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技术到位率,切实发挥技术稳玉米增大豆的作用,特制定本方案。
大豆品种要求。应选用耐荫、抗倒、耐密、熟期适宜、宜机收、高产的品种。黄淮海地区要突出花荚期耐旱、鼓粒期耐涝等特点,西北地区及南方地区要突出耐干旱等特点。
玉米品种要求。应选用株型紧凑、株高适中、熟期适宜、耐密、抗倒、宜机收的高产品种,黄淮海地区要突出耐高温、抗锈病等特点,西北地区要突出耐干旱、增产潜力大等特点,南方地区要突出耐苗涝、耐伏旱等特点。
综合考虑当地清种玉米大豆密度、整地情况、地形地貌、农机条件等因素,确定适宜的大豆带和玉米带的行数、带内行距、两个作物带间行距、株距。坚持4:2 行比配置为主、其他行比配置为辅,大豆玉米间距60~70 厘米,大豆行距30 厘米,玉米行距40 厘米。
充分保障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密度与净作相当,大豆密度达到净作70%以上。优先推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专用播种机,也可根据现有的播种机保有情况,参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指引》调整改造播种机,相应技术参数必须达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要求。大豆播深3~4 厘米、玉米播深4~5 厘米。粘性土壤,土壤墒情好的,宜浅播;沙性土壤,墒情差的,可适当增加播深。
大豆、玉米分别控制施肥,玉米要施足氮肥,大豆少施或不施氮肥;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单株施肥量与净作玉米单株施肥量相同,1 行玉米施肥量至少相当于净作玉米2 行的施肥量。
增施有机肥料作为基肥,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鼓励接种大豆根瘤菌。相对净作不增加施肥作业环节和工作量,实现播种施肥一体化,有条件的地方尽量选用缓释肥或控释肥。
玉米按当地常年玉米产量和每产100 公斤籽粒需氮2.5~3 公斤氮计算施氮量,可一次性作种肥施用,也可种肥+穗肥两次施用,选用高氮缓控释肥(含氮量≥25%)作种肥,带状间作追肥建议选用尿素在玉米行间施用,带状套作追肥建议选用高氮复合肥在玉米大豆行间离玉米植株25 厘米处施用。切忌对玉米大豆采用同一滴灌系统施氮肥,杜绝玉米追肥时全田撒施氮肥。
大豆高肥力田块不施氮肥,中低肥力田块少量施用氮肥;在初花期根据长势亩追施尿素。为了提高粒重,可在玉米大豆灌浆结实期补充叶面肥。
对于水肥条件好、株型高大的玉米品种,在7~10 片展开叶时喷施健壮素、胺鲜·乙烯利等控制株高。对肥水条件好、有旺长趋势的大豆,在分枝期(4~5 片复叶)至初花期用5%的烯效唑可湿性粉剂兑水喷施茎叶控旺。采用植保无人机、高地隙喷杆喷雾机或背负式喷雾器喷施。严格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的推荐浓度和时期施用,不漏喷、重喷。喷后6 小时内遇雨,可在雨后酌情减量重喷。
根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害发生特点,在做好播种期预防工作的基础上,加强田间病虫调查监测,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做到及时发现、适时防治。尽可能协调采用农艺、物理、生物、化学等有效技术措施,进行技术集成,总体上采取“一施多治、轻简高效”的田间防控策略。
播种期防治:选择使用抗性品种。针对当地主要根部病虫害(根腐病、胞囊线虫、地下害虫等),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处理,防控根部和苗期病虫害。
生长前期防治:出苗至分枝(喇叭口)期,根据当地病虫发生动态监测情况,重点针对叶部病虫害和粉虱、蚜虫等刺吸害虫开展病虫防治。有条件可设置杀灯光、性诱捕器、释放寄生蜂等防治各类害虫。
生长中后期防治:大豆结荚—鼓粒期和玉米大喇叭口—抽雄期是防治大豆、玉米病虫危害的最重要时期,应针对当地主要荚(穗)部病虫危害,采用广谱、高效、低毒杀虫剂和针对性杀菌剂等进行统一防治。
田间施药尽可能采用机械喷药或无人机、固定翼飞机航化作业。实施规模化统防统治。
杂草防治应该遵循“化学措施为主,其他措施为辅,土壤封闭为主,茎叶喷施为辅,科学施药,安全高效,因地制宜,节本增收”的原则。化学除草优先选择芽前土壤封闭除草剂,减轻苗后除草压力,苗后定向除草要注重治早、治小,抓住杂草防除关键期用药。严禁选用对玉米或大豆有残留危害的除草剂。
封闭除草:在播后芽前土壤墒情适宜的条件下,播种后2 日内选择无风时段喷施,选用精异丙甲草胺(或二甲戊灵)等+唑嘧磺草胺(或噻吩磺隆)等兑水喷雾。
茎叶除草:在玉米3-5 叶期,大豆2-3 片复叶期,杂草2-5 叶期,选择禾豆兼用型除草剂如噻吩磺隆、灭草松等喷雾。也可分别选用大豆、玉米登记的除草剂分别施药,可采用双系统分带喷雾机隔离分带喷雾;也可采用喷杆喷雾机或背负式喷雾器,加装定向喷头和隔离罩,分别对着大豆带或玉米带喷药,喷头离地高度以喷药雾滴不超出大豆带或玉米带为准,严禁药滴超出大豆带或玉米带,喷雾需在无风的条件进行。
用药量和喷液量参照产品使用说明,并按照玉米、大豆实际占地面积计算。
大豆适宜机收的时间在完熟期,豆荚和籽粒均呈现出品种固有色泽,植株变黄褐色,用手摇动植株会发出清脆响声。玉米适宜收获期在完熟期,苞叶变黄,籽粒脱水变硬、乳线消失,籽粒呈现出品种固有色泽。玉米先收的,选用割台宽度小于大豆带之间宽度10~20 厘米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在大豆带之间进行果穗或籽粒收获,大豆采用当地的大豆联合收获机或经过改造的稻麦联合收获机适时收获。大豆先收的,可选用割台宽度小于玉米带之间宽度10~20 厘米的大豆联合收获机或经过改造的稻麦联合收获机在玉米带之间收获大豆,玉米采用当地玉米联合收获机进行果穗或籽粒收获。大豆玉米同时收获的,可选用当地大豆、玉米收获机一前一后进行收获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