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鹏
入党时,我暗自下定决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人生的终身课题,永葆政治本色;驻村时,我默默许下誓言,作为一名第一书记,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工作的必修课程,投身乡村热土。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来到沈阳新民市罗家房镇新兴村已一年有余。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感受到,人在心要在,心在情更在,只有将最坚定的信念书写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才能在大有可为的黑土地上大有作为。
这份信念,是把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责任扛在肩上
我所在的新兴村黑土资源丰富,40多年来水稻种植产业带动全村672户百姓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但是,一个村子要想真正富起来、强起来,靠各自为战的“小打小闹”根本行不通。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牢牢抓住强村富民的“牛鼻子”。刚开始干部群众普遍认为办合作社还得建制度、跑手续、出资金,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我走家串户逐个耐心做党员和群众的工作,用掌握的数据和事实说话,向他们解释政策、分析利弊,将政策当“法宝”,用文件打“包票”。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2年年初,由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种植大户和20多户村民共同出资兴办的新鑫兴稻谷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注册成立了。这是新民市首家由党组织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022年,新兴村优质水稻种植面积超过8000亩,新办稻谷深加工企业2家,成为首屈一指的种粮大村,真正做到了精耕“一亩三分地”,端牢粮食安全“大饭碗”。村里还争取到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100万元,用于打造“水稻认养+设施农业+文旅融合”田园综合体示范项目,以水稻种植产业优势成功申报了沈阳市“一村一品”专业村。我认识到,第一书记就是要扛起强村富民的“第一责任”,用“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信念千方百计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日子火起来。
这份信念,是把帮群众解决难心事的情怀装在心里
2022年5月中旬,棚菜种植户单大哥眼含泪水找到我。由于受疫情影响,他每天2000多斤产量的铁皮柿子销路严重受阻。我一边帮助他联系网络直播平台、大型商超、社区单位等“团购”订单,一边通过微信、快手等自媒体账号为铁皮柿子代言。
当得知“第一书记代言滞销农产品”的消息后,村里的棚菜种植户纷纷找我求援。我先后通过多种渠道,帮助村里的种植户销售水果西红柿、油桃、葡萄等各类农产品累计达4.5万斤,挽回经济损失10余万元。事后,当单大哥给我送来锦旗时,他再一次眼含热泪,但这一次是“幸福的泪水”。
村民孙大姐的丈夫2021年因病去世,家中仅剩丧失劳动能力的母子俩相依为命,房屋年久失修,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为了改善孙大姐母子的生活条件和环境,我多次到她家走访慰問,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并号召社会爱心团队和当地企业伸出援助之手。入冬前,在爱心人士的援助下,孙大姐母子终于住进了窗明几净、修葺一新的房屋。
不仅如此,我还帮助单大哥的铁皮柿子注册了“地玲珑”牌水果西红柿商标,帮助他办起了具有产销资质的农资公司,让“小柿子”在技术升级和市场推广上迈出了“一大步”。孙大姐一家也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到村里办的合作社中,以后的生活有了盼头。我感受到,第一书记就是要承担为民服务的“第一使命”,用“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信念千方百计让群众的心里暖起来、生活乐起来。
这份信念,是把使乡村呈现新风貌的担当落在实处
刚到村里走访调研时,大家反映最强烈的就是没有一处能供大伙休闲娱乐的地方。村里在10年前就谋划利用村部西侧那片三角洼地修个文化广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而搁置了。
虽说明知道这是个“烫手”的活儿,心里也很没底,但我还是义不容辞地揽下了。从确定地类属性到争取项目资金,从协调联络到设计施工,我三天两头往镇里和市里跑。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村民期盼多年的党建文化主题广场终于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村里的老主任韩大爷和我说:“钱书记,你要知道啊,这修的可不单单是个广场,更是咱全村老少爷们儿的心啊!”
青坨子村是近几年划归到新兴村的一个合并村,有1000余人,村内只有一条主街是柏油路,其他房前屋后的道路都是土路,几十年没有得到改善。尤其是一到雨季,连出门都成问题。为了把方便村民通行的“民心路”修好,我亲自参与勘测设计,用脚步丈量民情;为了争取项目投资,我数次往返于市镇相关部门,用汗水诠释担当。2022年秋收前,总长度5公里的“一事一议”村内道路建设项目全部完成施工,村里的道路在历史上首次全部实现了“硬覆盖”。
一年多来,村里新种植各类风景树苗760株,建成了“第一书记民心林”,新安装路灯40盏,新建篮球场1个,新增健身器材10套,总投资100万元的美丽乡村建设追加项目也已完成申报审批,将于2023年春季正式施工。新兴村彻底改变了旧面貌,呈现出新变化。
这期间,家人和朋友也曾劝过我:“你也不在那儿工作一辈子,差不多就得了,争取那么多项目干啥?”可我明白,我一个人的努力,带给村里和老百姓的可能是上千人生活的富裕、环境的优美和内心的舒畅。我体会到,第一书记就是要肩负乡村宜居的“第一担当”,用“越是艰险越向前”的信念想方设法让村屯的环境美起来、氛围好起来。
回过头看,促使我在驻村期间殚精竭虑的信念,就是“这事儿交给我了”,就是多看一眼、多走一步、多帮一把,就是在大地上书写执着与坚定。这份信念在泥土里扎根、在风雨中淬炼、在阳光下向上,始终激励着我在乡村热土中向阳而生、逐光而行。
本栏编辑/牛泽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