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动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

2023-05-24 02:46:35钱昕黎周郁
银行家 2023年5期
关键词:制造业融资金融

钱昕黎 周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壮大实体经济,都离不开制造业,要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继续下功夫。”金融作为支持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需要在其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和我国的深圳、泉州等地区在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均取得了明显成效,相关做法对其他地区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国外金融支持制造业加快发展的实践探索

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其始终把高端制造业作为产业主攻方向,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日本、德国分别提出了“工业互联网”“制造促进价值”“工业4.0”等口号,均以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为主要目标。金融作为产业的重要支撑,也在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各地金融基础不同,分别形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模式和以日本、德国为代表的政策性金融模式。

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模式

美国资本市场较为发达,各类投资主体较为活跃,其通过参与制造业企业成长获得收益的意愿较为强烈,形成了“直接融资为主,间接融资为辅”的制造企业融资格局。

突出风险投资作用,打造资本与产业“共生共荣”的发展模式。美国针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形成了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风险投资机构,它们除了根据企业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支持外,还提供经验、专门知识、市场和社会网络关系等其他增值服务。例如,安进制药是全球知名的医药企业,其在初创期时由风险投资机构筹集了1900万美元作为初始资金,在其后的10年内基本没有推出新产品,但风险投资机构一直没有退出,并持续给予资金、技术及上市融资等方面的支持。十年后,随着两个有重大影响的产品推出,企业跻身世界500强,风险投资机构也取得了丰厚的回报。

建立多层次的融资市场,着力提供稳定长期资金流。美国制造业企业往往是新领域、新产品的开拓者,其大量资金可能会投入到收益不高且周期较长的基础性研发领域。为保障其融资需求,美国在三个方面均形成了相应的融资服务体系。一是在证券市场方面,全国性交易市场、区域性的小型地方交易市场和新型的场外交易市场可与特定规模、特定发展阶段的企业融资需求相适应;企业也可以方便地发行资信评估低级或无登记债券,活跃的“垃圾债券”包销市场可为企业提供相对便捷的融资平台。二是在保险市场方面,美国寿险业积累了大量资产,主要配置于企业债和普通股,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三是在信贷市场方面,美国八千多家商业银行、储蓄与贷款银行和一千七百多家信用社能够为企业提供中长期创业贷款、供应链融资和闲置资金管理等一系列金融服务。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融资保障。一是建立产业引导基金。美国建立了针对电子信息科技、生物医药与科技医疗服务和新兴消费服务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导基金,产业引导基金在子基金设立、投资管理、薪酬体系、信用担保、退出机制等方面都严格遵循市场化规律,确保了产业引导基金的投资经营效率。二是提供融资担保。美国政府积极改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的融资条件,为其提供融资担保。如2016年,美国能源部为可再生能源和效能项目提供高达45亿美元的贷款担保,鼓励汽车制造商建设更多的电动汽车充电站,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以德国、日本为代表的政策性金融模式

德国、日本政府介入程度较深,其通过产业政策、金融政策、财税政策联动促进中高端制造业发展的“痕迹”较重,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模式。

大力发展政策性金融,以政策性资金撬动制造业向中高端攀升。德国、日本都有一系列政策性金融机构,以优于商业性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贷款期限和融资条件为制造业提供融资服务。如德国复兴信贷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以较低成本发行债券和向其他金融机构筹集资金,再将所筹集资金转貸给企业,授信期限最长可达15年。日本兴业银行、日本开发银行、日本长期信用银行、日本债券信用银行等金融机构也通过发行长期金融债券,以较低的利率及授信条件为特定中高端制造业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运用投贷联动模式,推动金融机构与制造业企业深度合作。一是德国全能银行模式。德国金融体系允许银行为企业进行股权融资,通过长期贷款、发行股票和债券、持有股份、人事渗透、代理投票等方式为制造业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并参与企业的公司治理,形成了银行与企业的紧密结合体。二是日本主办银行制度。日本允许银行持有企业5%的股权,主办银行通过对企业持股和发放贷款,与企业形成综合的交易关系和人际关系,深度介入企业发展。如瑞穗银行组建了专门负责处于初创期企业的团队,自2014年以来已在日本挖掘支持IT、机器人、再生医疗等先进制造业企业近400家。

构建多层次担保体系和风险补偿机制,强化对金融机构的风险保障。一是德国以担保银行为主体的风险补偿机制。德国融资担保体系分为德国担保银行体系、州政府和联邦政府三个层次。商业银行与担保银行对担保贷款一般按照2:8的比例分担风险责任,德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为担保银行提供再担保服务,一旦发生损失,担保银行只需承担35%的损失部分。二是日本以政府为主导的两级信用担保体系。日本建立了信用保证协会和信用保险公库两级信用担保体系。日本信用保证协会一般对承保项目担保比例为70%,信用保证协会保证额的70%—80%由信用保险公库再保险。

国内金融支持制造业加快发展的实践探索

深圳、泉州一直是国内民营经济发达、制造业基础雄厚地区,其背后金融业的功能得到了充分彰显。从发展历程看,两地金融业的发展并没有完全等靠中央政策,而是立足自身需求和国家战略需求,主动创造环境,吸引集聚金融资源,同时在政策上争取先行先试,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模式。

以机制创新和技术变革为抓手,金融支持打造制造业创新链的深圳做法

自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的产业结构实现了从低端制造向高新技术制造的蜕变,并造就了华为、腾讯等一大批世界知名的创新型企业,其中金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深圳制造业多具有“轻资产”“网络化”“总部化”等特点,资金需求量大、周期长,但可用于抵质押的资产相对较少。针对上述特点,深圳在“强化政策引领、发展股权融资、创新信贷模式”三个方面齐抓共进,有效地促进了高新技术企业发展。2021年,深圳制造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已逾4%,接近全球最高水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领跑全国,产出效率与2009年相比,近乎翻番,超20件/亿元。

强化政策引领,营造金融支持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氛围。一是出台金融支持政策。深圳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若干措施》《关于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深圳市支持金融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促进金融与产业深度融合,更好地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二是建立制造业创新金融服务平台。以深圳金服网为载体,建立深圳市创业创新金融服务平台。该平台整合了70多个部门信息数据,最大限度集聚制造业企业和金融服务资源,为银企对接提供了有效的渠道。三是充分发挥财政撬动作用。专门安排4亿元财政资金存入政府合作银行,合作银行按存入资金额度的6—10倍,对制造业创新项目发放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

大力发展股权融资,畅通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一是积极发展风险投资。深圳成立了首期规模50亿元的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母基金,按最高40%的估值放大效应,丰富了创投资金募集及风险分担渠道,有效地促进了创投主体的发展。二是加大企业上市支持力度。深圳先后出台了《深圳市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程实施方案》《关于扶持中小企业改制上市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措施,积极推动制造业企业通过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上市融资,或者在场外市场挂牌获取资金,并给予相应的财政奖补。

创新信贷投放模式,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一是成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支持金融机构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孵化器等企业集聚区建立科技支行,实行专门的客户准入标准、信贷审批、风险控制和专项拨备等政策,为企业创新提供融资服务。二是鼓励创新贷款模式。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无形资产抵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租金收入质押贷款等新型贷款模式。例如,深圳某银行推出了以知识产权质押、商标质押、出版权质押等为主的业务产品,该产品引入了专业知识产权评估公司和律师事务所,解决了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三是建立风险分担机制。政府出资设立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对融资担保机构担保的制造业企业贷款融资和债券融资业务进行再担保。同时,创新推广“政银担”“政银保”等线上融资模式,该融资担保基金最高可分担60%的风险。

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金融支持做强制造业产业链的泉州经验

泉州是中国东部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民生制造业高度发达。近年来,在金融业的大力支持下,泉州民生制造业持续做大做强,安踏、九牧、恒安、达利等一批龙头产业享誉海内外,“泉州制造”已成为泉州最闪亮的名片之一。在金融的大力支持下,泉州跻身全国十大工业城市。

聚焦实施全产业链金融服务,精准对接融资需求。一是大力发展产业引导基金。设立泉州市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及集成电路、高新技术、兼并重组等7只子基金,形成了“1+X”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体系,总规模约85亿元。二是加快特色化信贷产品及服务模式创新。针对泉州数控企业较多的实际,鼓励金融机构设立机械装备事业部,推动设立智能装备融资租赁公司,开发出“泉能贷”“融易达”“数控易贷”等创新金融产品。三是发展重点产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做好信贷资金配置“加减法”,构建“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全市建立供应链314条,支持133家核心企业带动841家上下游企业。四是探索债权融资支持工具及债权股的运用。推动三安光电、安通物流、七匹狼等民企创设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应用。

着力建设系统化融资配套服务体系,充分发挥部门合力。一是搭建信用信息平台。积极培育和发展福建省首家市场化征信机构,将超过20万家企业信息和与企业相关的工商、税务信息导入该机构,形成大数据信息共享平台。二是持续完善融资担保体系。由辖区内国有企业共同出资成立泉州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探索与再担保公司、银行机构三方共同建立风险分担机制。通过政策性担保公司介入,累计有逾千家制造业企业获得了融资支持。三是深化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建设。在全国首创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共担增信模式,整合设立1亿元的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共担资金、2.83亿元的风险补偿和增信资金,引导金融机构资金向制造业企业倾斜;设立14.84亿元的应急保障周转资金,审批后可无偿使用。

扎实推进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切实维护金融生态环境。一是建立困难企业帮扶机制。积极构建“政府牵头、银监引导、协会会商、企业自救、银行帮扶”的困难企业协同帮扶机制,运用应急保障金、土地收储、带帽过户、分割土地产权等措施,确保将企业信贷风险处置在小、在早。二是不断拓宽不良资产处置渠道。建立“六方会谈机制”,集中协调解决送达难、执行难、管理权异议、逃废债等问题。此外,泉州市还出台了不良資产处置奖励、取得抵债资产奖励等政策,逐月与金融机构敲定处置量与处置措施,鼓励通过不良处置基金、不良资产证券化、债转股等方式处置不良资产。

国内外金融支持制造业加快发展的经验启示

要坚守合作理念,强化协调联动,确保金融支持政策统筹推进。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采取横向、纵向双向联动的方式进行整体化推进,实现产业政策、财税政策、监管政策及信贷政策的协调统一,才能真正把金融支持措施落到实处,让企业真正获得实惠。泉州、深圳地方政府在统筹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明确提出要加强各部门的配合协作,并将相关责任分解至具体部门,推动形成部门合力。例如,深圳市政府专门成立了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担任组长,科技、金融、财政、税务、法制等11个部门参与。美国、德国、日本在推动金融部门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的同时,往往匹配了相应的财税政策、产业政策,美国甚至直接利用财政资金投资相关制造企业,对加强金融资源配置起到了明显的导向性作用。

要针对地区不同产业特点,强化差异化金融供给,确保形成充分竞争且有序的融资供给环境。金融供给有效性程度高低主要取决于需求与供给的对称性。国内外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成功经验之一即是把金融服务供给调整与产业发展特点结合起来,这种对接就是以产业链条和产业区域分布为依据配置金融资源并确定服务方式组合。例如,泉州针对传统制造业企业竞争较为激烈、自我调度能力弱、贷款到期日与货款资金回笼不匹配的情况,在全国首开了“无还本续贷”先河,并带动了一批相关产品落地推广,有效缓解了企业贷款周转问题。深圳制造业企业以高精尖产业居多,可用于抵质押的资产多为知识产权、专利技术、商标权等无形资产,通过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创新信贷产品,有效解决了高新技术产业风险缓释手段不足的问题。美国工业基础雄厚,处于全球产业链中高端,所涉足的多为智能、集成、精密制造及大量基础科学研究,收益的不确定性较强,因此通过股权形式将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结合,能够对金融资本形成激励约束效应,避免“中途离场”危机。

要聚焦融资梗阻环节,推动银企信息共享,确保以真招、实招提升企业融资可获得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天然存在的不确定性,使金融机构普遍存在“慎贷”情绪,对企业提出增加抵质押物、担保人,严格控制贷款期限等要求,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客观上抑制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因此,打通企业融资梗阻是金融支持制造业加快发展的关键所在。泉州、深圳则通过在贷前建立产融对接服务平台、贷中强化担保体系、贷后做好风险分担的方式,引导金融机构“愿贷、能贷、敢贷”。例如,泉州成立征信公司,通过收集大量企业经营相关信息,为银行提供大数据征信服务,有效减轻了银行贷前调查负担;先后成立了7家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要求坚守政策性、普惠性发展定位,不收或少收客户保证金,压缩年化担保费率至2%以内,有效解决贷中“担保难”问题;在贷款发生风险后,通过风险补偿方式对银行损失部分进行补偿,解决了金融机构贷款出险的后顾之忧。德国、日本通过“股权+债权”模式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加上配套的担保与风险担保机制,一定程度上化解了银企信贷不对称的矛盾,缓解了金融机构的风险“忧虑”。

要保持政策定力,加强预调微调,确保金融支持措施真正落地生根。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一场长期攻坚战,需要保持政策的渐进性和连续性,逐一深化实施,切忌朝令夕改,扰乱市场预期。自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获批以来,泉州始终毫不动摇地坚守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这条主线,有力地促进了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一切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泉州对于政策的执着与坚守,即使是在2014—2016年金融“脱实向虚”的高潮期,制造业贷款也仍持续保持增长态势。2015—2019年间,政府每年均会印发当年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工作要点,并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疫情三年,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复工复产政策,保证了金融政策的持续性。当然,及时结合金融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及时进行政策预调微调也是十分必要的。例如,泉州针对2018年部分上市公司面临股权质押平仓、债券兑付等风险,及时出台了相关救助措施,稳定了市场情绪,支持龙头企业渡过了资本市场低迷期。

金融支持制造业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离不开金融的有效投入。当前,我国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期,制造业正在向价值链迈进,但先进制造业基础仍然较为薄弱,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仍面临不少短板:地方政府对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不清,系统且有侧重地推进政策落地的较少;对金融政策落实中的困难预计不充分,开拓精神和进取意识仍显不足;政府及各职能部门间仍“各自为战”,统筹协调不够;金融与产业结合尚不够紧密,部分金融支持政策不够“接地气”,如信保基金、应急周转金等产品使用率长期偏低等。因此,需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以增强制造业金融供给为主线,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有效满足制造强国建设的金融需求。

明确目标、锚定重点,切实规划好金融支持制造业加快发展蓝图。发达国家及国内先进地区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目标导向,结合地区产业发展规划,有的放矢地做好金融配套支持,才能真正将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落到实处。一方面,各地要制定清晰的产业发展目标及金融支持路径。进一步对现代产业体系目标进行细化分解,明确金融服务的目标及具体实施路径,实行分类归档、跟踪管理,引导金融机构精准发力,确保让融资需求的“回应声”高于企业的“呼声”。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金融支持政策的预调微调。主动顺应经济金融形势和政策变化,寻找政策的创新点和突破点。针对中国人民银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三支箭”要求,主动开展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股权融资支持工具的探索,及时跟踪相关政策进展,调整金融支持规划,引导金融机构寻找目标客户,推动相关政策及时落地见效。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打造差异化、特色化的金融服务供给体系。制造业面临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难和新兴产业发展不充分的“双重挑战”,金融支持不同产业时应当注意区分,确定差异化的金融支持政策。

第一,着力构建全生命周期融资体系。针对新兴产业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特点,匹配不同的融资产品,形成全生命周期融资服务体系。一是针对初创期、成长期企业资产不足、研发周期长等特点,坚持政策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通过产业引导基金领投带动社会资本跟投模式,以资本投入支撑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二是推进“投贷联动”升级扩面。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试点“投贷联動”,满足初创期、成长期新兴制造业企业对“股权+债权”融资模式的需求。三是对于进入盈利期的成长期、成熟期企业,鼓励主动加快上市进程。地方要主动探索与上交所、深交所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鼓励企业进行注册融资,并给予一定的配套奖励。四是推动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发展。抓住企业债券“直通车”政策机遇,争取更多的双创债、企业债、绿色债、项目收益债申报成功,对处于不同周期的新兴制造业企业进行支持。

第二,着力打造全产业链金融服务体系。对具有较强的集群式发展特征的制造业,要打造全产业链金融服务。一是鼓励金融机构设立“产业特色机构”。鼓励金融机构设立产业链金融专业部门或支行,将分散在不同部门的业务进行整合,进行集中化运作,根据不同产业特点,创新产品运用及产品组合,主动为企业做好参谋、搞好规划和融资指导。二是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鼓励金融机构在选取重点产业链核心及上下游企业的基础上,针对产业链依托核心企业、业务自偿、闭合运行特点,制定个性化金融服务方案及产品体系。探索产业链整体评级授信,强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授信共享,提高产业链金融服务水平。

统筹推进、强化联动,推动形成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针对当前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合力不足的实际,强化不同部门联动,全力构建配套完善、支撑有效、服务优良的制造业金融综合服务配套平台。一是注重数字化融资服务平台建设。将分散在不同部门的征信管理、外汇管理、不动产抵押登记及查询、转贷资金代办、金融案件处置等功能纳入统一的区域金融服务平台,打造政银企合作的“一体化交汇点”。稳步推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开展企业融资、技术评估、产学研转让等业务,打造“一站式”科技金融示范中心;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运用,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数字化、智能化金融科技综合服务。充分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来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探索建立与新经济、轻资产行业相适应的融资模式。二是创新“银政保担”合作模式。持续发展一批规模大、信誉好的政府背景担保公司,适度降低担保的准入门槛及收费标准,减少对被担保人的反担保要求。依托市级融资基金,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风险补偿资金池作用,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损失适当提高风险补偿比例。三是加大相关部门的协调力度。协调自然资源、建设等部门,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简化抵押物评估、交易、登记、处置流程,降低收费标准,探索进一步拓宽抵押物范围;协调环保部门加强对环保信息的共享,建立环保“白名单”发布机制,及时就高污染企业信贷风险进行预警;协调科技部门加大奖补力度,协助组建科技型企业融资评估专家团队,联合探索知识产权、专利權质押等新型融资方式。

强化督查、落实保障,确保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金融服务制造业涉及面广、参与主体众多、推进难度大,需要在保持政策定力的基础上,持之以恒地加以推进落实。因此,强化配套保障是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举措。一是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为保护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通过建立相应的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在金融改革中的失误和错误,鼓励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消除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在出台落实相关政策时的顾虑,形成积极进取、包容失败的改革文化。二是加强政策落地的评估和督导。结合各产业现状及企业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有效评估不同融资方式、不同金融要素投入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效率。同时,建立配套问责机制,对于政策推进不力的,领导小组及时进行督导问责。三是完善风险预警处置机制。跟踪监测信用违约风险、影子银行风险、产能过剩行业风险、企业互保联保风险等风险变化情况,关注环保政策、财政政策及外部冲击对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影响。建立健全风险企业帮扶处置机制,协调金融机构统一行动,避免盲目抽贷、压贷带来的信贷风险暴露。四是深化金融生态建设。加大司法执行力度,在充分保障金融机构知情权的基础上,依法加大从执行程序转入破产程序力度,切实维护金融债权;健全完善打击金融犯罪防范金融风险工作机制,实现对非法金融活动的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开展打击逃废债专项行动,加大对失信行为的联合惩戒力度,优化信用、司法环境;广泛开展以案释法等金融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培育群众金融风险意识、提高识别金融风险的能力。

(作者单位:中共泰州市委党校,中国人民银行泰州中心支行)

责任编辑:孙 爽

猜你喜欢
制造业融资金融
融资统计(5月24日~5月30日)
融资统计(5月17日~5月23日)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走向世界(2022年3期)2022-04-19 12:39:10
融资
房地产导刊(2020年8期)2020-09-11 07:47:40
融资
房地产导刊(2020年6期)2020-07-25 01:31:00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华人时刊(2019年15期)2019-11-26 00:55:50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金桥(2018年12期)2019-01-29 02:47:36
君唯康的金融梦
P2P金融解读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上海企业(2014年9期)2014-09-22 20:4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