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为胜,伍 琦,时娟娟,曾小林,曹瑞群,江 洪,吴振江,彭新红
(1.江西省经济作物研究所,江西 九江 332105;2.湖口县农业农村局,江西 湖口 332500)
番茄因其营养价值高,口味好,食用形式多样,深受消费者喜爱,且其市场销量大,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蔬菜品种之一[1]。在大棚早春番茄的种植过程中,种植户为追求高产,过量施用化肥的现象非常普遍,特别是施用三元复合肥,这会引起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影响番茄产量[2]。改善土壤质量水平,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成为大棚春番茄种植过程中的亟须解决的问题。生物有机肥含有大量微生物活体及植物生长所需的多种元素,其可以通过微生物的活动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有效增加土壤中有效养分和有机质含量,改变土壤pH值,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提高肥料使用效率,提升产品产量和品质[3]。
目前,生物有机肥在粮油、蔬菜等作物中应用研究较多。刘娟等[4]研究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可增强小麦植株长势,促进根系发达,提升抗病虫害能力;赵国荣[5]研究表明,生物有机菌肥能够促进作物的养分吸收,改善小麦长势,提高小麦结籽数及品质。唐宇等[6]研究表明,用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可分别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的含量,降低土壤pH值和电导率。李进等[7]研究表明,通过减量施用化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可缓解土壤养分失衡状况,改善土壤微生物生态环境,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提升大棚草莓的品质与产量。王建青[8]研究表明,增施生物有机肥有利于苹果树根部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及种群生态平衡,并改善土壤结构,增强保墒能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还利于苹果树的正常生长,提高果树的产量与品质。胡俊国[9]研究表明,生物有机肥料合理配施化肥能使甘蓝增产显著。张生权等[10]研究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可延长油菜成熟期,提高油菜角果结实率,增加千粒重,起到增产和改善油菜品质的效果,还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有效钾含量,降低土壤酸碱度。莫振新[11]研究表明,果树施用生物有机肥,长势、叶色、抗逆性、产量、质量等方面均得到明显改善。章新春[12]研究表明,基肥施入生物有机肥,不仅可促进辣椒的营养生长,增加单果重,提高产量,还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N、P、K等营养元素含量,有利于后茬蔬菜生产,对降低连作障碍有积极作用。刘世杰等[13]研究表明,在白菜种植过程中施用生物有机肥料可明显提高产量。靳海波[14]研究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料后,马铃薯的植株长势增强,薯块产量提高,对马铃薯粉痂病、黑痣病、疮痂病均有显著防治效果。孙悦[15]研究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料对加工番茄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能促进植株健康生长,改善果实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本研究基于2021—2022年在赣北地区大棚开展的以生物有机肥的不同比例替代三元复合肥的早春番茄的2 a试验,通过测定植株生长物候特性、产品产量、品质以及土壤的pH值、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等,探索春番茄种植中生物有机肥替代三元复合肥的适当比例,为减施三元复合化肥,增加配施生物有机肥提供理论基础。
试验地位于江西省九江市西郊的江西省棉花研究所科研基地(115°84′35″E, 29°71′15″ N,海拔16.2 m),试验地土壤为砂质壤土。
供试验番茄品种为宝利亚。该品种为大粉果,无限生长类型,植株长势强。商品番茄果有绿果肩,果实为高圆形,硬度高,单果重230~260 g,口感酸甜,抗逆性强,抗TYCLV、YMV、线虫、叶霉病、疫病性好,耐低温。
供试验生物有机肥为由连云港丰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出品的固态碳酸豆蛋白微生物菌剂,有效活菌数≥5.0亿/g,有机质≥60%。试验三元复合肥为丹王复合肥(中国)有限公司授权武汉中农中际贸易有限公司出口的鱼蛋白3+4复合肥料(N-P2O5-K2O=15-15-15,≥45%)。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根据本地大棚番茄种植中常规用量6000 kg/hm2的50%、70%、100%、110%确定4个复合肥用量组A、B、C、D,分别为3000、4200、6000、6600 kg/hm2。同时各组别中分别设计100%、50%和0% 3个不同的生物有机肥替代比例,替代比例为5 kg生物有机肥替代1 kg三元复合肥,试验设计见表1。试验过程中以全部的生物有机肥和1/2的三元复合肥作基肥,于移栽前20 d左右进行埋施,另1/2的三元复合肥作追肥,在番茄第1穗花期一次性追施,100%有机肥替代组则不进行追肥。每处理设3次重复。试验小区长20 m,宽1.32 m。番茄采用双行覆盖地膜移栽,行距66 cm,株距40 cm,田间管理同当地大田。
表1 生物有机肥替代三元复合肥田间试验设计
1.4.1 土壤营养元素的调查分析 分别在番茄种植前和番茄第1穗果实成熟期采用五点取样法于各小区用100 cm3环刀分别取地表下3~5 cm处土壤,用以调查各小区土壤在施肥前、后的营养元素及结构变化,依据《土壤检测 第2部分:土壤pH的测定》(NY/T 1121.2—2006),分别检测土壤的pH值、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并测量土壤容重3次,再取平均值。2021年度取土地壤时间为1月30日和5月10日,2022年度土壤取样时间为1月20日和4月29日。
1.4.2 番茄生长物候期指标调查分析 在番茄生长过程中各小区选择连续10株长势均匀的植株,调查番茄的播种期、移栽期、始花期、始花节位、结果期、成熟期等物候指标。在番茄第1穗果处于膨大期时,使用手持金科利达TYS-4N叶绿素仪,采用五点取样法,选择5个番茄植株分别测定上部和中部叶片的叶绿素SPAD值,再取均值。2021年度叶面叶绿素SPAD值检测时间为4月23日,2022年度叶面叶绿素SPAD值检测时间为4月15日。
1.4.3 番茄产量及品质的比较分析 在番茄第1穗果完全成熟后,各小区取连续10株长势均匀植株,计量单株果数;取成熟均匀的果实10个,计算出单果重,后根据栽培密度计算出单位面积产量。番茄采收后,各小区取连续5株长势均匀番茄植株,分别测定番茄植株干物质状态的重量、主根系长度、第1果穗下主茎的直径等指标,取平均值。2021年度测产时间为5月21日,采收植株时间为6月19日;2022年度测产时间为5月12日,采收植株时间为6月15日。
考虑到在砂黄土地区滑塌地质灾害频发,而引发砂黄土滑塌灾害的主要诱因是其力学性质的变化,因此,通过研究砂粒含量对砂黄土力学性质的影响,尤其是不同砂粒含量下砂黄土的强度性质,对探索砂黄土地区滑塌灾害形成机理及其工程设计力学参数具有重要的理论实际意义。
2021、2022年的5月7日,待果实充分成熟后,各小区取1.5 kg成熟度高的番茄果实,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抗坏血酸的测定》(GB 5009.86—2016)测定其维生素的含量,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 5009.5—2016)测定其蛋白质的含量,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总酸的测定》(GB 12456—2021)测定其总酸含量,依据《蔬菜及其制品中可溶性糖的测定 铜还原碘量法》(NY/T 1278—2007)测定其可溶性糖含量。
由表2可知,就pH值而言,2021年各试验处理的pH值处于7.16~7.47之间,均低于CK的7.68,其在A1~A3处理(下简称A处理组)间表现为A2>A1>A3,在B1~B3处理(下简称B处理组)间表现为B2>B3>B1,在C1~C3处理(下简称C处理组)间表现为C2>C3>C1,在D1~D3处理(下简称D处理组)间为D2>D3>D1。除B处理组外,其他处理组的pH值与CK的差异显著。2022年各试验处理的pH值处于7.15~7.41之间,除生物有机肥替代比例为0%处理的pH值下降外,其他处理的与CK相比差异不明显,且A、B、C、D各组间的差异也不明显。总体来看,不同生物有机肥施用量处理的土壤pH值变化不明显。
表2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就土壤有机质含量而言,2021年各试验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3.10~15.80 g/kg间,均显著高于CK的10.10 g/kg。A、B、C、D各组内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排序为生物有机肥替代比例为100%>50%>0%。2022年各试验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1.34~15.50 g/kg之间,均显著高于CK的11.20 g/kg。A、B、C、D各组内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排序与2021年的相同,且各组间的差异明显。总体来看,施用生物有机肥能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且随着生物有机肥的使用量的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加更明显。
就全氮含量而言,2021年份各试验处理的全氮含量在0.11%~0.13%之间,均显著高于CK的0.07%。A、B、C、D各组内的全氮含量均以生物有机肥替代比为100%时最高,替代比为0%时最低。2022年各试验处理的全氮含量在0.11%~0.12%之间,均显著高于CK的0.09%。A、B、C、D各组内及组间的全氮含量差异不显著。总体来看,生物质有机肥的施用有效提升了土壤中的全氮含量。
就有效磷含量而言,2021年份各试验处理的有效磷含量在42.45~54.90 mg/kg之间,均显著高于CK的32.07 mg/kg。有效磷含量排序在A处理组内表现为A1>A2>A3,B处理组内为B1>B2>B3,C处理组内表现为C2>C1>C3,D处理组内表现为D2>D1>D3;在处理组间排序表现为D>C>B>A。2022年份各试验处理的有效磷含量在35.60~42.85 mg/kg之间,均显著高于CK的26.60 mg/kg。有效磷含量排序在A处理组内表现为A1>A2>A3,B处理组内表现为B2>B1>B3,C处理组内表现为C3>C2>C1,D处理组内表现为D3>D2>D1;在处理组间排序为D>C>B>A。总体来看,生物有机肥的施用对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有促进作用,但三元复合肥的施用效果更加明显。
就速效钾含量而言,2021年各试验处理的速效钾含量在167.00~272.00 mg/kg之间,均显著高于CK的126.00 mg/kg。A、B、C、D各组内的速效钾含量排序为生物有机肥替代比100%>50%>0%;在处理组间排序为D>C>B>A。2022年各试验处理的速效钾含量在120.00~132.50 mg/kg之间,均显著高于CK的97.80 mg/kg。速效钾含量在各处理组内、组间的排序与2021年的相似。总体来看,土壤中速效钾含量随着复合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虽然施用生物有机肥对土壤中的速效钾的积累有促进作用,但效果不如施用复合肥的处理。
从表3可知,在播种、移栽期一致的条件下,对番茄开花期进行比较发现:2021年各试验处理的开花日期在4月1—2日之间,开花日期排序在A处理组内为A1=A2=A3,B组处理内为B3>B1=B2,C处理组内为C3>C1=C2,D组处理内为D2=D3>D1,A、B、C、D各组间差异不明显。2022年各试验处理的开花日期在3月19—22日之间,开花日期排序在A处理组内为A1=A2>A3,B处理组内为B2>B1>B3,C处理组内为C1=C2=C3,D处理组内为D2>D3>D1,A、B、C、D各组间差异不明显。
表3 不同施肥处理下番茄生长物候期及叶绿素SPAD值的差异
就结果日期而言,2021年各试验处理的结果日期在4月7—9日之间,结果日期排序在A处理组内为A1=A2=A3,B处理组内为B3>B1=B2,C处理组内为C3>C1=C2,D处理组内为D2=D3>D1,A、B、C、D各组间差异不明显。2022年各试验处理的结果日期在3月26—29日之间,结果日期排序在A处理组内为A1=A2>A3,B处理组内为B1=B2>B3,C处理组内为C1=C2=C3,D处理组内为D2>D3>D1,A、B、C、D各组间差异不明显。
就成熟日期而言,2021年各试验处理的番茄开始成熟日期在5月8—10日之间,结果日期排序在A处理组内为A1=A2=A3,B处理组内为B3>B1=B2,C处理组内为C3>C1=C2,D处理组内为D2=D3>D1,A、B、C、D各组间差异不明显。2022年各试验处理的成熟期在4月27—29日之间,成熟日期排序在A处理组内为A1=A2>A3,B处理组内为B1=B2>B3,C处理组内为C1=C2=C3,D处理组内为D2>D3>D1,A、B、C、D各组间差异不明显。
就生育期而言,2021年各试验处理的番茄的生育期在77~79 d之间,生育期排序在A处理组内为A1=A2=A3,B处理组内为B3>B1=B2,C处理组内为C3>C1=C2,D处理组内为D2=D3>D1,A、B、C、D各组间差异不明显。2022年各试验处理的生育期在77~79 d之间,生育期排序在A处理组内为A1=A2>A3,B处理组内为B1=B2>B3,C处理组内为C1=C2=C3,D处理组内为D2>D3>D1,A、B、C、D各组间差异不明显。
就始花节位而言,2021年份番茄各试验处理的始花节位在8.0~8.1节之间,始花节位排序在A处理组内为A3>A1=A2,B处理组内为B3>B1=B2,C处 理 组 内 为C1=C2>C3,D处 理 组 内 为D1=D3>D2,A、B、C、D各组间差异不明显。2022年各试验处理的始花节位在8.0~8.1节之间,始花节位排序在A处理组内为A1>A2=A3,B处理组内为B3>B1=B2,C处理组内为C3=C1=C2,D处理组内为D2=D3>D1,A、B、C、D各组间差异不明显。
就结果期叶绿素SPAD值而言,2021年份各试验处理的叶绿素SPAD值在57.65~59.88之间,结果期叶绿素SPAD值排序在A处理组内为A2>A1>A3,B处理组内为B2>B1>B3,C处理组内为C2>C1>C3,D处理组内为D2>D1>D3,A、B、C、D各组间差异不明显。2022年各试验处理的叶绿素SPAD值在57.45~59.30之间,结果期叶绿素SPAD值排序在A处理组内为A2>A1>A3,B处理组内为B2>B1>B3,C处理组内为C2>C1>C3,D处理组内为D2>D1>D3,A、B、C、D各组间差异不明显。
总体来说,生物有机肥的施用对于番茄的生长开花期、结果期、成熟期、生育期、始花节位等物候期指标的影响不明显,结果期叶绿素SPAD值以生物有机肥替代50%三元复合肥处理表现较好,但与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
从表4可知,就番茄平均单株果数来说,2021年各试验处理的在18.90~19.98个之间, 单株果数排序在A处理组内为A2>A3>A1,B处理组内为B3>B1>B2,C处理组内为C1>C2>C3,D处理组内为D2>D3>D1,A、B、C、D各组间差异不明显。2022年各试验处理的在18.63~19.81个之间,单株果数排序在A处理组内为A3>A2>A1,B处理组内为B3>B2>B1,C处理组内为C2>C3>C1,D处理组内为D3>D2>D1,A、B、C、D各组间差异不明显。
表4 不同处理番茄产量、植株干重及根系的差异
在番茄平均单果重方面,2021年各试验处理的在191.95~220.39 g之间,单果重排序在A处理组内为A2>A1=A3,B处理组内为B2>B1>B3,C处理组内为C2>C3>C1,D处理组内为D2>D3>D1,A、B、C、D各组间差异不明显。2022年各试验处理的在201.23~238.10 g之间,单果重排序在A处理组内为A2>A3>A1,最大差额达21.97 g;B处理组内为B2>B3>B1,最大差额达24.18 g;C处理组内为C2>C3>C1,最大差额达23.41 g;D处理组内为D2>D3>D1,A、B、C、D各组间差异不明显。总体来看,各组中生物有机肥与复合肥50%∶50%比例混合施用量处理的平均单果重在各组内表现突出,且随着生物有机肥及复合肥施用量的增加,平均单果重略有增加。
在番茄产量方面,2021年各试验处理平均产量在136024.53~158764.45 kg/hm2之间,以D2处理的最高,A1处理的最低。产量排序在A处理组内为A2>A3>A1,B处理组内为B2>B3>B1,C处理组内为C2>C3>C1,D处 理 组 内 为D2>D3>D1。2022年各试验处理平均产量在140552.62~176342.81 kg/hm2之间,以D2处理的最高,A1处理的最低。产量排序在A处理组内为A2>A3>A1,最大差额达17203.47 kg/hm2;B处理组内为B2>B3>B1,最大差额达18911.07 kg/hm2;C处理组内为C2>C3>C1,最大差额达20438.61 kg/hm2;D处理组内为D2>D3>D1,最大差额达16489.49 kg/hm2。总体来看,各试验处理的平均产量以生物有机肥与复合肥50%∶50%比例混合施用的A2、B2、C2、D2处理表现更佳,且随着生物有机肥及复合肥施用量的增加,番茄产量略有增加。
在植株干物质重量方面,2021年各试验处理植株干物质重量在109.60~146.13 g/株之间, D2处理的最高,A3处理的最低。干物质重量排序在A处理组内为A2>A1>A3,最大差额达18.63 g/株;B处理组内为B2>B3>B1,最大差额达7.20 g/株;C处理组内为C2>C3>C1,最大差额达5.05 g/株;D处理组内为D2>D3>D1,最大差额达8.90 g/株。2022年各试验处理植株干物质重量在130.67~155.37 g/株之间,以D2处理的最高,A1处理的最低。干物质重量排序在A处理组内为A2>A3>A1,最大差额达9 g/株;B处理组内为B2>B3>B1,最大差额达6.84 g/株;C处理组内为C2>C3>C1,最大差额达13.17 g/株;D处理组内为D2>D3>D1,最大差额达9.24 g/株。总体来说,各试验处理的植株干物质重量以生物有机肥与复合肥50%∶50%比例混合施用的A2、B2、C2、D2处理表现更佳,且随着生物有机肥及复合肥施用量的增加,番茄植株干物质重量略有增加。
在主茎直径方面,2021年各试验处理主茎直径在10.00~10.64 mm之间,以D2处理的最粗, A1处理的最细。主茎直径排序在A处理组内为A3>A2>A1,最大差额达0.38 mm;B处理组内为B2>B1>B3,最大差额达0.13 mm;C处理组内为C2>C3>C1,最大差额达0.10 mm;D处理组内为D2>D3>D1,最大差额达0.20 mm。2022年各试验处理主茎直径在11.02~11.72 mm之间,以D2处理的最粗,A1处理的最细。主茎直径排序在A处理组内为A3>A2>A1,最大差额达0.22 mm;B处理组内为B2>B3>B1,最大差额达0.46 mm;C处理组内为C2>C3>C1,最大差额达0.24 mm;D处理组内为D2>D3>D1,最大差额达0.22 mm。总体来看,各试验处理的主茎直径以生物有机肥与复合肥50%∶50%比例混合施用的A2、B2、C2、D2处理表现更佳,且随着生物有机肥及复合肥施用量的增加,番茄主茎直径略有增加。
在主根长度方面,2021年各试验处理主茎直径在171.53~188.22 mm之间,以D2处理的最长,A1处理最短。主根长度排序在A处理组内为A2>A3>A1,最大差额达6.22 mm;B处理组内为B2>B1>B3,最大差额达7.00 mm;C处理组内为C2>C1>C3,最大差额达8.03 mm;D处理组内为D2>D3>D1,最大差额达9.71 mm。2022年各试验处理主茎直径在181.23~203.10 mm之间,以D2处理的最长,A3处理的最短。主根长度排序在A处理组内为A2>A1>A3,最大差额达3.87 mm;B处理组内为B2>B3>B1,最大差额达8.00 mm;C处理组内为C2>C3>C1,最大差额达8.63 mm;D处理组内为D2>D3>D1,最大差额达7.43 mm。总体来看,各试验处理的主根长度以生物有机肥与复合肥50%∶50%比例混合施用的A2、B2、C2、D2处理表现更佳,且随着生物有机肥及复合肥施用量的增加,番茄主根长度略有增加。
由表5可知,番茄维生素C含量来说,2021年份各试验处理番茄的维生素C含量在36.20~45.95 mg/100 g之间,以A1处理的最高,D3处理的最低。A、B、C、D各组内的维生素C含量整体排序为生物有机肥替代比100%>50%>0%,各组最大差额分别为9.15、4.20、9.10、9.09 mm。2022年各试验处理番茄的维生素C含量在42.07~46.97 mg/100 g之间,以A1处理的最高,A3处理4的最低。A、B、C、D各组内的维生素C含量排序与2021年的相同,各组最大差额分别为4.90、1.44、1.30、3.13 mg/100 g。总体来看,各试验处理组内维生素C含量以生物有机肥100%替代三元复合肥的A1、B1、C1、D1处理最高,且随着生物有机肥替代比例的降低,其维生素C含量呈降低趋势。
表5 不同处理番茄品质指标的差异
就番茄蛋白质含量来说,2021年各试验处理番茄的蛋白质含量在0.63%~0.79%之间,以C1处理的最高,A3处理的最低。A、B、C、D各组内的维生素C含量整体排序为生物有机肥替代比100%>50%>0%,各组最大差额分别为0.05、0.05、0.04、0.08个百分点。2022年各试验处理番茄的蛋白质含量在0.59%~0.69%之间,以C1处理的最高,D3处理的最低。A、B、C、D各组内的维生素C含量排序与2021年的相同,各组最大差额分别为0.03、0.07、0.05、0.08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各试验处理组内蛋白质含量以生物有机肥100%替代复合肥的A1、B1、C1、D1处理的最高,且随生物有机肥替代水平提高而呈下降趋势。
就番茄可溶性糖含量差异,2021年份各试验处理番茄的可溶性糖含量在2.10%~2.85%之间,以D1处理的最高,C3处理的最低。A、B、C、D各组内的可溶性糖含量整体排序为生物有机肥替代比100%>50%>0%,各组最大差额分别为0.40、0.30、0.50、0.27个百分点。2022年各试验处理番茄的总糖含量在2.03%~2.67%之间,以C1处理的最高,A3处理的最低。A、B、C、D各组内的可溶性糖含量排序与2021年的相同,各组最大差额分别为0.20、0.20、0.21、0.27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各试验处理组内可溶性糖含量以生物有机肥100%替代复合肥的A1、B1、C1、D1处理的最高,且随生物有机肥替代水平提高而呈下降趋势。
就番茄总酸含量差异,2021年各试验处理番茄的总酸含量在2.33~2.99 g/kg之间,以D1处理的最高,B3处理的最低。A、B、C、D各组内的总酸含量整体排序为生物有机肥替代比100%>50%>0%,各组最大差额分别为0.32、0.61、0.34、0.60 g/kg。2022年各试验处理番茄的总酸含量在2.53~3.28 g/kg之间,以D1处理的最高,C3处理的最低。A、B、C、D各组内的可溶性糖含量排序与2021年的相同,各组最大差额分别为0.15、0.28、0.59、0.31 g/kg。总体来看,各试验处理组内总酸含量以生物有机肥100%替代复合肥的A1、B1、C1、D1处理的最高,且随生物有机肥替代水平提高而呈下降趋势。
通过2 a生物有机肥替代三元复合肥在大棚春番茄栽培中应用试验表明,生物有机肥能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pH值,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综合肥力,增加番茄果实中的维生素C、蛋白质、可溶性糖及总酸含量,提升番茄品质,但对于番茄的生长物候期指标影响较小。在进行的4个不同梯度的肥料施用量试验表明,随着肥料用量的增加,番茄植株生长性状及土壤结构均有所改良,番茄产量和土壤肥力也有一定提升,其中生物有机肥替代50%三元复合肥处理,在植株长势、番茄产量方面表现突出,在番茄品质、土壤营养元素改善方面表现居中,综合考虑投入、产出、品质等因素,建议按常规用肥量6000 kg/hm2以生物有机肥替代50%三元复合肥,即15000 kg/hm2生物有机肥配施3000 kg/hm2三元复合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