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初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坚持问题导向,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题中之义,也是二十大报告所概括的贯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立场观点方法之一,更是我们理解和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一把金钥匙。可以说,党的二十大报告,就是在关键时刻科学回答新征程“磅礴之问”的政治宣言。谓之“磅礴”,是因为问题重大而深邃,回答精辟而权威,主要包括历史之问、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赶考之问、时代之问。
科学权威回答“历史之问”
何为“历史之问”?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1月就说过:“我们从哪里來?我们走向何方?中国到了今天,我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要有这样一种历史感。”在庆祝建党百年大会上进一步指出:“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这就是沉甸甸的“历史之问”!二十大报告共十五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还有导语的部分内容,可以理解为是对“历史之问”的科学权威回答。
一是用过去五年“两个许多”的重大成就作答。这五年极不平凡、极不寻常。报告总结的“两个许多”就是: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
二是用新时代十年“四个系列”的伟大变革作答。报告论述的“四个系列”就是: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伟大变革的标志性成果,包括一个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个提出(中国梦)、一个中心(人民)、一个答案(自我革命)以及“四个伟大”“五位一体”“四个全面”等,报告用十六个“破折号”来概括,精准描述成功之路。
三是用立志千秋伟业“三个务必”的成功密码作答。报告第一部分关于“三个出来”的论述,即“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对“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有着深刻的启迪。报告在导语部分鲜明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这“三个务必”,是我们党的成功密码,其中第二个是毛主席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个务必”的合并,第一个和第三个是新的发展与概括,充分彰显了十年启迪和百年密码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对“历史之问”作了精辟回答。
科学权威回答“中国之问”
何为“中国之问”?习总书记在2022年7月省部级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党的二十大要进一步回答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这就是当今和未来一个时期的“中国之问”。可以说,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在回答“中国之问”。主要体现在“四个坚定不移”:
一是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面旗帜,写入了报告的大标题和大会的主题。报告第二个部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回答的就是高举旗帜问题。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首先,旗帜的根本所在是“两个行”。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高举旗帜,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这是我们党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其次,旗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做到“六个坚持”——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再次,高举旗帜必须捍卫“两个确立”。“两个确立”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具有决定性意义,有其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报告的第三部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是对“走什么路”的总体回答,明确从现在起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从第四部分开始,论述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路径,包括高质量发展之路、科教兴国之路、法治国家之路、文化强国之路、绿色发展之路、国家安全之路、强军之路、祖国完全统一之路等,科学指引整体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康庄大道。
三是坚定不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伟大斗争精神和团结奋斗精神。新时代新征程需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报告虽然没在某一部分专门论述,但从标题、大会主题、导语、结尾部分以及在相关内容中都强调精神状态问题。一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二要发扬伟大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三要发扬团结奋斗精神,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四要展现“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神状态,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四是坚定不移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进。这一宏伟目标,同样写入报告的大标题和大会的主题。报告第三部分等相关内容,则对蓝图进行擘画,对实现目标的战略步骤和战略任务等进行部署。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2035年前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同时,对开局起步关键期的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进行了总体部署。这些都是对“中国之问”的权威解答。
科学权威回答“世界之问”
何为“世界之问”?简言之,就是当今全球两个热点话题:世界怎么啦,我们怎么办?报告主要在第十四部分“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专门回答“世界之问”。
世界怎么啦?报告的基本判断是,世界正处于百年大变局的加速演进期和新的动荡变革期。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
我们怎么办?报告给出了权威回答:“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于外交方略,报告从若干方面进行精辟论述,那就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并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并坚决反对“筑墙设垒”“脱钩断链”,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并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人民愿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科学权威回答“人民之问”
何为“人民之问”?十年前,习总书记就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那么,新时代新征程上,人民向往和追求怎样的美好生活?这应是“人民之问”的真谛。人民有所呼,我们必有所应。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这个立足点来看,报告体现了浓浓的人民情怀,通篇都在回答“人民之问”。
一是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报告第三部分,论述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坚持”的基本原则,第三条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报告旗帜鲜明地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
二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做主。这是报告第六部分的标题,回应的是人民在政治上的关切,体现的是真诚维护和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权益。报告指出:“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报告还就加强人民当家做主制度保障、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巩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作了部署。
三是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这是报告第九部分的标题,从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来回答“人民之问”。该部分开宗明义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接着,从完善分配制度、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等方面,提出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重大方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报告第五部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第一条就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求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促进教育公平。
回答“人民之问”,习总书记总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三次来湖南调研,从湘西十八洞首倡“精准扶贫”,到汝城沙洲瑶族村讲述“半条被子”的故事;从岳阳君山发出“守护好一江碧水”的号令,到长沙马栏山畅谈文化惠民,总书记听民声、察民情、问民意,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受到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戴。
科学权威回答“赶考之问”
何为“赶考之问”?“进京赶考”,是毛主席在西柏坡提出来的。习总书记多次告诫全党,进京赶考永远在路上。他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二十大报告要求,“走好新的赶考之路”。赶考必有试卷,试卷必有考题,考题必有设问,而“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就是新征程上的“赶考之问”。二十大报告多个部分特别是第十五部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赶考之问”作了精辟回答。
一是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与全面从严治党有机统一起来作答。报告在第一、第三部分,特別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第十五部分的标题是“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二者是有机统一的。前者体现的是执政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后者体现的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以及“打铁还须自身硬”的使命要求。回答“赶考之问”,既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又要坚持和加强全面从严治党,这反映了我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清醒、坚定和自觉。
二是用自我革命这一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作答。报告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第一个答案,是毛主席在延安“窑洞对”中给的,叫民主监督,现在依然管用。第二个答案,实际上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给的,叫自我革命。这两个答案弥足珍贵,尤其是自我革命,是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有力武器。
三是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答。把党的建设作为工程,是毛主席在延安时期提出来的。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江泽民、胡锦涛提出并实施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加了五个字,即冠以“新时代”的高度,并强化“推进”的力度。报告特别强调:“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与坚定。”还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为此,报告从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等七个方面,极其富有针对性、前瞻性地回答“赶考之问”。
科学权威回答“时代之问”
何为“时代之问”?广义上讲,新时代的所有问题,包括前面的五问都可视为时代之问。为了避免重复,此处的“时代之问”,主要就报告在结尾部分提出的“时代呼唤着我们”和最后四个自然段的论述来领悟。简言之,就是“时代呼唤我们什么”?“如何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二十大报告对“时代之问”的回答,可以结合当今的热点话题来把握。
一是以“五个必由之路”的规律性认识作答。报告在论述十五个部分之后,在结尾部分的第一自然段,作了坚持“五个必由之路”的结论性概括:“全党必须牢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这一规律性认识,是对“时代之问”的最经典回答。
二是以更高起点推进更高水平改革开放作答。改革如何深化?开放如何扩大?这是新时代新征程的热点话题。报告进一步明确,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必须深化改革,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力求取得重大突破,展现更大作为,让中国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
三是以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伟业作答。解决台海问题,推进祖国完全统一,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最关注的问题。报告第十二部分就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提高人民军队打赢能力作了部署,第十三部分就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作了宣示,会场多次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真实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
四是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作答。“时代之问”就是青春之问。报告在结尾部分专门用一个自然段寄语青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这无疑让广大青年倍感自豪、倍感振奋,天安门广场庆祝建党百年大会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又在耳边回响,必将激励广大青年高奏激昂的时代乐章。
五是以“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的行动作答。团结奋斗,是新征程的冲锋号角,也是“时代之问”的铿锵回声。正如报告在最后所指出的那样:“党的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我们党必将以团结奋斗创造新的伟业的实际行动,不断回答新时代新征程的“磅礴之问”!
(作者系湖南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