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树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2023-05-30 18:44冷士国汤井排孔慧
果农之友 2023年3期
关键词:栽培管理枣树技术

冷士国 汤井排 孔慧

摘 要:枣树是在我国各省份均有栽植的经济林树种,有极强的环境适应性,最早在黄河中、下游的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栽培,汉代时枣的栽植已在南北各地普及,世界各地所栽培的枣均源于中国,后逐渐在朝鲜、日本、苏联、印度等国得到了广泛种植,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積极作用。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是提高枣树结果率以及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故而在结合枣树生物特性基础上总结关键栽植技术要点,实现产出效益的提升,能够为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民增收提供保障。

关键词:枣树;栽培管理;技术

枣树属于我国常见果树以及木本粮食树种,别名大枣、枣子,鼠李科枣属植物,落叶小乔木,稀灌木,高约10余米,主要在海拔1700米以下丘陵、山区或平原地带生长,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能够作为园林绿化树种,可美化环境[1],吸收有毒气体,达到释放氧气的效果;同时枣树长大后能够结出可口的枣果,可直接销售,还能够通过加工制作成熏枣、蜜枣、酒枣等蜜饯,同时木材还能够制作家具,因此成为了大面积栽培种植的重要经济林木,故而掌握枣树的栽培技术,在实现经济收入提升、带动区域经济增长中具有积极意义。笔者通过总结曲阜市吴村镇峪西千亩枣园多年的栽培管理经验,形成了一套枣树高产栽培管理技术体系。

1 育苗嫁接

1.1 育苗

1.1.1 砧木种子采集 枣树育苗时通常采取酸枣作砧木,采集树体健壮、性状良好的砧木种子,将果肉去掉并清洗干净,置于干燥处阴干保存。

1.1.2 播种 北方地区砧木种子播种的最佳时间为每年春季,酸枣种核播种量为20 000~24 000粒/亩,种仁播种量为1.5~2千克/亩,播种结束覆膜,促地温升高,维持良好的土壤墒情,促进发芽生长。

1.1.3 砧木苗管理 播种结束需充分浇水,并进行一次追肥,追肥量根据土壤肥沃情况来定,当苗高约40厘米时,需择期做好主茎摘心,确保苗木生长更加粗壮。

1.2 嫁接、断根、根插与腹接

1.2.1 嫁接 枣树嫁接时间是每年春季3月到秋季9月,而4—5月为最佳嫁接时间,成活率相当高。嫁接流程:充分清理砧木桩,清除切割处表层毛刺,自中央劈开4厘米左右,使用刀具将接穗削作斜角插至劈开的砧木,且对齐形成层,后采取嫁接带将其捆绑紧实,套上塑料袋(见图1)。嫁接后的5~7天中应对砧木苗圃灌水,促其更易离皮。

1.2.2 断根 使用品种优良的自根植株,发芽前于树冠外缘处挖长30~40厘米、深50厘米的沟,将直径不超过2厘米的根切断,将有机肥料施加到断根沟中,随即回填。生长期可发出根蘖苗,次年春季挖出根蘖苗,并经ABT生根粉或其他激素给予处理,归圃栽植,并作壮苗培育。

1.2.3 根插 秋末结合秋耕在健壮枣树采根,剪成长20~30厘米、直径1~4厘米的根穗,于地窖中沙藏;次年春季开沟育苗,根穗按照45°倾斜角插至沟中,与地面相距约2厘米,插后即刻浇水。根穗经生根激素处理,覆盖塑料薄膜,可取得更好的生根效果。

1.2.4 腹接 腹接属于枣树栽培中的常见类型之一,将砧木剪断并顺着砧木断面斜剪砧木一劈口,深度超出砧木直径一半,但不可超出2/3,不然易风折,形成一个深达木质部斜切口。腹接时接穗削面应削作一面稍长一面稍短,并将削好的接穗插至砧木斜切口里,让长削面向里,短削面向外,确保接穗与砧木形成层对齐(见图2)。

2 苗木栽植

2.1 园地选择

枣树有极强的适应性,对土壤的要求并不高,各地均可实现荒地与盐碱地栽植,但要实现高产丰收,种植出无公害优质产品[2],园地还需选择水源、空气、土壤等环境未受污染、地势开阔平坦、有良好排水条件、土壤渗透性与通气性均较好、地下水位高的山区与丘陵阳坡地带。

2.2 枣园整地技术

2.2.1 整地时间 枣树种植前应先整地,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0月或翌年2月。

2.2.2 整地方式 结合坡度选择最适宜的整地形式。首先,对于坡度在5°以下的园地,需选择全面机耕整地方式;坡度在6°~10°的山地,需结合等高线实施挖沟整地;坡度为11°~30°的山地,需结合等高线展开挖沟或进行鱼鳞坑挖筑进行整地。

2.2.3 挖坑 根据实际情况明确株行距并挖坑,穴的直径以及深度60~80厘米,种植坑挖掘时做好大小调整[3];如果土壤相对肥沃,种植坑可适当小一些;挖穴时保持表土层在一边,底土在一边,如此填土时则更便利,同时需进行基肥施加,即把有机肥和表土充分混合后填进种植坑,浇水后定植。

2.3 枣树栽植

2.3.1 栽植时间 枣树成活率较高,不但能够在春初栽种,还能够在秋末栽植,春季种植时间为每年2—3月,而秋季种植时间为每年10—12月。枣苗种植时需做好根系保护,随挖随栽,使苗木根系更加健全。栽种前需先将苗木在水中浸泡1晚,次日再定植[4]。

2.3.2 品种选择 选择根系发达,树势较好,抗病虫害能力强、果形好、果实耐裂且口感好的品种进行栽培,当前适合在山东省栽植的枣树品种有早脆王、伏脆蜜、早熟梨枣、冬枣、泾渭大雪枣、磨盘枣、葫芦枣等,在具体栽植时需结合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宜的品种,或选择一些优良品种进行嫁接培育。

2.3.3 栽培密度 枣树栽植间距不可太过狭窄。①常规方式栽植。株行距应为2米×3米或3米×4米,该密度适用前期产量中等的园地,树冠能够尽快成形,然而3~5年株间交接,行间无法开展机械化作业;②普通宽窄行形式。亩栽350~550株,宽行:1.5~2米,窄行:0.8~1米,株间距0.7~1米。此间距更利于人工采摘、喷药、施肥以及修剪等操作;③单行“Y”字形形式。亩栽260株左右,株行距应为1米×2.5米~1米×3米,适合进行机械化作业,属于一种速生丰产性栽培种植设计形式。栽植深度应做到与根颈相齐,边回填边踏实,将苗木扶正,栽后即刻灌水,栽植期间将苗木根系蘸适量磷肥泥浆,对苗木成活更有利[5]。因枣树需要异花授粉,故而落花落果现象严重。成片栽种时不但需进行适宜品种选择,还应栽培种植一些有较多雄花的授粉品种。故而栽培种植时可进行多品种混合栽植,一般情况下可混栽10%的马枣作授粉品种,能够获得不错的丰产效果。

2.4 种植方法

正式栽种前应结合栽植株行距明确栽植位置,挖好定植穴,并施加基肥提高苗木成活率。并且注重栽植时根系的舒展,将表土置于种植穴下层,新土置于种植穴上層,再铺一层有肥料的好土,呈馒头形,覆盖少许杂草,以防干旱。将苗木上端高枝条给予剪除,以防苗木水分快速蒸发死亡。

3 栽植后管理

3.1 水肥管理

水肥管理属于枣树栽培期间的重要环节之一,会影响枣树产量、生长、品质等。枣树耐寒性较强,故而应做到适时灌水,遇涝排水,枣树灌溉浇水应做到如下几点:第一、枣树从发芽至果实成熟应控制好土壤含水量,含水量最好在65%~70%;第二、枣树开花与幼果期土壤含水量需超过55%,以防落花落果,并且最好是通过沟灌或畦灌形式浇水,不可大水灌溉;第三、枣树浇水灌溉时还需配合施肥,做到水肥合理管理。枣树开花坐果与幼果发育期需进行氮、磷、钾肥施加,每年的8—9月施磷钾肥,特别是正在结果期的大树每株应追施1千克磷肥,促进果实膨大,对后期上色更有利。枣果成熟、枣树落叶期应通过根外喷肥的形式进行磷钾肥与氮肥施加。进行坑穴施肥时,在树冠下方挖10~15个穴,穴深为10厘米,同时每穴施加50~80克速效肥,施肥结束后再覆土掩埋。若进行根外追肥需结合枣树生长特征合理选择肥料,而在发芽展叶、开花期分别使用0.2%~0.3%尿素与0.3%硼酸;幼果期以及果实发育后期则施加0.3%磷酸二氢钾或尿素,促进果实生长。

3.2 枣树修剪

枣树生长期需做好修剪工作,维持树体结构良好性。枣树修剪期应重点进行主干培养,同时充分考虑栽植密度以及树势,合理控制枣树主枝。一般情况下,枣树主干主枝数量为6~12个,这样能够促生长,控制枣头枝。枣树定干时最好采取撵干法。撵干法的使用还应于缓苗定植后,将与基部邻近的几个二次枝给予逐年疏除,保持树干高度100~150厘米;枣树修剪主要包括疏枝与短截两种,幼龄期枣树无需实施疏枝处理,使树枝总量增多,对枣树快速进入结果期更有利,促进早产丰产;修剪期间应注意主枝所萌发徒长枝的剪除,并经过摘心、抹芽、拉枝等形式将部分长势不好的枝条处理。此外,枣树结果期后的修剪需进行枝条从属关系的合理调整,重点培育结果枝条,力求能通过修剪来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

3.3 老树更新复壮

首先,骨干枝回缩,对一些出现了焦梢、残缺少枝的骨干枝,应进行回缩更新;其次,衰老单位枝回缩疏剪,已残缺枝、二次枝较少的应自基部开始疏除或进行2~3个健壮芽保留缩剪;对相对完整的枝条需缩减1/3~2/3,集中养料,确保新的枣头萌发。

3.4 坐果率提升

枣果栽植期间应注重坐果率的提升,以此来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可采取的措施包括:第一,注重增加枣园湿度,包括花前浇水、花后喷水,浇水时间为08:00—12:00以及16:00—18:00,营造良好生长环境;第二,盛花期合理使用赤霉素,若有必要可选择0.3%~0.5%尿素与赤霉素进行联合喷施。

4 结 论

在公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对枣的食用需求量日渐增加,为满足市场枣销售需求,还应掌握关键的枣树栽培管理技术要点,通过枣树的丰产增收来持续向市场输送更多的枣,保障消费者多样化需求,为其提供绿色生态水果,又让种植者经济收入增加,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有效创收途径。

参考文献

[1]  张芬,胡焕平.“沾冬2号”枣树栽培技术及管理措施[J].中国林副特产,2022(3):40-42.

[2]  郭敏艺.温棚枣树栽培环境调节与控制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22(4):57-58.

[3]  付庆新,王洪江,孙洪强,等.辽西北地区枣树栽培技术要点[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2(6):55-57.

[4]  王强,马春霞.基于大数据分析枣树栽培环境和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技术,2021(24):48-49.

[5]  张跃国.枣树栽培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及改进措施[J].种子科技,2020(1):59-60.

猜你喜欢
栽培管理枣树技术
枣树嫁接 掌握技术
枣树绿盲蝽象的发生与防治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如何做好林业产业管理分析
门前的枣树
红枣树氮、磷、钾吸收与累积年周期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