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笑雯
吴玉章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德高望重的“延安五老”之一。吴玉章六十岁生日时,毛泽东亲自祝词,称赞他“一辈子做好事”;吴玉章七十岁生日时,谢觉哉由衷赞誉他:“心神俊逸绝飞尘,百炼成钢是此身。”
吴玉章一生波瀾壮阔,从辛亥革命的同盟会员到大革命时期的共产党员,从资产阶级革命派到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他始终探索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道路。在革命的雄关漫道中,他经常用诗词抒发壮怀激烈的昂扬斗志,表达至死不渝的赤子丹心。雄浑中饱含温情,平朴里意韵深厚,是吴玉章诗词的鲜明特色。
“救国图强一片心”
1878年,吴玉章出生于四川荣县的耕读人家,自幼喜读《正气歌》等先贤诗文,在儒家文化熏陶中树立了报国志向。晚清腐败,列强入侵,民不聊生,中华民族濒临亡国灭种的边缘。为了寻求救国之路,吴玉章于1903年浮槎东渡日本求学。
求学途中,船经三峡,吴玉章见大好河山瑰丽雄奇,有感而发写下《东游述志》:“不辞艰险出夔门,救国图强一片心;莫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上句表白心志,下句鼓励自勉。他明知前路坎坷,字句之间既有“莫谓落后”的顿挫之感,又怀抱“亚洲崛起”的豪迈之气,展现了一位革命者的风采,不愿偏安一隅、固步自封,而是怀着革命乐观主义的态度,不畏艰险,一心上下求索,寻找拯救国家命运之道。
“中原王气久消磨,四面军声逼楚歌;仗剑纵横摧虏骑,不教荆棘没铜驼。”这是吴玉章留学日本期间所作《一九零四年留学日本时自题像片诗》。作者背井离乡,怀揣黍离之悲,悲悯祖国处于豺狼觊觎之下,悲悯同胞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经历戊戌变法的失败,吴玉章已经认识到,拯救中国不能靠高高在上、剥削百姓的封建帝王,而要靠每个中国人奋发崛起的志气、革命斗争的勇气。吴玉章毅然剪去发辫,与忠君思想一刀两断,接受民主革命思想,1905年他成为中国同盟会的重要成员。
“人间方得见春风”
“参加革命忆同盟,民国虽成似梦空。”这是吴玉章《悼伯渠同志》十二首诗中的诗句,记录了他参加资产阶级革命的痛苦经历。
1910年6月,吴玉章南下香港,与黄兴、喻云纪商议发动广州起义事宜。他承担赴日购置军火的重任,几次遇到危险,机智应对,化险为夷,想尽办法向香港运送了五批军火。广州起义爆发,吴玉章在黄花岗起义当天未能及时赶回广州,成为“当日不死同志”,许多英勇的革命党人在起义中牺牲。后来,他参加了铁路风潮、荣县起义、武昌起义、内江起义等革命运动,深刻认识到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组织涣散,为革命果实被军阀官僚所篡夺而痛心。
吴玉章见证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坎坷浮沉,深知国民党的救国方案难以真正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家所描绘的蓝图不可能真正实现。到底怎样才能找到一条救国之路?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的爆发,使吴玉章的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并逐渐从旧民主主义者转变为新民主主义者。创办了《赤心评论》等进步刊物,于1925年经赵世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纪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组诗中,吴玉章回忆道:“辛亥革命未成功,领导还须靠劳工。自从建立共产党,人间方得见春风。”拨开雾霭,心向曙光,吴玉章坚定地沿着党领导下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前进,他所作的诗歌饱含着对伟大的革命历史的歌颂。“十月革命照万方,联俄联共好主张。”大革命时期,吴玉章按照党中央的指示留在国民党内,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为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和支援北伐战争做出重要贡献。抗日战争时期,吴玉章在给著名爱国人士李根源的信中写下组诗《和印泉老兄“七七”三年抗战纪念感赋原韵》:“三月亡华敌自骄,那知人力比天高。兆民团结坚于铁,破尔鲸吞胜巨鳌。”这首七言近体诗满怀朝气和信心,激荡着军民团结一心的磅礴力量。组诗在鼓舞士气的同时,还表达了救亡复兴的信心:“全民抗战过三秋,老将雄心报国仇。直捣黄龙君莫懈,福星高照古神州。”从吴玉章平实质朴的诗句之间,读者可以感受到:奇崛的革命生涯最好的同伴,是一颗永远昂扬向上的赤子丹心。
“坚持革命志犹高”
吴玉章一生献身革命,与无数战友并肩作战,历经生离死别,写下了许多悼亡诗。
广州起义之时,四川同志曾以吴玉章的名义组织一处名为吴老翁公馆(吴公馆)的机关。起义失败后,人们风传吴老翁牺牲,成为烈士,实际上吴玉章因其他任务在身,未曾到达这个公馆。晚年时,吴玉章凭吊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感慨“七十二贤成烈士,至今凭吊有吴翁。”诗作字字悲怆,读罢令人扼腕痛惜。
“南昌‘八一’红旗飘,溽暑远征败汕潮。流沙挥手天涯别,坚持革命志犹高。”吴玉章在长诗《悼伯渠同志》中深情回忆,当年与战友林伯渠在南昌起义失败后虽然相别天涯,但共同的革命理想让两人心系咫尺。挥手自兹去,真正的战士不会因暂时的失利而气馁,而是相互勉之励之,有着相约革命胜利再聚首的豪情。吴玉章缅怀既是自己的学生、又是自己入党介绍人的赵世炎烈士,在诗中写道:“龙华授首见丹心,浩气长虹铄古今。千树桃花凝赤血,工人万代仰施英。”这首《忆赵世炎烈士》的诗,赞颂了革命先烈大义凛然、不畏牺牲的伟大品格,抒发了对千千万万在熊熊烈火中求真理的革命者的敬意。
吴玉章不忘革命初心,传递革命薪火,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常说,办教育就如同吃甘蔗,先苦后甜,越吃越甜。从筹备办陕北公学到致力于文字改革,从主持创办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今四川大学)、延安大学、华北大学到中国人民大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育人才,吴玉章一路栽树几番辛苦,不断探索新型高等教育之路,培养无数桃李,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经年的沉淀为吴玉章提供了开阔诗境和盎然诗性。
1960年,吴玉章在82岁高龄时写下一首《自励诗》:“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吴玉章一生做好事,以身作则,期颐之年依然锤炼党性,追求进步。他86岁时重游杜甫草堂,诗言:“艺为人民方有用,诗称圣哲岂无因。继承遗产须批判,昂首高吟时代新。”他针对杜甫心系苍生被后人尊为“诗圣”有感而发,主张文化教育应从国家需要出发,应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传统文化要在批判中继承,才能焕发新的生机。
吴玉章这位跨世纪的革命老人,怀着赤子丹心,求索革命真理,将一生奉献给了革命事业。他在给诗集《革命烈士诗抄》题词:“言炳丹青,德配天地;功昭日月,行作楷模。”实际上这也是他革命人生的真实写照。
(作者单位: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 / 黄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