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静
中产协水刺分会会长张芸认为,“未来几年水刺非织造布产量增速将呈现放缓趋势,而产能过剩的局面將会在较长时间内一直持续。正是因为企业面临挑战,我们也看到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成为主流选择。向内求提质增效,挖掘存量空间,向外求协同发展,开拓新增市场,是接下来行业企业的重要课题。”
TAweekly:当前行业有怎样的发展机遇?二十大报告对分会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张芸:我国非织造材料工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水刺技术属于非织造材料行业的新兴技术。经过十几年的持续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水刺非织造布产量最大的生产国。
如何由水刺非织造布大国向强国迈进,二十大报告为水刺行业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一是行业要推进产品创新,丰富品种、品类,提升品质、品牌;二是要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有序推动行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使产能结构持续优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是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机遇和成长空间,不断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产业工人队伍。
二十大精神对水刺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指引:一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我国水刺非织造布行业产能过快增长,行业要立足于消化现有产能,充分利用现有产能,推动形成内外协同的市场循环,将产业发展融入国家战略,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水刺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浙江省,企业数量约占总量的30%,产能占全国的50%左右,作为在水刺行业历经26年,担任着全国水刺分会及浙江省行业协会工作的老兵,“编织人生”令我对行业充满热忱和感恩,我有责任有信心在带动区域行业发展的同时,推动整个行业平稳、健康、均衡、协调发展。
二是“专精特新”是企业实现创新发展的“指路明灯”。水刺行业要不断夯实制造基础,引入更多的创新要素提升产品附加值,提升各生产工序效率,跨界创新,在与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绿色经济等新领域交融中打造未来产业,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推动数字化和绿色低碳化协同发展。行业要积极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建设,通过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实现生产、经营的精细化管理,加强企业研发管理、质量管理、能耗管理,降低成本、改善质量,提高运营效率,构建绿色供应链体系,创建绿色工厂。
TAweekly:2022年水刺非织造布行业呈现出怎样的发展特点?分会做了哪些工作?
张芸:近十年水刺行业依靠成熟的产业配套和巨大内需市场进入高速发展通道,特别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引发口罩、医用防护服和消毒湿巾等防疫物资需求爆发式增长,水刺非织造布行业积极投入防疫物资保供工作中,行业的生产、销售收入和出口屡创新高,行业盈利能力大幅改善。2021年下半年以来,防疫物资需求带来的行情逐渐消退,新的需求增长点尚未生成,国内水刺非织造布市场严重供大于求,竞争急速加剧,水刺设备投资热度逐渐冷却,生产、收入和出口的增速明显放缓,盈利能力回归正常水平,要素成本、产能和市场需求等方面的压力开始显现,2022年水刺行业开始进入深度调整期。
2022年,新冠疫情防控对水刺分会的各项工作开展造成了影响,在中产协领导的关心和各位同仁的大力支持下,分会积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把引领行业技术进步作为内在要求,加强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及时了解企业的需求,深入开展调研;二是参与各类法规和标准制定,促进行业发展;三是推动绿色制造相关工作,根据行业特点组织开展绿色工厂的培育工作,以及《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标准的制定工作;四是发布季度《行业通讯》,努力为会员提供更加快捷、便利的信息指南服务。
2022年4月,水刺分会在线上召开了五届一次副会长工作会议,会上面对当前行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给出了多项建议,提振了行业信心。
TAweekly:展望2023,分会将做怎样的规划?
张芸:经过2020年的高速增长、2021年的高位运行,2022年行业已进入深度调整通道,未来几年水刺非织造布产量增速将呈现放缓趋势,而产能过剩的局面将会在较长时间内一直持续。正是因为企业面临挑战,我们也看到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成为主流选择。向内求提质增效,挖掘存量空间,向外求协同发展,开拓新增市场,是接下来行业企业的重要课题。
水刺分会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未来将在以下方面重点开展工作:
一是为科技成果转化不断赋能。协同会员单位加强在水刺非织造布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调整产业结构及产品多元化格局,根据水刺非织造布的生产与应用特点,加大拓展应用领域和市场推广,培育水刺非织造布规模化应用市场;
二是推动智能制造助力降耗提效。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标志的智能制造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已成为各国占领制造技术制高点的重点领域,对于我国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产生重要作用,我们将协同会员单位向自学习、自适应、自控制的新一代智能制造进军,推动行业向工业4.0迈进;
三是推动企业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协助会员单位开发应用更多环境友好的技术产品,推动行业低碳节能,提高产品绿色生命周期,协会将牵头创建平台,企业也要积极跟上,主动融入,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绿色发展之路;
四是不断完善行业标准规范。加快行业关键急需标准制定和验证,促进行业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完善,并积极探索其应用的创新方法与思路;
五是以上海东方国创中心为桥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利用国创中心作为链接学术和产业的重要纽带,依托专家技术团队为理事会及会员单位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带动更多行业技术革新和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