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勤青,秦都林,张杰,王丹凤,魏学文,孙玮琪,张晓冬,于谦林*
(1.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济南 250014;2.山东绿肥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山东 东营 257345)
为掌握山东省2022 年棉花生产情况和2023年种植意向,优化生产区布局,促进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1],2023 年初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对划定为棉花生产保护区的济南、东营、潍坊、济宁、德州、聊城、滨州、菏泽8 个主产棉市进行了植棉意向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2022 年山东省棉花生产总体呈“三增一降”态势。“三增”:面积、单产、总产增加。据国家统计局公告[2],2022 年山东省棉花种植面积为11.33 万hm2,比2021 年增加0.31 万hm2,增幅为2.8%;平均皮棉单产为1 277.8 kg·hm-2,比2021 年增加4.9 kg·hm-2,增幅为0.38%;皮棉总产为14.5 万t,比2021年增加0.5 万t,增幅为3.6%。“一降”:籽棉收购价格较2021 年明显降低。新棉上市价格低开低走,籽棉平均收购价格为7.39 元·kg-1,较2021 年降低约22%。
分析2022 年山东省棉花种植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政策落实到位,提升植棉信心。提高棉花生产支持政策效能,从支持棉花生产者,到推进棉花绿色发展、社会化服务、目标价格保险、种业发展、棉秆综合利用等方面综合发力,对提升棉农植棉信心,促进棉花生产恢复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二是优化棉作制度,增加植棉收益[3]。近年通过实施棉花项目,初步构建了以鲁西南植棉区大蒜短季棉一年两作、鲁西北及鲁中植棉区“双花”(棉花、花生)间作、鲁北滨海盐碱地植棉区棉饲(绿肥)两熟为主要模式的新型棉作制度技术体系。三是强化技术引领,助力提质增效。注重棉花生产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三新”集成、示范、推广[4],组织开展高质高效技术培训和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服务,确保现代科技支撑有力、到位,助力棉花产业提质增效。
被调查棉田平均籽棉单产为3 733.5 kg·hm-2,按衣分40%折合皮棉单产为1 494.0 kg·hm-2,分别比2021 年增加384.1 kg·hm-2和154.3 kg·hm-2;已售籽棉平均价格为7.39 元·kg-1,比2021 年低2.11 元·kg-1;预计植棉收入为27 590.6 元·hm-2,比2021 年低4 228.7 元·hm-2;植棉成本(不含土地成本)为18 037.7 元·hm-2,比2021 年减少1 617.3元·hm-2,其中物化成本为7 695.0 元·hm-2,用工成本为10 342.7 元·hm-2;植棉纯收益为9 552.9 元·hm-2,比2021 年减少2 611.4 元·hm-2,比种植小麦、玉米两季纯收益低9 267.6 元·hm-2(表1)。
表1 棉花产量和效益情况
对8 个主产棉市的202 个乡镇、4 273 个村、11万余农户的调查情况分析结果显示:2023 年山东省棉花种植面积基本呈持平态势。其中:鲁西南植棉区的菏泽市、济宁市植棉意向面积增长幅度较大,增幅近9%;鲁北植棉区的滨州市、东营市、潍坊市植棉意向面积基本持平;鲁西北植棉区的德州市、聊城市、济南市植棉意向面积呈大幅减少态势。
综合本次调查和对各地调研情况,分析2023年山东省植棉意向面积基本持平的原因主要如下:一是政策落实相对保障了植棉收益。近几年棉花生产支持政策落实落地,提高了棉农植棉积极性,特别是植棉大户的积极性,对稳定本省棉花种植面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22 年山东省棉花种植面积6.67 hm2以上的大户有278 户,较2021 年增加90户,增幅为47.9%。二是种植结构调整,部分作物改种棉花。其中,鲁西南植棉区蒜套棉模式种植面积增加。2022 年鲁西南植棉区棉花替代作物辣椒因苗期病害重、抗涝性低,种植收益显著降低,部分大蒜套作辣椒地块改为大蒜套种棉花。三是盐碱地植棉具有比较优势[5]。棉花具有耐盐、抗旱、耐涝的特性,在鲁北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旱薄地植棉比种植其他作物效益高。但从棉花产业发展本身来看,棉花生产用工多、成本高、效益低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2022 年籽棉收购价格明显降低直接影响棉农收益,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棉花消费市场信心难以提振,预计短期内棉价大幅反弹乏力,极大影响棉农植棉积极性。
下一步建议以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保障棉花稳产和稳定供给为目标,转变棉花生产方式,通过棉花生产轻简化、机械化,带动棉花规模化生产,降低植棉成本;通过质量管理提升棉花品质,促进棉花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推进山东省棉花稳产高产、节本提质增效,提升棉花高质量绿色发展水平和产业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