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2023-05-26 12:44郑明喆南夏博
江西农业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农村居民

郑明喆,南夏博

(安康学院 陕南生态经济研究中心,陕西 安康 725000)

0 引言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的年度任务,同时提出了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保障措施。金融是农村的重要资金来源,盘活农村金融市场,有利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使得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进而实现乡村振兴。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资金、货币和信贷的组合体,同时政府通过运用信贷手段,负责管理和分配农业货币资金的流动[1]。它包含了丰富多彩的金融产品和形式多样的金融服务[2]。为了更精准有效地分配农村金融资源配置,需要有效构建相对应的“农村金融利益池”[3],使得农村金融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是促进新趋势下中国农村改革的关键[4]。陕西省作为西部农业大省,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持续推进,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以及党的十九大开展的精准脱贫以来,陕西省总体摆脱了贫困现状,经济社会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不容忽视的是陕西生态环境形势仍然严峻、农业基础仍较弱、农村产业发展仍落后于东部地区。同时,陕西农村金融市场发展落后于农村经济发展、农村金融基础弱、农村体制机制不健全也是客观现实。因此,通过对陕西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进行评价,进而找出其影响因素,不仅有利于推动陕西农村金融创新,还能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战成果,进而激活陕西乡村产业振兴新动能。

1 文献研究

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问题一直备受国内学者的关注,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整体来看,我国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并呈现出东部高、中西部较低的区域差异[5-7],具体表现为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结构单一、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配置结构不合理、涉农信贷供给不足、农村金融知识纵深宣传不够、农村信用担保机制不健全等[4,8]。究其原因主要为:金融机构的资本逐利性、农村金融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和涉农金融机构体制机制不健全、农村金融创新动力不足、农村居民信用意识相对薄弱等[8],而根本原因在于历史欠账未得到根本解决、农村金融改革不到位、农村金融运行环境没有得到优化[5]。

在对影响西部地区农村金融配置效率的因素进行研究时发现,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主体功能薄弱、客体功能不强、配置机制不完善、配套环境建设滞后是制约该地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因素[9]。除此之外,居民消费水平、地方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程度、产业结构也对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产生了一定影响[10]。同时,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会促进相邻地区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然而这种促进作用也是建立在政府干预弱化和产业结构中工业比重不高的前提下[11]。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金融科技也可以通过扩大农村金融机构信贷资源[12]、促进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创新[13]等方式来实现农村金融资源合理配置。

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多数研究运用的是DEA模型[14-16],除此之外,还有运用固定效应模型[17]、主成分分析法[5,18]、随机边界前沿分析法(SFA)[19]等,这些研究方法均取得一定成果。

综上可知,国内学者对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展开了全面的研究,既有定性的,又有定量的;既有全国整体的研究,又有区域和省域的研究,研究结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针对陕西农村金融的研究较为鲜见,为了更有效地解决陕西农村金融配置效率问题,开展相关研究显得十分有必要。

2 陕西省农村经济及金融资源现状

2.1 陕西省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2.1.1 陕西省农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一般是指一年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农、林、牧、渔业全部产品的总量。由图1可以看出,陕西省2010—2021年农业总产值持续增长,从2010年的1669.08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4313.44亿元。在2010和2011年的增长速度最快,分别为24.87%和23.65%;2015和2017年这2 a增长率最低,分别为2.65%和2.76%,而后从2017年开始陕西农业总产值的增长率逐年增长,农业发展态势较好。

图1 陕西省2010—2021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其增长率的变化

2.1.2 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 由图2可以看出,2010—2020年陕西省城镇和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一直处于上升趋势。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071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745元。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均在2011—2016年间呈下降趋势,在2016—2019年间呈小幅度变化,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增长率降到最低值,此时城镇居民增长率为4.90%、农村居民增长率为8.03%,2021年的增长率又得到相应提升。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虽然历年来均高于城镇居民的,然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额却不及城镇居民的1/2,这不利于达到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因此政府应提高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激活农村资源要素,从而长效增加农村居民收入。

图2 陕西省2010—2021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率

2.2 陕西省农村金融资源现状

2.2.1 资金性农村金融资源 因农村居民的储蓄率等为代表的资金性金融资源数据不易获得,本研究选取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差额来分析这类资金的现状。由图3可知,2010—2012年陕西农村居民收支差额呈上升趋势,2012—2013年间由1170.3元下降到604.4元,2013—2020年又呈上升趋势,2020年陕西居民收支差额达到了1940.3元,2021年又出现了大幅回落。但陕西农村居民收支差额远低于全国的整体水平,说明陕西农村居民资金性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不高。

图3 陕西省农村居民收支差额情况

2.2.2 信贷性农村金融资源 在省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支持下,陕西省涉农贷款的数量逐年增加,由2010年的1952.23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8007.00亿元(图4)。在2013年,陕西省涉农贷款的增长率最高,达到了37.35%。涉农贷款在2010—2013年增长速度较快,但从2014年开始涉农贷款增长速度开始放缓,因此陕西省涉农贷款的规模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图4 陕西省2010—2020年涉农贷款和环比增长率情况

2.2.3 非银行性农村金融资源 由图5可知,陕西省农村保险保费收入和农业保险赔付支出整体呈上升趋势。农业保险保费收入由2010年的60.22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1796.90亿元;农业保险赔付支出由2010年的121.73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1294.85亿元。农业保险赔付率不稳定,波动比较大,最高为2010年的202.14%,最低为2012年的35.84%。整体表明,陕西省的农业保险有了较好的发展,为促进陕西省农业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图5 陕西省2010—2020年农村保险保费收入和赔付支出情况

3 研究方法与数据选取

3.1 研究方法

研究实践证明,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是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Charnes和Cooper于1978年提出的,其是综合评价农村金融配置效率非常有效的非参数方法。

最先采用的模式是CCR模型,它假定规模报酬恒定不变,并在该假设条件下测算DMU的技术效率,随后出现了BCC模型,它主要是用来测算在规模报酬变化的情形下DMU的技术效率,而在规模效益恒定不变情形下的技术效率(TE)被分为规模效率(SE)和纯技术效率(PTE):TE=PTE×SE。当综合技术效率等于1时为DEA有效;当综合技术效率小于1时为非DEA有效。

BCC模型:

式(1)中,xij为决策单元j中第i个投入量,yij为决策单元j中第i项输出。θ表示目标规划值,λj表示规划决策变量,ε是非阿基米德无穷小,s-、s+为松弛变量。当θ=1,s-=0,s+=0时,说明决策单元DEA有效;当θ=1,且s-≠0或s+≠0时,决策单元为弱DEA有效;当θ<1时,决策单元为DEA无效。本文使用的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法,将总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技术效率可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

Malmquist指数法被广泛用于测算生产率变化,其表达式为:

式(2)中,(xt,yt)和(xt+1,yt+1)分别表示t时期和t+1时期的投入产出向量,若M指数大于1,则说明效率提高;若M指数小于1,则效率降低。Tfpch代表全要素生产率,Effch代表技术效率,Tech代表技术进步,Pech代表纯技术效率,Sech代表规模效率。

3.2 变量选取及数据处理

本文采用涉农贷款、农村居民收支差额和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作为投入要素,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作为产出要素来测量陕西省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结果见表1,同时对全国其他各省的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见表2。

表1 陕西省2010—2020年投入要素与产出要素情况

表2 2020年全国各地区投入要素与产出要素情况

由表1可知,在投入要素方面,陕西省涉农贷款在2010—2020年呈持续增长态势,且在2012年的增长率最高,达37.35%;陕西省农业保险保费收入涨势明显,相较于2010年的60.22亿元,2020年的保费收入增长了28.84倍;农村居民收支差额在2010—2012年间小幅上涨,在2013年回落到低值604.4元,后续一直保持上涨趋势,至2020年达1940.3元。在产出要素方面,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均呈持续增长态势。

由表2可知,在投入要素中,陕西省农村居民收支差额、涉农贷款、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1940.30元、8007.00亿元、1796.90亿元,均低于全国各地区投入要素的均值3959.56元、12484.80亿元、2600.34亿元。陕西省此3个投入要素占西北五省的比重分别为24.21%、29.00%、13.45%。在产出要素中,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分别为13316.00元和4056.61亿元,分别占全国各地区对应产出要素的2.417%和2.90%,分别占西北五省的比重为20.83%、29.59%。

4 结果与分析

本文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法计算了2010—2020年间陕西省农村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通过对第t-1期和第t+1期参数的比较,计算出技术效率。因此,基于2009—2020年的数据,当DEA-Malmquist指数计算出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大于1时,说明当前的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是增加的;若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小于1时,则说明其是减少的。运用deap 2.1软件对陕西省2009—2020年的数据进行测算,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陕西省2010—2020年DEA-Malmquist测算指数

由表3可知,陕西省2010—2020年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全要素生产率均值为0.939,其中2009—2010 阶段全要素生产率最高为1.298,近年来下降了很多。其中2012—2015年全要素生产率大于1,其他年份都小于1,未达到效率的前沿面。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都是1,表明陕西省农村金融的投入产出是综合有效的,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上,其投入资源的使用是有效率的,且投入规模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的最佳状态。同时,2015年以来的技术进步均小于1,且呈下降趋势,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技术进步,因此陕西省应该尽快提高农村金融资源管理水平,不断加大创新投入,提高研发水平。

同样运用Deap 2.1软件,对全国其他地区的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测算,结果如表4所示。由表4可以看出,陕西省的技术效率为0.910,在全国各地区市中排第17位。从纯技术效率上看,全国各地区市的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中的纯技术效率的平均值为0.920,陕西省纯技术效率为0.918,在全国排名第23位。陕西省的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需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从而更合理有效地配置农村金融资源,以此提高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陕西省的规模效率为0.992,规模效率较好,我国有湖北、四川、重庆、上海等12个省(区、市)的规模效率不变,为DEA有效,即在相对水平下这些省(区、市)的投入量最合适。

表4 2020年全国各地区市农村金融配置效率DEA测算结果

综上,陕西省农村金融资源的规模收益递增,同时陕西的纯技术效率小于规模效率,因此可以认为陕西农村金融资源配置规模与最优规模还有差距,且其在技术与管理水平等方面也比较落后。除了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涉农贷款额以及发展农业保险业来提高规模效率之外,还需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和提升管理水平。

5 对策与建议

5.1 增加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

陕西省农业发展基础整体不强,小而弱的经营主体占大多数,他们的产出收益不明显,大部分经营者认为保险是“白花钱”“地里长啥就是靠老天爷”“保险就是套路”,农业风险的防范意识不强,同时对于农业保险的认识不足,导致其对农业保险的需求不强。因此,首先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要起引导作用,保险公司应加强农业保险知识宣传,保险公司农险经办人员也应深入基层讲解保险条例;其次,保险公司要优化保险条款,提高服务质量,农险经办人员要及时与农户沟通,并且在保险期间负责保险条款解释、风险防范、理赔等工作,免去农户的后顾之忧;再者,要适当加大财政对农业保险的补贴力度,对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给予保费补贴,并提高补贴比例,让农户切实感受保险的好处。

5.2 进一步创新农业保险品种

目前,陕西省农业保险产品有六大类40余种,涵盖了粮食种植、牲畜养殖、果业、林业、茶叶等领域;农险产品在不断创新,而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县镇的特色农业保险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应充分结合陕西省“3+X”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战略,充分满足各类特色农业的需要,尽量做到愿保尽保,并按照由“保成本”向“保价格、保收入”转变的要求,不断创新产品,切实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

5.3 不断创新农业涉农信贷服务模式

首先,银行可以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结构引导作用,利用再贷款、再贴现的成本优势,调动银行业金融机构支小支农积极性。其次,金融机构应充分利用大数据创新信贷模式,开展“整村授信”“小额担保贷款”等业务来满足县级以下农户的资金需求。最后,大力推广并优化“统贷联放”金融服务模式,将资金引流到县以下农村重点领域和特色产业,用以服务乡村振兴。

5.4 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各级政府应将信用环境建设作为战略性工程来抓,着力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彻底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首先,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应带头全面清理债务并及时清偿,对于恶意拖欠的应给予不评优、不转正、不提升等处分并公示,以此形成威慑力,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其次,建立农户家庭、村、镇、县各级信用评分系统,收集家庭综合信息,用以综合评价农户的信用状况,收集家庭信用状况用以评价村信用状况,收集村信用状况用以评价镇信用状况,使得农户切实感受到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影响,从而自觉维护各自乃至家庭的信用状况。这种通过政府部门与银行主导,各方积极参与的方法,构建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企业、合作社、家庭和个人之间诚信数据互通的信用体系,以期从根本上解决贷款难的问题。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农村居民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