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以人工智能为主的“大智移云物区”等新技术促使企业财务朝着智能化转型。无论是理论界的深度研究,还是实务界的积极探索,智能财务的发展趋势一直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财务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不可或缺的职能之一,其应随着时代的进步,帮助企业赋能经营,实现价值创造的目标。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法,重点分析智能财务的价值,在江西省数字经济背景下选取智能财务实践相对成熟的企业进行探究,而后基于“四新一体”风向对制造业企业智能财务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数字经济智能财务制造业江西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5-126-03
一、引言
在数字经济的背景下,数字化逐渐成为企业战略转型的发展方向,数字经济正重塑着世界的经济格局,并且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個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硬脊梁,也是数字经济的主战场。江西省作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力量,也是中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制造业发展做出了不少的贡献。江西省委、省政府在2022年1月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的意见》认为应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着力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应用,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数字经济成为全省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构建具有江西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引擎。智能财务作为信息化提升的重要手段,为企业转型赋能的同时,也促进了其业财融合,为制造业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二、智能财务的价值分析
智能财务区别于传统财务模式,是由于智能财务在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下,能够为企业实时提供智能预测和决策服务。在企业的运营管理中,智能财务可以充分展现其降成本、提效率、供决策、促发展等价值,故笔者对上述智能财务的价值进行具体分析,探讨智能财务如何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1.降低企业的成本。财务管理智能化可以达到无纸化办公标准,基于智能财务的管理下,大多数数据均可以录入到信息管理系统中,如此不仅可以大大减少购买纸质的成本而且可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智能财务可以实现凭证的自动化生成与报表的智能出具,其可以减少对财务人员的需求,节约了企业人力成本。此外对于制造业企业,智能财务运用“大智移云物区”技术,减少了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提高数据和决策的准确性,可以对机器进行预测性维护,降低风险发生的成本。运用财务共享中心平台,可以对海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与管理,从而大大减少了企业的管理成本。
2.提高工作效率。智能财务生态系统搭建的基石是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数字科技的发展成果,通过将企业的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进行互联互通,并经过加工产生相关且可靠的决策信息[1]。而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数字化处理及分析技术具有速度快、海量信息自动匹配和数据存储与使用便捷等特征[2]。通过Al、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OCR(光学字符识别)、大数据分析等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逐渐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全天候数据处理和运转。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建立打通了数据孤岛的壁垒,实现业财深度融合,帮助有关部门有效开展业务工作,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
3.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智能财务信息化系统的构建,使各个部门之间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实现了数据的互融互通,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的管理体系,便于管理者能够实时丁解各业务部门的数据,有利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此外财务智能化可以有效降低人为干预的问题,提高企业成本管理、运营管理、风险管理、预算管理的透明度,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
4.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为更好地解决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企业在信息化转型中面临的问题,智能财务的技术实施路径可以从技术后台、数据中台和业务前台这三方面作为突破口[3]。技术后台通过网络技术将海量数据搜集起来形成数据库:数据中台将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加工、优化,为管理会计活动提供数据基础:业务前台将处理过的数据通过风险指标、预测、管控等模块,以可视化的形式提供给信息使用者。智能财务信息系统便于管理者可以实时观测到企业数据的变动异常,有利于管理者可以及时制定解决方案,保证解决措施的时效性,进而有利于企业实现价值创造。财务智能化的过程中解放了大量的人力,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了决策的客观性与准确性,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精准决策支持。
三、江西传统产业智能财务实践案例
江西省是我国制造业产值经济大省,其主要传统制造业有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纺织、钢铁、食品、家具、船舶等。江西制造业百强企业中有48家属于金属冶炼行业,得益于江西省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丰富的铜矿、钨矿和稀土资源。江西省2021年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万亿大关,增速位居全国第三得益于各地出台相关政策,重点打造“5G+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智能工厂”促进双“一号工程”,大力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助力全省制造业企业智能化升级、信息化改造和数字化提升。全省积极促进产业赛道建设,充分利用数字经济的优势,加强数据在业务与财务之间的流通,提高制造业建设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财务管理系统对物流过程成本、风险等的实时监控,促进全省制造业企业高效“物联”的进程。
1.江西铜业——“5G+VR智慧矿山”。江铜集团是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特大型集团公司,2012年6月,江铜启用ERP建设,历经三年基本完成业财一体化ERP管理系统。与此同时江铜陆续投建了两地数据中心,以及协同办公、视频会议、全面预算信息管理平台、Bl等财务系统。2020年,江铜集团下属城门山铜矿项目中的“5G+VR智慧矿山”基站的建设,初步实现资源与开采程序化、装备及生产过程智能化、信息传输网络立体化、管理与决策科学化的目标。
2.方大特钢——“两化融合”体系。方大特钢为实现智能工厂转型升级,以大数据为中性,大力建设整体产销及钢后MES系统、ERP系统、人力资源和财务管理模块信息化,基本实现产品质量、物流、生产流程管控的智能化:通过远程物资计量,远程监控设备运行等一系列智能化改造,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智能化和信息化融合体系,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精细化管理及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3.江铃汽车集团——智能制造应用。江铃汽车集团公司是我国汽车整车出口基地和轻型柴油商用车最大的出口商之一。早在2013年江铃汽车集团开始启动智能制造、集团财务管控的信息化建设,目前已有多家完成全面信息化应用,覆盖财务、管理会计、供应链、BQ智能分析等。实现了三算合一的集团财务管控、人力资本与协同办公集团管控,实现了从车间生产到销售全流程的可视化、实施监测、智能化,实现了业财一体化和营销与生产数据一体化。
4.晶科能源——晶科Al云平台。晶科能源在财务数字化转型上做出了许多关键决策,公司现已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平台,大力推进财资管理平台、报表合并编制平台建设。建立晶科工业云平台,运用大数据、Al等先进信息化技术结合数字化产业链,实现向智能制造转型,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率,降低了运营成本和产品不合格率,通过大数据分析,实行智能预测,为企业赋能经济。
上述四家企业在江西省制造业企业中排行靠前,为江西省GDP产值贡献较大,也是引领江西省数字化转型的先进力量。但是江西省在财务智能化改造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多数企业的智能财务系统主要还是基于财务数据共享以及程序化、自动化的报表出具和风险管理层面,并未实现真正智慧财务场景,核算上多数依旧处于常规核算体系、管理上偏向静态和局部以及确定性因素进行管控、业财一体化深度融合有待提高,健康智慧财务系统的建设尚需促进。
除上述之外制造业企业智能财务建设还普遍存在财务智能化转型意识和能动性不强、企业智能财务专业人才缺乏、信息技术升级空间较大、宣传力度较小、资金投入偏弱以及政策引导等挑战。故大力推进制造业企业智能财务建设势在必行,使财务与业务实现真正的融合,依靠数据驱动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加快产业链数字化转型,通过提质增效、经营赋能等手段实现企业价值创造、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四、制造业企业智能财务发展的建议
对于江西省制造业智能财务发展的建议除了可以考虑加大智能财务建设宣传力度,提升人们对财务智能化转型的意识、加大智能财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进一步推进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信息技术平台改造、相关政策的驱动之外,还可以考虑从新核算、新管理会计、新平台、新生态为一体的“四新一体”新风向引领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
1.催生“新核算”。核算是财务的基础职能,整个财务运行过程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核算要素。传统制造业企业,生产自动化程度要求高,核算的业务量大,此时财务的核算业务需要将业务与财务充分融合一体,提高数据的运行效率。由于智能制造的建设目标,在此情况下财务应实时、自动地提供核算业务的准确数据。在智能核算等运用数字技术的背景下,核算工作重心应转向规则管理、异常管理和客户服务。一是需要将管理信息系统规则化,日常的业务进入时可以快速高效地套入管理工具:二是日常业务会出现许多不确定因素而产生一些风险,此时该嵌入的管理工具便可以针对异常业务启动异常管理机能,从而控制风险的发生:三是重视供应商、消费者、用户、管理者等客户的使用感受,该要素与传统财务有本质区别,即智能财务在面向企业内部管理的基础上开拓了向外服务的功能,将客户的反馈信息通过大数据技术及时记录下来并加以反映,从而企业可以及时作出改进。通过上述重心的转变,可以解放更多人力资源,催生高效的“新核算”体系。
2.重塑“新管理会计”。新管理会计的核心思路在于通过数据自动化流动化解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制造业企业在资源配置中应从局部优化、静态优化转变为全局优化、动态优化以精准应对各种不确定性。风险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是制造业企业面对不确定因素的关注焦点。例如预算管理,企业则更应侧重基于数据、场景和算法的预测性分析和实时资源配置建立业财融合一体化的数字化预算管理体系,提升企业面对不确定性时的管理能力。对于成本管理,智能财务可以借助“5G+智能物联”实时采集最真实的业务数据,并利用RFID技术追踪物料的采集、入库、产出流程,实时更新作业成本中的数据,实时准确核算产品成本,从而实现产品成本的动态管理,甚至数据支持产能。数字化时代下应在旧管理会计的基础上添加数据管控、实时管控、智慧管控等新型管控理念重塑“新管理会计”。
3.搭建“新平台”。数字化平台建设是财务智能化转型的重要路径,无论是平台优化、新建或是整合都是企业的一项系统工程。制造业企业智能财务建设可以考虑以下三步骤推进:首先,平台是数据流通的基础,所以可以以全新的云ERP为载体,搭建新一代数字化平台。其次共享服务中心重构业务框架,更加注重管理平台的标准化与一体化,提高资源的复用率,实现数字化平台落地,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最后,根据制造业的细分领域,如金属制造、装备制造、钢铁制造、新能源制造等,基于不同场景不同行业,将数字化平台运用到具体财务业务中,实现基于“新平台”下的业财融合体系。
4.构建“新生态”。新生态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财务的虚拟化和泛化,体现在财务物理世界向数字孪生进化、场景虚拟化以及财务服务工具的泛化。更多的机器人会运用到财务工作中,形成数字化员工与人协同作用的超级团队。基于生态系统的健康财务状况赋能产业链实现“共赢”。制造类企业构建财务新生态,不应局限于压低采购成本、缩短产品生命周期,而应更多关注财务服务以及跟踪评估生态系统的财务健康状况和竞争力,在虚拟化场景中运用泛化的财务服务工具,促进人机协调统一,构建命运共同体,促进产业链数字化升级转型,构建“共赢”“健康”的“新生态”智能财务环境。
参考文献:
[1]赵丽锦,胡晓明,宋卫.企业智能财务生态系统建设——科技驱动与系统耦合视角[J].财会月刊,2021(21):36-43
[2]陈国青,曾大军,卫强,张明月,郭迅華.大数据环境下的决策范式转变与使能创新[J].管理世界,2020,36(02):95-105+220
[3]白晓花.智能财务创新实践研究:以A集团为例[J].中国注册会计师,2021(09):87-91
[4]田高良,张晓涛.数字经济时代智能财务基本框架与发展模式研究[J].财会月刊,2022(20):18-23
[5]田高良,张晓涛.论数字经济时代智能财务赋能价值创造[J].财会月刊,2022(18):18-24
[6]王怡璇.智能财务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2(10):96-98
[7]赵丽锦,胡晓明,张学东.数字经济背景下财务智能化建设框架与实现路径[J].财会通讯,2021(10):107-111
[8]刘梅玲,黄虎,佟成生,刘凯.智能财务的基本框架与建设思路研究[J].会计研究,2020(03):179-192
[9]韩向东,余红燕.智能财务的探索与实践[J].财务与会计,2018(17):11-13
[10]刘勤,杨寅.智能财务的体系架构、实现路径和应用趋势探讨[J].管理会计研究,2018,1(01):84-90+96
(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景德镇333000)
[作者简介:陈思施,景德镇陶瓷大学在读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