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芸
《老旦》
作 者:朱佩君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简 介:离开秦腔舞台多年已经转型为女作家的朱佩君,以“老旦”作为她第二本散文集的书名。《老旦》延续《秦腔缘》的文风,依然是淳朴、明朗、阳光,文笔流畅,善于以回忆、联想、思索,结晶人间苦乐于纸上。
遇见朱佩君的散文集《老旦》颇有戏剧性。去年盛夏某个上午,杭城雷声轰隆,暴雨从天而降,仿佛天界正在上演一出好戏。就在那时,顺丰快递小哥给我送来了《老旦》签名书。
《老旦》被我反复读了几遍,我觉得这样一部融入秦腔文化与自己独有生活经历的书非常有味。譬如“时光中的小院”一文,让我想起了我在小米巷生活的街坊邻居,让我怀念从前慢、从前人情暖的点滴故事。佩君姐的小院同样令我神往,她这样描写:“前院的小姑娘叫刘建,聪明灵巧,活泼开朗,是我在校园里最好的玩伴。那时,她时常拉上我去寄卖所参观那些个稀奇的玩意儿,有变了形的旧高跟鞋、老式摇把电话、留声机、镶嵌着翠绿翠绿的小烟嘴的烟袋锅子、镶着金边的茶色老石头镜……” 他们的小院里有一片花园,里面有鸡冠花、大丽花、菊花等,还有一棵大石榴樹。这些文字似乎让我有了穿越时空的错觉。儿时的我住在今日“龚自珍纪念馆”旁的黑瓦白墙房子中,那里有亭台楼阁,也有花花草草,这些相似场景令我心生愉悦。
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童年,佩君姐的童年故事尤为出彩。譬如幼时,她犯了错,只要看见她父亲发火准备抓笤帚,她便“嗖”地转身逃脱,然后像猴子般敏捷地爬到石榴树上。她父亲怒气冲冲地站在树下用笤帚把儿指着她喝道:“你给我下来!”她却在树杈上挥舞着小拳头,表现出一副顽强不屈的样子,还放声高唱:“打不死的吴琼花,我还活在人间……”围观的邻居们捧腹大笑,她父亲也被气得哭笑不得,只能无奈收手。
倘若只是这些内容,我们仿佛看见的只是一个顽童形象,其实不然。佩君姐成为老旦优秀演员,那背后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努力与辛酸往事。学艺之路很辛苦,但因为热爱,她觉得是人生宝贵财富。在她十五岁时,因为长得太胖,只能学老旦,她也特别害怕被同学们取笑。她回忆道:“天寒地冻,大雪纷飞,我在导演桂琴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手拄木棍,弓腰屈腿,围着小院一圈又一圈地练习老旦跑圆场,就这么边跑边哭,边哭边跑……”起初她胖得连宫女的衣服都穿不进去,在送戏下乡的岁月里,也只能被安排做一名字幕员。她这样回忆:“那些个寒风刺骨的夜晚,在乡间的露天舞台下,人潮拥挤的观众席里,我的脸和耳朵都被冻得麻木,脚趾仿佛粘住了冰冷的土地上,红肿的双手拿着幻灯字幕条随着剧中人的演唱情绪时缓时快地转动着……”后来校长一番话令她醍醐灌顶。“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所有知名演员都是从小角色一步步走向艺术家之路。”从此,她便痴迷投入老旦的角色学习。她那时连去食堂打饭的路上都哼着老旦的唱腔,揣摩老旦的心理感受,执着于老旦的台步走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老旦角色获了不少大奖,终于圆了舞台梦。
女性的感情生活通常是隐秘的,但佩君姐却淡定地记录了刚离婚又没工作时的窘迫生活。“为了生计,为了肚中孩子,我只能推起板车,架起锅灶,每日起早贪黑地卖麻辣烫。在一个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夜晚,为了搭雨棚,我竟挺着大肚子,抓着铁栅栏往上爬。脸上全是雨水和泪水。”每次重读那些文字,我倍感辛酸,同时我的脑海浮现出她对于命运不屈的神情。
我曾问她:这么多艰难的日子,她是如何熬过去的?她说因为有她所热爱的人,有她深深喜欢的秦腔和陕北民歌。她出生于秦腔世家,她的父母就是优秀的秦腔演员,她的母亲更是当地的名角,所以她有深厚的秦腔缘。提及她前几年随采风团去壶口,她记录了精彩的一幕。那时,她忽然听见背后传来嘹亮歌声,一个头戴白羊肚子手巾、身着土布褂子、腰系红绸腰鼓的陕北老汉在高歌:“我说东方就一个红,太阳就一个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是人民大救星。”她不由自主地接唱:“一个在山上一个在沟,咱们拉不上话招一招手。”就这样她与陕北汉子竟然欢快地PK起陕北民歌,瞬间成了壶口的一道靓丽风景。
在《老旦》书中,她对于秦腔的唱腔、唱词和对白都有精彩独到的讲解,给我这个秦腔小白普及了不少这方面文化。书中还收录了她在中央音乐学院的秦腔讲座。文中说:“秦腔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是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陕西关中地区长安生长壮大起来,经历代人民的精心创作而逐渐形成的。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便由此得名。秦腔又被称为原始的‘摇滚,它是用原始的、朴素的艺术形式传递黄河文明大气的景象和自然魅力。”
封面朱红色,苍劲有力题字“老旦”。这本书,让我们不仅见证了一个女性百折不挠的舞台梦,感受了她的生命因秦腔而精彩的故事,而且也让我们深深领略到秦腔的无穷魅力。
掩卷后,我多想再听一下佩君姐即兴演唱的声音,荡气回肠,百转千回,仿佛述说着沧桑的大千世界。
“引领阅读风尚,培育人文精神”。
颠覆重构数字时代世界观
《数字化的力量》
作者:郭为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本书以数字化的前世今生为切入点,回溯了人类认知与数字科技的发展过程,阐述了认知颠覆、技术范式变革、新基建的蓬勃发展对数字文明的深远影响,以及云原生、数字原生和元宇宙将会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和企业的发展带来的积极意义。作者基于自身在数字化领域的多年思考与实践,提出了数字化转型就是对商业模式和企业价值重构的观点,并为企业规划出数字化转型的四条可行路径:资产数字化、产业数联、决策数智化和企业无边界。
本书在时代认知层面,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数字化的内涵及其深远广泛的影响;在企业转型实操层面,也提出了可行的思路和路径,能给企业经营者带来启发。
带你用进化之眼重看世界
《王立铭进化论讲义》
作者:王立铭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1859年,生物进化的观念在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中正式成形。本书全面展示了生物进化论,对这个深刻影响人类思想的理论进行了严谨和深入的科学阐述。同时,作者用生动绚丽的笔触,描述了大量的生命进化的范例和场景,引人入胜。
本书在讲述生命的亿万年演进的同时,也让我们重新看待自己,让我们知道人生中每天经历和感受的这一切,在本源上来自于何处。
法国记者与中国艺术家的文艺表达
《为什么长江如此迷人》
作者:[法]旅克·理查德 高翔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5月至2006年3月,中国画家高翔和法国记者旅克·理查德从上海出发,沿江逆流而上,意图探究为什么长江如此迷人。在长江下游、中游和上游,他们画沿途所见,写下各自感悟,用绘画和文字丈量发生巨变的长江及沿岸的地理和人文。两位作者彼时的行走,让我们看到变化中的中国——下游发展中的社会,对比上游原生社会的落后与宁静。
21世纪,全球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在我们频频争论人类的未来究竟何去何从、人类的幸福究竟如何定义时,本书令人陷入关于个体生存状态的深深思考。
一口气读完10000年中国艺术史
《大话中国艺术史》
作者:意公子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本书从原始社会的陶器说起,内容涵盖了陶器、玉器、青铜器、草书、行书、山水画、工笔画等多种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时间跨越了秦、汉、唐、宋、元、明、清、近代等多个时期。作者以其独有的视角,以时间为写作脉络,通过我们耳熟能详的艺术珍品串联起了这波澜壮阔、脉络纵横的艺术历程。
本书简洁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丰富精美的图片,带领读者重新认识中国艺术的发展脉络,体会中国艺术的精神内涵,感受中国这片土地独有的艺术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