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热点、演化趋势与未来展望

2023-05-30 22:26江晓军史上智周宏春杨志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3年3期
关键词:文献计量分析知识图谱可持续发展

江晓军 史上智 周宏春 杨志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知识图谱;文献计量分析;CiteSpace

环境是人类生存之本与发展之基,而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更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景。自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鼓舞全世界各国人民保护及改善人类环境,到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再到1992年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等纲领性文件,明确定义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而2022年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与2012年“里约+20”峰会则将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向了全球行动。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全球传播以及中国生态文明的生动实践,中国研究者掀起了可持续发展一波又一波的研究热潮,并在其动态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知识图谱与研究体系。相较于已有研究,多数文献主要基于文献总结对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热点及趋势进行定性梳理,或仅对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研究主题、机构等现状进行比较分析(1994—2018年)[1],或基于单一期刊视角审视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阶段成果(2010—2018年)[2]。此前研究因时间跨度或分析视角受限,未能充分提炼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三十年来的经验成就及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也缺乏对可持续发展未来新趋势的探索和展望。本研究借助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5. 8. R1)对1992年以来,三十年间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文献进行量化研究和可视化呈现,并尝试从质性角度全面梳理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主题脉络、知识演进、热点追踪和趋势展望,为下一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及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1 数据来源

文章以中国知网数据库北大核心和CSSCI认定学术期刊为主要文献来源。以“可持续发展”为检索词,通过关键词检索和主题检索,以来源期刊为社会、经济、生态、资源、环境、地理、政治、教育、科技、农业作为检索条件,将文献发表时间限制至2022年6月30日(考虑到现实因素放宽对1992—1993年文章筛选限制)。为保证检索结果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在以上检索方案所获文献数据集基础之上,筛选未发表在核心期刊的可持续发展领域引用次数排在前1%的高被引文献以作补充。剔除与主题相关度不高、期刊会议征稿、卷首语、个人学术成果介绍、书评、无作者、重复等无效数据,最终获得13 451篇文献。考虑数据筛选方案的限制,可能忽略了部分可持续发展细分领域的研究文献。文章对近三十年来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脉络的梳理,试图“管中窥豹”,以较为宏观的视角考察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关注重点和变化趋势。该研究所筛选文献数据集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能够宏观地反映出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主要内容,部分未被囊括进的可持续发展细分研究领域文献不会对可持续发展整体趋势和热点研究造成过大影响。

2 文献统计分析

2. 1 文献的发文量年度趋势

基于可持续发展研究文献数量的年度变化趋势,可以观察不同时间段内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热度及态势。如图1所示,收录于北大核心或CSSCI认定期刊中,关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文献数量在前十八年间呈现快速增长势态,并于2009年达到顶峰,其后文献数量呈现出波动下滑态势,2017年至今发文量基本趋于稳定。总体而言,近三十年来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势态强劲,研究文献数量基本处于较高的水平。从可持续发展领域研究的重要期刊——《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发表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相关文献数量来看,2000—2004年相关文献保持在40篇以上的刊发量,其后十几年间关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文章恒定在每年20篇左右,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近三十年来文献数量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一致。

结合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与国际可持续发展领域重要决策与会议,可以发现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总体态势与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及中国可持续发展相关政策出台的背景基本吻合,反映出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鲜明实践色彩。文章以各大导向性决策与会议等关键节点为依据,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阶段进行划分。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第一阶段,以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为起始,截至1997年环境与发展问题第十九届特别联大召开。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发表了《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中国学术界对可持续发展研究作出快速响应。这一阶段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初期,研究者紧跟国际可持续发展战略号召,开展可持续发展概念引入和本土融合。1994年,国务院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促进中国经济、社会、资源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同样,在1994—1997年,以“可持续发展”为关键词在核心期刊发表的研究文献数量显著上升,实现第一轮增长。

第二个发展阶段承接第十九届特别联大,直至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是成就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蓬勃发展期。在这期间召开了2002年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讨论人类进入21世纪所要面临和有待解决的环境与发展问题;2012年举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又称“里约+20”峰会,讨论在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的背景下发展绿色经济以及可持续政治治理与制度框架等主题。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和“里约+20”峰会成为国际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要高级别会议,进一步引入全球可持续发展新领域和新理念,推动中国进入可持续发展更为广阔的政策设计和实践探索阶段,催生出诸多研究成果。在这一阶段,2003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将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推向高潮,并维持了较长时间的高度繁荣。

第三个阶段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的创新时期。2015年召开可持续发展峰会所发布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将可持续发展研究推向了全球行动,发布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成为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框架。中国紧随其后,于2016年在联合国总部发布了《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随后,中央环保督察以及国家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的创建行动,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上的立场和决心。回看这一期间中国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成果,文献数量曲线在经历了下滑后又于2016年出现了一次小高峰。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也自此进入了从实践探索经验转变到凝练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新阶段。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召开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和引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学术界深入开展了关于生态文明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等探讨,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方面。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宣布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超出了《巴黎协定》“2 ℃温控目标”下全球2065—207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的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重要特征,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國式现代化”这一宏伟蓝图全面覆盖了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面,昭示着中国可持续发展迈向新进程。

2. 2 主要研究机构

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发文机构进行统计分析,探究研究机构间合作关系,以及研究机构对中国可持续发展领域研究的贡献程度,如图2所示。研究机构间具有明显的合作关系,机构间合作联系相对紧密。其中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共同形成的机构间合作尤为突出。另外,以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等主要高等院校为中心的机构间合作也较为频繁。结合各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发现,可持续发展研究机构间合作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领域,且是具有一定研究优势的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尤其以中国科学院为代表,自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起步以来,作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中流砥柱,开展了诸多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细分范畴的研究。在人地关系、冰冻圈科学体系、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灾后恢復重建规划实施评估研究、地球科学与碳中和等方面的研究也走在了前沿,为其他研究机构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有价值的研究角度与研究思路。从二级机构来看,可持续发展研究在高校学院中保持着较高的活跃度,主要集中于资源与环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等院系。从地理分布来看,可持续发展研究机构在中国各个地区均有分布,且各自拥有较为成熟的细分研究领域。

3 研究热点探测

3. 1 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

关键词在文献中最具代表性,具有阐释文章和统领全篇的作用。选取共现图谱上除去“可持续发展”以外,频次排列在前30的高频关键词,汇总为高频关键词表,见表1。通过研究关键词的共现图谱,可以展现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从而凝练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焦点主题。如图3所示,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文献的关键词共现网络联系较为紧密,各个关键词间共现关系较为清晰,呈现出“超核心、多中心、泛主题”态势分布。

节点的大小表示着该关键词出现的频次。结合表1和图3可以推断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研究者将大量注意力聚焦在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中的绿色、低碳和循环发展方式等问题上。节点的中心度表示着在聚类网络中其他关键词对其依赖程度。在图谱中关键词中心度数值较高的关键词有指标体系、循环经济、科学发展观、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城市化、经济增长、区域经济、西部大开发、以人为本、产业结构、绿色金融等,以上拥有较高中心度的关键词节点,在可持续发展研究关系网络中是作为连接各个研究分支领域的重要中介,在可持续发展研究整体框架中占据重要地位。

以Web of Science为外文文献来源,以“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为检索词,通过主题检索英文文献,将文献类别限制为Article、Proceeding Paper、Review,获取高被引的前10 000篇文献,筛选去重后最终获得英文文献9 340篇。通过CiteSpace 生成1992—2022年可持续发展研究英文文献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4所示,通过对国外主题词整理,发现基于英文文献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较为注重man?agement、system、performance、impact、model、framework、cli?mate change、energy、policy、design、water、technology等等。

通过中外文可持续发展文献关键词共现图谱对比可以发现,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关注热点主题总体保持一致性,同样聚焦于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气候变化、环境保护、能源转型与绿色消费等方面。但与英文文献中侧重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输出相比,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更关注于可持续发展在具体领域中的实践应用。

3. 2 聚类视图分析

通过CiteSpace生成聚类视图,Silhouette为衡量整个聚类成员同质性的指标,数值越大,代表聚类成员的相似性越高,Silhouette > 0. 7说明该聚类结果是可信服的。如图5所示,显示了聚类Silhouette值均大于0. 7的八个聚类结果。其聚类标签由CiteSpace运用LLR对数极大似然率算法从文献的关键词中抽取名词短语,能够基本反映出聚类主题的整体轮廓。为深入探究研究主题的热点内容和知识结构,还需要结合聚类内关键词进一步综合分析。

聚类#0的标题是“指标体系”,包含水资源、评价、区域、矿产资源、资源环境等关键词。该聚类从“评价”的角度,就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实践态势进行剖析。建立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区域内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等自然社会因素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做出科学定量评估,为提高管理和决策效果提供依据。结合已有文献来看,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主题丰富,研究视角多样,促使其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例如,以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压力-状态-响应框架,突出因人类活动引发环境变化而出台的应对政策、采取行动等响应,如PSR框架、DPSIR框架等;或基于要素及主题框架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应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探究可持续发展中关键问题或领域的发展现状;或以国民经济核算为基础的评价指标体系,衡量环境资本的存量、变化量及其与经济之间的联系;或从更宽泛意义上构建人类-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来评价可持续发展成效,如HWI、EWI指标体系等[3]。

聚类#2的标题是“环境”,包含资源、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等关键词。该聚类反映了环境、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一直以来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点和焦点[4]。或从管理角度出发,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义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有机平衡[5];或从技术角度出发,通过改进和革新更清洁、更高效的生产技术、工艺,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损害[6]。一个普遍的共识是,可持续发展首先是要发展,而发展的同时需要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即旨在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又以不损害、不掠夺后代的发展需要作为前提。因此,加强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7]。

聚类#3的标题是“农业”,包含生态农业、水土保持、土地利用、乡村振兴、农业经济等关键词。该聚类反映了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可持续农业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已有研究揭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以及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评价内容,而其中对生态农业的发展[8]、农村水土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9],是实现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10]。研究者们聚焦“三农”发展的实践问题,总结提炼了40年来中国从新农村建设到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其关键在于要实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致富,就必须走环境保护与修复[11]、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中国可持续农业的研究和实践在提高中国农业发展水平的同时,也为全球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12]。

聚类#6的标题是“对策”,包含城市化、新型城镇化、小城镇、城市群等關键词。该聚类反映了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在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扮演的重要角色[13]。推动城镇化、城市群发展,提升城市承载力,解决城镇规模和人口扩张、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冲突问题成为城镇可持续发展研究关注的重点[14]。包括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民生服务供给,改善生态环境,拓宽产业规模、扩大就业等内容,以加速城镇化带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15]。

聚类#8的标题是“知识经济”,包含人口、人力资本、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教育等关键词。该聚类反映了知识经济中人力资本和科学技术作为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可持续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16]。知识经济以可持续发展为特征,可持续发展又依赖于知识经济的发展[17]。要实现知识经济发展,核心是科技,关键是人才,基础是教育。加快实现教育的均等化、高级化、专业化,加快人力资本的开发利用,不断提升科技水平,解放科技生产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18]。

聚类#9的标题是“低碳经济”,包含绿色发展、绿色经济、节能减排、生态补偿、新能源等关键词。该聚类反映了通过发展低碳经济[19]、绿色经济[20],优化能源消费结构[21]、加强节能减排[22]、实施生态补偿[23]等方式,缓解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与能源危机之间的可持续发展核心矛盾。已有研究虽对低碳经济有不同定义,但结合已有文献综合来看,其核心是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方式[24]。

聚类#10的标题是“循环经济”,包含现代农业、应用、循环农业等关键词。该聚类反映了发展循环经济对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25]。作为一种高效率、低消耗、低排放的生态经济[26],已有研究聚焦于如何通过贯彻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 原则,在具体工艺、产业中的推广和应用,探索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循环[27]。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进行进入新时期,循环经济也逐步发展成为由创新驱动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共同组成的社会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动力[28]。

聚类#11的标题是“气候变化”,包含环境正义、碳排放、碳达峰、碳中和、冰冻圈、水资源等关键词,该聚类反映了人类可持续发展中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复合统一的系统框架。已有研究关注到了温室气体排放、气溶胶、颗粒物、化学物质和其他杂质的工业输出,以及土地利用情况等变化,因其导致的全球气候系统变化发出全球生态系统平衡严重破坏的警示[29]。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必须从控制碳排放入手,走绿色发展[30]、循环经济[31]与低碳经济[32]发展之路,并加强气候治理国际合作[33],加快实现全球碳达峰后最终实现碳中和,以遏制逐渐失控的全球变暖趋势,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34]。

4 研究历史脉络与演化趋势

4. 1 关键词时区图

关键词时区图侧重于从时间维度上来展示可持续发展知识演进情况,从而较为清晰地展现关键词的更迭进程与研究热点的演进规律。如图6所示,高频关键词出现较密集的时间段为1997—2011年。农村发展、发展模式等关键词在1992年首次出现,其后出现了生态环境、指标体系、环境保护、资源等关键词;1997—2011年出现的高频关键词有生态足迹、生态文明、循环经济、区域经济、城市化、知识经济、生态农业、和谐社会、气候变化等;2011年之后出现的高频关键词与前一阶段相较相对较少,有绿色发展、环境治理、耦合协调、精准扶贫、“一带一路”、碳中和等等。关键词时区图显示,在研究期间内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在1992—1997年进入快速上升期,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蓬勃发展后进入相对稳定发展阶段,但至今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仍在不断深入,不断有新的研究生长点涌现。

4. 1. 1 可持续发展概念引入和本土融合(1992—1997年)

作为一个西方舶来的概念,自1972年可持续发展提出,到1992年的全球倡议,可持续发展研究起步于概念的引入和本土化的融合。研究者们首先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相关概念和理论关联: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进行界定[35]、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理论[36]并探讨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主要学科方向及其特点,并从系统论、环境经济学、社会伦理、人与自然关系、地球的同一性的角度来思考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内涵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37],提出“可持续发展是能动地调控‘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38] “可持续发展是既能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需要能力”等定义[39],提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等实践路径。与此同时,在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具体分支领域和发展评价方面也进行了初步探索,初步形成了围绕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为主体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框架:人类社会研究领域以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研究对象,以人口增长与人口控制、消除贫困、社会发展、社会分配、利益均衡、科技进步等可持续发展中的社会学问题作为基本研究内容;生态环境研究领域以生态环境资源可持续性为研究对象,以生态平衡、自然保护、环境污染防治、资源合理开发与永续利用等可持续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作为基本研究内容;经济发展研究领域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研究对象,以区域开发、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优化、资源供需平衡等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经济学问题作为基本研究内容。

4. 1. 2 可持续发展政策实践和研究领域横向拓展(1998—2015年)

伴随着可持续发展实践的深入推进和对可持续发展问题关注度不断加强,在该阶段,相关政策、法规陆续出台,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逐步细化,呈现出多元化研究态势。可持续发展研究在这一阶段经历了快速增长时期并持续了较长时间的蓬勃发展。主要表现在可持续发展研究主题的横向拓展,出现了循环经济、资源型城市、生态足迹、西部大开发、科学发展观、生态承载力、低碳经济等新的可持续发展核心研究主题。这一阶段也是可持续发展政策实践[40]的高峰,鲜明的指导思想和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进一步引发学术领域掀起“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研究讨论的热潮,产生了碳排放[41]、能源结构调整[42]、技术革新[43]、气候变化[44]、经济发展[45]、政策体系[46]等核心关键词。除此之外,高等教育、城市化、生态农业等主题研究也在可持续发展研究视角下逐步深化。

4. 1. 3 跨学科领域的交叉研究和纵向深入(2016—2022年)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前期研究积淀,某具体领域的纵向深入和不同学科领域研究者的协同探讨在该研究阶段的体现更加显著。这一阶段文献数量曲线经历过一段缓慢下降的过程并最终趋于平稳。对可持续发展研究主题的深入体现在文献关键词类别上,与前一阶段相较该阶段关键词更加精细化,是基于前期研究对可持续发展“质”的层面要求的升级。在该阶段出现了绿色发展、精准扶贫、“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碳中和等更为深入的新的研究话题。同时,这一时期可持续发展研究体现出鲜明的跨学科导向,对同一研究对象研究视角更加多元且呈现出跨学科研究方法的交叉融合态势。以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为例,中国开展了城市层面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多种尝试,例如从生态、能源、建设等角度提出生态城市[47]、低碳城市[48]和海绵城市[49]等,并建立了一系列城市尺度的可持续发展相关评价指标体系[50],在传统经济学、社会学、工程学、环境科学研究基础上,大量引入了生态学、地理学以及其他人文学科的研究成果。

4. 2 关键词冲积图

进一步分析中国可持续发展领域研究态势,根据CiteSpace分析获取到的年度数据绘制关键词冲积图,如图7所示。近三十年来,在对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不断探索和深入研究过程中,热点研究主题随着时间推进和国家发展进程不断演变。部分较早出现的研究主题逐渐走向成熟,随着新兴研究热点的出现而慢慢衰落;部分研究主题处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核心地位,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其研究依然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基于以上关键词聚类、时区图分析,结合关键词冲击图,探究中国可持续发展未来研究主题和发展趋势。

选取可持续发展研究中25个热点研究主题,绘制可持续发展研究关键词冲积图分析发展趋势(图7)。其中,块代表主题,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主题词,两个时间段的块之间的流式图形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主题的演化路径。该25个研究主题的选择依据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首先,选择可持续发展领域内的重点研究主题,这些研究主题并未随着社会发展而消失,反而在新技术的影响下有了新的研究内容;其次,选择新出现的研究主题,产生于国家发展,社会、经济、文化建设不断推进,对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提出新要求的发展背景之下的研究主题;第三类是消失的研究主题,随着时代演进和研究体系不断完整,因阶段性工作和建设的完成,而逐步失去关注的研究主题。

图7的研究主题中,可以看到产业结构、城市化、环境保护、经济增长、区域经济、生态文明、水资源、指标体系等主题一直保持在研究的初始时间和截止时间节点,这些研究主题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基础性课题,始终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同时,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些主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失去了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例如,“知识经济”研究主题,有关知识经济的相关研究是可持续发展研究历史长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推进,该类主题研究被新的更契合时代需求的主题所取代,这也是顺应新时期时代发展的必然过程。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的长期战略,不同的时代对可持续发展提出不同的要求,中国在不同发展阶段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政策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研究增添不竭动力。正是有如资源型城市、科学发展观、低碳经济、绿色发展、精准扶贫以及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高质量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等新主题的不断更迭,不同学科研究与知识体系的交叉整合,勾勒出了近三十年来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演进脉络,也为未来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新领域探索奠定基础。

总体而言,无论是从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中国可持续发展都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十多年来,中国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理论与实践交相呼应,在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话语体系、内容体系以及方法体系上,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一是在詮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话语体系上,从跟随、参与到创新、倡导,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本土化、中国化演进。“可持续发展”虽缘起于西方的话语体系,但已具备全球共识性基础。回顾三十年来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话语体系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决心一直没有改变,呼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一直没有改变,但其表述和实践的方式、话语姿态却发生了变化。通过与中华文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时代化和本土化的融合,中国可持续发展逐渐实现了从最初的追随者、响应者,向主动者、创新者,再跃升为积极倡导者的转变。

二是在拓展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内容体系上,经过研究主题的横向拓展和研究领域的纵向深入,走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生产的迷思,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研究内容体系。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并不一味停留于狭隘的环境保护主义,同时也避免了“包打天下”过度泛化,而是发展出涵盖可持续发展哲学内涵、关键领域、发展方式、技术创新、实践路径、国际合作以及多维评价等丰富的内容体系,并在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交相呼应中实现不断发展完善。尤其是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进一步拓展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领域,将其上升到以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类文明长远发展的高度,深化了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认知。

三是在创新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方法体系上,实现了从单一学科研究向跨学科、超学科演进。可持续发展研究不再局限于某一学科领域,而是涉及到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生态学、系统学的跨学科交叉研究。回顾三十年来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来看,初始期主要在基础概念学理分析上,到后期更加重视实证模型研究,并引入了回归分析、DEA数据包络分析、SEM结构方程、空间计量模型以及演化博弈、CGE模型、STIRPAT模型和系统动力学等数理模型,研究方法和范式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在可持续发展评估评价、碳排放测度、生态足迹测量[51]等具体实践领域方面,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多样的分析方法和丰富的数据案例素材。

正是在可持续发展研究三十年历程中,形成了相对稳定且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机构和团队,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参与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与生动实践。既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中国贡献,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树立了可资借鉴的中国样板,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4. 2. 1 “双碳”目标与数字低碳经济

碳达峰、碳中和是整体性、系统性、全局性的工作,不仅引领全球气候治理,也是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为了实现“双碳”目标,需要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52]。而数字经济作为国家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如何深入把握数字经济与绿色低碳发展的契合点[53],找准切入点,发挥协同效应,激发数字低碳经济潜力,是未来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必须要关注的发展主题。

4. 2. 2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绿色“一带一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超越自身、超越国界、超越文明,由人类共同创造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新世界。可持续发展原则强调人类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有机统一,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新时代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中国方案,彰显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视野、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绿色“一带一路”作为全球合作治理的重要实践,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带和优先领域,成为维系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合力的重要纽带,是推动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如何在全球发展倡议下进一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思想转化为行动,并在绿色“一带一路”实践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基础和政策实践,是未来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必须要贡献的智慧。

4. 2. 3 生态文明与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内容丰富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着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致力于筑牢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屏障[54]。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强调,要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以及动力变革。面对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重构、大国博弈加剧等国际形势,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实现经济健康转型、保障经济稳固增长、增强综合国力的必要举措[55]。如何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做好高质量发展文章,从而实现经济内生性、生态性和可持续性的有机发展,并与全球可持续发展国际接轨,是未来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必须要进行的深入谋划。

4. 2. 4 乡村振兴与贫困治理

终结贫困是全人类共同的理想,也是可持续发展所必须要实现的目标之一。作为一个世界性难题,贫困问题一直伴随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部反贫困斗争历史就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中国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乡村全面振兴[56]。尽管中国于2020年消除了绝对贫困,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但相对贫困的形势依然严峻。如何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构建解决相对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如何在贫困治理与乡村振兴的场域叠加下,继续寻找可持续发展的中国道路,打造中国特色相对贫困治理方案,进而为全球反贫困事业提供理论参考和经验借鉴,是未来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应该聚焦的一大场域。

4. 2. 5 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贡献与世界意义

中国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和实践者,也正在努力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者与倡导者[57]。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与积淀,在理论、战略、政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从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到提出科学发展观,再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双碳”目标的提出,不断推动着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的丰富与完善。扎实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議程》,全面消除绝对贫困,提前10年完成减贫目标,制定落实《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创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从科学认知,到政治决策,再到行动方案,充分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发展中大国的责任担当。研究并回答好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所彰显的中国贡献与世界意义,是未来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必须要回应的时代之问。

诚然,中国可持续发展未来的研究趋势不仅局限于此,教育均衡、新型城镇化、环境规制、新能源汽车、共享出行和韧性城市等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鲜活的研究主题。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及新冠疫情大流行的加速冲击,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速换挡、新旧动能转换等新形势,相对贫困治理、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尚未解决,未来可持续发展研究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且任重而道远。

5 结语

文章选取了中国知网数据库北大核心和CSSCI认定期刊为主要文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法与文献研究法,利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1992—2022年中国可持续发展领域研究进行了可视化分析,梳理出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主题脉络和知识演进,得出以下结论:

通过分析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文献数量和变化趋势,发现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成果丰富且时间跨度较长。在主要研究机构分布中发现该领域研究主要集中于地理科学、资源、生态环境等科研院所及主流高校。机构间合作联系相对紧密,其中部分研究机构研究成果较为突出。在研究热点探测中发现,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始终围绕着社会、经济、生态等主题展开,研究主题的政策导向性较强,研究子主题多元而联系紧密。集中表现在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经济增长、环境与资源问题、“三农”问题、区域发展、知识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等方面。从总体的发展脉络和知识演进来看,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经历了概念引入与本土融合、政策实践与研究领域横向拓展、跨学科交叉与纵向深入三个阶段。

结合文献内容综合分析,近三十年来,中国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理论与实践交相呼应,在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话语体系、内容体系以及方法体系上,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经历三十年的积淀,形成了以系统论、生态论为理论基础,以人类社会可持续發展为最终目标,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全面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内容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整体框架,并针对性地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的多元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如此,学术研究的理论成果还上升到了国家主流政治话语,逐渐孕育出了生态文明、科学发展观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并探索出了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循环绿色低碳经济、生态足迹、生态补偿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等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模式和方法,开辟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特色道路。在理论研究与政策实践的紧密结合之下,我国经济取得飞速发展,生态环境持续优化,高质量发展道路基本形成,绝对贫困全面消除,民生福祉显著改善,全社会呈现出一幅繁荣、开放、美丽的可持续发展美好图景。

中国可持续发展热点研究和研究前沿可视化分析对于中国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基于以上分析,对未来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作出展望,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作为研究核心将依然是研究的重点。其中关于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新兴热点,如“双碳”目标与数字低碳经济、人类命运共同体与绿色“一带一路”、生态文明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与贫困治理等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贡献与世界意义的探讨等将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应关注的焦点。必须要指出的是,由于所选取数据库的完备性不强、数据量的不足以及筛选文献主观性等问题,研究结果可能会存在偏差,期盼在后续研究中加以完善。

猜你喜欢
文献计量分析知识图谱可持续发展
SCI收录上海中医药大学论文的计量分析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文献计量分析视域下的中国苗族姓名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