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琳
新鸿基地产,正在内地大展拳脚。
2月中旬,新鸿基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重点项目——广州南站ICC初次亮相,推出高端住宅“峻銮”。
首先亮相的住宅项目峻銮,占地约17万平方米,首批两栋楼中最北的B1将率先开售,主要为95平米三房、125平米四房两个户型,将于上半年正式入市。
项目主打高端,目前尚未公布价格。参考周边在售新楼盘,价格多在4万元/平米左右。
内部人士向《21CBR》记者透露,峻銮开盘价将对标广州番禺区的标杆项目,“不会比它们低”。
除了住宅部分,项目还规划了办公楼、商场、酒店、公寓及公共交通设施,预计从2025年起分阶段落成,目前投资已超100亿元。
这家老牌港资地产商,近年暗暗布局内地大型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项目,随着项目加紧入市,即将进入收获季。
新鸿基地产在广州的住宅项目不多,但热度不小。其在广州的首个高端住宅“峻林”,2013年开盘均价是4万元/平米,如今二手房售价最高近16万元/平米。
峻銮,是新鸿基近十年来首次在广州推出高端住宅项目。
不过,广州南站ICC项目并不限于住宅,而是规划为一个86万平方米的全业态综合发展项目,集商住行于一体,包括办公楼、商场、酒店、公寓及公共交通设施,预计从2025年起分阶段落成。
2021年4月,新鸿基地产竞得广州南站项目,耗资约105亿元,包括土地价格70.82亿元,加上配套设施建设成本34.61亿元,折合楼面地价11493元/平米。
交通便利是ICC项目的核心优势,距离广州南站约600米,有四条地铁交汇,半小时到达广州城中心,同时高铁辐射大湾区。
短板在于,住宅地偏小分散,教育配套有待完善,目前仅配有一所幼儿园。
深耕香港40多年的新鸿基地产,一向擅长TOD项目,早年在香港的多个铁路沿线建设了20多个TOD大型综合体项目。
其中,最具标志性的是位于中环核心的国际金融中心IFC,以及香港西九龍高铁站旁的环球贸易广场ICC两座摩天大楼。
最近几年,新鸿基地产加码内地一二线城市投资,单是在广州,就拿下了两个TOD项目。
除了上述广州南站,另一个是位于南沙的广深港高铁庆盛TOD项目。
新鸿基于2018年斥资2.64亿元拿下,计划打造为一个8万平米的高端商业项目,一期工程预计于2024年竣工。
新鸿基在内地的投资,大部分是地标式大型综合体,当下均在加快入市节奏。
上海的徐家汇中心ITC项目尤受瞩目,是新鸿基在内地最大的投资项目,于2013年以总价217.7亿元摘得,成为当年的上海新地王,成交楼面价3.73万元/平方米,溢价率达到24.21%。
该项目建筑面积约95万平方米,计划打造为一个超大型综合体。定位颇为高调,号称是上海下一个世纪的“城市中心”,预计于2024年全面竣工。
过去两年,内地楼市的深度调整对港资房企来说,影响不算太大,它们普遍姿态从容。
新鸿基的日子也不差。
2021财年(2021年7月1日-2022年6月30日),新鸿基收入为777.47亿港元,同比下降8.81%,净利润为255.60亿港元,同比下降4.22%。
两项数据虽有下滑,表现仍好于不少同行。
在新鸿基的收入中,目前内地市场的贡献不足百亿港元,仅占十分之一。
2021财年,包括合营企业和联营公司在内,新鸿基在内地的物业销售收入约25亿港元,同比下滑77%,主要是住宅项目的销售及交付量较减少所致。
相比住宅项目,内地的物业投资项目,抗风险能力更高,业绩贡献强。
2021财年,新鸿基在内地落成的物业投资项目有16个,租金收入为65.75亿港元,同比上涨7%,涨幅好于在香港市场的表现。
在内地房地产市场,豪宅等高端改善型产品备受亲睐,对于新鸿基而言,是当下最佳的掘金之地。
截至2022年6月底,新鸿基在内地的土地储备共7060万平方呎(1平方呎≈0.09平方米),超过香港市场。
其中约1760万平方呎是已落成物业,大多位於主要城市的交通枢纽,用作收租及长期投资。剩余5300万平方呎为发展中物业,约40%用作住宅用途。
官方资料显示,新鸿基是香港取得最高信贷评级的地产商,2022年穆迪和标普给予A1和A+。
截至2022年6月,集团资产总额超807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7043亿元)。
新鸿基地产主席兼董事总经理郭炳联表示,在内地的投资组合还将进一步扩大。
据统计,新鸿基内地在建项目约13宗,未来3年项目陆续入市,将带动新鸿基内地收入的增长。
新鸿基的稳定业绩,让郭氏家族的财力稳定。
今年初发布的《胡润世界500强》榜单,全球有7家房地产企业入榜,中国只有新鸿基一家,估值约2320亿元。
如果以2月27日的收盘价计算,新鸿基地产的市值约3133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775亿元)。
同期发布的《胡润百富榜》中,新鸿基地产实控人邝肖卿财富值为695亿元,排名上升了18位。
若按照家族计算,新鸿基地产背后的郭氏家族财富总和达到1750亿元,比前一年小幅减少了24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