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的路

2023-05-30 10:48秦朔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2023年1期

秦朔

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各地疫情加剧,我的外出调研暂停。上海目前波澜不惊,可看到其他城市的遭遇,心情还是沉重。

这种气氛不是你拿把扇子扇一扇就没了的。因为它是真实的。

我和一些朋友讨论如何科学防疫时,有人说了一句:“相信下一代会比我们更聪明,知道到底什么是科学。”

听了这话,我突然很想了解,年轻的下一代在做什么。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2022年11月18日在《因为看见,所以坚信》的演讲中说,在科大讯飞的人工智能开放平台上,2021年,开发者团队的数量增长了32%,参加2022年开发者大赛的团队,从2021年的22472支增长到32333支,增长了44%。一个特别有价值的数据是,2022年108个赛道,72个算法赛、36个应用赛,算法赛前三名的平均年龄是26.5岁。

说明了什么?说明“95后”的Z世代正成为AI开发者的主角。

他们在开发什么呢?科大讯飞给我提供了一批资料:

正在南京理工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学位的沈飞团队,选择了图像赛道里的农业任务,分别是基于可见光图像的柑橘花果梢识别和辣椒病虫害图像识别,目标是用机器识别农业病虫害,并让准确率超过人类。

像辣椒,涉及的病虫害种类较多,通过肉眼观察、主观判断的正确率大概是60%,沈飞团队的模型算法目前做到了70%以上的正确率。

王安琪是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的本科生,他们团队也将目光投向了农业。最初做的是节能灌溉设备,利用太阳能板和风力发电机,为装置提供能源。后来他们提出“无水源灌溉”,即通过收集雾水和雨水进行灌溉。雾滴的直径很小,一般只有1微米到40微米,经反复试验,他们最后选定了一种“亲疏水微纳米”材料,涂覆在雾水收集网上,达到了较高的补雾效率。历经一年多的迭代,无水源智慧灌溉设备研发终于完成,并做出1.0版本实物。根据测试,每立方米空气可收集11.5毫升水,一天可收集约1升水。

基于精细灌溉的探索,他们还搭建了“智慧检测云平台”,在设备上安装了多种传感器,对作物生长环境的温度、湿度、降雨量等实时监测,数据同步传输至云平台并智能分析。如果连续高温、降水量少,系统会智能分析缺水甚至旱灾的可能性,决策是否需要加强灌溉,并发出预警。

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足球赛上,28岁的截瘫青年朱利亚诺·平托身穿基于脑机接口的“机械战甲”为世界杯开球,让世界看到了脑机接口的神奇。北京理工大学脑机接口方向的博士生、“95后”的刘思宇团队,此次带来了一款AI赋能脑控智能助残轮椅。目前,这一产品正在进行实验验证,团队也和一些三甲医院、养老机构达成了合作意向,准备申报二类医疗器械认证。

据刘思宇介绍,他们实现了3项核心技术突破:

一是设备,通过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技术搭建起芯片替代方案,已经能够实现脑电波采集功能。

二是面对脑电信号和平常的220V交流电之间10的7次方到8次方的量级差,如何准确捕捉到微弱信号。电机很重要,他们的微针半侵入式电机研究可以突破皮肤的油脂层和角质层,获取的信号质量较高,对信号解读更精准。

三是获取的信号如何利用算法进行解析。他们做了深度学习模型,架构了专用于脑电方面的网络。

2022年的科大讯飞AI开发者大赛,像上面这样的团队有3万多个,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掘问题,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武器,解决大时代下的小痛点。

很难说这些项目未来能不能真的成功。不过,这样的努力方向,我相信一定有很多人在探索。也许哪一天,梦想就会实现。

我找了更多关联方,希望更多地了解“90后”“95后”甚至“00后”的所作所为。

陆奇创立的奇绩创坛,致力于成为“源于中国的最活跃的创业者社区”。过去两年多时间,他们投资并“加速”了250多家公司,用30万美元或等价人民币换取创业公司7%的股份。他们累计收到超过3.6万份申请,录取项目中有40%的创业者是学生。

奇绩创坛2022年秋季创业营,收到超过5000份申请。录取的55个项目,涉及人工智能、元宇宙、生命科学、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34个细分行业。创始人平均年龄31岁,35%具有博士及以上学历,65%具有海外背景,40%的项目中有女性创始人。

让我简单罗列一些项目及CEO的背景:

赛存生物:国际领先的生物样本冷冻保存平台。其CEO孙玉玲是清华大学博士,德国马普高分子所博士后,中科院化学所中德合作项目负责人,长期从事细胞、组织、器官的低温冻存研究。

马良:自动生成3D模型及贴图的游戏开发神器。可以根据2D图片素材自动生成高質量的3D模型和渲染贴图,帮助游戏原画师减少90%以上的工作时间和沟通成本。其CEO莎拉是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研究生毕业,曾任职于谷歌机器学习自动化团队。

灵秘科技:基于NeRF(一种热门AI技术)的超写实虚拟宠物项目。其目标是通过软硬件结合,实现虚拟宠物的多端呈现,让虚拟宠物与用户每时每刻都在一起。其CEO许腾是上海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信息学院本/硕综合排名第一。

幻途重卡:用电动重卡打造干线物流2.0。已经完成了能跑起来的原型车的制造,以及模组级别的电池技术验证。其创始人贾宇凡是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机械专业本硕,15岁造涡轮喷气发动机,19岁开始做电动重卡,为提前毕业半年读完硕士,曾就职于中国重汽,负责重卡电驱研发。

好话:连接新一代灵活协作者的平台项目。其CEO傅越,从0到1参与了TikTok(抖音短视频国际版)的社区管理和发展,搭建和管理过万人跨国团队。

贝湾生物:用AI加速开发新型疫苗的免疫系统可编程化项目。其CEO胡叶凡是香港大学医学博士。

共轭科技:致力于研发和规模化生产全栈式超导量子计算机的项目。其CEO L博士毕业于加州理工学院应用物理专业。

beU:非洲版“美团”。2021年6月在埃塞俄比亚首都开展外卖业务,目前已拓展到坦桑尼亚和安哥拉。其CEO郑好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数学专业毕业,连续创业者。

红杉中国给了我他们投资的两个年轻创业者的案例。

一个是总部在杭州的宇树科技,其研发的四足机器人在中央电视台春晚和刘德华同台献艺,一鸣惊人。其创始人、“90后”王兴兴用“科技至上主义者”形容自己。他小学就重新绕制四驱赛车的直流电机的绕组,初中尝试自制了几年微型涡轮喷气式发动机,高中时动手做成一块化学充电电池,本科期间用舵机做双足机器人,考研后开始研究电驱动的小型高灵活性四足机器人。在他看来,未来用不了5年,“你在大街上或者很多地方都能看见有人跟四足机器人一起逛街,做一些休闲娱乐活动。在危险作业区如建筑工地、消防场所,甚至化工厂,都会有它的身影”。

另一个是太极图形,其创始人胡渊鸣,清华姚班出身,曾用99行代码实现了《冰雪奇缘》中复杂的冰雪特效,名震计算机图形学领域。太极是一种编程语言,其优势是可以高效处理各种各样的物理仿真和并行计算,比如一些复杂的物理特效,现在只需要过去1/10的代码就可以实现。以前要做3D特效,要在专业的影视工作室,要有很多专业知识,用很专业的软件才能做出来。现在用太极的云平台,以很低的成本、很低的门槛,就可以学会做3D特效。“所以我们的使命是解放创造力,我们希望大家脑海中的虚拟世界、每个人的想象力,不再被工具的复杂而限制;希望每一个人都有易用的工具,点两下鼠标就可以实现心中所想。”

既然受制于疫情,外地很难去,我就在上海“就地取材”,参观了两家SaaS(软件即服务)公司。

一家是云砺(票易通),我问创始人吴云:“你的愿景是什么?”我以为他的回答是成为某个细分赛道的领导者,或者是“成为中国的欧莱雅”“中国的强生”这样的回答,没想到他说,“就是成为全球第一的企业协同服务平台”。

发多大的愿,吃多大的苦。尽管在创业前,吴云在宝钢集团花了8年时间,具体实施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系统的搭建,有很强的SaaS经验,但创业后,还是遇到很多坑,他说“我们的团队是用‘人肉’把那些坑填上去的”。

另一家SaaS是珍岛集团,它打造了全球领先的智能营销云平台,其创始人赵绪隆的办公室套着会议室、卫生间和卧室,我说:“以企业为家了吗?”他说:“不是我一个,高管基本都这样,也是被疫情弄的,一两个月都住在办公室。”2022年的经济压力很大,客户缩减预算的不在少数,赵绪隆和高管每天早上提早半小时到公司,开会研究,进行部署。他说:“要是我们不以身作则,那就别指望大家去奋斗了。”

我还和另一家智能制造方向的SaaS公司黑湖科技的创始人周宇翔通过微信进行了交流。我们是2022年2月在微软加速器举办的活动中认识的。2021年2月,黑湖获得了淡马锡领投的将近5亿元的C轮融资,是不折不扣的独角兽。

周宇翔2012年从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毕业,进入华尔街,后来在国际投行帮助内地制造企业做收购,在收购过程中看到了国内外企业在工厂协同管理上的不同, 就想拿国外的模式进行创业。2015年,他和两个同样是技术背景的高中好友一起创业,他们分别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和卡耐基梅隆大学。

第一个创业项目是基于大数据技术帮助工厂做自动化决策,做中国版的Palantir,也拿到了真格的天使轮融资,但经过9个月的产品研发,投入工厂应用时,发现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与预想的情况是脱节的。中国大量工厂连车间现场数据收集这一步都没有完成,谈何自动化决策?!

“我们觉得应该先去工厂待一段时间,再考虑之后的方向。其他同学有的去了做机械加工、纺织的工厂,我自己去了一家做注塑的工厂,白天在生产线干活,晚上住在八人宿舍里面。我们看到生产线上的数据没有被收集,导致很大的产能浪费、库存冗余和成本激增。我反思,如果想在中国建立一家伟大的公司,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客户,从客户真实需求出发,而不是盲目崇拜技术。我的工友们每天连接外部世界的渠道就是手机,他们学习传统工业软件有困难,但操作手机APP却很熟练。为什么不能在手机上,搭建一个基于公有云、敏捷開发、灵活配置的协同产品,让数字化可以低成本落地、工人快速上手呢?”

最初的简单程序是在工人宿舍里开发的。周宇翔让工人们把以前在纸单上填写的内容,用自己的手机记录并上报,这样信息流通就实时化了。简易版APP在一条生产线上开始测试两周,工人们发现,一旦订单被修改,手机当晚就会收到通知,明天一早不用开工。尽管有“网络慢”“点击了没反应”等槽点,但整个信息协同的效率大大提高。工厂找到周宇翔,说想买这套简易系统。

黑湖智造就这样诞生了。定位很明确,就是帮助工厂把数据收集起来,然后去驱动协作,无论是厂内还是厂外,让异步的信息变为同步,基于充分信息进行智能决策,优化生产环节的效率。

通过和这些优秀的年轻企业家的交流,我意识到,下一代的数字化事业,其实构建在上一代的实体制造和服务之上。比如云砺在餐饮连锁和房地产领域有很多大客户,疫情对餐饮业冲击巨大,房地产困境更是感同身受。吴云说:“我们的服务建立在它们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没有它们,也没有我们。”

与此同时,下一代也在用创新的、更加高效的眼光和方法,帮助上一代转型升级。周宇翔说,欢迎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来服务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进入工业领域,“这是一件也许有点苦,但是很有价值的事情”。

实体经济是中国发展之基,但只有数字化武装起来的新实体经济,才是未来。两代人正在握手,为了更好的明天。

当我想去了解下一代的时候,在很短时间,就有不少发现。这里所写,基本都和数字技术相关。其实,在消费、互联网、半导体、消费电子、零售、文化、医药、餐饮等很多领域,下一代都在崛起。

在春天上海的静默中,韶關一个“90后”餐饮创业者阿立对我曾有过治愈作用,凭着他的那一句“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都在工作”。

有意思的是,最近因为各地疫情,心情又很波动的时刻,我又碰到了一个年轻的“90后”创业者,他的名字叫石城川。他在广州,是番禺区音书无障碍沟通研究中心创始人之一,也是音书科技创始人兼CEO。

石城川,1992年12月出生于四川乐山农村,11岁那年,他生了一场病,叫化脓性脑膜炎,在医院住了一星期,刚开始还能依稀听到医生和护士说话,后来渐渐地就听不到了。他的双耳听力损失达到120分贝。治不好病,重新回到教室,乡下没有特殊学校,他上课时看老师的嘴型,结合课本和板书来理解。笔试没问题,但失聪之后才开始学英文,听力和口语是极大的挑战。

2011年,石城川参加高考,那年没有考听力,成绩优异的他考入广州的暨南大学。他本来报考的是生物化学专业,希望研究基因遗传,突破和治疗耳聋,但学校认为听力障碍会阻碍他做化学实验,可能发生危险,就把他调剂到了数学系的应用数学专业。

石城川在数学系学了很多计算机、互联网、人工智能的课程。大二接触到了谷歌眼镜,他想到把眼镜与语音结合,专门为听障人士设计一种智能眼镜,别人说话时,文字就能浮现在眼前,让听障人士“看见”声音。

因为有这样的梦想,石城川大学毕业工作一年后辞职创业,和两个合伙人一起创业。先做眼镜,不成熟,放下了,然后专注于更容易做到的软件部分,在互联网平台给听障用户提供一些基础服务。2017年年初,一款叫“音书”的APP上线,目前用户数已达100万。

音书能提供哪些服务呢?比如,听障患者拿着手机上课,打开APP,在三四米的范围内,可以把老师的声音转写为文字,呈现在手机屏幕上;再如接听电话,当手机上显示有来电,在网络环境中打开APP,点击主界面的“悬浮翻译”,会跳出一个小窗口,再回到打电话界面,打开免提,就可看到对方语音转文字的内容;又如曾经开发过的打电话功能,在网络环境中,可以通过APP,把想要说的话打在手机上,音书APP会将输入的字转成声音发送到电话另一头。

一年多以前,石城川听说复旦MBA项目设置了“公益奖学金”,从最初发邮件咨询到申请、备考、录取、正式入学报到,差不多用了一整年。通过音书的产品和服务,他在复旦上课基本能实现无障碍沟通交流。他说:“无论是工作还是在复旦的学习,大家都不必特别照顾我,这是我引以为豪的地方。”

我通过微信问他:“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有躺平的想法,抱怨很多,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他回答:“根据我对周围朋友的观察,我发现大多人说想躺平主要是一种宣泄方式,实际上大家都还在努力奋斗、努力工作。对我来说,工作是一件非常充实和快乐的事情。奋斗的过程中也许会有不快乐,但不奋斗一定会很难受。”

这一刻,我又有了被治愈感。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故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这个世界是上一代的,是这一代的,但归根结底是下一代的。

相信下一代会用更好的方式,来改变今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