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红
那天在“东方甄选”的直播间,看到一段董宇辉老师卖鲥鱼的精彩片段,他谈起张爱玲的“人生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完。接着,董老师感慨道:“这里的恨自然是遗憾的意思,其实人生没有完美,遗憾才是人生常态。”
看到这里,我跟爱人也聊起了“遗憾”这个话题,爱人说:“跟张爱玲如此文艺的‘恨’比起来,我的‘恨’就沉重多了,平生两件憾事,一恨慈父早逝,二恨……”说到这里,他停住了,起身走到书柜前,打开柜门取出一封邮件样的东西,用手轻轻抚摸起来。我知道,这封邮件就是他的“第二恨”。于是,在萦绕着忧伤的回忆里,我们重温了当年的痛与泪。
上世纪90 年代末,丈夫从一所中专学校毕业,分配到我们当地的乡镇工作,渴求知识的他决定参加成人高考,继续向大学这个更高的殿堂迈进。在父母的大力支持下,雄心勃勃的他火力全开地追逐着梦想,然而,就在他夜以继日紧张复习时,厄运悄悄袭来,父亲确诊胃癌晚期,他头上那片安逸的天塌陷了。此后的那段时间里,他拼尽全力为父亲治病,为此用尽积蓄甚至债台高筑,可是一年后,父亲还是走了,临终前,父亲叮嘱他要继续好好努力,撑起这个家,照顾好母亲。
安葬了父亲,年仅十九岁的他带着近乎悲壮的心情,报名参加了成人高考。即便他觉得自己一定考不上,但仍然觉得那样会给曾经的梦想一个交代。可当邮递员把那封特快专递送到他手里时,喜悦和悲凉一齐涌上心头:他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那是在首都的大学啊!梦想似乎触手可及,可又是那么渺远虚无。作为家里唯一的儿子,他当时背负着巨额债务,还要照顾体弱的母亲,在沉甸甸的责任和义务面前,他别无选择,只能把录取通知书悄悄藏起来,也藏起了一份刻骨铭心的痛与憾。
结婚近二十年,我不止一次目睹这个场景:丈夫捧起这张录取通知书,轻轻抚摩一番后又默默收起。他说当年自己揣着通知书去了趟中国农大,远远看着同学们在新生报到处聚拢又离去,多想也上前扬起笑脸,对这伙可爱的同龄人说一声“你好”,但最终,他只是沿着校园走了一大圈,然后向着大门深鞠一躬,便转身离去……
我含泪问丈夫是否后悔过,他笑着摇头:“大学弃读,确实遗憾,但我从来不后悔。虽然没有念成大学,但我此后得以陪着母亲变老,为她尽孝,也靠双手撑起了自己热爱的事业。现在更是有了你和一双可爱的儿女,人生该有的幸福一样不少,这样想想,曾经的遗憾也就不算什么了。”
我也笑了,是啊,就像卓别林说的,用短镜头看人生,是一出悲剧,而用长镜头看人生,则是一出喜剧。没有谁的人生是完美无缺的,既然遗憾不可避免,我们最该做的就是走好脚下的每一步,在踏踏实实的努力和热气腾腾的生活里,把曾经的“遗憾”化作今日的“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