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恩桂
【摘 要】新时期的青少年校园安全教育工作迎来巨大挑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终将会湮没在滚滚向前的历史长河中。高质量的校园安全教育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模式来实现的,为了适应时代的飞速发展,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青少年校园安全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并提出“探究式”教学的新模式,通过将青少年校园安全教育和“探究式”教学方法相融合,尝试分析校园安全教育“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框架和运作模式。
【关键词】青少年;校园安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性
校园安全教育,责任重于泰山。校园安全问题是目前社会上关注度比较高的话题之一,校园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适应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校园安全教育则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自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至今,国家层面出台的关于校园安全方面的政策文件多达900余份,纵观这些政策文件的发布情况,虽然相关的法律体系和制度逐年得到规范,但在校园内部具体实施的情况和取得的效果并不乐观。一幕幕校园惨剧的背后,我们在为生命扼腕叹息的同时,更应该对校园安全教育中的制度管理进行一次全面而深刻的反思与治理,制度政策的制定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基层校园安全教育的有效开展,如果不能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落实,那么这些制度体系中所针对的具体顽症也将难以得到实质性的解决。因此,本研究致力于对青少年校园安全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通过对目前校园安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现实状况进行分析,探索出最直接、最有效、最合理的校园安全教育教学新路径,为营造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的良好氛围和完善校园安全教育实施体系提供基础性借鉴资料。
通常意义上,狭义的青少年校园安全问题指的是校园内青少年的人身安全问题或暴力、霸凌等威胁到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不法行径。但是随着社会及科技的发展,青少年校园安全问题不仅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人身安全”,保护青少年身心和生命健康发展、预防校园安全事故发生、全力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成为新时期校园安全管理者的工作重点。同时,校园安全问题又随着众多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出一个动态的演化过程。不仅是在校内,青少年校外安全教育同样重要,在社会和自然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新形式的校园安全问题不断涌现,新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也随即产生。
(一)网络安全成为青少年校园安全问题的防范盲区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网络科技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网络时代的到来对青少年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也对校园网络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诸如网络暴力、网络欺凌、网络诈骗、网络游戏以及网络人格侵害等网络安全问题也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从现实步入虚拟,再加上没有相应的措施和政策予以解决和教育,从而为校园网络安全的防范和治理带来了巨大困难。
(二)病毒传播成为青少年校园安全问题的高风险区
病毒传染来源于自然环境的变化,校园作为青少年学习生活时间最长、人口密度最大的重要场所,任何一种病毒的传播都会对青少年的生命健康造成危害。病毒与网络安全问题类似,我们无法用肉眼观测到它的形状和数量,更无法意识到它所带来安全问题的严重性。现如今,以新冠病毒为代表的各类变异毒株及新生毒株不仅为青少年群体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而且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校园疫情防范迎来空前挑战。
因此,在面对日益复杂多样的青少年校园安全问题上,校方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校园安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在把控好校园传统安全问题的前提下,严密防范非传统安全问题为青少年带来的威胁和危害。校园是对青少年进行系统化、常态化安全教育的主要阵地,应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阶段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不仅要归纳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存在的安全问题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而且还要创新教学手段和方式,使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高度融合,从而提升教育教学实际效果。
(一)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单一
最常见的校园安全教育形式有网络课堂、主题班会、专题讲座、召开扩大会议等等,但通过这些途径进行的校园安全教育是否提升了青少年的风险识别和防控能力有待商榷,因为索然无味的口头说教和隐蔽呆板的软文宣传往往会引起青少年的反感和逃避。大多数校园并不能有效地利用这几种教育途径,更多的是为了上传下达、完成任务、流于形式,实际上并没有促使青少年对正视安全问题产生的积极影响。
(二)主题内容更新速度迟缓
校园安全教育的主题和内容在关键时刻能够帮助青少年快速识别和规避风险,随着宏观和微观层面诸多因素的急剧变化,复杂多变成为新时期校园安全问题的主要特征之一,隐蔽性、跨区域性、时间非线性、信息不对称性等特性成为构成校园安全问题复杂多变这一特征的基本要素。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校园开展的安全教育主题和内容依然还是传统的基本安全问题,主动发现和防范突发安全问题的意识薄弱,更新安全教育内容的速度迟缓,往往是安全事件发生以后才会让校方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引起重视,然后被动地开展安全教育。
(三)效果评价机制陷入误区
在校园安全教育效果评价机制方面,有的校园偏重对教育知识的考查,各式各样冷门的知识虽然在校园安全教育过程中没有得以贯彻普及,却在考核中频频出现。有的校园只注重安全管理,却不注重对青少年的安全知识教育,导致他们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這种本末倒置的操作方式是致使校园安全事件频发的罪魁祸首。因此,校方的这些做法容易使青少年安全教育陷入“堵截多、引导少,灌输多、启发少,训练多、体验少”的死胡同。
青少年校园安全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对于完善校园安全教育制度体系和提高校园安全教育教学质量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预防和干预安全问题的突发、提升青少年防范安全风险的能力和安全素养培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通过将校园安全教育和探究式教学方法相融合,尝试分析校园安全教育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框架和运作模式。
青少年校园安全教育探究式教学可以概括为包含设计与规划、分析与总结、交流与展示、评估与反思“四位一体”的闭环教学方法。在该模式下,从青少年的视角出发,能够让青少年对某一个与校园或自身相关的、实际的、复杂多变的危险因素进行深入持续的探索,培育青少年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他们在面对安全问题时如何科学地思考和正确地应对,能够在特定情境中进行迁移的学习方式。从教育者的视角出发,教育者通过确定校园安全教育的核心内容或预测到的未来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在明确认知策略及学习实践后,采取全程指导和成果评估的形式达到引导、激励、教育青少年的目标,从而促进青少年对校园内外安全问题防范和应对知识的深度学习,提升青少年安全意识的教学方法。
(一)设计与规划
高质量的校园安全教育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模式来实现的,教学前精心设计与规划的意义在于提出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安全问题、创设真实的情境、激发高涨的热情,并且能给予青少年真实的体验感和主动权。教学内容可以是假定的对象,也可以是发生过的真实事件,教育者通过向学习者介绍事例的基本情况、设计和规划学习后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效果以及学习的大致范围和方向。此外,可将学习者分成若干个小组,明确各组的探究任务,确定探究的步骤和程序,激发学习者的参与热情。
(二)分析与总结
经过周密的设计与规划进入正式实施的分析与总结阶段,该阶段要求教育者与学习者共同参与,学习者围绕安全事例的核心通过开展资料搜集、主题讨论、推理演化、归纳总结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索。教育者则可以通过布置课内问题和课后作业的方式对学习者进行路径指引和技术干预,帮助他们将复杂的安全问题拆解成容易理解的若干个简单问题,然后再加以整理和归纳,防止学习者因难以完成任务而产生焦虑和逃避情绪。此外,在该阶段进行之前,教育者也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必要的参考素材和情景化资料,如相关法律条文、政策法规、评估量表、任务明细等,为学习者后续深入探究提供便利条件。
(三)交流与展示
在校园安全教育教学过程中,交流与展示环节是检验教育者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学习者是否取得实践成果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安全事例的分析与总结,教育者对各小组或个人的表现逐一点评,对探究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予以梳理和引导,学习者将小组或自己的探究结果可以海报、手抄报、总结、短视频等形式加以呈现,并在小组内、班级内或校园内进行展示和宣传,将自己在探究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和总结的经验与大家进行交流与分享,通过人人主动参与、事事主动探究的方式全面认识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和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加强青少年的安全防范意识,提升校园的风险防控能力。
(四)评估与反思
评估与反思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最后阶段,也是青少年校园安全教育的关键阶段。教育者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者在探究过程中的差异性表现来推断他们安全素养的发展水平,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的侧重点,同时还可以寻找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缺点和不足并加以纠正和完善。学习者通過亲身参与和深入探索,对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采取的解决方式进行反思,并详细记录在此过程中学到了什么,是如何学到的以及在面临同样的安全问题时该如何处理等要点,使自身在每一次学习中都能快速地成长。
青少年校园安全教育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顺利地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除了教育者和青少年的双向互动以外,还需要辅以坚持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制定完善规范的实施流程、保证持续足够的经费投入、储备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以及完善“家、校、社”三维联动机制等保障措施。通过不断更新校园安全教育理念、创新校园安全教学模式等途径强化青少年对潜在安全问题的识别能力,锻炼他们应对和处理安全问题的技能、习惯和意识,以提升他们的生命价值和生命质量,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1]赵国玲,常磊.青少年网络被害的学校教育原因实证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9(01):43-48.
[2]解北京,石嘉煜,栾铮.中小学校园应急安全科普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2(35):1-6.
[3]佟瑞鹏.校园安全研究进展追溯与述评[J].安全,2022,43(08):1-17+123.
[4]杜玉彬,杨婷,宋军辉,杜玉春.参与式风险评估在小学校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22(26):16-20.
[5]杨玉赐.新时代小学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防控的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2022(12):50-51.
[6]杨桂红.小学生安全教育与校园安全工作有效结合探讨[J].新课程,2022(07):172.
[7]陈茹,陈欣,赵国祥.积极青少年发展与问题行为的关系:幸福感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28(12):1847-1853.
[8]耿浩,樊荣.青少年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现实挑战和路径探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11):82-84.
[9]戴兴华.让安全教育工作为青少年成长保驾护航[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0(09):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