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验式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路径探析

2023-05-26 06:37:01李香妹
经济师 2023年5期
关键词:文明生态大学生

摘要: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实践的缺失是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的不完善的主要原因,体验式生态文明教育就成为了实践教育的主要通道。高校实施体验式生态文明教育,可通过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研修活动、建立实践基地、建立线上平台等措施。让高校大学生在社会活动中激发生态保护的热情,在亲身经历中培养生态责任意识,正确认识自然、保护自然,意识到自身肩负着生态保护使命感,为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高校体验式生态文明教育

中图分类号:F205;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5-216-02

生态文明建设一项宏伟的事业,维系着千秋万代子孙们的生存发展。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全社会广泛实践,“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在全国广泛应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共识基本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我国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教育能够引导高校大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意识,帮助高校大学生践行生态文明行为,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生态文明教育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是大势所趋。

一、体验式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

据考证,20世纪末,我国著名学者王良平提出“生态文明教育”的概念,此后,有关生态文明教育的概念不断完善。生态文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生态文明教育的基础。教育是提升人们基本素养的必要手段,通过教育引导人们的言行举止。生态文明教育的作用是改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行为,目的是调节人、社会、自然之间的矛盾,培养生态文明的行为习惯,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理念。体验式生态文明教育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使学生在亲身经历和感受生态文明教育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建构知识,形成深刻体验,是学生自主参与、自我体验的一种实践活动[4]。高校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接班人,是青年群体整体风貌的代表,其作用不可忽视,他们也是推动社会改革创新和发展进步的主要力量。

二、高校实施体验式生态文明教育的价值

(一)生态文明教育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当前,生态环境问题仍然是人们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在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也付出了生态破坏的沉重代价。新冠病毒肆虐、澳大利亚火山爆发等等问题都牵动着全球生态问题。全球性的自然灾害发生频率不断提升,如风暴潮、旱灾、洪涝、地震、台风等,加上现代工业的发展带来的全球性气候变暖、能源和资源的匮乏、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辐射污染、城市热岛效应等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題将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为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我国已向联合国联合国做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中国将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懈奋斗,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因此,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是非常重要,以此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提高大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这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效路径。

(二)生态文明教育是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生态文明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需要顺应时代变化,目前开设生态文明教育课程的高校数量有限,大部分的学生对生态环保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仅限于基本常识,较少全面地了解生态文明现状及具体保护措施。具体来讲:一是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生态文明教材数量较少,开设与生态文明教育相关的课程较少,这导致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匮乏,不能真正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二是缺乏对生态文明网络教育的重视,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运用新媒体的能力直接影响生态文明教育的成效。三是生态文明教育缺乏实践性,缺乏趣味性,或实践活动单一,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参与到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中去,无法有效通过实践活动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因此,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进行改革,开展体验式生态文明教育是高校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时代需求。

(三)生态文明教育是帮助大学生践行生态行为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作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力量,身上肩负着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和担当。应将生态文明观与自身学习、生活、工作相融合,紧密联系起来,主动体验自然之美,让生态文明理念在心中根深蒂固,在实践中得到升华,从而促使大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宣传生态文明理念,主动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用知识武装头脑,紧紧抓住时代与历史的脉搏,引领人们加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队伍中。用绿色生态的维度去思考问题和实践,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不触碰生态法律的底线。践行正确的生态文明行为,规避破坏自然的实践风险。这是今后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任务和扎实基础。

三、高校实施体验式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

开展与生态文明相关的社会实践服务活动,是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成效的检验,要将课堂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服务活动是在大学生的实践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从而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生态文明社会实践活动与课堂知识要相辅相成,使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互融合,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用实践来践行真知,使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生态文明社会实践活动以专业知识为依托,以服务社会为目的。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服务活动了解自然、服务社会,同时培养其社会责任意识,体现教育的价值。高校可以建立一个生态类、环保类社团或组织,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按各节点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如3.12植树节活动、6.5世界环境曰活动等。大学生参加生态文明教育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在能让自身理论知识和实践得到融会贯通,更深入地领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理解生态文明教育对于自身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具有深远意义。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通过自身的表率作用带动更多的人积极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去,进而让生态环境保护在社会上逐渐成为一种风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高校可以与当地的环保部门、社区、农村学校合作开展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对大学生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如在小区里给居民开展生态文明知识讲座、有奖竞猜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小区氛围。在农村学校开展垃圾分类、学雷锋等活动,生态文明教育从娃娃抓起。生态文明的实践活动是对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有益补充。因此,要积极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社会实践服务活动,让生态文明教育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二)组织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研修活动

组织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研修活动,是完善新时代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研修活动,深化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提高其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强化大学生态文明的责任意识,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推动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高校可以组织大学生参与生态环境调研活动。通过收集、了解、掌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情况,通过对收集材料的分析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应对策略提供数据支撑,调研活动进行的过程同时也是生态文明教育开展的过程。生态环境调研活动弥补了课堂教育教学的不足,可以通过实际调研将课堂教学的生态文明理论进行梳理、总结和验证。例如组织大学生对长江的水污染情况进行调研,直接获取第一手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结合实际了解的情况对环境污染情况作出评价,对污染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生态环境调研实践活动可以让大学生直接接触自然,亲身参加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动中,对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作用巨大。高校要鼓励大学生立项生态科研课题,面向大学生设立生态环保专项课题,同时配备强大的师资力量,鼓励大学生对节能环保等方面研究,用课题的形式对提升全民生态文明素养等问题进行研究,推进生态文明相关的科研活动。高校要搭建多样化平台,以生态文明课题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参与感,让学生在课题中成长,在生态文明建设研修活动中提升自己。

(三)建立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是开展教学实践的重要平台,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场地。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既要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更要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去,达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实践教育基地不但可以加强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的学习和认知的培养,同时对生态文明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高校应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建立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促进大学生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

生态文明实践教育基地是大学生传播生态文明知识的重要场所。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的开展,可以依托实践基地丰富的教育资源、便利条件,既能促进教育活动的效果,又能陶冶大学生的情操。高校应积极寻求和有效利用丰富多样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自然博物馆和其他相关场所的优势建立实践基地,让其在生态文明教育中发挥具体作用,为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打破了原有的固化模式,依托于实践活动,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教育方式,让大学生回归自然,了解自然,在自然亲近的同时更加直接地接受相关理论知识、融入环保氛围。建立生态文明实践教育基地,在高校开展生态文明社会实践中具有重要地位,对普及相关知识意义非凡。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应该配有相应的教育教学软件和硬件资源。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除了在们所熟知的自然生态保护类场所和场馆类校外实践场所,还应在校内建立生态德育基地。根据教育需要和教学目的的不同,依据教学侧重点选择更加适合的教学实践场所,针对性地开展生态文明教育。通过建立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接受生动形象的生态文明知识,让生态文明教育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增强对生态环境的认知,为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提供有效途径。

(四)建立生态文明教育的线上平台

新时代背景下,建立生态文明教育线上平台是生态文明教育对外的交流窗口。目前,大部分高校并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文明教育线上平台,高校应建立真正的生态文明教育线上平台,如生态文明教育专题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使其成为院校间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交流平台。如高校在建立专题网站时,在栏目设置上要呈现多元化的特征,要将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包含生态文明相关的专业知识、前言动态,也要及時发布实践活动预告和活动总结。及时更新和维护专题网站的内容,上传的内容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学生浏览率。与此同时,微信公众号也是线上平台的重要形式,其上传的内容必须真实有效,向大家传递生态文明正能量,促进大学生态文明观念的形成,进而主动地投身到美丽中国建设的浪潮中来。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机构,新时代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育人功能,积极探索体验式生态文明教育路径,通过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研修活动、建立实践基地、建立线上平台等措施,潜移默化地提升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这也是大学生践行生态文明观念的必由之路。

[基金项目:2020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队伍建设项目“高校‘互联网+生态文明教育’实践路径探究”(课题编号:20GC036);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美丽中国”视阈下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提升路径研究(课题编号:XJK20CCD075)。】

参考文献:

[1]蒋笃君:田慧: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现状与创新[J].学习与探索,2021(01):07

[2]吴曼阳(导师:平旭)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论文,2019-04-01

[3]杜建雄,任尉香: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通识教育的路径[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1(06):20

[4]秦书生,张海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唯物史观阐释[J].学术探索,2018(3):29-34

[5]巨英.高校生态文明网络教育资源论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3):75-77

[6]岳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7]马丽娜,南纪稳.探宄体验式教学[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06):70-71

[8]郭永园,白雪赘.绿色大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高等教育中的“打开方式”[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

[9]笃君,田慧.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现状与创新[J].学习与探索,2021(01):68-73

(作者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衡阳421005)

【作者简介:李香妹(1994-),女,汉族,湖南省邵阳市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生态文明教育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文明生态大学生
请文明演绎
银潮(2021年8期)2021-09-10 09:05:58
“生态养生”娱晚年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态之旅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生态
领导文萃(2015年4期)2015-02-28 09: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