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晖
摘 要:根據荃优8016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试验结果,分析其特征特性,为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荃优8016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生育期适宜,米质普通,中感稻瘟病,耐热性较强,穗粒数多、千粒重高是其增产的因素。其高产栽培要点为: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优化施肥,合理运筹;科学管水,适时促控;及时防治病虫害,确保高产优质生态。
关键词:杂交稻;荃优8016;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04-0011-04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荃优8016[1]是安徽省皖农种业有限公司、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农乐种业有限公司以强优势三系不育系荃9311A[2]为母本、以乐恢8016为父本配组育成的籼型三系杂交稻新品种,高产、稳产、适应性广,2018—2020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试验,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210177)。利用荃优8016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结果,分析其特征特性、产量结构特点,根据试验、示范结果总结其主要高产栽培技术。
1 材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2018—2020年三明市水稻联合体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结果。根据试验结果,分析荃优8016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性、稻米品质、生育期、农艺性状等。区域试验点17个,生产试验点8个,分布在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浙江、安徽、河南、江苏8个省份,基本覆盖了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稻区。
按照国家水稻区域试验统计分析方法[3-4],丰产性以比对照增产幅度衡量,适应性以增产的试验点比例衡量,稳产性以两年产量增产幅度的差异程度衡量。生育期以全生育期比对照品种长短的天数衡量。根据鉴定单位的抗性鉴定结果,对稻瘟病抗性的主要评价指标为综合指数和穗瘟损失率最高级,对白叶枯病、褐飞虱的抗性主要评价指标为最高级。参试品种的米质评价按照农业行业标准《食用稻品种品质》(NY/T 593—2013)分为优质1级、优质2级、优质3级,未达到优质级的品种米质均为普通级[5]。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
2.1.1 丰产性
荃优8016两年区域试验结果见表1。2018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17个区域试验点平均产量9 721.80 kg/hm2,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45%;2019年续试,17个区域试验点的平均产量10 070.88 kg/hm2,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6.53%;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896.34 kg/hm2,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99%。
2020年生产试验结果见表2,8个生产试验点的平均产量9 649.97 kg/hm2,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8.32%。按国家水稻区域试验品种产量判别标准(具体划分标准是“产量高:比对照增产≥5.0%;产量较高:3.0%≤产量比对照增产<5.0%;产量中等:增产、减产<3.0%;产量一般:比对照减产≥3.0%”),产量比对照增产≥5.0%,为产量高。生产试验增产幅度超过8.0%,也表现产量高。
2020年在三明市沙县区富口镇延溪村中稻展示,平均产量9 975.00 kg/hm2,2021年中稻展示平均产量10 057.50 kg/hm2。2021年沙县区夏茂镇儒元村作烟后稻示范3 hm2,平均产量9 750.00 kg/hm2。示范表明,荃优8016分蘖力强,穗数多,穗头大,结实率高,熟期转色好,丰产性好。
2.1.2 稳产性
由表1可知,荃优8016两年参加区域试验的产量位次相近,2018年为第1位,2019年为第3位,增产幅度也相近,可见荃优8016稳产性好。
2.1.3 适应性
由表1可知,2018年区域试验,试验点17个,增产点16个,增产点率94.1%,其增产点率位于9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2019年续试,17个试验点中,增产点14个,增产点率82.4%,其增产点率位于13个参试品种的第2位,荃优8016表现适应性广。
2.2 生育期
由表1可知,荃优8016属籼型三系杂交稻品种,参加2018—2019年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全生育期134.0 d,比对照丰两优四号晚熟1.2 d。生育期适宜,在三明市沙县区可作中稻、烟后稻种植。
2.3 农艺性状
由表1可知,荃优8016株型紧凑,分蘖力强,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两年区域试验平均株高124.1 cm,穗长26.1 cm,有效穗229.9 万穗/hm2,穗粒数207.0粒,结实率81.1%,千粒重29.4 g。与对照丰两优四号比较,荃优8016比对照增产的主要因素是穗粒数增多,千粒重也有所提高。
2.4 米质
区域试验每年3个米质检测取样点,各项指标为3个取样点的平均值。荃优8016在2018年、2019年的米质综合评级均为部颁普通,两年综合评级为部颁普通,见表3。
2.5 抗性
稻瘟病抗性鉴定6个点,2018年平均综合指数为4.1级,2019年4.3级,2018年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2019年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两年综合评价为5级;白叶枯病抗性鉴定点1个,2018年白叶枯病抗性病级为7级,2019年为5级,两年综合评价最高级7级;褐飞虱抗性鉴定点1个,2018年褐飞虱抗性级别是9级,2019年是7级,两年综合评价最高级9级;抽穗期耐热性鉴定1个点,耐热性3级。荃优8016表现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抽穗期耐热性较强,见表4。
3 高产栽培技术
3.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荃优8016在三明市沙县区作中稻种植,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作烟后稻种植宜在6月上旬播种。应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壮秧比弱秧有明显的优势。一是生理素质好,有利于早发高产群体的形成。壮秧根系发达,单株叶面积大,叶绿素含量高,体内积蓄的养料丰富,单株干重较高,移栽后枯叶率低,发根力强,能迅速返青分蘖而形成早发群体。二是抽穗整齐,成熟提早。壮秧由于分蘖出生早,低节位分蘖比例大,因而抽穗整齐,齐穗期提早,能确保晚稻安全齐穗,促进早熟高产。三是生产力高,增产显著。壮秧前期干物质积累优势明显,单株干物重大,且向穗部运转率较高,经济系数较高。同时由于早生低节位分蘖比例大,生育期较长,叶片数多,单株成穗率高,与单本插的条件下相比,每丛总实粒数显著多于弱秧,生产力提高,增产显著。
培育壮秧的措施如下。一是选好秧地。秧田应选择肥力较高、土层松厚、通风向阳、排灌方便、杂草较少的田块。秧田与大田比例以1∶(8~10)为宜。秧田做到土细、田平、肥足、无杂草,为提高成秧率、带蘖率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二是种子处理。杂交稻种子贮藏期间易吸湿受潮,播种前要晒种,以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用强氯精等浸种、用吡虫啉等拌种,预防秧苗期病害与病毒病。三是稀播、匀播。稀播、匀播可以增加秧苗营养面积,改善秧苗受光条件,是培育带蘖壮秧的关键环节。中稻秧田播种量150~187.5 kg/hm2,晚稻秧田播种量112.5~150 kg/hm2,本田用种7.5~11.25 kg/hm2。四是秧田水肥管理。湿润育秧,播种后二叶期前保持畦面湿润,二叶期后保持畦面浅水层。晚稻播种后灌流动水,畦面不积水,防止高温烫芽。秧田施肥施足基肥、二叶一心期的“断奶肥”、移栽前4~5 d的“送嫁肥”。五是使用多效唑。1叶1心期喷施300 mg/kg多效唑药液,可以达到促根、增蘖、壮苗、控长的目的。
3.2 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
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才能为早够苗、保足穗奠定可靠基础。荃优8016作中稻种植时,应在秧龄25~30 d时适时移栽,插植密度21.0萬~24.0 万丛/hm2,插植规格采用20 cm×(20~23) cm。荃优8016作烟后稻种时,在前作收获后移栽,秧龄控制在30 d内,插植密度22.5万~25.5万丛/hm2,插植规格20 cm×(19.4~22.3) cm,基本苗120万苗/hm2,插植方式采用正方形或方形插植。
中稻、晚稻秧苗大,容易插深,是影响本田早发的重要因素。要提倡适当浅插,插秧深度以不倒秧、不浮秧为标准。插太深,地下节明显延伸,分蘖期推迟,单株分蘖数、成穗数以及每穗粒数减少,产量降低。插太浅,分蘖节位无明显伸长现象,分蘖早,分蘖多,穗多、穗大,产量高。
3.3 优化施肥,合理运筹
氮肥是影响分蘖的重要因素,氮肥与分蘖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早施、重施分蘖肥是促使分蘖早生快发的重要条件。施肥应做到增施有机肥,氮、磷、钾肥与中微量元素肥料配施。基肥、分蘖肥均施全季总施氮量的40%、总施磷量的50%、总施钾量的40%。
基肥在翻地时施用,全层施用。分蘖肥在插秧后5~7 d结合第1次中耕除草施用。5~7 d后,看苗补施壮蘖肥,促进全田平衡。穗肥施全季施氮量的20%、全季施钾量的20%。在幼穗分化1~2期时看苗巧施促花肥,提高稻株含氮水平,巩固有效分蘖,促进枝梗和颖花分化,有增穗增粒效果。
基肥、分蘖肥一般施碳酸氢铵(含氮17%)320~390 kg/hm2、过磷酸钙(含P2O5 12.0%)150~187.5 kg/hm2、氯化钾93.75~112.5 kg/hm2,或施复混肥(N、P、K比例12∶5∶8)450~550 kg/hm2。穗肥一般施用尿素(含氮46%)58~72 kg/hm2。
在抽穗灌浆期间,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微量元素肥料,可提高结实率和粒重。同时,注意根据土壤肥力调整氮肥用量[6-7]。
3.4 科学管水,适时促控
插秧时,秧苗由于根系受伤,吸水能力下降,而叶片蒸腾作用并未减弱,容易失水平衡而发生凋萎,既怕旱,又不耐涝。宜采取浅水移栽,栽后及时加深一些水层,有利早发新根、加速返青。灌水深度以“淹身不淹心”为适度。晚稻插秧后正值全年气温最高季节,水温高。为防止高温烫伤稻苗,灌流动水层,降温保湿,促进发根返青。
秧苗返青后,为促使分蘖早生快发、根系发达、苗株健壮,实行浅水勤灌和间歇湿润的管水方法。一般只保持2~3 cm水层,每次灌水需待自然落干、田面露土珠时,再灌第2次水,达到“以水调气、以气促根、以水调肥、水肥促蘖”的目的[8]。
晒田可以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更新土壤环境,降低氮、磷的有效性,控制无效分蘖发生,促进生长中心从蘖向穗的顺序转移,对培育大穗有利;可以促进根系发育,使叶和节间变短,秆壁变厚,抗倒力增强;还可以改善植株碳、氮代谢,使茎鞘中同化物储存量增加。要根据气候、土壤、施肥和稻苗长势,采取不同的晒田时期和晒田程度。晒田时间应掌握“苗够不等时,时到不等苗”的原则。“苗到不等时”即够苗晒田,当全田总茎蘖数达到预定穗数的80%~90%时即可开始晒田;“时到不等苗”针对肥力不足、分蘖生长缓慢、总苗数迟迟达不到“够苗”的田块,为改善土壤条件,到分蘖末期及时晒田。晒田程度视苗情和土壤而定。苗数足、叶色浓、长势旺、肥力高的田,应早晒、重晒,人立不陷脚,叶片明显落黄;相反则迟晒、轻晒或露田。烤田在幼穗颖花分化前结束。
幼穗分化期采取浅水与湿润相结合的灌溉方式。如果水分不足,将影响稻穗分化,造成粒数减少或不结实率增加。
抽穗开花期对水分敏感。中稻的抽穗开花期处于高温季节,此时缺水会造成抽穗困难,或雌蕊柱头和花粉枯萎,不能正常授粉,产生空瘪粒。应采用水层灌溉的方式加以应对。晚稻抽穗开花时,常遇秋寒危害,适当灌以深水层,对预防寒害、增加湿度和促进齐穗有一定的效果。
灌浆乳熟期也是水稻需水较多的时期,但长期保持浅水层对根系不利,宜采取水层与湿润相间的灌溉方法,即灌1次浅水层,待自然落干后湿润1~2 d再灌上浅水。如此干湿交替,直至成熟前4~6 d排干。这样有利于养根保叶,促进光合作用和灌浆物质的运转,增加粒重。过早断水,叶片早枯,会造成减产;长期浸水,土壤通透性差,根部难得到充足的氧气而早衰死亡,谷粒也不饱满[9]。
3.5 及时防治病虫害,确保高产优质生态
三明市沙县区水稻主要病虫害有稻瘟病、纹枯病、细菌性条斑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螟虫、稻飞虱等。应实施绿色防控技术,确保水稻高产、优质和稻田生态安全。
推行预防措施,降低病虫基数。做好种子处理,用强氯精等浸种,用吡虫啉等拌种,预防秧苗期的病害;移栽前翻耕灌水灭蛹,降低螟虫源基数;清洁田园,减轻病虫害侵染。
健身栽培,提高抗病虫能力。做好培育壮秧、科学施肥与管水,提高水稻自身抗病虫能力。
采取综合措施,严控病虫害。利用灯光诱杀害虫;保护害虫天敌,利用稻田害虫天敌治虫,发挥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提倡用生物药剂防病灭虫,大力提倡利用细菌、病毒、植物源、抗生素等生物制剂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根据预测预报,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适时用药防治。
提倡以水稻健身栽培和生态防治为主的病虫害防治方针。在药剂防治上,应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的病虫预测预报或结合田间调查,抓住防治适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对口化学农药或生物农药,及时防治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参考文献:
[1]国家水稻数据中心.荃优8016[DB/OL].[2022-08-22].https://www.ricedata.cn/variety/varis/626046.htm.
[2]国家水稻数据中心.荃9311A[DB/OL].[2022-08-22].https://www.ricedata.cn/variety/varis/612387.htm.
[3]農业部种子管理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水稻新品种试验——2015年度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区域试验品种报告[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4]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J].种子科技,2017,35(2):100-108.
[5]陈晓波,饶鸣钿,雷伏贵,等.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研究[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1(5):17-23.
[6]黄回南.杂交稻谷优366的特征特性及产量构成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12):153-155.
[7]刘珠,纪平.杂交稻T两优明占的生物学特性、产量构成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20(2):228-231.
[8]彭友钊.优质杂交水稻宜优673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2(7):87-88.
[9]饶鸣钿,张建新.超级杂交稻Ⅱ优明86——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稻米,200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