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紫萱 合肥市和平小学第二小学四年级
爸爸的老家在一个很偏僻的小山村里。那里依山傍水,每到傍晚时分,每家每户的烟囱里就会冒起袅袅的炊烟,宁静而深远。村后有一个水塘,叫“清明塘”。据说是发大水时,长江水冲毁了堤坝后形成的。
每次回老家,爸爸都会领着我去二楼小隔间里看看,那里堆着一堆柴火。一堆柴火值得每年都要“瞻仰”一次?我很疑惑,又不敢问,怕老爸骂我“忘本”。可是,一堆柴火而已,为什么要放在二楼屋子里?又为什么每次回来都要看看呢?
回老家没两天,我就和当地的小伙伴们玩成了一片。这天,我们相约着玩过家家,就在大伙儿在廊檐埋好灶台,准备开干时,天空突降大雨。大家急得团团转,直抱怨:“游戏还没开始呢,怎么就下雨了!这下屋外的柴火都湿了,还怎么烧火?”
正当大伙儿一筹莫展之际,我眼前一亮,说:“你们跟我来!”然后,我就径直向二楼跑去,其他人也跟了上来。
“咦?你把我们带到这里干什么?”我顾不上回答,立马从柴火堆旁搂了几根较细的柴火,顺手递给了隔壁的弟弟,并喊着让后面的伙伴快来接柴。只一会儿工夫,大家就搬了两捆柴火钻进了廊檐。这里既没有风,也没有雨,是个过家家的好地方。紧接着,我们去寻了盘子、锅、菜……忙得不可开交。烟冒起来,火越烧越旺,锅里的山芋眼见着也快熟了。
突然,爸爸来了,黑着一张脸。就在我准备向他炫耀劳动成果时,爸爸突然拎起我的衣领就上了二楼。他边走边问:“是不是你拖走了柴火?”我不敢抬头,泪水在眼眶里直转。我就不明白了,只是一堆柴火,至于这样吗!
后来,我从爷爷那里知道:十八年前,太爷爷每天就做一件事,那就是砍柴。早晨起来就在村子里寻找树,劈柴,晒柴,再把它搬运到二楼的房间里。整整三年,满满一屋子的柴火。太爷爷总是念叨,自己的日子不多了,要多留些柴火给太奶奶。要不等他走了,太奶奶没有柴火用。这些柴火太奶奶终究没用上,因为太爷爷去世后,太奶奶就和我们一家进城生活了。现在太奶奶已经在床上瘫痪四年,但有爷爷细心的照顾,有我和妹妹的陪伴,相信太奶奶能长命百岁。没有人会辜负太爷爷的期待,因为柴火堆还在。
老家的这堆柴火让我一瞬间长大了,它让我明白了相伴相守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