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贵雅静
管理会计是与财务会计并行的两大会计理论,对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一些高校在推行管理会计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不少难题,需要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策略和措施来推动管理会计在高校的有效运用。
管理会计的全称为“成本管理会计”,主要运用经济增加值分析、本量利分析、平衡计分卡、生命周期分析等管理工具对企事业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和评价,为单位的经营决策提供支持。该理论最早由美国学者奎因斯坦在其著作《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中提出,后被引进我国,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得到了快速发展。2016年财政部发布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对管理会计的规范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提升高校财务治理水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之间进入更加深层次、多维度的竞争,内部管理软实力逐步成为竞争的重点之一。在会计管理中,财务会计又称为对外会计,主要职责是为外部的利益团体提供有效信息;管理会计又称为对内会计,主要职责是为内部管理机构提供有效信息,帮助其做出正确的决策。如果能够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二者融合在一起,既能够为学校管理机构的正确决策提供有效信息,还能够对高校会计体系的完善和高校综合竞争力的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效控制财务风险高校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财政拨款。提升高校的教学基础设施有助于提升科研和教学水平服务,其中就涉及到项目成本的管理工作。管理会计可以对高校的各类项目进行合理评估,结合学校的财务状况分析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和隐患,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控制风险和消除隐患的具体措施。因此,管理会计可以有效降低高校财务风险,消除财务隐患。
提升各部门工作效能绩效管理在管理会计中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高校可以利用管理会计对各院系进行绩效指标的确定,并且对各院系绩效指标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以及考评,以此来促进高校财务管理的公平性、合理性和完整性。在管理会计的实施方法中,主要包括关键指标考核法以及平衡积分卡考核法,通过这两种方法定期对各院系的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购置管理表以及预算决算表等信息进行检查,对上述表项中超出指标要求或者是预算的部分内容进行财务信息公开,使各部门都能够对公开的内容进行互相监督,以此来提升各部门的工作效能,规范工作程序。
管理意识淡薄当前大部分高校存在着“重教学、轻管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将较多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教学、科研等工作中,但是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远远不足。尤其是当前管理会计引入高校的时间较短,从管理层到财务人员对该项工作的认知均相对片面,财务工作重心依旧停留在传统的会计核算、会计报表等阶段,而对高校的资金使用效率、高校财务资金的风险监测等开展不足,限制了管理会计在高校的应用和推广。
业务素质有待提高随着会计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不再仅仅是会记账、会做报表等机械、重复的工作,更多地是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跨学科的知识储备和业务技能,能够利用数据和信息进行综合的预测和分析。但是高校财务人员结构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等问题。这些财务人员虽然具有丰富的会计核算经验,但是对当前先进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的掌握明显不足,已不能适应当前的业务需求,限制了管理会计在高校的推广和应用。
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虽然有些高校已经认识到了管理会计对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限制了管理会计的发展。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当前高校的财务管理体制依旧是传统的财务会计管理体制,只是进行传统的会计核算和数据分析,并没有赋予财务部门相关的管理职能,阻碍了管理会计的推广;二是由于管理会计引入高校的时间较短,导致管理会计与现行财务会计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高校对于管理会计的内涵及工作内容、评价方式等内容尚不清晰,导致管理会计在高校推广和应有的难度较大。
业财信息共享程度低管理会计的价值在于预测和决策,要更好地发挥其价值需要利用财务和业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但是当前各高校的业财融合程度普遍偏低,缺乏统一的信息中心,限制了管理会计职能的发挥。有关调查显示,虽然很多高校建立了网上综合服务大厅,将人事、教学、科研、财务、资产等各业务系统集成,但是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程度不足,没有实现真正的融合和共享。
在高校内部形成共识要发挥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必须使高校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正确认识管理会计的重要价值,进而在高校内部达成共识,为管理会计推广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首先,高校管理人员要积极转变思想,主动学习、领会管理会计的内涵和价值,积极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引入管理会计的工具和理念,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另外要结合学校培训等各种活动在全校教职工内部宣传管理会计的理念,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使管理会计更好地服务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
加强财务人员素质建设管理会计要求高校财务人员要从数据统计员转变为管理员,因此针对当前高校财务人员年龄偏大、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高校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升人员素质,以适应管理会计的需求。一是要对当前的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更新财务人员的理念和知识储备,同时可以组织财务人员去企业进行参观学习,通过实地考察更加直观地掌握管理会计的理念;另外,财务部门要不断地吸收新鲜血液,有针对性地招聘具有管理会计专业知识或者实践经历的员工,推动高校管理会计的发展。
推动业财数据共享融合在实践中管理会计需要大量的业务和财务数据作为支撑,因此高校必须要打破当前各部门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实现财务与业务数据的真正融合和共享。一方面高校要持续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搭建起一个包含财务、教学、科研、人事、学生管理、资产等业务在内的业财融合系统,并将内部控制机制嵌入到融合系统中,改变当前各部门信息不畅通、流程不清晰的问题;另一方面,为保证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的真正融合,在信息系统建设前要进行充分调研,制定统一的数据采集规范,确保数据信息可以在不同部门之间流转。
完善财务管理体制虽然管理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管理会计引入高校财务管理的时间较短,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案例均较少。因此,高校在引入管理会计的过程中,一是要根据高校资金和项目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与高校财务管理相适应的管理会计工作规范,厘清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明确管理会计的工作内容,保证管理会计在高校落实落细;二是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考核机制,通过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合理评价高校各部门管理会计的执行和落实情况,进而调动全校各部门参与管理会计改革的积极性,促进管理会计的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