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青海拉面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

2023-05-25 23:37胡斌
党的生活·青海 2023年5期
关键词:拉面青海

胡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必须抓紧抓实抓好。“青海拉面”是进入全国市场较早、分布广泛、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餐饮品牌,在促进民族地区群众就业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拉面产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6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团审议时,询问了青海拉面的由来、与兰州拉面的区别、经营拉面人员的情况等,对青海拉面带动就业创业、助力脱贫攻坚的显著成效表示肯定。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着眼青海多民族聚集省情,高度重视拉面产业发展,持续完善政策、强化资金支持,大力推动拉面等特色产业发展,持续稳定和扩大就业。

一、“青海拉面”发展基本情况

青海拉面产业发展历时近40年,通过“市场主导、政府引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从小到大、从大到强,已经成为老少咸宜、家喻户晓的大众化美食,在促进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化隆县牙什尕镇塘沙一村韩索么乃,脱贫攻坚期间,通过青海拉面“带薪在岗实训+创业”项目帮扶,带领全家在沈阳开设拉面馆,并积极动员吸收贫困劳动力进店务工,相继带动30余户80余人外出拉面务工,成为带动群众致富的“领头羊”。像这样通过政府引导,依托拉面经营就业创业增收致富的例子有很多。截至目前,我省群众在全国270多个城市开辦拉面店3万余家,从业人员近20万人,汉、藏、回、土、撒拉等多民族融合参与,年经营性收入近200亿元,年人均工资性收入超过3万元。同时,越来越多的拉面老板开始返乡创业,为扩大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化隆县滩北村拉面经营户马勇,回乡二次创业,开办了青海绿禽农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并拓展利用鸡粪生产有机肥,年利润达到1千万元,吸纳28名当地群众稳定就业。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返乡创业的拉面经营户累计开办企业、合作社2200余个,带动与拉面产业相关的油菜种植、牛羊养殖、加工冷藏、交通物流等行业2万余人就业,年产值超过12亿元。青海拉面从发展初期的一种经济现象,发展成为具有青海特色的劳务品牌,带动各族群众就业创业、团结互助,实现共同增收致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就业创业“引领面”、增收致富“感恩面”、民族融合发展“团结面”。

近年来,各级人社部门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发展拉面产业扩大就业的决策部署,紧盯重点地区,协调行业部门,围绕政策、资金、服务、培训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持续推动青海拉面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扩大就业创业。一是政策扶持体系不断健全。省人社厅会同财政、商务等部门报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青海拉面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创业实施意见》,并制定印发系列配套文件,从提档升级、培育品牌、技能培训、健全服务、资金支持、宣传推介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具体举措,为拉面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二是资金扶持力度不断加大。2017年以来,省人社厅会同省财政厅分年度下拨拉面经济扶持专项资金5000万元,引导金融机构发放支持拉面经营担保贷款14亿元,有力助推了广大农牧民积极投身拉面事业,实现稳定就业和增收。三是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创新培训方式,先后组织30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参加拉面“带薪在岗实训”,掌握拉面技能,实现稳定就业。指导海东市在上海、广州等拉面经营较集中的大中城市举办“中式烹任”“SIYB创业培训”和“拉面产业高端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等培训项目,年均组织相关培训1万余人次,为推进青海拉面产业提档升级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四是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实施劳务品牌建设行动,举办全省“青海拉面技能大赛”“青海拉面助推乡村振兴论坛”等活动,组织拉面企业参加“博鳌国际美食文化论坛”等活动,推荐“化隆牛肉拉面”特色劳务品牌参加“第三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暨优秀劳务品牌展示活动”,我省发展壮大劳务品牌促进农牧区劳动力就业创业的典型经验做法,得到了人社部等国家有关部委的肯定,“青海拉面”作为青海的一张靓丽名片,在省内外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得到全面提升。经过各级人社部门的共同努力,2017年,青海拉面产业带动农牧民就业创业、脱贫致富,被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作为脱贫攻坚的先进典型经验,在全国进行宣传推广。2018年,青海拉面产业发展,带动农牧区劳动力特别是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的经验做法,被央视新闻联播“新春走基层”栏目连续报道。2022年,海东市化隆牛肉拉面师韩玉龙被评为全国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

二、“青海拉面”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几年消费市场升级和行业竞争日趋激烈,长期以来青海拉面广大经营群体存在的“散、乱、单、弱”问题逐渐暴露,在经营模式、经营主体、产业链条、品牌打造、品类升级方面的短板,已成为制约青海拉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一是经营模式方面。经营模式传统,我省劳动者开办拉面店,大部分依然沿袭传统家族式、作坊式的经营模式,缺乏连锁经营的意识和胆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难以有效应对现代化市场变化以及带来的冲击。调研中,大家普遍反映品牌店、规模店少。据统计,我省注册的品牌店仅占拉面店总数的2.5%,近两年来倒闭的5800余家拉面店,其中家庭店占到90%。

二是经营主体方面。经营主体多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从业者综合素质整体偏低,缺乏现代企业管理人才。比如,海东地区走出去的拉面从业人员大多来自深度贫困地区,经济条件较差,开办的拉面店绝大多数低于80平方米,员工少于5人,绝大部分拉面经营人员文化水平较低,经营管理相对落后,且这类的小微餐饮企业远远达不到银行贷款的资质,获得金融支持难度较大。

三是产业链条方面。产业链条还在缓慢发育阶段。虽然拉面消费终端门店在全国占有率较高,但尚未形成具有全国影响的龙头企业,未形成拉面特色产品、辅料加工、保鲜营养、物流配送为一体的产业链条,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足,带动效应不够明显,产业集成度亟需进一步提档升级。调研中,有的企业反映拉面在经营收入中的占比不足三成,支撑拉面企业的主打产品已经不是拉面,而是围绕拉面衍生的烧烤等链条产品。

四是品牌打造方面。区域公用品牌标准化体系建设滞后,资本积累少,知名度不高,不能很好地展现品质、实现美誉度,与现代快餐行业品牌优势的差距大。据了解,有的拉面经营者片面地认为把店面面积搞大一些,装修得上檔次一些,再起个响亮的店名,在餐具上做做文章,就形成了品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青海拉面品牌化连锁经营水平低,产业碎片化现象突出,低质低价短板凸显,市场核心竞争力不强,离品牌化尚有一段距离。

五是适应消费者需求方面。紧跟市场步伐及适应消费者需求上有差距。大多数拉面店产品单一,单纯的普适性菜单,菜品同质化严重,缺少特色,致使消费者购买欲不高。特别是消费群体越来越年轻化,他们追求新鲜事物,而拉面店往往缺乏创新性的菜品推出,难以吸引年轻消费者。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健康关注度持续提升,拉面企业在亮出青藏高原绿色纯净无染污农牧产品符号,推出高原独具特色菜品上创新推广得还不够。

三、对策建议

通过到化隆、循化等地的园区、企业、返乡创业户开展调研,并赴六个援青省市调研拉面产业劳务输出情况,在系统分析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更好推动青海拉面产业提档升级,更好发挥其在扩大高质量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抢抓机遇促发展活动”决策部署,站在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高度谋划和推动拉面产业,强化地区间、部门间、银企间协调联动,共同聚力推进青海拉面产业朝着标准化、品牌化、本土化、健康化、数字化、全产业链化、多元化方向迈进。

一是推动“标准化”,不断提升行业形象。标准化就是在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统一的规范标准,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的建设模式。面对我省拉面店经营分散、良莠不齐、管理服务松散等问题,需要坚持从采购食材、制作加工、开店管理的标准化入手,引导拉面老板转变经营观念、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同时,聚焦“标准化”需求,针对性加强礼仪规范、服务理念等方面的职业技能培训,对已取得工商营业执照的拉面产业经营管理者积极开展“改善你的企业(IYB)”培训,促进拉面店规范化建设。

二是推动“品牌化”,持续发挥品牌效益。品牌化就是对产品或服务赋予品牌名、标识、符号、包装等可视要素,以及声音、触觉、嗅觉等感官刺激,以推动产品(或服务)具备更高市场标的和商业价值的整个过程。品牌化打造是拉面行业突围的重要手段之一。需要持续加大对青海拉面等劳务品牌培育支持力度,将其作为我省对外劳务输出活动的示范典型,通过挖掘品牌文化、加强连锁经营,打造社会影响力大、彰显青海特色、商业价值高的青海区域公用品牌。要持续强化宣传推介,积极引导从业人员参与“清食展”“青洽会”等大型推介平台,广泛传播推广青海拉面文化,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是推动“本土化”,不断扩大发展市场。本土化就是将某一事物优化为更符合本土特点的过程,让其与本土特点相互融合,使其更利于当地接受、更贴合当地实践,产生更大社会效应。拉面店的本土化,就是要在深入挖掘青海拉面历史传承、人文特色和传统技术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满足本地消费者的需求为追求,结合当地特有的文化生态、消费特点和饮食习惯,通过调整口味、食材、推广方式、品牌策略、管理模式等,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度。要着眼市场需求、注重顾客体验,因地制宜地改良、创新产品,不断扩大市场、提高效益。要把拉面店作为展示青海风采、宣传大美青海的重要窗口,引导拉面老板积极参与展销青海枸杞、藜麦、牦牛、藏羊等特色农畜产品,助推全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

四是推动“健康化”,积极提升营养指数。健康化就是以健康营养为导向,将营养与健康理念贯穿食物生产、加工、烹调、选购、进餐的各个环节,选择“绿色食材”、营造“绿色环境”、制作“绿色产品”。新冠疫情让全民健康意识大幅提升,这给具备健康属性的食品销售提供了良好的销售契机。拉面店要一改以往食材选材随意、着装不够整洁、清洁卫生不够到位等问题,积极适应现代社会健康需求,坚持选优、选精原材料,注重使用健康的制作工艺,提高食品安全管理和公共卫生防控水平。要因地制宜的开展营养和膳食指导,激励从业人员提升健康意识,不断改良烹饪模式,推动健康烹饪与营养均衡的推广,满足以“安全、健康”为主要诉求的饮食消费需求,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五是推动“数字化”,积极提供平台载体。数字化就是利用技术手段,将餐饮企业的交易、管理、核算、决定、运行模式等各方面,尽可能从“人工干预”转变为“系统自动”,让食品安全、操作规范、服务规范、生产运营一切有据可查、有据可依,从而不断完善运营方式,提高运营效率。我省拉面产业“数字化”起步晚,数字化程度较低,需要加快推进大数据平台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对拉面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实时分析、动态管理。要充分利用各类网络平台拓展营销方式和渠道,推进传统餐饮与外卖餐饮、线下和线上融合,加大无接触送餐提供力度和范围,动态调整产品结构和营销策略,积极为拉面产业提升管理效能、拓宽发展空间有效“赋能”。

六是推动“全产业链化”,积极发挥辐射效应。全产业链化就是以消费者为导向,从产业链源头做起,经过种植与采购、贸易及物流、食品原料和饲料原料的加工、养殖屠宰、食品加工、分销及物流、品牌推广、食品销售等每一个环节,实现食品安全可追溯,形成安全、营养、健康的食品供应全过程,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分配,有利于提高盈利和抗风险能力,有利于推动产业整体升级,有利于打造品牌提升影响力。当前,我省拉面产业链尚不健全,没有打通从原材料到成品销售整个过程,需要以终端消费引领全产业链,通过健全原料生产、辅料加工等从“田园”“牧场”到“餐桌”的产业链条,辐射带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实现拉面产业跨行业、跨品类、跨渠道、跨场景发展。同时,鼓励金融部门加强支持服务,充分发挥银行信贷、保险资金、融资担保机构作用,拓宽拉面企业融资渠道,促进拉面产业市场主体加快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的致富机会。

七是推动“多元化”,不断拓宽发展渠道。多元化就是企业在自主创新时,同时涉及多个产业领域、经营多项不同业务、采取多种经营模式,以期达到增强活力、提升效益、分散风险的过程。我省拉面店大多以拉面为主,产品相对单一,与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有差距,对抗风险能力弱,以创新和变革去对应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发展迫在眉睫。据化隆县村民马哈克都介绍,2005年初到天津等地开拉面店,单纯售卖拉面时收入一般,后来加入了制作售卖烧烤、青海酸奶、甜醅等,实现多元化发展后,收入实现翻番式增长。2019年,马哈克都回乡创业,投资500万元修建哈克都农家院,建成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餐饮服务、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旅游示范基地,每年纯收入达80万元,解决了当地30人就业问题。拉面店要构建多元化发展新格局,加强市场环境和发展趋势研判,适应消费升级趋势,丰富产品种类,改良就餐体验,打造“基本功能+主题文化+消费体验”的行业模式,不断寻求创新,不断丰富业态、不断细化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丰富多样的市场选择。要加大拉面产业在工艺、烹调、配料上的研发及优化力度,塑造核心产品和服务,让消费者有更加多样的品类、更加优质的服务选择,促进拉面产业提档升级。

(作者系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

责任编辑:许籍尹

猜你喜欢
拉面青海
大美青海
一碗拉面加个蛋
神奇的拉面
青海颂
拉面里的学问
青海行七首(录二)
青海 管放相宜 渐入佳境
青海蓝
青海“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