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理解中国的对外开放

2023-05-30 10:48刘波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23年2期
关键词:经济特区国家经济

刘波

对外开放,是相对于閉关锁国而言的,是指一个国家提倡、鼓励和积极推进与外国的交往。实行对外开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国际、国内的历史经验作出的历史性决策。

一、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1.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四个经济特区,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2.1984年,国家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秦皇岛、烟台、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湛江和北海14个沿海城市。

3.1985年,国家又相继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

4.1988年,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5.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也建立起来。

6.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并实施灵活的鼓励外商投资的区域经济政策。

7.随后几年,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中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二、主要特点

1.是渐进式开放。我国开放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由点到面、由浅入深,以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为重点,逐步向中、西部内陆地区推进的,既保证了对外开放的不可逆转,又避免了盲目开放给产业带来的巨大冲击。

2.是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开放。我国对外开放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平等互利,并在此前提下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同时,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尊严和安全。

3.是以经济开放为基础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我国的开放首先是从经济领域开始的,以后也是以经济开放为基础和重点。同时,也包括积极发展同其他各国在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4.是向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开放。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无论是贫穷国家还是富有国家,我国都愿意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同它们的经济贸易关系。

三、新中国成立前的“开放”与当今对外开放的区别

1.背景不同:新中国成立前的“开放”是鸦片战争后腐朽落后的清政府被西方列强打败后被迫开放的;当今中国的开放是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主动地实行对外开放。

2.性质不同:新中国成立前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当今中国的开放是党和政府进一步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3.内容不同:新中国成立前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以武装侵略为手段,后又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进行经济侵略;当今中国的开放是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4.影响不同:新中国成立前的“开放”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只是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当今中国的开放大大加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猜你喜欢
经济特区国家经济
经济特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者
——评《中国经济特区四十年工业化道路: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卷首语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论经济特区在我国非均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