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丹璇
摘要: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目前,我国大众化旅游正在面临转型升级,网红经济崛起,旅游民宿产业的发展正在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对三亚博后村实地调研所取得的数据,对乡村民宿发展现状进行梳理,找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民宿发展的问题,并提出可复制的解决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 民宿产业 旅游
随着党的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发展受到各界重点关注,其中以民宿为载体的乡村振兴发展道路已经形成,网红民宿产业正在发展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网红民宿的大受欢迎,在为行业带来勃勃生机的同时,给旅游目的地,尤其是大量民宿热衷扎根的偏远乡村,带来越来越强劲的经济发展推动力。通过打造网红民宿,把年轻人带回来,把游客引过来,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整体发展。这样的乡村振兴道路模式,在三亚博后村网红民宿发展上得到很好的诠释。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内容。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亚博后村时提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过去的这些年里,三亚博后村时刻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写下了乡村民宿产业发展伟大故事,博后村发展成了网红民宿集聚地。但随着社会各界对网红经济和民宿产业的关注和加大投资,乡村民宿产业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本文旨在通过对三亚博后村网红民宿进一步实地调研,贴合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道路,总结其发展现状,提出乡村振兴网红民宿可复制化的发展建议。
(一)三亚博后村民宿产业发展的现状
随着全民休闲度假时代的来临,消费者需求呈多元化态势,大量游客开始寻求轻松、舒适、温馨的深度体验旅游,旅游住宿市场也在不断细分,旅游投资者更是将目光投向了乡村旅游网红民宿。
三亚博后村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加之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相对成熟的旅游配套设施,其网红民宿行业的发展率先脱颖而出。该地按照海南乡村旅游发展规划,通过多层面、多渠道进行宣传发动,引导社会资本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着力扶持打造一批有特色、有亮点、有品牌、有吸引力、有效益、有持续自我发展能力的乡村精品民宿点。
目前博后村开业和在建设民宿共有52家,房间总数约1600间。博后村旅游民宿类型丰富多样,现代元素风格、北欧时尚浪漫风格、新中式古朴风格、雅致婉约风格、小清新温馨风格等民宿风格迥异,靠着自身过硬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凭借从业人员的专业服务,博后村更是摇身一变成了国内新晋的“网红民宿村”打卡地。博后村网红民宿发展的火热劲头,更是吸引了一大批投资者前来投资兴业。随着外界资本的涌入,博后村旅游民宿发展迅猛,很快在三亚旅游民宿发展中崭露头角,它小巧而精美、优质而不同、集聚而兴旺的特点,更是迅速占领民宿市场,在亚龙湾的旅游住宿市场脱颖而出。“游客不仅在这里可以切身走进寻常百姓家中,体验乡村自然风光和本地生活,更是能深度融入并体验黎家本土文化,感受到星级酒店所无法满足的旅游体验,正所谓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博后村旅游民宿俨然成了三亚靓丽的风景线,到博后村旅游体验也成了一种新风尚。
如今疫情的影响下,博后村网红民宿的发展也相应受到了较大的影响。面对新的形势,笔者认为博后村网红民宿的转型升级或许能进一步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出一条更可复制的网红民宿经济乡村振兴道路。
(二)三亚博后村乡村民宿发展成效
1.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三亚政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时,以努力打造海南自贸港乡村振兴“三亚样板”为目标,建设“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为抓手,民宿是综合性较强的产业,其经济带动性强,是搭建乡村空间体验性消费的重要场景,涵盖饮食、住宿、娱乐、交通、物流等多个方面,相应衍生的关联产业也十分丰富。民宿产业的发展有力地提升了乡村经济自我造血的能力,是乡村经济的主要来源之一,对农民收入实现稳定增长、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带动了乡村文化传播。通过民宿带动历史文化的展示,结合旅游景点、民俗活动、特色饮食等要素,宣讲其中的文化习俗、历史渊源,促进文化传播。该地依托亚龙湾国家度假区资源和平台,以玫瑰文化、黎族文化、创意文化为底蕴,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自主经营和引进企业进驻大力发展民宿产业、特色餐饮业和文创产业,已然开创了乡村发展的新局面。
3.充分利用了乡村剩余劳动力。农业生产的特性导致其周期性明显,民宿的适时引入可以解决农闲时期闲散劳动力及农村留守劳动力较多的问题,为农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有利于农民收入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无序转移的难题。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下,博后村通过发展网红民宿取得了“开门红”,但2021年12月19日,笔者通过实地调研观察和访谈发现,博后村网红民宿发展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缺乏全面系统的规划支撑
很多民宿建设时经验欠缺,亦或是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設缺乏,村民的文化层次也制约了民宿发展。比如调查中一位民宿管理人在外打拼多年的谭中仙,凭借大城市的经验回乡开办博后第一家民宿“海纳捷”,很快实现百万营收,发展效益显著;但是村民的从众心理和经营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外地投资者凭借丰富经验民宿办得如火如荼,门庭若市,但也有一些村民开办的民宿缺乏创意、单纯复制,最终缺乏吸引力而门可罗雀。
(二)乡村民宿产品同质化严重
大多数民宿是农民对自建房进行简单装修后便投入使用,不仅质量无法保障,建筑样式也较为简单,没有结合当地特色进行精心规划和设计,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相似,辨识度低,难以形成品牌认同,基础条件的不足也导致民宿无法跻身精品项目行列,进而降低了对游客的吸引力。调查显示,博后村里面的民宿开业的和在建设的共有52家,房间总数约1600间,整体规划整齐划一,齐刷刷的白墙,可复制的泳池,和网红打卡拍照设施。笔者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几乎每家民宿都以“网红”自称,但却没有一家民宿很好地融入当地文化、乡村元素,网红民宿,就只有网红,却无民宿的风格。
(三)未能形成体系化的产业链条
产业发展动力不足,集聚效益利用率低。笔者在博后村实地调研时发现,当地二次消费项目和产品少之又少,民宿和民宿之间的间隔较短,整体规划上以“住”为消费产品,却未能结合“食”“行”“玩”等项目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整体发展格局受限。在乡村振兴的大方针下,未能有效地结合当地乡村实际情况,以村民利益为着力点,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
(四)从业人员水平与积极性欠缺
当地多是通过和本地村民合作或土地流转的方式,由外来投资方建起了民宿,用工情况也以外地人居多,本地村民农民甚少加入民宿建设中,本地本村的就业率增加相对较少且本都村民主要以土地出资的形式参与合作,民宿落地后甚少加入整体运营和管理中,未能通过新进入的网红民宿,积极创造二次消费的产品,村民获利方式单一。从业人员的专业管理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经营模式比较落后,服务意识相对淡薄,全局意识不佳,难以有效发挥民宿的产业优势,无法较好适应游客不断变化的需求。
(一)提高民宿规划设计水平
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差异定位,做到一宿一品,打造地域特色建筑,结合现代旅居生活要求,配置民宿功能。明确各民宿点的建设要求,深入挖掘乡风民俗、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等资源,突出特色化、精品化、差异化,围绕建筑风格融入自然、就地取材和低碳环保材料,充分利用农村依法建设的农民房屋、村集体房屋和集体建设用地等进行规划设计。让游客回到乡村,體验当地乡村人文风情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居住舒适度。同时民宿选址要充分考虑以具备客源目的地为基础,三亚博后村依托三亚旅游目的客源积累,补充增加了三亚目的地内容,对三亚旅游发展互促进。博后村的走红离不开三亚的客源积累。民宿选址要求相对较高,需较高知名度同时具有景观特色鲜明,民风习惯突出等特点。
(二)强化营销手段
民宿多以一种或多种特色作为差异化亮点,提供与众不同的旅居体验。对同地区或村镇的民宿宜统一特色标杆,便于地方文化展示。市场化经营离不开营销,故事性营销手段是旅游产品常用的手段之一。讲好网红故事就是最好的营销手段和方式。拍照打卡只是一个动作,能让人印象深刻的往往不是一张打卡照片,而是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乡村振兴的文化旅游道路,留下的不仅是游客的照片和打卡的朋友圈,更要以有趣的故事和诱人思考的文案将游客的灵魂留下来。可持续的营销故事和文案,能有效地进一步拉动网红民宿的可持续发展。
(三)丰富政策扶持
金融政策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鼓励居民多形式参与规划和发展,享受发展成果,融合民宿发展。招商政策方面,投资企业的进驻,给乡村的发展带来了希望,建议推动民宿企业招商普及和放宽引进机制。优化招商服务政策,以诱人的政策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到乡村投资,同时乡村集体要加强服务意识,做好服务工作。民宿产业政策方面,村集体应及时了解民宿产业发展的动向及民宿企业的需求,针对发展和企业需求的需要,针对性地研究产业政策,予以“一事一议”的产业政策协同。
(四)引进大型的企业,加强资源整合
乡村振兴道路离不开政策,建设离不开规划。引进大型的国企央企甚至外企到乡村投资发展,进一步打开当地村民的思维思路,坚持规划先行,重视顶层设计,形成产业结构合理、规划合理有序、设计协调统一的民宿旅游格局。强化“村+企”资源整合,借用外力推动乡村民宿的发展,打造成为具备头部企业自带热点和流量的旅游目的地。
(五)以民宿为载体提高游客“下乡”的参与度
民宿应串联历史和乡村文化脉络,充分挖掘当地文化内涵,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增加民众文化认同感,通过对历史典故、文化习俗、传统民俗等内容展示,使游客接受文化的洗礼与熏陶。可打造民宿“下乡”产业园,以“体验”为主要目的,劳动付出为主要方式参与到农村生活中,自给自足,如让游客体验耕种、采摘等。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丰富民宿产业链条,还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了游客的参与度,以游客的温情来访来温暖乡村振兴的道路。
(六)提高民宿服务质量
建立民宿和游客之间的联动机制,畅通客户反馈及评价渠道;定期开展网红民宿服务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意识、职业素养、礼仪礼貌等;统一网红民宿基础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做到服务基础有标准、户户有特色的服务店风。民宿安全主要包含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可具体细分为防疫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等。
参考文献:
[1]詹小玉,陈德广.三亚博后村民宿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现代商业, 2021(19):3.
[2]王显成.我国乡村旅游中民宿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 24(6):4.
[3]胡敏.乡村民宿经营管理核心资源分析[J].旅游学刊, 2007, 22(9):6.
[4]王璐,郑向敏.乡村民宿"温度"与乡村振兴[J].旅游学刊, 2021(4):4.
[5]赵飞,姜苗苗,章家恩,等.乡村振兴视域下的乡村民宿发展研究——以增城"万家旅舍"为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19, 27(2):9.
[6]周惠兰,胡伟,袁斌娥.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民宿发展的优化策略——以绍兴市为例[J].陇东学院学报, 2018, 29(6):5.
[7]赵奎焱,周志斌,杨帆.三亚市美丽乡村民宿业发展探析[J].智富时代, 2019(6):1.
[8]陈远鹏.“三亚旅游模式”之精准扶贫篇——贫困乡村走上美丽之路[J].小康, 2016.
(作者单位: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旅游学院MTA教育中心)
责任编辑: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