有效地与课程结合,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辽宁红色文化;同时教师团队还应通过集体研究讨论防止知识的重复化,提高课堂质量。此外,教师团队也应注重“新鲜血液”的流入,新老元素的碰撞更容易擦出有特色的教学火花,二者的碰撞,可以在继承传统教学的优点之上,又能够以新视角审视高校教育模式以及教育知识体系,从而创新实践教育方式。

在新时代的今天,高校亟需以新方式、新特点、利用任何可以利用的地方资源将辽宁红色文化和思政教学深度结合,让高校青年继承前辈的红色精神从而继续为祖国建设而奋斗。二者相结合更是帮助学生要从时间的角度、历史的高度深刻体会中国之所以能大踏步赶上时代发展、能在未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共产党“能”,同样也是为了让学生们更加坚定自身的社会主义信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继续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从而成为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青年。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高校思政专项)“依托虚拟仿真技术将辽宁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创新研究”(L20BSZ022)的阶段性成果;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机制研究”(2021Y010419)的阶段性成果。]

參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

[2] 冷静,贺圆圆.辽宁省红色文化遗产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21,23(06):83-85.

[3] 高美娜,王力尘.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探索[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01):113-115.

[4] 孙巍,周彩虹.辽宁红色文化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路径探析[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06):4-6.

[5] 韦凤银.大数据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6):114-117.

(作者单位:沈阳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沈阳 110159)

[作者简介:蔡锐(1998—),女,辽宁大连人,沈阳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曹继东(1976—),辽宁沈阳人,沈阳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途径课堂教学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谈高校思政课堂的文化建设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