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利兵
颜元,生于1635年,卒于1704年,是明末清初北方的一位重要思想家、教育家,颜李学派的创始人。关于颜元和他所处明清转型之际的社会、思想状况,已有不少的世人言说和历史书写,诸如他被视为激烈抨击宋明理学家“穷理居敬”“静坐冥想”的代表者,又因其提倡“实学”“致用”等为人处世理念,而被后人称之为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家。
不过,研究历史人物比较容易的做法是“脸谱化”“格式化”的“后见之明”,比较难的做法则是深入到“历史现场”,对历史当事人及其所处的时代、周遭的生活世界进行内在的探索、阐发和建构。王东杰的《乡里的圣人:颜元与明清思想转型》(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一书,即是展示清初思想家颜元生命史的一本佳作。
作者借用心理史学的方法来进行思想史的创作,试图通过颜元一生中的心理变化、情感起伏以及身体遭受的种种经验,如何型塑了他的人生思考和思想,进而呈现出看似抽象又大而化之的儒家理想,如何对一个人产生了深刻的“意义冲击”。在《乡里的圣人》中,具体由“血脉与学脉:从人论困境看颜元的学术思想”“气质为何不恶:颜元的身体经验与思想构建”和“在乡里作‘圣:颜元与其乡人的互动”三章内容组成,细致入微地探讨了颜元在人生早期阶段对程朱理学中的“礼法”无可置疑的膜拜、恪守,但是在经过养祖母去世的“居丧”事件后,才发觉《朱子家礼》中的所谓“丧礼”“孝道”并不是儒家思想的本义规定,而是被过度简化、篡改的一种曲解,由此在他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创伤。
所以,人到中年的颜元,不仅要对原有的那套传统礼仪伦常规范展开严厉批判,而且要积极以“圣贤”的形象和姿态重构儒家思想在庶民生活中的世俗效应。这一点,作者在书中最后一部分论述得尤为精彩,其中既展现了颜元以始终“作圣”的使命去践行“习礼”,并且期待乡民能避免为“异端”所迷惑;同时对“被教化者”乡民眼中“圣人”形象及其改造也进行了多面向的敘述、讨论。
可以说,这种基于乡土社会的人物思想史研究,或许更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华文明基因赓续、中国文化统一性为何能延续至今而不衰这一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