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秀 吴治敏 肖佳敏 赵安芬 王艳 陶文兰 杜凌
癌症是全世界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世界公共卫生问题。据全球肿瘤流行病学统计,2018年全球新增癌症病例1810万例,约970万例癌症患者死亡[1]。妇科癌症作为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死亡率逐年上升[2]。目前,手术、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等综合性治疗已成为癌症治疗的主要方式。其中化学治疗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化学治疗是指采用药物针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段,一般采用静脉给药,也可通过口服、肌内注射、动脉、胸腹腔以及鞘内等途径给药,达到治疗疾病为目的一种全身性治疗手段。有研究报道焦虑、抑郁是肿瘤化疗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障碍。谈癌色变及化疗过程中的毒副作用给患者带来紧张、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同时身心受创、社会功能减退、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下降,从而影响了治疗依从性和医患关系[3-4]。近代肿瘤学已基本达成共识,认为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比生存期、死亡率更能代表患者治愈效果和康复情况[5]。而认知-信念-行为循环干预模式(IKAP循环模式)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健康教育模式,能帮助患者健康行为信念,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本研究将IKAP循环模式应用于妇科日间病房化疗患者的护理中,探讨对患者负性情绪与遵医行为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日间病房收治的76例妇科肿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妇科恶性肿瘤病理报告符合化疗标准的患者。WBC≥3.5×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5×109/L,血小板≥80×109/L,肝肾功能正常;化疗周期21 d,经过4~8个疗程;患者≥18岁;既往无心理疾病史。排除条件:小学文化程度以下;语言表达及交流障碍;化疗期间因并发症延迟治疗的患者。将2020年1月—2020年6月在妇科日间病房妇科肿瘤化疗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将2020年7月—2021年1月在妇科日间病房的38例妇科肿瘤化疗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中年龄21~67岁,平均46.9±8.7岁;疾病类型:宫颈癌8例,卵巢癌20例,子宫内膜癌4例,滋养细胞肿瘤4例,其他癌症2例。观察组中年龄20~65岁,平均46.1±9.3岁;宫颈癌9例,卵巢癌18例,子宫内膜癌3例,滋养细胞肿瘤5例,其他癌症3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文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编号为(B)KY202296,且患者本人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和住院期间口宣教给予患者及家属讲解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饮食指导及各种管道维护知识;出院指导主要由医生在出院诊断证明书上注明化疗用药方案和疗程频次,计算出下次化疗时间及出院后监测血常规、肝肾功等内容的诊断证明书作为宣教内容。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IKAP模式。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IKAP循环干预模式内容
(1)遵医行为:采用全面评估药物及非药物治疗依从性的调查表[6]。采用4级评分法,Ⅰ级完全依从:主动遵医嘱按时用药,规范自身日常行为,定期复查相关身体指标,按时返院化疗;Ⅱ级部分依从:在医护人员指导下遵医嘱用药,规范日常行为,在医护人员的提醒下按时复查相关身体指标,按时返院化疗;Ⅲ级依从性差:出现忘记疗程化疗时间及复查血常规、肝肾功等身体指标情况,日常行为难以规范;Ⅳ级不依从:拒绝用药,不按时到院复查,甚至出现不安全日常行为。
(2)情绪状态:参考Zung编制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7],两量表各有20个项目。计分方法为:各个条目分值累计得总粗分,乘以1.25后,取整数为标准分。SAS以标准分50为分解值,≥50分认为存在焦虑情绪。焦虑状态分级:50~59分为轻度,60~69分中度,≥70分为重度。SDS以53分标准分为分解值,≥53分认为存在抑郁情绪。抑郁状态分级:53~62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73分为重度。分值与焦虑抑郁程度呈负相关。
(3)满意度:患者住院满意度以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评估[8],分值19~95分,85~95分非常满意,70~84分较为满意,19~69分不满意。
应用 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用Wilcoxon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采取IKAP循环干预模式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程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化疗后依从程度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院时,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
采取IKAP循环干预模式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2020年癌症新发患者可达到2000万例,成为全球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生物医学和免疫学的研究发现,癌症发病率、年轻化及死亡率逐年升高趋势。化疗是妇科肿瘤患者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由于肿瘤本身和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在治疗过程中导致患者出现活动无耐受力、虚弱、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失去兴趣、营养不良等表现。肿瘤患者得知自我所患疾病后可出现不同程度抑郁、焦虑、烦躁等心理。加之化疗过程中毒副作用刺激,患者出现睡眠障碍、胃肠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等表现,加重患者抑郁状态,甚至有可能拒绝接受医务人员提供的护理和治疗。因此癌症患者生命安全、躯体完整性、家庭稳定性和社会支持性在治疗过程中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化疗作为癌症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达到治疗效果的同时其毒副反应加重了患者躯体、心理、社会人际关系的创伤。
本研究主要从信息、知识、观念、行为方面给予干预。①信息。院前IKAP化疗组医护人员用专业知识与和蔼可亲态度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交流,查阅患者病历详情,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生活环境、受教育程度、饮食习惯、疾病阶段及个人爱好。化疗全程给患者提供海绵、皮套材质具有温暖肢体功能的舒适输液座椅或床位,从温暖患者肢体达到温暖患者身心。增加治疗舒适度和满意度。②知识。运用健康知识手册、定期专家教授知识讲座、视频宣教、一对一面对面指导等方式向患者和家属讲解疾病的病因、发展及治疗过程,化疗原理、并发症、饮食等相关知识,缓解其焦虑等负性情绪。根据患者具体疾病、体质制订个性化的饮食方案。IKAP化疗组医护人员及时告知治疗方案,让患者清楚掌握化疗药物名称、剂量、用药时间及途径(如静脉滴注、腹腔灌注、肌内注射、静脉推注)以及并发症的预防管理。提高了患者用药安全系数和自我管理意识,同时提高治疗依从性。③观念。在医生指导下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化疗的意义;癌症治疗的意义是活下去,鼓励患者释放情感,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女性患者对自我形象要求较高,告知患者化疗导致的皮肤变化及脱发等现象都是暂时性的。向患者和家属阐释化疗过程中药物导致患者身心疲惫、不明原因的全身不适,焦虑不安、失眠多疑等症状都是化疗患者必经之过程,需要家属鼓励支持采用健康行为方式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有研究显示医护人员提供有效支持性照护,可帮助其改善生活质量,降低焦虑抑郁情绪[9]。IKAP健康教育的目的首先形成健康理念,帮助患者增强自身疾病康复信心;及时关注患者心理、生理变化、减少或者消除其负性情绪,持续维持其良好心理状态,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使其保持愉悦舒畅心情。④行为。将年龄、疾病、生活环境、文化教育、性格爱好相似有共同语言的群体安排在临近床位,实施同伴教育[10],一起分享信息;学会倾听与解释,给予充分情感支持,借助新老患者同伴教育,分享成功案例,让患者产生共鸣;利用情感支持体系,调动患者社会支持系统,凭借家属和朋友的关爱帮助提高患者身心适应力,带动患者主动康复。治疗间歇期借助网络微信平台作为沟通桥梁为患者随时解答疑惑。切实执行“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精髓;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参加适当体育锻炼,有利于释放情绪强身健体。让患者生病期间保持日常爱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转移其注意力、提高自我价值[11]。
有研究表明[12-14],IKAP模式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有效干预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良好的IKAP健康模式提高了化疗患者治疗依从性,使其焦虑、抑郁情绪程度得到缓解,提高了患者和家属的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提高了有利缓解护患矛盾,和谐医患关系。随着现代医疗体系的发展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作为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有效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身体机能,增强患者信任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从而促进临床治疗取得更好的效果。本研究存在纳入样本量较少的缺点,需在以后的研究中加大样本量,扩大研究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