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以“五新”为发力点

2023-05-22 05:31周军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办学高质量民族

周军

(西藏大学教育学院 西藏拉萨 850000)

一、引言

教育作为强国之基、立国之本,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在新的历史时期,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教育发展新变化、新需求的客观要求,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谋划教育工作的根本指针。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推动各级教育高水平高质量等战略性任务。这不仅是党中央对我国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还是我国教育今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高质量发展首先在经济领域提出,并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形态,是对发展方式和目标上的重大调整和更高追求,是确定经济发展思路和采取具体措施的根本遵循。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我国发展的新理念,为解决“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提供了明确答案。2022 年,党的二十大对高质量发展作出战略部署,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已由经济领域逐步延伸到教育等其他领域,成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新目标和新要求。高等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制高点,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结合点。在经济发展不断向高质量发展形态迈进的进程中,高等教育也必须随之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并作为发展主线,这是因为经济的新发展形势、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使命、新需求、新任务、新要求[1]。高等教育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在由规模发展到质量提升的转变过程中,必须科学把握大势、善于借势、善于扬势,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2]。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这既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的客观需求,又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然之举。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就是要从注重“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这主要是由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所决定的。截至2021 年,我国共有各类高校3012 所,在校大学生达4430 万人,毛入学率达57.8%,接受高等教育人口达到2.4 亿,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已由精英化到大众化再到普及化阶段[3]。值得高度重视的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其他高等教育强国在多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尤其在发展质量上差距明显。因此,全面提升高等教育发展质量,是使我国高等教育不仅大而且强的重要任务[4]。高质量发展将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更好发展,减小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的差距,并将带动我国教育整体高质量发展。

对民族地区高等教育而言,高质量发展不仅能提升高校的办学水平,还能够帮助高校获得更多的外部支持,并激发出高校内部的发展潜力,可以提升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地位,并能够在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民族地区高等教育要顺应时代发展的历史潮流,主动承担起培养高素质人才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将推进高质量发展作为办学方向,在带动民族地区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和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和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文献回顾

高质量发展既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又是学界关注的焦点。深入研究高质量发展对指导我国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国内已有部分学者对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相关研究。由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新名词,不同学者站在不同视角对其内涵进行了阐释。有学者将其归纳为以提高质量为导向、以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为基础、旨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能力提升的高等教育发展理念和方式[5]。也有学者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反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体现出投入少、成本低、效率高以及效益好的发展[6]。关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有学者从要素论出发,提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就是高等教育内外部要素最优化的过程[7]。也有学者认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将高质量发展这一理念渗透到教学、科研以及服务等各类活动之中,获得较为平衡且充分的发展[8]。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系统性工程,是高等教育体系构筑的发展形态。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是建设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突破点,具有鲜明的方向性、超前的引领性、协同的高效性、强劲的创新性、显著的公平性和高度的开放性等本质特征,对于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9]。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将通过构建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科技创新体系、教师发展体系和产教融合体系等作为载体的教育体系来助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10]。当前,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成为推动彼此发展的动力,尤其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从学生学习、教师发展、教育治理等方面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11]。在发展目标上,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充分实现人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平衡与协调,并存在着发展逻辑的选择。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旨在凸显聚焦性、认同性、内生性以及长远性的本真要义,要遵循规模效应与范围效应并重、速度与效益并行、权力与合意共创的价值旨趣,将高质量的“内生性”“长远性”等特征共嵌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过程中,可以从精神、制度和经济三个维度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框架[12]。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随着赖以生存的制度、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开拓适应新发展格局的开放合作局面,提升高等教育的核心竞争力[13]。

总体来看,当前关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研究均认同高质量发展对高等教育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并系统阐释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本质、作用等,甚至还构建了相关评价标准。如已有学者从要素、能力和功能3 个维度,构建了涵盖高等教育数量规模、质量水平、经费投入、师资投入、基础设施、知识生产、人才培养、入学机会、研发条件、人力资本、创新成就等11 个方面、43 项指标的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量表[14]。但该标准却忽略了一些指标体系之外、无法测度的,但却会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如历史条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人口构成等,尚有诸多不足之处。另外,大多数相关研究以理论研究为主,还缺少基于实践框架的实证性研究,从而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留下了较大空间。还有,虽然当前有关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研究的成果比较丰硕,但主要集中在课程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面,缺少对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比较全面和深入的思考。

三、我国民族地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及面临的问题

(一)民族地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族地区已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据统计,广西、新疆、内蒙古、宁夏和西藏五个主要民族地区共有各类高校294 所,已培养出大批高素质人才,为我国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受地域环境、历史条件和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其他地区相比,我国民族地区高等教育无论在发展规模上还是在发展质量上都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不仅是改变民族地区高等教育落后面貌的应然之举,还是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能帮助民族地区高校激发出办学活力、提升创新能力和增强核心竞争力。

1.激发高校办学活力的需要。办学活力不仅是高校发展的动力源泉,还是高校精神面貌的展现。高质量发展通过优化顶层政策设计和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可以激发出民族地区高校的办学活力。一是通过优化顶层政策设计,能够对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谋篇布局、战略规划和政策引导,并做到统一理念、整合资源和协同合作,形成区域高校发展的合力。二是通过完善组织管理体系,能够帮助民族地区高校找准办学活力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转变行政管理职能、强化综合服务协调和监督评价等功能。

2.提升高校创新能力的需要。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高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责无旁贷。高质量发展将高校创新与国家创新紧密联系在一起,使高校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发展能够帮助民族地区高校将创新能力建设提上高校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并通过营造高校创新能力建设的有利环境、加强高校创新体系的平台建设、加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构建创新实践平台、提升成果转化能力等方面来构建创新能力体系[15],并不断寻求新突破和取得新成就。

3.增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在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高校,都会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竞争压力。因此,高校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尤其是核心竞争力,这是所有高校都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高校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复杂和多元的系统,包括多个层面,既不是个别因素之间的简单组合,也不是影响高校竞争力的所有要素的集合,而是一个由构成高校核心要素整合而成的有机整体[16]。一方面,高质量发展通过为高校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更好的发展平台,帮助高校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高校教师队伍当中,并通过帮助高校整合和创新各种知识、资源和能力,不断适应外界环境变化,从而使自身获得持续竞争的能力[17]。增强核心竞争力不仅有利于民族地区高校提高对各种资源的配置与整合能力,还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提升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民族地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由于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民族地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定不会一帆风顺,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办学理念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和办学经费不足是阻碍民族地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

1.办学理念偏差的问题。理念是一个哲学名词,属于哲学范畴。《辞海》对理念的解释是: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理念是形成于人脑中的意识或价值观,具有显著的精神特征,发挥理想支撑和精神动力作用,会直接反映在人的思维方式和行动当中。办学理念对大学来说,起着灵魂和统帅作用。办学理念是人们对大学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以及所持教育观念或哲学观念,它是建立在对教育规律和时代特征深刻认识基础之上的[18]。纵观世界著名高校,之所以能够取得辉煌成就无一不与其定位准确的、严谨的、特色鲜明的办学理念有关。对大学而言,办学理念是一所大学的价值根基,是大学不断前进的思想引领,也是大学实现治理现代化的内在支撑[19]。大学的办学宗旨、办学目标、校训、校风等都是办学理念的延伸和具体化,会影响到高校发展的方向、路径和结果。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之所以发展质量不高,与办学理念模糊、不成熟和出现偏差等问题直接相关,民族地区高等教育概莫能外。如部分高校缺少对诸如“办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办好大学”等方面的深层次思考,在办学过程中会出现错误的办学倾向和非理性化的办学行为。由于办学理念的问题,部分民族地区高校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很好抓住发展的关键“变量”,影响了发展的方向。

2.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对民族地区大多数高校而言,师资力量薄弱一直是学校的“软肋”,尤其是优秀杰出教师数量不足成为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一是由于大多数民族地区高校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还比较差,各种待遇还不太高,很难直接引进高水平人才。虽然许多高校都出台了直接引进或柔性挂职等优惠政策来吸引高水平人才,但优惠的力度还不是很大,也难以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很难引进高水平人才。另外,在一些边疆民族地区,如新疆和西藏地区的部分高校,每年都会接受一定数量的教师援助,能短期解决部分学科教师紧缺的情况。但绝大多数教师在受援高校的时间不超过一年,且援助结束后与受援高校的沟通合作较少,实际上对受援高校师资力量的补充和提升作用相当有限。二是民族地区高校相当多的学科存在师资力量薄弱的状况,造成学科发展动力不足、发展滞后。由于缺少学科领军人物和骨干教师,以及教师培养力度不够和梯队建设不足等原因,导致师资力量不强、学科发展乏力。三是缺乏留住优秀教师的良好环境。由于对工作和生活环境不太满意,部分民族地区高校每年都会有部分优秀教师通过各种途径离职,人才流失状况比较严重。如西藏某高校,每年流失的博士学历教师数量要多于引进的博士学历教师数量,甚至部分高校近几年都没有引进过一名博士学历教师。另外,民族地区高校普遍存在师资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以专任教师的学历结构为例,西藏高校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本科学位、专科及以下的比值为1:4.07:2.54:0.02,教师的学历结构呈“倒U 形”[20]。还有,部分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没有将人才引进权限下放给高校,削弱了高校对人才的自主选择权。

3.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教育经费是高校办学的基础和脊梁,会直接影响到高校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和教职工的经济待遇。教育经费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中央和地方政府对高校发展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对高校发展有着直接影响。从教育经费的来源来看,高校教育经费既与中央和地方政府给高校的财政拨款有关,也与高校通过其他渠道筹措经费的能力有关。众所周知,虽然每年我国支出的高等教育经费已上万亿元,但存在分配不平衡状况,高校间办学经费存在较大差异,最大极差可以达到几百亿元。总体来看,民族地区高等教育获得的经费普遍偏少。大多数高校获得教育经费的渠道比较单一,以中央财政拨款为主,缺少其他经费来源。如西藏大学作为西藏唯一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2021 年的经费预算仅为6.54 亿元,在全国“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处于末位,且所获得的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学校人员工资和公用办公支出,而教育基本建设投资经费严重不足①教育基本建投资经费包括建筑校舍和购置大型教学设备的费用。。再加之部分偏远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办学成本偏高,造成如西藏大学等高校普遍存在办学经费不足的情况。另外,民族地区高校大多数都是省属高校,教育经费主要由本地财政解决。即使是“部省合建”高校,得到来自教育部或其他部委的教育经费也是相当有限。还有,大多数民族地区经济实力都较弱,难以对高等教育投入大量经费,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处于“缺粮”状态。再加之民族地区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民族地区高校还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大量经费,办学经费就显得更为紧张,成为阻碍民族地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除了以上问题外,民族地区高等教育还普遍存在发展能力不足、区域高等教育缺乏联动、社会功能激发不充分等诸多问题,对民族地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造成了巨大阻碍。

四、民族地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高等教育系统内外关系调节和对可利用资源配置、利用的结果。当前,民族地区高等教育还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既需要外部力量的大力扶持,又需要充分发挥内部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民族地区高等教育需要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教育资源上的强力支持,尤其在教育经费和教育政策上要得到帮助。另一方面,民族地区高等教育要充分发掘各种资源的功能潜力、激发办学活力和增强发展能力,激发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并聚集起高质量发展的能量。因此,民族地区高等教育要在精准评估自身实际状况的基础上,以“五新”为发力点,走出符合自身实际并具有鲜明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树立高质量发展导向新理念——以追求卓越为价值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21]。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要紧扣我国高等教育的矛盾变化,不断破解发展难题,通过重新审视高等教育系统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和机制,以新的视角研究高等教育领域的新问题,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22]。当前,民族地区高等教育还存在“抱怨多、做得少”“守成多、创新少”等弱者思维,“等、靠、要”和“得过且过”思想比较严重。因此,民族地区高等教育要摒弃畏难情绪和弱者思维等消极、错误思想,更新发展观念,以高质量发展新理念统揽全局,以追求卓越为价值引领,对标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要求,深挖内部发展潜力和补齐发展“短板”,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制度机制,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新发展理念贯彻到到具体实践之中。

(二)拓宽高质量发展经费新渠道——以夯实办学基础为根本

不必讳言,没有充足的办学经费,高校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当前,民族地区高校办学经费短缺不仅会影响学校的正常运作,还与学校的办学条件改善、人才队伍优化、教学科研条件现代化等直接相关。因此,民族地区高校要重点关注办学经费的问题,千方百计拓宽经费来源渠道,从而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一是积极争取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民族地区高等教育既有地方公共产品的属性,又有全国公共产品的属性。从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的角度来看,后者的属性更大[23]。因此,民族地区高校要主动出击,通过大力宣传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对民族地区和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争取中央以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甚至以财政经费预算单列等形式为民族地区高校提供比较充足的办学经费。二是向社会提供服务获得经济收入。民族地区高校要面向社会开放办学,利用其人才、设备等优势面向社会,参与社会的活动,为经济建设和其他社会活动提供直接的服务。如通过科研成果转化、继续教育、委托培养、人力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产生收益,可以多元化地为高校拓展资金来源[24]。

(三)构建高质量发展动力新系统——以特色办学为切入点

特色是事业发展的生命力,差异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高校必须坚持走特色办校之路,这是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和生命所在。高校特色办学体现在多方面,包括课程建设、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校管理等多方面。民族地区高校在发展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特色办学,彰显民族区域特质,体现出独特的风格特征;大力培育学校的特色品牌,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将特色办学转化为办学优势,实现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发展。民族地区高等教育要充分发挥地域和历史传承等多方面的优势,需要在学科建设、师资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突出特色,构建高质量发展动力新系统。

1.形成学科建设特色。大学办学特色虽然具有多样性,但要办出学校的特色最根本的核心和选择是要打造一系列的特色学科,这也是大学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从一定意义上讲,一所大学的优势学科所在,也就是这所大学的特色所在。大学根据自己的独特优势发展某些重点学科,使之成为优势学科,并率先在自己的优势学科领域为社会发展作出显著成绩,这是大学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切入点[25]。经历多年的辛勤耕耘,民族地区高校都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科或学科群(如表1)。民族地区高校要集中精力加强特色学科建设,要在有所选择的前提下,不断追求特色学科的卓越性;要把特色学科建设成为优势学科和强势学科,不断提升特色学科的核心竞争力。

表1 部分民族地区高校特色学科情况

2.形成师资队伍建设特色。一是要大力度投入、高起点引进高水平人才,努力创造出“事业发展人、政策激励人、环境吸引人、感情留住人”的良好氛围。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按照“大力度投入、高起点引进、有重点培养、人性化管理”的工作思路[26],通过引进与培养并举推动师资队伍建设特色的形成。二是要创新教师管理机制,按照“重点培养、人性化管理”的工作思路,抓好教师的培育,尤其是着力培养大师级学术带头人,形成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富有潜力、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三是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探索建立适合学校实际的,包含激励与约束、以绩效为主的考评机制。

3.形成人才培养特色。人才培养是大学的首要职能,民族地区高校要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要确立人才规格的特色,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和自身的发展条件,并结合当前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要将人才的特色培养放在首位,要以满足当地各行各业人才需求为己任,重点培养能够服务当地社会发展的各种特色人才。二是要形成育人模式特色,即怎样培养人才。民族地区高校要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多方面构建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和身心的全面发展。

4.形成科学研究特色。民族地区高校要立足当地实际,充分发掘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确立独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并在理论与实践价值、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创造特色。

(四)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以区域一体化为契机

当前,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在发展规模、经费投入、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并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格局,也造成了发展失衡。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提出了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构建区域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一体化能够为高等教育拓展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并与产业经济一体化、生态资源一体化、文化环境一体化等共同构成区域一体化[27]。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一体化可以作为区域一体化的重要测试指标,并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因此,民族地区高等教育要紧紧把握区域一体化的契机,将高质量发展融入到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中。期间,政府要承担主要责任,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不仅要负责制定地区发展战略,优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还要在资源分配中发挥基础性作用[28]。具体到高等教育上,政府尤其要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发挥核心作用,最终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区域高等教育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在此情形下,民族地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发挥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区域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率先消除区域内部的行政壁垒,强化地方政府行政能力,提高工作效率[29]。区域教育主管部门要组建高等教育发展联盟,引导区域高校开展师资联合培训、共享教育资源、开展项目合作等,不断扩大区域高等教育合作内容和提升合作水平,形成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合力,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社会更好发展。另外,均衡发展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区域一体化能够促进民族地区高等教育规模与质量的协调发展,这也是减小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差距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五)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新体系——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

当前,我国教育已到了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新的发展任务,需要将深化改革作为关键之举来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一场新的改革,是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的高等教育理念、制度、模式和动力的系统变革[30]。2020 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简称《总体方案》),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盘”,深化高等教育评价改革成为保障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民族地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按照《总体方案》的要求,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破除“五唯”顽瘴痼疾,突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的需求,构建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评价新体系,推动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评价导向,引领民族地区高等教育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一是改革教育教学评价。改革教育教学评价就是要将立德树人成效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二是改革学科评估。学科评估是高等教育学科建设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具有“指挥棒”的作用。改革学科评估就是要立足学科发展实际和高校办学实际,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突出学科的特色、优势和贡献,将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优作为学科评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改革科研评价。改革科研评价就是要破除“唯论文”“唯SCI至上”的科研评价导向,尤其要将科技创新放在科研的核心位置,强化创新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30]。四是改革教师评价。改革教师评价就是要全面关注教师的工作状态和工作业绩,立足于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骨干教师和名师培育,将师德师风和专业素养作为评价标准,以评树德、以评促成长。民族地区高等教育要将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扭转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导向,保证高质量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尽量避免走弯路和歧路。

五、结语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既是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又是应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压力的必然选择,是新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神圣使命,是适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由之路。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不仅关系着能否满足民族地区各行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还与民族地区的稳定与发展息息相关。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历史条件下,民族地区高等教育需要将高质量发展作为重大战略契机,着力推动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和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的情形下,民族地区高等教育要在机遇、困难与挑战面前,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积极融入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办学目标和价值追求,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走出一条符合民族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办学高质量民族
我们的民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