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明慧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具备固定的流程,主要包含任务设计、任务实施以及任務评价三个阶段。教师只有真正地理清楚课堂教学的流程,设计课堂教学的推进策略,并积极地进行课堂教学反思,才能够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一步实现知识的内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笔者在本文从高中地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流程、推进策略及实践策略三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
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流程
1.设计教学任务阶段。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其实就是指引导学生围绕共同的课堂教学任务,在问题动机的驱使下,通过自主学习或者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学习及实践活动。鉴于此,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能够对相关的教学任务进行一定的预设,尽可能地凸显这一学习任务的系统性。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其自身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任务设计时能够做好充分的调查工作,并在此基础之上,注重任务设计的合理性。
2.实施学习任务阶段。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任务后,便要进入任务的执行阶段。在此环节,教师需要对任务的下达、组织、指导以及调度等方面展开积极的分析及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加顺利地进入到学习之中,并逐渐达成一定共识。在实施的过程之中,主要包含任务的呈现、任务的分析及完成等几个阶段。教师在为学生呈现相关的教学任务时,往往需要做出必要的提示,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有助于学生对教学任务有更加清晰的了解。而在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适时地介入,并且能够针对任务的组成以及执行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及沟通,从而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技术服务。在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之后,教师要进行针对性的总结。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3.评价教学任务阶段。
在课堂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就要针对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展开定性评价。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外,更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并且能够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效率等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将有助于教师做出更加积极的反馈,并在此基础之上,为促进学生实现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有力的帮助。
二、高中地理课堂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推进策略
1.整合教学任务资源。
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一些必要的应对策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能够对教材中所涉及的资源进行深层次挖掘,从而真正地寻找到任务设计的切入点。要想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往往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统筹意识。通过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处理,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时,教师首先要做的便是对教材中涉及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研读,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如深层次地理解并掌握人口的概念以及主要类型、人口迁移的意义以及对人口迁移产生影响的因素等。在任务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从概念出发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人口概念以及主要类型,然后从社会现实的角度出发要求学生对人口迁移的现象及对其产生制约的因素进行深层次分析。这样,便能够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并掌握这一课时所涉及的相关内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能够勇于接受这一教学任务之后,便可以更加顺利地进入到知识的学习及互动环节中,并在此基础之上产生相对系统的学习认知。
2.组建教学任务团队。
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大多任务的完成都需要团队的支持。鉴于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任务团队的组建。在此环节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权利,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有助于提高各个团队的凝聚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这样的学习任务,如:了解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等概念,还要理解全球人口容量估算及前景,尝试借助推理的方式来寻找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容量之间存在的关系。由于本课时所涉及的教学任务相对较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行组成4到6人的合作团队来展开合作学习。在进行团队组建时,需要有不同的组合设计,使团队组建具备合理性。除此之外,团队更应具备良好的组织结构,也就是说,在团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分工,来完成对应的任务。通过这样的方式,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学习过程之中,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三、高中地理课堂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策略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想顺利地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真正地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1.巧妙借助教学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巧妙地借助教学任务来完成教学设计,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由于地理这一学科中所涉及的任务呈现方式丰富多样,鉴于此,教师需要对其进行灵活设计,通过将任务融入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能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从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城市化的相关内容时,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相关的课堂教学任务。例如,在城市中,需要完成空间的拓展,而一些老城区的建筑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痕迹,甚至有一些建筑属于历史文化遗产,那么,是否可以将其拆除呢?在城郊,有广袤的树林,这些是否也能够为城市化建设让路呢?在提出这些问题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集体研究,并写出个性化的报告。由于这些现象都是学生实际生活中能够经常见到的,学生对其并不陌生,因此,便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学习及探究之中。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研讨活动,能够使学生逐渐达成共识,从而真正实现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提升。
2.利用教学任务导学,推进教学进程发展。
课堂导学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用普遍,在任务设计、调度的过程中,通过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导学任务,实现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拓展性延伸。在此过程中,一些具有问题属性的教学任务,将更具一定的导学功能,教师只有真正地应用这些任务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才能使学生更加顺利地参与到知识的学习及探究之中。
例如,在教学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时,教师首先要围绕课堂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如:在实际生活之中,围湖造田、高原种植水稻以及伐木种地等一些做法是否合适?是否违反了区位选择的规律?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在接受这一课堂教学任务之后,学生便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学习及活动的探究之中,进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事实证明,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及核心素养的提升。
总而言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与高中地理这一学科的教学高度契合,其应用前景非常广泛。鉴于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对多个制约因素进行客观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及核心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