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江勇
摘 要 新课程实施以来,很多语文老师的文言文教学与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相当的距离,文言文教学陷入困境。主要问题在于耗时费力,无限度的加大容量;过于强调“字字落实”,要求学生弄通每个字词句;习惯于越“文”讲“言”,将言与文截然分开;只注重文言文知识的传授,忽略阅读能力的培养等等。
关键词 新课程 文言文教学 教学策略
教学大纲规定:中学文言文的总体目标是“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但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与教学大纲的要求大相径庭,甚至背道而驰。从某种程度上说,不少语文教师的文言文教学陷入了泥沼,有愈演愈烈之势。笔者就当前文言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优化策略。
许多青年教师认为,现代文教學意思不大,因为学生一看就懂,阅读几乎没有难度和深度;而对文辞艰深的文言文却“情有独钟”。于是他们在实际教学中,厚古薄今,对现代文教学重视不够,有些现代文篇目被他们弃之如敝履;而把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投放在文言文教学上,不厌其烦。如有位老师讲《逍遥游》,仅介绍庄子的生平和思想就花费了整整一节课。还有一位教师讲《赤壁赋》,从文言词句到文章内涵,从北宋时局到苏轼生平,从骈文到辞赋,纵横捭阖,无所不包。老师讲得兴致盎然,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以上内容也不是没有必要,只是有些老师凭感觉,随意发挥。这种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手的文言教学,完全无视学生的实际需要。上述背离新课改要求、任意加大课堂容量和难度的做法应该摒弃。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不是要成为古汉语专家,而是借此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和生活,中国古人的思想和行为,古代文章的风貌和技巧,通过一定量的阅读训练能够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因此,在实施文言文教学时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适当地“减肥消肿”,确定教学重点,理清教学思路,因人因文而教。
文言文教学曾经有个颇为响亮的口号,叫做“字字落实”,即要求弄通每个字词句,字字得到确切的解释,句句得到完美的翻译。此用意本无可厚非,只是实在难以做到而且实在没有必要。古文中有不少实词和虚词究竟作何解释,几百年乃至上千年都无法得到确切的解释,至今困扰着许多古汉语专家和学者,试问一个知识积累尚肤浅的高中生又如何去落实?如有位教师疏通完《赤壁赋》后,又用两节课的时间把文中的实词、虚词的若干意义和用法、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一一详加解释。为讲清楚一个“之”字,引经据典,教师写了满满一黑板,学生的笔记密密麻麻。教师忙得大汗淋漓,唇焦舌噪,最终也没有弄清楚“之”的用法。而学生更是一头雾水,真是“你不讲我倒还明白,你越讲我倒糊涂了”。某些教师可谓用心良苦,想给学生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而某些教师则不无买弄学问之嫌。这种把文言文知识繁琐化、复杂化的做法,不仅耗费了中学生大量的宝贵时间,而且严重损害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热情。聪明的老师应该善于将文言文知识中最管用、最精华的部分,简明扼要地传授给学生,讲不清的不要讲,可讲可不讲的不要讲。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及时将文言文中使用频率极高的文言实词的重要义项,虚词的主要用法,古今异义词,以及通假字和活用法,特殊句式等整理好,不断积累,不断巩固。
当前的文言文教学,很多语文老师都是将“文”与“言”截然分开,过度重视文言文的知识积累,认为只要掌握文言文的字词句以及各种语法知识,就一定能够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殊不知,文言文学习是个系统工程,纯粹的语言文字分析只会把文章解剖得支离破碎,令人生厌。文言文教学不能眼中只有“言”而无“文”。文言文教学不等于语言教学,文言文教学离开了文学和文化的渗入就会变成一堆僵死的尸骨,毫无生机。文言名篇中蕴含的文字艺术、审美取向、宗教哲思和饮食、服饰、建筑、雕刻等文化,都应该在文言字句的教学中自然渗透给学生。将思想内涵和语言分析进行有机结合,是文言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比如讲解苏轼《赤壁赋》中“羽化而登仙”中“羽化”一词,既要讲清“羽化”的本义:道教中指插上翅膀升天的意思;又要阐明苏轼思想的复杂性:儒释道搀杂在一起,时而积极进取,时而有不得志的苦闷和消沉,将寄希望于虚无的太空世界,超脱尘世的烦恼。将语言文字与思想内涵贯通起来教学文言文有一定难度,但我们应该竭力去探索和研究。
很多语文老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过于注重文言知识的输送,而在文言阅读能力方面的训练严重不足。很多学生在考场上面对一篇全新的文言文,不知所云,一筹莫展。“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与其交给学生一堆僵死的文言知识,不如教给学生解读文言文的方法和技能。正如游泳健将不是嘴巴讲出来的,而是下水训练得来的。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不可迷信所谓“秘笈”,不要指望一蹴而就,要有打“持久战”,进行长期科学训练的精神准备。训练时须强化积累与梳理。一是积累文言文实词、虚词、活用、古今义、通假字、特殊与固定句式等规律性知识。二是积累阅读经验和方法,如揣摩大意、猜测词义的经验和方法等。通过一定量的文言语段的阅读训练,从中提炼出最重要的文言知识,同时获得文言阅读的语感,提高阅读文言文的速度和准度。本人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经常从教材中选取段落,不标点不分段,印发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读、断句、标点、翻译,而后再令其打开课文对照检查,自我矫正,自我评价。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及时反馈,效果极佳。教师还应该选择一些课外的饶有趣味的文言语段进行训练,从中领悟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因为所处的历史时期不同,思想文化有别,文言文与现代文在思想感情和表达方式上有些隔膜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因而,当代学生阅读文言文,必然会有一个感知、吸收、消化的过程。文言文教学应该从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开始,不断亲近文言,走进文言。在培养语感方面,诵读法成效显著。中国古代的文言文教学特别强调诵读,甚至鼓励吟唱。当然,古代“吟唱”的腔调恐怕难为当代中学生所接受;但“吟诵”艺术仍值得我们去研究,吸收其合理内核,创作合适的曲调供学生唱读也未为不可。令人忧虑的是,当今的语文课堂似乎很难听到琅琅书声了,而文言文教学更是如此。有些教师只是在对外开课时才表演性地让学生诵读几遍,多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日常教学更不会把“诵读”当回事。语文教育家黎锦熙先生早在《中学国文教学改革案》中特别诵读,所谓:“声入心通”,从而“既得于心,而应于手”。他还说:“若一霎时之‘眼到与偶然间之‘心到相合,而‘口则长期不到,如今学生之听讲文言文者,则其效果必等于零无异也。”我们要改革机械注入式的文言文教学方法,又要防止忽视“口治”的倾向。这样,才能保证文言文教学在有限的课时内取得一定的实效。
[作者通联:新疆伊宁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