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燕 谭仕红 黄燕飞
消化道疾病发病率随着我国近年来饮食结果和生活环境的改变而呈逐年升高态势,以胃、肠炎症,食管癌、胃肠癌等消化道癌症为主,对人们身体健康有巨大影响[1-3]。影像学、血液学等常规检查虽然具有一定辅助诊断效能,但无法对病灶进行直观观察,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4-5]。医疗技术的发展推动着医疗设备的革新,喉镜、胃镜、肠镜等消化镜检设备已被广泛应用于消化道疾病的检查,以其图像清晰、观察直观等特点受到医疗工作者的欢迎[6]。然而,消化内镜检查患者在受检前需要进行较长时间肠道准备,且部分检查项目需在麻醉基础上进行,加之属于侵入性检查,患者在受检前多存在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不利于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7]。因此在受检前通过合理宣教缓解患者不良心理,对提高检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Teach-back教学是指受教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施教内容进行复述,确保受教者正确掌握施教内容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8],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宣教工作中,且反馈效果良好[9-10]。情绪ABC理论是心理学家Ellis提出的一种心理疗法,理论认为个体负性情绪主要是对应激源的错误认知,即患者对疾病及其检查、治疗方法认知不够全面,从而影响其治疗依从性和心理状态[11]。本研究以Teach-back健康教育结合情绪ABC理论为宣教方式,应用于消化道内镜检查护理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宣教效果,报告如下。
选择医院2020年3月1日—2021年2月28日在医院行内镜检查的51例患者为对照组,2021年3月1日—2022年2月28日在医院行内镜检查的51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男24例,女27例;年龄18~62岁,平均48.95±8.43岁;小学及以下学历8例,初、高中学历29例,大专及以上学历14例;胃镜检查31例,肠镜检查13例,小肠镜检查7例。观察组患者男25例,女26例;年龄19~63岁,平均49.32±8.65岁;小学及以下学历9例,初、高中学历29例,大专及以上学历13例;胃镜检查31例,肠镜检查14例,小肠镜检查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镜检项目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纳入条件:年龄18~65周岁;各项指征满足消化内镜检查标准[12];非急诊患者;具有良好沟通、理解能力;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同意。
(2)排除条件:合并凝血及呼吸功能疾病,合并严重心脏疾病,合并精神类疾病;妊娠或哺乳期患者;资料不全、中途脱落患者。
两组患者接诊后根据检查项目不同,登记并填写对应预约单。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以口头宣教为主,传单宣教为辅。宣教内容包括镜检前饮食主要事项、镜检辅助药物服药方法、镜检过程中配合要点、镜检后注意事项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Teach-back健康教育结合情绪ABC理论的心理干预,具体方法及步骤如下:
1.3.1 成立健康教育小组 健康教育小组(以下简称“小组”)以护士长为组长,科室责任护士(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或3年以上科室工作经验)5名、主治医师1名为组员。护士长负责项目的组织与管理工作,责任护士负责具体实施,医生负责镜检工作的操作与指导。组员在正式开展护理工作前均接受心理、护理、镜检专业知识等相关领域系统培训,并充分熟悉并掌握情绪ABC理论及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经考核合格后参与本研究。小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需保持友善态度,声音轻柔,用语需通俗易懂,所提问题以开放性问题为主,讲解时避免不耐烦表现,确保患者对于关键信息的理解与掌握。
1.3.2 Teach-back健康教育 ①预约当天,小组成员根据患者检查项目的不同,结合图文作针对性知识宣教。对镜检必要性、肠道准备重要性、肠道准备具体方法、检查中配合要点、检查后饮食结构等相关健康知识做详细讲解。讲解后采用Teachback教学模式进行提问,让患者对讲解内容进行复述,当患者复述内容或对知识点的理解出现偏差时,小组成员详细解释,予以纠正,而后再次以Teachback教学模式进行提问,直至患者对宣教内容完全了解并掌握。②镜检当天,询问患者肠道准备情况,并采用Teach-back教学模式再次提问,要求患者进行复述,其目的是证实患者肠道准备是否合规且完善,了解患者对检查中、检查后的相关知识要点是否仍然掌握,复述出现偏差时,小组成员再次给予宣教与纠正,直到患者复述正确,并对相关知识完全掌握。③镜检后,采用Teach-back教学模式再次对镜检后注意事项向患者进行提问,复述正确后叮嘱患者出现后期不良反及时就医。
1.3.3 情绪ABC理论 镜检前1 d,小组成员以情绪ABC理论为基础为患者行一对一健康教育,地点为本科室会议室,健康教育时间控制在25~30min。A为诱发性事件,本研究中的诱发性事件即消化内镜检查。小组成员向患者详细介绍受检项目的具体检查步骤及其对疾病诊断的重要意义,让患者了解镜检的基本过程并纠正错误认知,以提高配合度。告知镜检中、镜检后可能常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并消除患者对侵入性检查的恐惧心理,以达到缓解情绪,提高依从性的目的。B为个体在体验A后因其自身认知结构及特点而形成对A的看法、解析与评价。小组成员通过沟通询问,了解患者对消化内镜检查的主观看法,经分析后进行评价,纠正患者错误观点及理念,帮助患者避免或克服不良情绪,引导正确认知态度。C为情绪及反应,即基于A,在B的积极诱导下,最终个体行为及情绪的结果。小组成员引导患者想象消化内镜检查过程、模拟体验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情绪变化,引导患者讲述自身真实感受,宣泄不良情绪,小组成员对不良情绪予以针对性疏导,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检查。
(1)心理状态评分:于护理前(预约时)及护理后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13]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分。量表包括焦虑、抑郁两个维度,各7个评价项目,采用Likert 4 级评分(0~3分)。得分越高表示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该量表中焦虑亚量表和抑郁亚量表Cronbach’sα系数均为0.806,总体 Cronbach’sα系数为 0.879。
(2)健康知识知晓度:于护理前(预约时)及护理后采用医院自制“健康知识知晓调查表”对患者健康知识进行调查。调查范围包括:肠道准备相关知识、镜检相关知识、不良反应情况及应对知识、相关饮食/运动/药物知识、心理状态对镜检的影响,共5个维度20个项目,总分值0~100分。调查结果分为知晓程度高(>80分)、知晓程度中(60~79分)、知晓程度低(<60分),健康知识知晓度以知晓率表示,知晓率=(知晓度高+知晓度低)/总例数×100%。该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797。
(3)术中应激反应指标:术中应激反应指标包括舒张压(DBP)、收缩压(SPB)和肾上腺素(E)。DBP和SPB由小组成员于术中检测并记录;E由检验科工作人员于术中抽取患者静脉血后运用酶联免疫法严格按照检验科操作规程进行检测。
(4)镜检舒适度:于干预护理后采用医院自制“消化内镜检查舒适度调查表”对患者镜检舒适度进行调查,调查范围包括患者心理感受和身体感受2个维度共10个条目。调查结果包括:无不适(身体无异样,心理感受平稳)、轻微不适(存在轻微担忧,存在轻微恶性、呕吐等身体反应)、一般不适(术中存在焦虑、担忧情况,存在呕吐、恶性、腹痛等身体反应,但在耐受范围)、严重不适(患者焦虑、恐惧情绪严重,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该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735。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计算,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比较行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护理后,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度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度比较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降低,组间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HADS评分比较(分)
健康教育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术中各项应激反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各项术中应激指标比较
健康教育护理后,观察组镜检舒适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镜检舒适程度比较
微创和可视技术是现代医疗的主要构成部分,无论在检查和治疗中均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而内镜正是微创与可视技术的结合[14]。由于消化系统疾病在临床诊断中存在一定难度,而内镜检查以其微创、可视的特点,能在较为安全的前提下对消化道状态进行适时可视化检查,还能通过内镜获取病灶及其周围活体组织,为疾病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已成为消化道疾病的主要检查方式[15]。为避免内镜检查视野受阻,胃镜、肠镜等消化内镜检查对胃肠道清洁度有较高要求,需要患者在检查前期配合做好胃肠道准备,另外该检查方式属于侵入性检查,会导致患者紧张,心理负担严重。如果患者缺乏相关健康知识,易造成肠道准备工作不足,并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对检查舒适度和检测结果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疾病诊断。因此促进健康信息有效传递、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是消化内镜护理的重点。
Teach-back健康教育以患者为中心,是通过不断复述、反馈来确保患者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一种宣教模式。Scott等[16]表示,该模式在国外社区、病房、养老机构等场所均有应用,其服务对象涵盖孕产妇、慢性病患者、手术患者等不同人群,被美国联合委员会、国家质量论坛等多个机构所认可,有利于患者健康行为的管理。刘小颖等[17]将Teach-back健康教育应用于子宫肌瘤术后患者的护理中,提升了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水平和生活水平,印证了Teach-back模式在健康教育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情绪ABC理论把事件分为A、B、C,B是引发后果C的直接原因,A是诱发后果C的间接原因,而B是个体对A的认识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说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形成与事件本身无直接联系,是由患者原因而导致。陈志勇等[18]用情绪ABC理念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患者SDS、SAS及应激水平均有改善,说明情绪ABC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具有效果。由此可见,Teach-back健康教育和情绪ABC理论在护理干预中均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基于此,本研究将Teach-back健康教育和情绪ABC理论联合应用于消化道镜检患者护理中,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与李承燕等[19]相关研究结果较为相似,说明该护理方式对提升患者健康知识知晓度具有明显作用。分析原因可能在于,小组成员在健康教育中采用Teach-back教学模式进行提问、患者通过复述方式对宣教信息进行反馈,小组成员针对患者未能理解的知识点进行再次强调,通过往复循环,直到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完全掌握,该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填鸭式教育的缺点,小组成员在教育患者的同时还能引导患者主动学习,加强其对健康知识的理解,最终提升了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研究还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和术中应激反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说明该护理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不良心理,优化术中血压、肾上腺素等应激指标,这与康玉玲等[20]相关研究结果存在较高相似性。究其原因为,患者在情绪ABC理论的心理干预下,小组成员通过讲述镜检过程及可能遇到的不适让患者对镜检事件有充分了解;而后倾听患者对镜检的主观看法,分析其心理状态,患者的正确认知态度得到了引导;在想象镜检过程中体验镜检感受,可有效降低了患者对未知的恐惧,并对镜检体验和不良反应有了充分心理准备,从而起到缓解焦虑、忧郁等不良情绪、改善心理状态的目的。而术中应激水平的改善是因为患者在Teach-back健康教育下对镜检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明显提升,在情绪ABC理论的心理干预下打破了心理障碍,因此患者熟悉镜检基本流程,并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能沉重应对,从而缓解了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最终优化了术中血压及肾上腺素相关指标。观察组镜检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患者健康知识知获得提升,并且心里不良反应获得缓解,这让患者身心获得放松,也对镜检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降低了检查难度和二次检查风险,因此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均获得了良好体验,最终导致镜检舒适度提升。
综上所述,Teach-back健康教育结合情绪ABC理论在消化内镜检查护理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在提升患者镜检相关知识度的同时,明显改善了患者心理水平和术中应激指标,对提升患者镜检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受样本量、受试群体与其他医院或研究机构存在差异化等因素影响,研究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足,今后将扩大受试群体选择面,增加样本多样性,以对研究数据进行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