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阴平阳秘”理论探讨六味地黄丸、肾气丸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2023-05-30 02:17:35叶子丰匡浩铭沈琳玲戎宽匡建军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3年1期

叶子丰 匡浩铭 沈琳玲 戎宽 匡建军

【摘 要】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指阴阳之间相对的动态平衡。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妇女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全身骨代谢紊乱的疾病,根据中医阴阳学说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为阴阳失衡。因人体一身之阴阳皆源自肾阴、肾阳,故分析肾阴、肾阳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过程中阴阳盛衰的变化,旨在以天地万物阴阳之间的规律探讨人体阴阳特点。并分析基于“法于阴阳”立法的六味地黄丸、肾气丸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预防过程中的理论依据,为临床中区分使用六味地黄丸、肾气丸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六味地黄丸;肾气丸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最早见于《素问·生气通天论篇》,原文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又有记载:“阴静,阳躁……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是中医学关于阴阳学说的核心内容,阐述了自然万物阴阳变化的规律,并始终贯穿于人体生理功能与疾病发生发展始终[1],对于临床诊断与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指女性绝经或行卵巢摘除术后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下降,骨形成少于骨吸收,导致骨量减少、骨微量结构破坏为主要特征的高转化型代谢性骨疾病[2-3]。中医学认为,肾主骨藏精,肾中精气的亏损与PMOP的发病具有密切的联系,绝经后妇女在“天癸竭”后,导致肾阴阳两虚,精气亏损,精不生髓,骨不得濡养,是PMOP的主要病机。因此,肾阴阳平衡在PMOP的发病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调治阴阳平衡在防治PMOP中意义重大。六味地黄丸、肾气丸立法于阴阳,虽皆具“补肾益气”之功效,但立法迥异。六味地黄丸以滋阴补肾为法,肾气丸以补肾助阳为主。虽立法不同,却皆以调整阴阳,纠正阴阳失衡为立方之本。笔者认为,运用六味地黄丸、肾气丸防治PMOP时,应先考虑肾阴肾阳失衡程度,并根据临床症状具体加减用药。因此,本文以“阴平阳秘”为准绳,探讨PMOP发病过程中肾阴肾阳的作用机制,并以“法于阴阳”为理论依据,探讨六味地黄丸、肾气丸对PMOP的防治与作用特点。

1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理论内涵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原文旨在阐述阴阳的协调的重要性。在病理上,阴阳的偏衰是疾病发生的根源,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指出:“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在治疗中,也应以调和阴阳为准绳,亦如《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中所云:“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而“阴平阳秘”所说的协调,并非单指阴阳的平衡,更是阴阳之间循环的通畅,结合历代医家之见解可归纳为阴阳平衡,则万物生、长、收、藏;若阴阳失衡,则万物消亡、肃杀。

人体的整个生命过程中皆有阴阳贯穿始终。“阴平阳秘”是人体处于发育、强壮的时期,而“阴阳离决”的过程则是人体衰老、发生疾病甚至走向死亡的阴阳概况。因此,基于人体的阴阳盛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可作为人体衰老所发疾病的防治理论:阴平阳秘为阴阳平衡正常的生理状态,阴阳离决则为阴阳失衡的病理状态。而PMOP为肾精亏虚导致的骨病,应以肾中阴阳为准,辨别肾阴、肾阳的失衡;以肾阴阳失衡的特点为基础,防治PMOP,是为治病求其本。

2 阴平阳秘与肾阴、肾阳

人体禀受于父母先天之精与部分后天之精合而为肾精,藏于肾内,是人体生命的本源。肾气为肾精所化,具有调控和推动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肾阴、肾阳为肾气不同属性的两种成分,散于全身,对维持人体生命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肾阴是一身阴气之源,肾阳则为一身阳气之根本,所谓:“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故肾阴、肾阳衰微,则机体陰阳之气皆会衰微,脏腑功能减弱,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调和肾阴、肾阳,达到“阴平阳秘”是疾病防治的重要准则。

2.1 阴平阳秘与肾阴、肾阳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记载:“女子七岁,肾气盛……发长极,身体盛壮。”由此可见,肾精充足则肾气充沛,肾阴、肾阳处于动态平衡,且互相滋生互根互用,肾阴濡养筋骨,肾阳充沛,精气生化有源。两者互为双方化生物质之基础,动力之源泉,阴阳平和,阳生阴长,故人体毛发日益浓稠,毛发旺盛,骨骼生长,筋骨坚强维持阴平阳秘之态。

2.2 阴阳离决与肾阴、肾阳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载:“五七,阳明脉衰……故形坏而无子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肾精、肾气亦逐渐衰败,肾精虚衰导致肾阳生化无力,阳损及阴,肾阴亦无生化之源,肾阴肾阳最终都处在逐渐衰败、离决的动态过程中,人体逐渐衰老,进入老年期。而在此过程中通过调整阴阳,使肾阴肾阳恢复动态平衡,可使人体在老年期依然精神焕发,在“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基础上,阴阳俱补,调和阴阳,使“阴阳离决”的病理状态重新恢复至“阴平阳秘”的生理状态。

3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与PMOP

PMOP是由于女性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骤降,导致全身骨微结构破坏,骨量减少而产生的全身代谢性疾病[4]。《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有云:“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行步不正。”可知妇女绝经后主要表现为五脏虚衰,肾精亏损,骨枯髓减。其中“天癸”是在肾精肾气充盈的前提下出现的精微物质,在促进、维持女性生殖功能中发挥关键作用,与西医学雌激素的作用类似。当女性进入围绝经期时,肾中阴阳失衡,肾精肾气逐渐衰少,“肾主骨生髓”功能开始逐渐减退,“天癸”亦随之竭绝,出现“天癸竭”的现象;而“天癸竭”与西医学之雌激素水平下降关系密切,是PMOP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5-6]。

3.1 阴平阳秘与骨之生理 《素问·痿论篇》记载:“肾主身之骨髓。”《素问·解精微论篇》说:“髓者,骨之充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肾生骨髓。”“其充在骨。”历代书籍均阐述证明了肾、髓、骨之间关系密切。肾之精气充足则骨髓得以濡养,骨髓足则筋骨健,骨的生长发育、正常的生理功能得以维持[7]。肾阴肾阳充足可保证骨髓的充盈。故骨的生理可概括为:“肾气充盈,髓足骨健。”而肾气充盈的同时,肾之阴阳亦生化有源,阴生阳长,维持动态平衡与正常的生理功能。肾阴有盈,濡养筋骨之精微物质充足;肾阳充足,则骨骼强健有力,肾阴化生有源。在此情况下,肾阴肾阳互根互用,维持动态平衡及“阴平阳秘”的状态,为骨的正常生理功能提供物质基础[8]。

3.2 阴阳离决与PMOP 人体所有组织脏腑的功能活动都离不开肾阳的温煦、推动和肾阴的滋润、濡养作用,两者平衡则组织脏腑功能活动正常。当妇女进入围绝经期,肾精亏虚、阴阳失衡就会导致温煦与濡养、功能与物质等的失调,使“肾-精-髓-骨”之间的代谢出现紊乱,诱发PMOP。这种基于中医学“阴阳”理论对PMOP的认识与西医学对PMOP发病机制异曲同工。现代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中医学理论中当属“肾精”范畴,具有多向分化的特性,而这恰好与先天之精转化为后天之精相类似[9]。PMOP发病是因为“阳杀阴藏”,肾中精微物质无法濡养筋骨,最终甚至发展为“阴阳离决”的状态,导致PMOP[10-11]。故PMOP的防治在女子绝经前甚至青中年时期也可进行。其不仅与“阴阳”平衡理论相符,亦暗合“未病先防”之原则。

4 六味地黄丸、肾气丸组方的阴阳特点

六味地黄丸出自《小儿药证直诀》,由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组成,不仅有填精益髓之效,亦有滋阴补肾之功。方中熟地黄入肝肾经,有滋阴补血、滋补肾阴之效;山萸肉擅补肝肾,并能涩精;山药脾肾双补,补脾则后天生化有源,补后天以养先天。泽泻泄浊利湿,又防地黄滋腻;牡丹皮泻火,制山萸肉温涩;茯苓健脾,助山药健运,三药相伍,泄湿浊而降相火,泄浊易于生精,降火有助于滋阴,故三药相伍亦有滋阴生精之效。全方配伍,三补三泄,凡补肾阴之法,必当泄其浊,方可存其精。全方用药简单,配伍严谨,补而不滋腻,补中有泄,主治肾中阴精不足之证,同时调整人体失衡之阴阳,使之恢复平衡。肾气丸首载于《金匮要略》,由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组成,主治肾阳不足之证。方中附子温肾助阳。桂枝生发少火。干地黄滋补肾阴,《本草经疏》有云:“干地黄乃补肾家之要药。”山药与山茱萸合用肝脾肾兼补。茯苓健脾肾。泽泻、牡丹皮降相火,制虚阳外浮,虽与六味地黄丸组方相似大补肾阴,但又有制附子、桂枝补肾阳不损肾阴。张景岳有云:“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温阳亦需扶阴,阴虚则阳无以化,没有阴气,则阳气就像无根之浮萍无从滋生。肾气丸组方显示了阴阳互根互用的内在联系,少火生气,壮火食气,阴中求阳,火不亢,亦不衰,全方温补肾阳,又调肾阴,肾之阴阳动态平衡,则骨病即去。两方皆法于阴阳,重视阴阳互济之理,为阴阳失衡骨病发生之要药。

5 从“阴平阳秘”分析六味地黄丸、肾气丸防治PMOP的理论基础

PMOP发病时,机体内的阴阳动态会出现失衡,而这提醒我们,阳虚与阴虚往往是密不可分的,阳虚的同时会出现阴虚,阴虚的同时会出现阳虚——“阴阳离决”;故在防治PMOP时,要注重扶阳与滋阴并重,使机体重回阴阳平衡的状态——“阴平阳秘”。POMP在发病前,往往伴随着肾阳虚衰,女子虽尚未绝经,阳明脉亦开始虚衰,此时当以预防为主,生活中切勿操劳、忧思过虑,精神内守,即可防病[12-13]。肾阳虚衰,阳损及阴,出现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等以肾阴虚为主要症状的阶段,当重用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益精填髓。六味地黄丸中滋阴之要药可迅速补养肾阴精气,缓解肾阴急剧衰退,有效预防PMOP继续发病。于雪冰等[14]研究证明,六味地黄丸可通过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促进PMOP肾阴虚证患者骨钙素的合成,有效改善骨密度,从而减轻PMOP症状。阳损及阴,阴损及阳,当肾中阴阳俱虚时,虽然阴阳之间仍有微弱的动态平衡,但阴阳互相消耗,最终走向灭亡、离决。此时应该重视温补肾阴,阴阳并补,缓解“阴阳离决”,恢复“阴平阳秘”的动态平衡。方用肾气丸,原方补阳之药多于六味地黄丸[13],且可根据肾阳衰弱之程度,斟酌加减附子、桂枝大补阳气或温补阳气。肾气丸中亦用滋阴之药,既制约附子、桂枝之温热,亦滋养肾阴,全方配伍共补阴阳,从而使肾中阴阳重新达到动态平衡,恢复“阴平阳秘”的状态,缓解“阴阳离决”,防止阳损、阴亏,从而治疗PMOP。尚奇[16]研究证明,金匮肾气丸可通过调控AKT通路影响骨脂代谢平衡,从而防治PMOP肾阳虚证。

6 小 结

在PMOP防治过程中,肾阴亏虚是临床辨证时的重点。结合“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理论可知阴阳互根互用,密不可分,仅靠肾阴亏虚理论无法概括PMOP的病机。应重视肾阴、肾阳虚的偏重,重视调整肾中阴阳平衡,以“阴平阳秘”为目标,“阴阳互济”为手段,更有效调整机体阴阳失衡,防治PMOP发病。“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理论不仅适用于PMOP,也适合其他阴阳逆乱的代谢衰老性疾病。

参考文献

[1] 臧守虎.傳统文化背景下《黄帝内经》“神明”通释[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2,28(1):23-26.

[2] 谭晓霞,陈施晓,杨梓熔,等.汕头海岛社区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现状及其相关因素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7,44(15):2756-2764.

[3] 李中锋,邓强,乔小万,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脏腑认识及中药治疗概况[J].中医临床研究,2022,14(10):137-141.

[4]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7,10(5):413-444.

[5] 冯秀芝,吴继雷,任艳玲.基于肾之“精气”“阴阳”理论探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机变化[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1,27(3):418-420,425.

[6] 吴杨鹏,蔡弢艺,何燕倩,等.状态理论指导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机再认识[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9,8(10):59-61,79.

[7] 马遇春,张林.试论“伏瘀伤骨、肾虚瘀重、络虚络瘀”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中医发病病机通路[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11):110-115.

[8] 冯秀芝,吴继雷,任艳玲.基于肾之“精气”“阴阳”理论探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机变化[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1,27(3):418-420,425.

[9] 卞琴,沈自尹,王拥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中医理论中的归属[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7):794-797.

[10] 梁文娜,沈建英,闵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虚证与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失衡内在联系的探微[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10):4794-4796.

[11] 林汉明.补益肝肾活血通络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20.

[12] 赵官平,万小明,万宣,等.6258例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发病相关因素分析[J].江西中医药,2021,52(12):23-25.

[13] 梁百慧,谭小宁,成金林,等.补肾中药复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21,27(12):119-122.

[14] 于雪冰,马建强,汪栋,等.六味地黄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对骨钙素、骨密度及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J].中药材,2020,43(3):734-737.

[15] 杨华杰.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D].南昌:江西中医药大学,2021.

[16] 尚奇.金匮肾气丸调控骨脂代谢治疗PMOP肾阳虚证的实验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21.

收稿日期:2022-09-05;修回日期:2022-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