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全(天水市果树研究所,甘肃 741002)
梨种质资源是选育梨新品种、研究生物技术和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地方梨种质资源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对当地生长环境的优良适应性,是本土的特色种质。对梨种质资源的调查与统计属于评价环节,不仅有利于规范对梨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和保存等基础性工作,还有利于整合梨种质资源,创造良好的资源和信息共享环境条件,保护梨种质资源,充分发挥其潜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且能够促进梨科研、生产及相关研究的快速发展,为梨科研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梨属于蔷薇科梨属植物,我国有14个种。甘肃省境内有梨属植物11个种430多个品种,种类和品种之多在西北地区居于首位。天水市梨树栽培历史悠久,栽培资源十分丰富,有记载的地方栽培梨品种分属于3个种,共有品种31个,分别为白梨系统的冬八盘梨、甘金瓶梨等21个梨品种,秋子梨系统的麻化心梨、甘谷黑梨等5个梨品种,褐梨系统的白棠梨、甘谷棠梨等5个梨品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的频繁活动、梨品种更新换代等造成原产于天水当地的梨品种严重流失。为了摸清原产于天水市的梨品种的现有状况,从中选出适宜推广的适应当地环境条件、果实品质好或者有其他优异性状的梨品种,我们于2019—2020年开展了为期2年的原产于天水市的梨品种的调查研究,选出了4个适宜推广的优良品种,并进行了初步评价,提出了发展建议。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04°35′~106°44′、北纬34°05′~35°10′,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100米。境内平均年日照时数2115小时,无霜期165~220天,年平均气温11℃,平均年降水量491.7毫米,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光照充足,热量充沛,昼夜温差大,降水适中。区内土壤主要为淤淀土、草甸土、黄绵土、黑垆土。
依据《甘肃果树志》记载地方梨品种的原产地,以及各县(区)果业部门提供的县域范围内地方梨品种的具体分布,借助“天水市果树研究所技术服务”微信平台咨询果农,最终确定了武山县山丹镇刘屲村、武山县榆盘镇下河村及礼县园艺场等3个调查点(表1),分别于2019年4月、9月中旬、10月中旬,2020年4月中下旬、9月中旬、10月下旬对各调查点地方梨优良品种进行了调查。
表1 原产于天水市的梨优良品种及调查地点信息
现场调查记录了梨品种分布区域的经纬度、海拔以及各品种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抗性,对果实性状取样带回实验室调查。果实样品每品种选择3株树,采集树冠东、南、西、北4个方位的成熟果实共36个。形态特征描述参照《梨种质资源描述规范》。
(1)原产地及现状。原产于甘谷姚家堡。现礼县园艺场及附近、西和县西峪镇有集中连片大面积栽植。
(2)植物学特征。成年树树势中庸,树冠自然圆头形,树姿半开张(图1-A);主干树皮灰褐色,纵裂;多年生枝较粗糙,灰褐色;新梢节间长3.2~3.5厘米,黄棕色,较光滑,密被茸毛,皮孔中大,多长圆形、少圆形(图1-B);花芽和叶芽都较大,均呈圆锥形;叶片卵圆形,绿色,长13.5厘米,宽8.6厘米,先端多急尖、个别长尾尖,基部圆形;叶面平展、有蜡质、无茸毛,锯齿较大而锐(图1-C);叶柄长3.2厘米、较粗;嫩叶红褐色,密被茸毛(图1-D);花蕾初期乳黄与条红相间,逐渐过渡到乳白色,气球期时全白色(图1-E);每花序5~6朵花,花瓣白色,圆形,无序,有重瓣(图1-F)。
图1 冬八盘梨
(3)果实经济性状与结果习性。果实扁圆形,平均单果重294克,最大单果重361克;果实纵径7.6厘米、横径8.6厘米;果面有棱沟,个别果实近胴部有极少锈;果皮绿黄色,阳面有红晕,皮较厚而韧,较粗糙;果点多而显著,黄灰色,较凸出(图1-G);果梗长3.31厘米、粗0.37厘米,果梗直立,个别斜生,梗洼中度深广;萼片多脱落,个别残存,萼洼深广(图1-H);果心大,椭圆形,近萼端(图1-I);果肉白色,近果皮处泛绿,质脆微粗,汁液特多,酸甜适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01%,最高14.30%,品质上等;子室倒心脏形,种子多为10粒,黑红色,扁圆形。10月中旬成熟,以短果枝结果为主。
(4)抗性与适应性。该品种抗寒、抗旱性强,较抗病虫,适宜在天水市及周边冷凉地区发展。
(5)综合评价。冬八盘梨10月中旬成熟;果实扁圆形,果个大,质脆微粗,汁液特多,酸甜适口;树冠自然圆头形,树姿半开张,树势中庸,以短果枝结果为主;抗寒、抗旱性强,较抗病虫。在白梨产区可作为优良的晚熟鲜食品种推广,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1)原产地及现状。原产于秦安郑川。现礼县、西和县八盘梨主产区作为八盘梨的授粉品种有较多的栽植;武山县山丹镇刘屲村等高海拔较偏远山区有零星栽植。
(2)植物学特征。成年树树势较强,树体高大,树冠自然圆头形,树高6.6米,冠径6.5米,干高1.1米,地上0.5米处干周88厘米;主干灰褐色,纵裂(图2-A);多年生枝红褐色,新梢褐色,中粗,节间长3厘米;皮孔多椭圆形、少圆形(图2-B);叶片绿色,卵圆形,长13.0厘米,宽8.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叶面平展、光滑、无茸毛,锯齿锐而小,叶柄长7厘米,较细(图2-C);花芽大,圆锥形。
(3)果实经济性状与结果习性。果实近似倒圆锥形,纵径7.92厘米,横径7.61厘米,单果重245.6克,最大单果重311.0克,大小较均匀,无棱起;果皮绿黄色,阳面有红晕,光滑、光洁,中厚;果点较小,锈色,显中密,果点颜色土黄;果梗直立或斜生,长3.35厘米,粗0.28厘米,无肉质,个别基部微膨大(图2-D);梗洼浅狭,普遍一侧凸起,无锈(图2-E);萼片脱落,萼洼中深、狭,少锈,脱萼(图2-F);果肉水白色,肉质脆、较细,汁液特多,酸甜味淡,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14%,品质中上等;果心菱形,近萼端(图2-G)。子室多圆形,种子大、扁、椭圆形、黑褐色。果实10月上中旬成熟,以中果枝、短果枝结果为主。
(4)抗性与适应性。抗寒、抗旱、抗风力均较强,适应性广,花期应预防晚霜的危害,生长期应加强对黑星病的防治。
(5)综合评价。红金瓶梨10月上中旬成熟;果大,近似倒圆锥形,外观漂亮,质脆较细,汁液特多,酸甜味淡;树冠自然圆头形,树势较强,以中短果枝结果为主;适应性广,抗寒、抗旱,生长期应加强对黑星病的防治;可作为冬八盘梨的授粉树进行配置或在白梨产区适度发展。
(1)原产地及现状。原产于甘谷县盘安镇。现武山县高海拔地区农家院或梨园有零星栽植。
(2)植物学特征。树势健壮,树姿半开张,树冠高大;主干树皮灰色,纵裂;多年生枝较光滑,灰褐色(图3-A);新梢中等光滑,有光泽,棕褐色,枝平直,皮孔中大而稀,长圆形,节间长2.5厘米(图3-B);叶片绿色,卵圆形,叶尖渐尖,叶基楔形或宽楔形,叶缘锯齿大而锐(图3-C);花芽、叶芽都较小,呈圆锥形。
图3 麻化心梨
(3)果实经济性状与结果习性。果实扁圆形,纵径5.4厘米,横径6.7厘米,中大,单果重135.3克;果皮黄绿色,韧而较厚,果面有锈,果点多而大,淡黄色,略凸起,梗端少,但特大;果梗长4.7厘米,梗洼中深、狭,有锈(图3-D);萼洼中广、浅,有锈、瘤突,萼片宿存,聚合(图3-E);果肉白色,质粗,石细胞含量中多,汁液较少,甜酸适度,有芳香,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8%,品质中上;冬季果实置于零下低温自然冷冻后贮藏,且果面颜色变黑,食用时放在凉水中解冻,果肉变软、化汁吸食,风味佳;果心中大,中位(图3-F);五心室,子室壁开,椭圆形,大小不一(图3-G),种子较大,钝圆形,黑褐色。果实10月上中旬成熟,以中果枝结果为主。
(4)抗性与适应性。该品种抗病虫能力较强,适应性强,最适宜高海拔地区栽植。
(5)综合评价。麻化心梨10月上中旬成熟;果实中大,果肉白色、质粗、石细胞含量中多,汁液较少,味甜酸,有微香;冬季果实自然冷冻后贮藏,果面颜色变黑,食用时放在凉水中解冻,果肉变软、化汁吸食,风味佳;树势健壮,树姿半开张,树冠高大,以中果枝结果为主,有隔年结果现象;适应性强,抗病虫能力较强;建议在渭河上游高海拔地区及秋子梨产区作为鲜食和加工兼用品种适度栽植。
(1)原产地及现状。原产于甘谷礼辛。现甘谷县、武山县高海拔地区有较多栽植。
(2)植物学特征。树势中庸,树姿半开张,树冠圆头形;多年生枝中等光滑,深褐色(图4-A);1年生枝光滑,且有光泽,棕色,无茸毛,皮孔小,多圆形,较多,节间长3厘米,枝身较平直(图4-B);叶芽中大,圆锥形;花芽中大,长圆锥形;叶片长卵圆形,长8.3厘米,宽4.7厘米,叶尖渐尖,基部宽楔形,叶面略有褶,叶缘锯齿粗,中大,叶柄长2.7厘米(图4-C);幼叶绿黄色,叶背有茸毛(图4-D);花蕾白色,每花序有花6~7朵,花瓣白色,圆形,重叠,花冠直径3.6厘米(图4-E)。
图4 甘谷黑梨
(3)果实经济性状及结果习性。果实扁圆形,纵径3.50厘米,横径4.29厘米,小型果,整齐,单果重38克;果皮黄色,阳面具有红晕,果面光洁美观,果皮较厚、韧;果点小,显著,微凸,散生果面,以顶端为多(图4-F);果梗中粗,长2.2厘米,梗洼浅、中广,部分有皱褶;萼洼浅、中广,萼片宿存,半开张,基部不分开(图4-G);果肉水白色微黄,质细密,汁液较多,味稍酸;果心大,中位(图4-H、I);冬季零下低温自然冷冻后,果面颜色变黑,食用时放在凉水中解冻,果肉变软、化汁吸食,风味佳(图4-J);种子较大,圆形,深褐色。以短果枝结果为主,结果枝群可持续结果多年,果台小,果实10月中旬成熟,较耐贮藏。
(4)抗性与适应性。抗旱、抗寒,抗病虫,适应性广,耐瘠薄能力强。
(5)综合评价。甘谷黑梨10月中旬成熟;果实小,果肉水白色、质细密,汁液较多,味微酸;冬季低温自然冷冻后,果面颜色变黑,食用时放在凉水中解冻,果肉变软、化汁吸食;树冠圆头形,树姿半开张,树势中庸,以短果枝结果为主;适应性广,抗旱、抗寒、抗病虫、耐瘠薄能力强,是渭河上游高海拔地区的主栽品种之一,在秋子梨产区作为鲜食和加工兼用品种推广。
天水地区是梨果最佳产区之一,适宜白梨、秋子梨等生长发育,地方梨种质资源丰富。通过对现有资源调查研究后选出了冬八盘梨、红金瓶梨、麻化心梨和甘谷黑梨4个具有发展潜力的优良品种,对这4个地方梨优良品种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果实经济性状、适应性、抗逆性的调查研究后进行了综合性状评价,提出了发展建议。
在调查中发现麻化心梨、甘谷黑梨等产量高、连续丰产性好,食用时解冻化汁吸食,且具有明显止咳、润肺功效,应充分利用这些地方资源开展精深加工等创新利用研究,或作为亲本材料为梨遗传育种发挥更大作用,促进农民增收和梨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天水梨栽培历史悠久,在长期自然杂交或变异后形成了极其丰富的种质资源,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商品意识的提高,对受市场青睐的新品种的引进十分重视,而忽略了对地方资源的管理、保护和利用。另外,城郊或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内因土地的整理、改变用途或为了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而挖除了部分当地资源,造成了种质资源的严重流失。调查发现,现有梨资源多在交通不便的偏远乡村院内、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坟场或林缘有少量保存或自然生长,部分品种(系)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只有个别品质好、价值较高的品种(系)在当地还有栽植。针对天水当地梨资源的现状,建议政府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建立专门的果树地方资源圃,保护现存并且面临丢失的地方资源,同时相关人员要加大对其保护和宣传的力度,在迁地资源圃保护的同时进行就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