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考古那些事儿

2023-05-26 07:26许宏
读者 2023年7期
关键词:宫城二里头前辈

许宏

考古绝活儿:辨土、认土

二里头绿松石龙首

1999年,我任二里头考古队的队长。当时,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已经发掘了40年。我是第三任队长。

三级梯队

我们考古队大概有10个人。第一梯队是我和手下的两个“兵”,被叫作研究人员。我们三个人下面,还有六七个技师。有些人水平很高,甚至可以说身怀绝技,许多活儿,比如钻探发掘、辨土认土,都由他们来完成。

出土物大部分是破碎的。比如说陶片,技师们负责找陶片,合并同类项,把它们粘在一起,然后逐步复原。大量的复原器,都是他们一点一点修出来的。绘图、摄影、写记录等,也是他们的工作。这是我们考古队的第二梯队。

还有第三梯队,就是民工。当时,农村还有不少年轻人,我们可以聘到壮劳力。

拿手绝活儿

做田野考古,讲究三把“刷子”:一调查,二钻探,三发掘。我们的调查是“地毯式的、全覆盖式的踏查”,大家排成一排,隔一段站一个人,每个人手持一部对讲机、拎着一个编织袋,随时把陶片、石器之类的往袋子里放。

遇到断崖剖面,我们会非常兴奋,考古人就是破译无字地书的,我们能从剖面上搞清地下的信息。经常有老乡问:“你们到底是干吗的,神秘兮兮的。”队员们干脆编了顺口溜自我调侃:“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要饭的,仔细一问是社科院的,原来是文物调查勘探的。”

我们最拿手的绝活儿叫辨土认土。

比如说墓葬里的土是五花土,一旦打出这种土,就能判断这是一座墓;宫殿建筑或者城墙的土是夯土,当时夯过,非常结实;广场或路面上踩踏过、像千层饼那样的土叫路土;垃圾坑里的土含有草木灰,实际上,古人的粪便都在里面,早已干化。

我们最得心应手的一个利器是洛阳铲。半圆形的铲头是洛阳盗墓贼发明的,现在却为考古人所用。到目前为止,全球范围内任何高精尖的钻探仪器设备,通通没法替代它。

洛阳铲的铲头是钢的,套上木杆,长度可达两米,一般情况下够用了。再加上竹竿,最多可到四五米。如果四五米还没打到底的话,再在竿上拴绳,利用自由落体原理,可以往下打十几米。熟练的工人往下一扔,拿绳一揽,就能带上土来。如果是五花土,应该是墓葬,那就挖——当年的盗墓贼就是这么干的。现在我们仍然用这样的技术来破译无字地书。

说起中国的考古发现,大部分是由农民和施工队发现的,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秦始皇陵兵马俑。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说我所在的二里头遗址,就是前辈老先生为了寻找夏王朝的文化,在梳理古典文献的记载中,凭借线索摸到了豫西晋南这一带,真就找到了这么大的遗址。

得意之作

很多人问我:“许老师,你当队长这段时间有这么多收获,最令你激动的发现是什么?”

我最得意的是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和中国最早的宫城(也就是当时的“紫禁城”)。我是做城市考古的,宫城城墙、道路、宫殿建筑、四合院这些东西是我的强项,搞清“不动产”的布局是我最大的梦想。

我通过翻阅前辈留下的发黄的纸质工作记录,寻找蛛丝马迹。先生们在1976年已经探出现在宫城东面有条大道,200米长,以后就没下文了。我意识到,这条道路非常关键,很有可能就是解开二里头宫殿区布局的钥匙,决定继续追探。

有一天,一个村民跟我说:“许队长,我家地里的小麦长得不好,你看看是怎么回事。”我心里一喜,小麦长得不好有可能是地下有比较密实的东西,渗水不畅。在考古遗迹里面,最有可能的就是宫殿建筑或者城墙。因为它是用夯具夯的,比较坚硬。

我非常兴奋,让技工一钻探,发现那是一条路,就是现在宫城北边这条东西向的路。我们顺藤摸瓜往东探,结果跟前辈探出来的那条大道垂直交接上了。

就这样,中国最早的大十字路口被发现了。我们接着追探那条南北向的大道,一下子探出700米,路宽10多米,一些地方达到20米。

队友开玩笑说,这已经达到现代道路四车道的标准,只有王都才有这么宽的道路。

在很短的时间内,我们乘胜追击,把这个“井”字形的大道搞清楚了。而它围起来的空间,就是中国最早的“紫禁城”所在。

前赴后继

我接手二里头遗址时,这里已经被挖了40年,前辈们一直想找城墙却没有找到。

做博士论文时,我梳理过中国早期城市的发展过程。在早期城市里,外围大的城圈是可有可无的。二里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一个大的城圈。它的有无完全取决于当时的防御需要,跟政治、军事形势有很大关系。

我推想:二里头宫殿区应该也有防御设施,就顺着这个思路探索。前辈们已经发现的大道,西边是2号宫殿,宫殿的东墙外是大路,再之外就不是宫殿区,只有一些小房子。大路与2号宫殿的东墙,应该就是宫殿区的东缘,这是可以肯定的,它们之间不可能再有城墙或者壕沟。如果有宫城城墙的话,2号宫殿的东墙应该是利用宫城东墙建的,和它们应该在一条线上。

我就安排把2号宫殿的东北面揭开,果然,2号宫殿的东墙继续向北延伸出去。我们又把2号宫殿的东南角揭开,进一步扩大面积,发现它又往南延伸出去了。到了2003年5月下旬——我记得非常清楚——这条墙已经确认300多米。后来,我们又找到了宫城东北角。

二里头宫城城墙发掘

到了第二年,我们乘胜追击,把四面墙都找到了,确认中国最早的宫城超过10万平方米。它建于距今3700多年,别看它的面积只有明清紫禁城的1/7,但它是以后所有中国古代宫城的鼻祖。

二里头都邑总共300万平方米,我们这几代人只发掘了4万多平方米,也就是1%多一点,绝对的冰山一角,却已经有了许多重要发现。考古工作就像愚公移山一样,对这样一个都邑遗址的考古工作,需要几代、十几代甚至更多代的考古人,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做。

(芷 兮摘自河南文艺出版社《聊聊考古那些事儿》一书)

猜你喜欢
宫城二里头前辈
华夏第一龙:二里头的“龙”
二里头遗址为何定位为夏都
他们为黄埔前辈画像
二里头: 寻找最早的中国
《宫城·红色印象》
扩宽眼光才能认知更多 拜访南沙区前辈发烧李
伊洛平原二里头文化期聚落群聚形态研究
青年志 三位青年“创业史”——心思始终“钉”在超越前辈
山西考古发现最早宫城
金朝修建燕京汴京宫城指挥家辽阳渤海张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