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们自己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扫码早已普及:付款要扫码,加微信要扫码,开会签到要扫码……《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早在2016年,我国平均每天扫码就已超过15亿次。我们每天都可能接触二维码,但似乎很少想过:二维码究竟是怎样工作的?那一团乱码般的黑白图案中,到底蕴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二维码图案看似乱码,其实是精心设计的程序化信息。想要了解二维码的工作原理,我们先要了解“二进制”这个伟大发明。在计算机的世界中,任何信息都由0和1组成,这就是二进制。任何一个数字、字母和汉字,都可以转化为二进制形式,例如,十进制的2在二进制中用10表示,大写字母A在二进制中用01000001表示。任何信息都可以转化为由0和1构成的二进制数字,这种转化方法叫作“编码”。
计算机只能看懂0和1,于是人类发明了编码,使任何信息都可以转换成由0和1组成的二进制数字。那么,我们怎样把信息输入计算机呢?你的第一反应可能会是:用键盘打字。不过在很多场合下,用键盘打字既不方便,也不高效。比如你去超市买东西,结账时售货员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输入大量商品的名称、价格、数量,如果用键盘输入的话,你身后的队伍会排很长。实际上,售货员会用专用的扫描枪扫商品条形码。条形码,就是二维码的前身。
用视觉信号代替键盘输入,是一个了不起的技术飞跃。条形码发明于20世纪20年代,这项100年前的古老技术如何做到稳定快速地读取信息呢?其实,它的工作原理和我们用机器阅卷的原理相似。
你在考试时肯定涂过答题卡,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不能直接写ABCD,而是要用2B铅笔把对应选项的小方块涂黑呢?原因就是为了方便机器自动阅卷。每个人手写的ABCD千奇百怪,通过人工智能做视觉识别无法做到100%的准确率,即使是人工批卷,也免不了会有看走眼的时候。不过,每个人用2B铅笔涂黑的小方块都是一样的。机器阅卷的基本原理就是用一个扫描器发射光并接收光,通过测定反射信号,得到二进制数字。黑色反射光最少,机器识别为1;白色反射光最多,机器识别为0。把你答题卡上涂的小方块排成一排,就能代表一串0和1组成的数字:
把上面這张图纵向拉长,你就得到了一个最原始的条形码。我们可以把条形码拆分为一个个小方格,黑色小方格代表1,白色小方格代表0。条形码中的每一根黑条,就相当于答题卡涂黑的一个小方块,通过黑条和白条之间的间距变化编码信息。当超市售货员用扫描枪对准条形码时,你会看到扫描器发出一道细长的红光,就像在条形码上画了一条线。这道细细的红线扫过黑条纹和白条纹,黑色和白色的反光量不同,从而转换为0和1的二进制数字。
条形码也叫“一维码”,因为它的信息只在横向排列。不管条形码纵向拉伸多长,它表达的信息都不会改变,因为每根条纹只代表一个数,这样承载的信息量太少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世界上第一个二维码在1994年问世了。二维码和条形码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是“二维”的,像围棋棋盘一样,每一颗棋子(黑或白)都能表示信息。虽然二维码面积比一般的条形码还小,却能容纳更多信息,真可谓“降维打击”。
二维码的先进之处远不止于此。条形码只能从一个方向扫描,如果把扫描枪旋转90度,它就无法读取信息了。但二维码可以从任何方向扫描!无论二维码贴得多歪,无论你的手机怎么旋转,都不会影响扫描成功!
这个神奇的功能是怎么做到的?答案就在于二维码的三个顶角上。你可能已经注意到,任何二维码,它们的三个顶角都是一样的,都是一个方框套一个方块。这三个顶角,就是二维码的定位区。
这个看似普通的“方框套方块”图案,其实是精心设计的。二维码可以印在杂志、广告、商品包装上,也可以显示在电脑或手机屏幕上,但它不会和周边的图案混淆,因为这个“方框套方块”的定位区有着极为罕见的比例构图。你可以用尺量一下最外层方框的线条粗细、内部空白方框的线条粗细、中心正方形方框的边长,你会发现它们的比例是精确的1∶1∶3。
为了研发二维码,科学家收集了大量广告单、杂志、纸板,把图片和文字都处理成黑白两色,统计黑白两色的面积比例。他们最终发现,印刷品中最罕见的宽幅比例,正是1∶1∶3!所以,二维码几乎不会和周边的图案混淆。当手机扫码时,它先找到3个定位区,然后就可以识别出整个二维码区域。
细心的你也许还会注意到,二维码右下角还有一个小方块,如下图橙色框所示:
这个方块也是用于定位的标记,但和三个角的定位区不一样,它不是用于定位旋转,而是用于确保二维码在扭曲、拉伸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被识别。没错,歪歪扭扭的二维码仍然能用!哪怕把二维码印在篮球上,它还是可以被正常识别。
小小一个二维码,蕴藏着超越时代的精妙设计和复杂功能。它能存储大量信息,识别速度极快,成功率极高,还有超强的纠错能力。这就是科技时代带给我们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