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珠芳
为进一步论证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组群逻辑的合理性、科学性,厘清机电技术应用专業群的人才培养定位,使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凸显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先进性,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市场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人才的最新需求及要求,明确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即“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培养人什么”,缩小与用人单位需求的距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编制符合当前及未来行业发展需要、人才培养规格需求、学生发展需要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可靠依据,开展了以珠三角为主、辐射至全省、粤港澳大湾区、全国的人才需求调研。
一、专业群在校生调研情况分析
(一)在校生学习情况
1.在校生调研基本情况
如图1数据显示,接受调研的在校生中,一年级学生占24.75%,二年级学生占40.50%,三年级学生占34.75%。学生主要来自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和电机电器制造与维修专业。
2.在校生感兴趣的专业课程
如表1数据显示,最受一年级在校生欢迎的课程是电子工艺,其次是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基础;最受二年级在校生欢迎的课程排名前五的依次是:电工基础、电工中级证、电子技术基础、电子工艺、机械制图;最受三年级在校生欢迎的课程排名前五的依次是:电工基础、机械制图、PLC编程、Auto CAD、电子技术基础。由此可见,电工基础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程。
另外还对电机电器制造与维修专业在校生做了调查,一年级在校生最感兴趣的课程依次是工厂电气控制设备、电工基础和电子工艺;最受二年级在校生欢迎的课程排名前三的依次是电工基础、机械制图,其中电子工艺、电子技术基础、工厂电气控制设备并列第三;最受三年级在校生欢迎的课程排名前五的依次是: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工厂电气控制设备、电工中级证、电工上岗证。
综合对比可知,专业基础课作为公共课和专业课之间的桥梁, 是课程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相比于专业技能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能力课程较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
3.在校生感兴趣的实训项目
如图2数据显示,二年级、三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实训项目是“电工实训”,其次是“电子工艺实训”“PLC实训”,“电工上岗证实训”项目的比例也较高。相比之下,“自动化生产线实训”项目学生喜爱人数并不多,学校应调整相关的项目或者实训形式。
4.在校生感兴趣的实训方式
数据显示,实训室实践、课堂模拟实践、开学初的职业体验是在校生最感兴趣的实训方式,企业/单位实践和职业技能竞赛也受到少部分学生青睐。
实训项目的流程需要极高的操作性和极真的还原性设计,使实训项目的技术训练更加精准、迅速,可以有效提高技术人才培养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二)在校生就业升学意向
1.在校生的升学意愿
如图3数据显示,接受调研的400位在校生中,高达73.00%选择继续升学。其中60.00%倾向于升学,13.00%想边工作边读书。可见,学生对升学有较大需求,学校有必要为学生扩展升学路径,同时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指明方向。
2.在校生继续升学的原因
调研数据显示,55.00%的在校生选择继续升学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文凭,而丰富专业知识与技能、提升个人就业竞争力、结交更多优质人脉也是大部分在校生升学的考虑因素,由此可见,在校生注重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且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学校也应做相应的素质培养。
3.在校生对口就业的意愿
如图4数据显示,78.00%的在校生愿意毕业后选择在本专业对口的行业工作,其主要原因依次有:个人兴趣(43.75%)、专业对口(43.50%)、发展机会大(38.00%)、薪酬待遇好(31.75%)、工作稳定(26.75%)等。
4.在校生希望获得的就业服务
调研显示,为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在校生希望在校期间获得相应的就业服务,需求较大的就业服务依次有:求职面试技巧培训(63.75%)、专业技能培训(54.75%)、就业心理咨询(41.00%)、就业信息发布(31.75%)、推荐用人单位(26.75)、组织校园供需见面会(12.75%)、其它(4.25%)。
二、专业群毕业生调研情况分析
(一)毕业生基本信息
如表2数据显示,接受调研的334位毕业生中,172位是2020届毕业生,45位2018届毕业生。另外,在“其它”选项中,几乎全是2021届应届毕业生。接受调研的毕业生中,有210位毕业生在继续升学中,占比62.87%;其次在企业工作中的毕业生有87位,占比26.05%。
(二)毕业生就业现状
1.毕业生就职的企业类型
接受调查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就业毕业生中,61.11%在汽车制造业工作,18.52%就职于电子电器制造业。
2.毕业生的就业稳定程度
由调查毕业生更换工作的原因可知,报酬福利不可观、发展空间有限、工作压力过大、工作氛围不好、工作环境条件差是毕业生更换工作的主要原因。可见,企业在职业晋升规划、薪资报酬、工作环境上面进行优化,可有效降低毕业生离职率。
3.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相关度
如图5数据显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选择就业岗位排名前三依次是:自动化生产线操作、机电设备操作、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而选择其它的毕业生当中大部分毕业生就业的岗位为打螺丝和零部件生产加工。超7成的毕业生会选择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其中12.96%是完全对口。
调研表明,电机电器制造与维修专业毕业生选择就业岗位排名前三依次是:自动化生产线操作、机电设备操作、电机电器维修。而选择其它的毕业生当中大部分就业岗位为零部件生产加工。超61.9%的毕业生选择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其中14.29%是完全对口。
4.毕业生的参加工作感到不足的方面
数据显示,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高達70.11%觉得自身的文凭学历不足,其次是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相对欠缺。由此可见学校应拓宽在校生升学渠道,夯实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能力,鼓励学生考取资格证书,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企业人才需求分析
(一)专业与岗位人才需求情况
如表3数据显示,接受调查的企业管理层表示,未来3年,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多数为101-200人;对电机电器制造与维修专业人才需求为31-50人的居多,“生产操作型”人才仍然是装备制造类企业需求量最大的人才类型;如表4数据显示,企业高管表示未来3年用人需求较大的岗位,排名前五的依次是:机电设备及产品检测、机电设备及产品维修、电机电器装配、电机电器制造、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
(二)岗位人才规格要求
如图6数据显示,就现有人才能力结构,企业高管认为急需员工提升的能力排名前五的依次是:技术进阶类、标准体系类、职业规划类、项目管理类、沟通等软技能。可见,企业对员工的标准体系和项目、企业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图7数据显示,企业重点关注学生的职业素养排名前五的依次是:安全意识、人际交往、团结协作、压力承受、自主学习。可见,企业对人才综合软实力方面极为重视,学校应将职业素养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在实践中重视学生行为的养成。
四、调研分析结论
1.产业发展急需人才的支撑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深刻变革、先进制造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自动化与信息技术的集成融合,广州市作为珠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城市,形成了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制造业和电子产品制造业这三大支柱产业,工业产值逐年攀升,自动控制产品占据主导地位,助力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进入新的快速发展阶段,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智能制造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每年成倍增长。服务国家产业转型升级重大战略,服务制造强国建设,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在新的机遇之下,为加快推动自动化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培育一批具备扎实理论和实践本领从事生产操作类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职业院校和职教工作者肩负的责任与义务。
2.“生产操作型”人才仍然是需求最大的人才类型
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学历要求,最受欢迎的是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其既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拥有良好的实际操作技能,更能满足单位的需求。但相对于学历,企业更注重应聘者的理论知识水平、实操技能水平和个人综合素质。
当前装备制造类企业对“生产操作型”人才仍然需求最大,生产一线对实操型人才虽然有所减少,但有些工作是必须人工才能完成的,如设备的调试与检修等技能,只有人才可以完成。而且,生产企业对实干型人才的技能是一个方面,企业对人才综合软实力方面极为重视,学校应将职业素养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在实践中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根据装备制造业的特性,结合企业对专业毕业生工作状态的反馈,为促进毕业生的个人发展,推动用人单位的长久发展,用人单位迫切渴望毕业生能够提高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具备吃苦耐劳、沟通协作、安全意识、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等职业素质。因此,学校在注重知识与技能培养的同时,切勿忽视了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观念以及综合素养的培养。应让学生及时了解行业信息和理念,帮助学生明确专业定位和就业认知并做好相对应的就业指导。
3.学校应根据企业人需求方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高达70.11%的人觉得自身的文凭学历不足,其次是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相对欠缺。由此可见学校应拓宽在校生升学渠道,夯实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能力,鼓励学生考取资格证书,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学校应着重考虑,“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培养人什么”,缩小与用人单位需求的距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结合线上问卷调查和线下企业访谈,从企业对专业毕业生知识与技能应用情况的反馈,毕业生存在专业知识不扎实、实践操作能力不强、所学与工作需要脱节等情况,CAD绘图、主流品牌PLC编程、变频器、传感器、设备调控及维修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有待提高。企业认为专业人才应重点掌握以下核心技能(前十):机械绘图、Auto CAD绘、电机与变压器、单片机及其应用、液压与气压传动、变频器应用、传感器应用、电机电器制作工艺与工装等。
因此,学校应根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模块课程,营造真实工作环境,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多组织项目实训、技能比赛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销售沟通技巧。另外,学校应顺应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重视技术、工具、设备等的教学更新。
4.人才质量的提升,亟待专业课程改革
通过访谈调研显示,有90%的企业都愿意开展校企合作,企业认为开展校企合作可以减少员工的培训成本,培养忠诚度更高的人才,同时可解决短期用工需求的问题。对此,他们愿意采用以下方式开展校企合作: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参加工学结合管理以及参与人才技能鉴定。但是在合作过程中,也会出现投入培训成本过高、缺乏政府资金支持的制约等因素。
经调研,企业员工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课程实用性作出评价,认为电工基础、PLC编程、机械制图、电子技术基础、电机与变压器、液压与气压传动、变频器应用等课程在岗位工作中实用性较高,可作为核心课程;在专业课程结构和内容设置上,加强学历教育和电工中级证书、电工上岗证书、CAD绘图员证书、机械工程制图证书以及智能制造领域的职业技能证书相结合。因此,学校应加强校企合作,重视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加强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任务的连接程度,进一步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和实际应用领域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提前接触行业企业、加强职业规划指导,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基金项目:本文是2020年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职机电技术专业群建设策略研究(GDZZJG 202058)”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