爻爻
最近孩子下晚课回家后,喜欢在餐桌上讲一些班级的事儿。最初,我还仔细听听,后来发现跟学习毫无关系,不是吐槽某位老师照本宣科,就是抱怨哪位同学捉弄他;或者他又跟某个同学讨论国际形势时意见不同,第N次地愤而绝交……我觉得这些话语暴露出他的关注点不在学习文化知识上,反而表现出他偏激固执,甚至软弱无力的一面。
我不想听了,就借用吃东西不能说话的理由让他闭嘴,结果他满脸不悦,索性起身就走,夜宵都不吃了。学校伙食不好,我担心他营养缺失,只好隔着房门,哀求他出来继续吃。奈何,小伙子年纪不大,脾气不小,硬是不给我这个面子,说不吃就不吃了。
这一年,孩子对独立空间的渴望表达得很明显,最初是关门,现在已经发展到反锁房门了。只要他不感兴趣的话题,任我们在门外如何千呼万唤,他都可以做到闻所未闻一声不吭。
偶尔他在房间里跟我们说一两句话,我便趁机想让他开门,流通一下空气,于是,佯装没听清,让他开门说话。偶尔他悄悄溜出来,拿个零食或喝水,跟我说句话,我便立刻想扔掉手机专心伺候他。只是,一旦他滔滔不绝地说,或气愤或激动,那些负面情绪都令我难以消化。
我跟好友说,出去上学的孩子就像英语课文里“楼上的第二只鞋”,不知道他会带什么样的故事和情绪回家,等待时特别忐忑。
好友说:“接受就好了,他若是一句话不跟你说,你岂不是更担心?”一句话直击要害,我试想了一下那样的场面,果然,他肯说话,无论说什么,都好过于沉默。
忽然想起来,我在青春期时也时常为同学关系苦恼,接受不了某位老师的一些言行。当我在饭桌上试图跟爸妈倾诉时,总会迎来我爸的斥责:“吃饭就吃饭,谁要听你学校的那些破事?”我妈则紧跟着补刀:“不要怨你爸说你,你怎么一端起饭碗就来话呢,哪来的那么多话?”
那时的我委屈呀,我也不想吃饭时说不开心的事儿,可是饭一吃完人就散了,各有各的活儿,连面都见不到,我跟谁诉苦去?被斥责的次数多了,我也就长记性了,跟父母不再有倾诉的冲动,遇到问题都自己解决。我对青春期的孤独刻骨铭心,也念念不忘父母曾经对我的无视与冷漠。现在想来,是不是爸妈也是无力消解我的坏情绪,又不懂得倾听的意义,才简单粗暴地拒绝我?
以前常听人说养儿方知父母恩。原来育儿的辛苦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操劳,还有心理上的折磨。
小时候,爸妈总说我懒,不光当着家人的面说,逢年过节亲戚聚会时也说,害得我特别抑郁。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变得勤快,只觉得爸妈拿我跟大几岁的哥姐相比,对我有失公平。爸妈的打压式教育,更是折损我对劳动的兴趣度。
等有了孩子后,我特别爱跟别人聊孩子,夸得少一些,诉苦多一点,但真的就是说一说而已,毕竟我的生活重心都是孩子。但孩子特别抵触我跟别人聊他,坏的不行,好的也不行。
有时我跟我妈、我姐视频,当她们关心问候一下孩子的状况时,我第一反应就是查看孩子的位置。他若在周围,我就违心地夸上几句,但对着视频挤眉弄眼,用眼神和口型表示:并不是。我也在这个时候才知道爸妈当年也不过是随口说说,他们那代人不好意思跟别人夸自家孩子,并不是真的讨厌和嫌弃。
有时,我察觉孩子特别懒,真想脱口而出:“你怎么这么懒呢?”话从大脑里发射出来,在舌尖上打个转,立马让我吞了回去。好吓人呀,小时候,我就被这句话骂大的,怎么可以这么去说我的孩子呢?不过换个角度看,才发现孩子身上展露的缺点如此熟悉,也如此让人难以忍受。我以前早上爱睡懒觉,只觉得喊我起来的爸妈太不包容;现在我看孩子睡懒觉,磨蹭着险些赶不上校车,真是恨他不争气。见识了孩子的拖延、磨蹭和懒惰,原来我错怪爸妈,当年同样拖延、磨蹭又懒惰的我一点也不无辜啊。
同事家小男孩四岁,吃完火腿肠知道把皮丟到垃圾箱去;另一个同事家小女孩给大家送完雪糕,还主动拿塑料袋回收雪糕包装皮。而我儿子吃完东西,包装袋、果皮碎屑随意丢。
孩子爸曾严格管教过他一阵,但这个坏习惯他一直没改过来。对于这个缺点,我是不好意思批评孩子的,因为我从小还被数落过“邋遢”,在孩子小时候,这方面基础我没给他打好。也是最近几年苦心学习简约主义,感觉自己变成了一个“立正”的人了,也会奉行“东西从哪儿拿的放回哪去”的物归原位法则了。也许我的孩子也是“大器晚成”型的,到了中年就能顿悟改正吧。
孩子爸对儿子进屋锁门这件事一直接受不了,等到儿子上学走了,他就会进入儿子房间各种收拾,嘴上还唠叨个不停。我警告他:“儿子临走时特别交代,不要收拾他的房间。”孩子爸不以为然地说:“我都是为他好,房间太脏空气质量差,对他身体也不好啊。”他擦了写字桌,拖了地板,扫了床铺,还自作聪明地把儿子扔在被子上的橘子皮放回了原位。结果,儿子晚上一进房间就发现了端倪,发了一通脾气,逼得孩子爸不得不坦诚道歉,答应以后再不随便进他的房间。
我回想起自己上初二时,有一段时间特别不愿意跟爸妈见面,每到吃饭时间,都是用小盆把饭菜打到一起,端回自己房间吃。我爸特别看不惯,说不在饭桌上一起吃就干脆不要吃。我当时不理解他为什么有那么大的怒气,还是我妈“解救”我,劝我爸:“她爱怎么吃就怎么吃吧。管她干什么?”我当时还有点伤心,觉得我妈好像放弃我了,任由我自生自灭,可我也没做什么天理不容的事儿呀。
现在想来,那时真的好中二呀。孩子爸一听我说起这些陈年旧事,就哀叹连连,说当时谈恋爱时不知道我年少时那么奇葩,否则也不会上了贼船,导致孩子一点也不省心,毛病全随了我。
我说,有时候幸福是需要对比的,我有一个朋友,他家的孩子上小学六年级时就锁门了,上学走时还特意用钥匙把自己卧室门锁上,钥匙揣书包里带走了。我跟孩子爸庆幸,别把孩子逼到拿钥匙锁门的份儿上。
其实,所谓的佛系都是一天天被磨出来的,想当初孩子考双百时,我也以为自己能培养出一个清北人才呢,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进入青春期开始叛逆,我则一点点地降低期望值,和自己的奢求妥协。现在只求孩子平安快乐,不敢贪图太多。偶尔孩子说一句“不想上学”,我都被吓得瑟瑟发抖,然后自己劝自己,孩子也不过是随口一说。
想起当年我曾经好几次跟我妈说过“不想活了”,她当时得是什么心情啊。
因为我上学的时候就不合群,所以没办法教导孩子怎么才能交到朋友;我曾经抑郁得想轻生,所以很害怕孩子想不开;我曾经因为恋爱而荒废学业,人生走了弯路,所以,我很害怕孩子重复我的错误。我当年不知道爸妈时刻牵挂着我、担心着我,对我恨铁不成钢,如今,我的孩子也不理解我的担心与焦虑,觉得我没事找事,而他困在自己的烦恼里,觉得没人能与他感同身受。
对此,我只能深表遗憾,无论哪一种成长,注定都要有疼痛和埋怨。没办法,我拿到了学历证、技术证、结婚证、准生证,却没有拿到身为父母的资格证,在教育孩子这条路上注定要苦苦摸索,各种尝试,只是承担后果的是我们父母和孩子双方。
大概是焦虑累了,担心累了,我不断地给自己洗脑:看我从小到大坎坎坷坷,现在活得不也不错嘛,儿孙自有儿孙福,别白白替他操心。多给孩子自由,多给孩子空间,他不说的事情我不苦苦追问。尽量少管束孩子之后,我们母子之间剑拔弩张的氛围消失了,他不再对我避如蛇蝎,让我感受到了久违的轻松,也渐渐找回了他儿时的那种亲切感。而对于我的爸妈,我的那些委屈与抱怨也慢慢被稀释了,我不是完美的小孩,为什么要求他们做完美的父母呢?而且,我也没办法成为一个完美的母亲。
(摘自微信公众号“三联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