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初心

2023-05-26 21:59何红英
现代艺术 2023年5期
关键词:武侯祠文博美术馆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出自杜甫《古柏行》中的诗句,锦亭的东面意指“成都武侯祠”,在这样一个写满血气方刚的历史、又偏偏被成都的绵柔之气包裹的文化圣地出生、成长、结婚、生子,我很幸运,故“锦亭东”便成为我的网名和艺名。

对艺术的热爱如同对武侯祠的情感,从小就喜欢在纸上涂鸦的我,小学时期就拜武侯祠美工为师学习简单的素描;中学期间,随手涂鸦到痴迷状态,逢年过节需要贺卡赠送同学,自己动手绘制的贺卡,居然很受同学们喜欢,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进入大学以后,我也没丢下这份爱好,开始描摹人物和花鸟,还喜欢服装设计。哪怕对艺术并没有很明确认知的时候,我已经在不停地涂画了,它對我来说似乎是发自内心的、自然而然的一件事。后来,因为家庭的一些变故,没有条件走上纯艺术的道路,但画画给我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一直在我心中保留了一席之地,它对我后来职业生涯的选择和一直不间断的绘画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从博物馆、艺校、画院、美术馆再到博物馆,文博工作不仅是我踏入社会拥有的第一份工作,也是我艺术的萌芽之地。同时,行业的转变也让我重燃起对艺术的热情,十余年来,我开始重新学习绘画,还会抽空去北京和本地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学习。一切可以支配的时间都用于绘画和专业学习。其后调任画院、美术馆工作期间,除了大量行政工作以外,各种学习交流和庞大的观展量占据了我的业余时间,同时还要抽空去走访艺术家的工作室,在艺术上以他们为师,与他们为友。我浸润在这样的氛围里,自然是受益匪浅,这是属于我的幸运,也是艺术给予我最真挚的回馈。

在艺术创作中,文博的成长背景,让我更希望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同时也在城市物像中找到一种游离和自在感,追寻属于自己内心的那片纯净天地。艺术发展到今天,绘画的表达也许不再局限于技术的“堆砌”,而在于对植根于当下,创新艺术精神的阐释。多媒介的广泛实践,也让我在创作中涉猎中国画、油画、丙烯画、数字绘画、摄影等不同类型,不同媒介、不同风格的相互借鉴,也许能够给我更多学习和拓展的空间。艺术评论家、策展人、跨界艺术家汪帅曾说:“她大胆做过多种绘画语言尝试,却始终恪守一个区间——有所发现的再现、自得其乐的表现,与主义无关。这是她绘画的日常,也是她呵护敏感的护身符。”

在创作脉络中,动物一直是我一个重要的母题,即使在早期的风景系列中也始终有动物的影子,如果把早期《白桦林》风景系列看成是我对异乡与故土在不同时空中思绪的“缠绕”,那么近年来拟人化的熊猫等动物系列作品则是我内心的回望与温情,特别是面临后疫情时代、面临生命体验的消极以及倦怠感,希望能够用艺术作品的隐喻与转译,宣泄内心对世界的认知,以一种轻松回归的绘画心态表达生命的顽强和豁达。“动物在她的绘画中被赋予了新的性格特征,张扬着绘画乐趣与对生命的乐观对待”,独立策展人钟舒在“生命的环扣与叠加——何红英、李猛绘画艺术双人展”的展览前言里这样总结到。亦如我早期《白桦林》中飞舞的白鸽,和这些年熊猫可爱戏谑的背后,蕴藏着对生命的讴歌、对生活的真诚和责任。而成都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一方水土一方人,何红英敏感两者的融合,呈现在她绘画实践之中,熊猫题材的绘画是她创作独特的视觉呈现和文化表达,也是回应城市精神,肩负作为成都人的文化担当”,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副研究馆员、清华大学艺术学博士刘涛在他的文章中这样说。

2023年3月25日,“生命的环扣与叠加——何红英、李猛绘画艺术双人展”在瀞园美术馆开幕,自己儿时的艺术梦想,算是向前迈出了一小步。虽然之前也参加过很多群展,但双人展的创作和备展过程中依然充满各种辛苦与不确定因素。为了展览更好地呈现,除了白天工作之外,几乎我的所有时间都用于绘画创作,下班后经常连续绘画七八个小时,画到深夜时分成为这段时间的常态。最终,在油画家李猛、瀞园美术馆、块茎艺术的全力支持下,展览顺利地呈现。各方好友、观众陆续来到开幕现场,以及没有到现场的众多老师、朋友都给予我极大的精神鼓舞,在此,由衷地感谢大家!展览不管风评如何,对于自己,是后半生最好的给予和鼓励,希望如郭燕老师所说:“只有骨子里热爱艺术的人,无论现实情况如何,最终还是会不忘初心,回归到艺术之路上。”

我自己也是一位母亲,儿子与母亲是一生的精神羁绊。母亲对文博、对艺术的热爱,无疑影响着儿子的成长历程。如今儿大成人,投身到设计师的行业,为母欣慰。在母亲节来临之前,以此文赠予自己和天下的母亲,祝母亲节快乐!

猜你喜欢
武侯祠文博美术馆
钢·美术馆展览现场
钢·美术馆二层展厅 钢·美术馆一层展厅
过武侯祠
《广州文博》征稿启事
文博扬帆起航
文博学院
去美术馆游荡
武侯祠
美术馆
浅谈高职院校文博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