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中聚“神”,“议”中出“新”

2023-05-21 01:05曹津源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23年4期
关键词:缝纫淮剧手艺人

曹津源

同学们写咏物抒情散文或二三事式的叙事散文,散而无“神”、结构散乱、立意老套是常见病。叙事散文《 自尊花香手艺人》“散”中聚“神”“议”中出“新”的笔法,值得借鉴。

自尊花香手艺人

月  方

酒香不怕巷子深,自尊花香手艺人。进菜场边歪歪曲曲的巷子口,问路人,大家都知道那个专门撬边的缝纫店的存在。纵深五十米处遇一妇女,再问,她笑指两三米外灰色墙面:“喏,门口有张椅子的就是!”

走过去,发现这家缝纫店实在不该叫“店”,灰白水泥墙夹着一道窄门,门上空空如也,一个有关“缝纫”的标志都没有。门内也就三四平方米的空间,放着一张矮桌和一台缝纫机,四十多岁的女人坐在缝纫机旁忙活,我往门口一站就挡住了她的光线。她抬头笑问:有事啊?

我挤进去,把半腰裙坏了的隐形拉链展示给她看。她接了,说,你半小时后来吧。我说我坐等吧。于是我坐下,见她先拆了老拉链,再装新拉链,一反一正两道工序,这样的活计吃力不讨好,现在已经很少有缝纫店愿意接这样的活。她改装的过程中发现缝得不到位又把已经装好的拉链拆开了重新弄一次,直至与原先没有区别,才交给我。我接过来,问她多少钱,她说4元。给了她5块,说不要找了,她却坚持找了一个硬币给我。她的好名声就是这样来的,老顾客都说她有两个特点:一,要价不贵;二,所有小活她都愿意接。

听说这个女人一条腿不方便,就算半个小时5元钱,一天8个小时劳作,她一日的收入是80元,物价日益飞涨的今天,也就混个糊口。但4元就是4元,3元就是3元,她从不多收一元钱——她就这样坚忍而自尊地活着,让人心生崇敬之情。

我向来对手艺人怀有崇敬之情。手艺人凭本事吃饭,无论乱世还是盛世,熙熙人群,他们靠自己的双手赢得一份属于自己的从容。就像这个女子,居陋巷、住窄棚,貌不惊人话不多,但她在清廉中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被接纳和被敬仰,就像墙角的一朵花静静地绽放,常常被人致敬。

世纪广场边,有个专门修拉链的老师傅,也是满脸写有庄严。他常年在一柄大黄伞下静坐,收音机里播着淮剧。他方脸、白发、大手指。有人来,就放小了收音机的音量,很认真地修拉锁。修好,给拉链打上蜡,检查一番,确定无瑕疵,再交付对方,收钱。整个过程也许就说一两句话,生意做完继续听收音机。他收的也只是一块两块,但他往那儿一坐就是一身尊严,就是一朵自尊之花。

幼儿园旁那个修鞋老头跟他截然相反的性格。每双鞋来,他都边整理边跟你聊这个鞋好还是孬,好如何孬又如何。聊好了,鞋也修完了。他修的鞋经久耐用且不着痕迹,如果你自带鞋底给他,他也没多少意见,收个一元钱手工费他也很热情。他整天乐呵呵的,笑得像一朵花,和蔼平和里充满对鞋客的尊重也充满对自己的尊重。

我常常从这些手艺人身上看到一朵花,读到一份自尊。自尊是什么?是识得自己、肯定自己,并通过善待他人从而善待自己。

(选自《扬子晚报》“繁星”副刊)

一、形散神聚,指向集中。“形散”,表现在作者选取的三位手艺人各有特点:“缝紉店”的女子“专门撬边”,“世纪广场边”的老师傅“专事修拉链”,“幼儿园旁”的那个老头则专事修鞋;有的“居陋巷、住窄棚”,有的就在路边设摊经营;有的喜欢聊,有的话很少。“神聚”,体现在他们都肯定、热爱自己的生活方式,凭着手艺自尊地享受生活;他们善待顾客,因而受人尊敬。这样的叙事指向单一而集中,如一条银线把看似零散的材料串连成一条闪光的金链。

二、“详”见主旨,“略”中深化。作者叙述时没有平均用墨,而是用超过一半篇幅的文字叙写“缝纫店”女子,因为这一材料具有对比性、典型性。一边是设施简陋,空间逼仄,毫无“包装”,“我”要修的是本来不属于女人经营范围的“隐形拉链”;一边却是“笑”着接待,“吃力不讨好”地做了两次,却只收“四块”还拒收多给的一块硬币……经过如此对比,一位“坚忍而自尊地活着”“让人心生崇敬之情”的手艺人形象便生动地立于读者面前,文章主旨也由此亮出。为了使文章更有内涵,作者又安排了两个场面,虽是略写,却从不同的角度补充、强化主旨:“世纪广场边”的老师傅话很少,却是一位“淮剧迷”,这些内容彰显了主旨——“手艺人”也不乏精神追求和生活情趣;专事修鞋的老头热情而特爱聊,这又从另一个角度深化了主旨:“手艺人”的自尊建立在技艺自信和尊重他人的基础之上。

三、精选细节,凸显主旨。叙事散文“形散神聚”需要细节支撑。选好典型细节,往往能使散乱的材料向主旨聚拢。文中“缝纫店”女子“拆开重做”“坚持找钱”和“淮剧迷”调低音量修拉链等细节,真实性和现场感强,将“自尊花香手艺人”这一主旨演绎得血肉丰满。

四、叙事“画龙”,议论“点睛”。叙事散文的议论必须精而新。“精”是指恰到好处,精要而不拉杂。例如议论“缝纫店”女子“坚忍而自尊地活着”,“在清廉中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被接纳和被敬仰”,一两句话就让前面的叙事焕发光彩;“新”是指避开共性之言,阐发个性之思。以表现“自尊”为主题的文章很多,本文作者把目光投向“手艺人”的自尊,结尾处亮出自尊就是“识得自己、肯定自己、并通过善待他人从而善待自己”的独特感悟,画龙点睛,新人耳目。

“心窗”助我成长

杨理康

窗外,明明是很熟悉的景物,却因那窗框的约束变得与众不同,成了一幅静止或流动的画。我的焦虑、急躁和浮泛也因这景而渐渐消失。

我的书桌旁就是窗,偶尔在写作业或看书时抬头,便可望见外面的天,稍稍放低视线,就能看见楼房的顶,远一些的大楼虽高大得鹤立鸡群,却突兀地挡着视线,不肯让这画面深远下去。楼下本是有树的,但就这样看窗外,断然见不到一点绿色。于是我便喜欢在那些水泥砖瓦令人窒息略显空虚的格子间静静幻想那小块的绿,然后任它溢出窗框的束缚,接着溢满世界。此时,我会少了一丝焦虑,多了几分定力。

教室里也有窗,只可惜位置不佳,目光被近处的栏杆柱子挡住,不得不向上看。那屋顶上居然长了棵野树——恐怕只是草,但我更情愿它是一棵树。它的枝是细细的,叶是零碎的,甚至找不到些许绿色,这个特殊的生命就那样静静地立着。我在窗里它在窗外,在晴天,在雨天甚至在雪天,我见证着它的静止、摇曳甚至是挣扎。但它一直是窗外一景,每次我看它,它似乎也在看我,世界有时就会这样静止、也许它也会向我点头致意,然后再将目光投向远方——那窗子框不住的地方。此时,我会少了一丝浮泛,多了几分沉稳。

我还喜欢学校“绿岸”文学社活动室里看到的窗外。说来也有趣,开学三次去文学社,每次都是阴雨天,每次都带着惆怅。人很少,教室又大,显得特别空旷安静。透过玻璃上的“雨帘”向外看,那模模糊糊的屋顶,显露着一副与世无争的模样;我还喜欢聆听雨打窗子的滴答声,这声音虽然单调,却不疾不徐,有自己的节奏,让人沉醉。天总不肯放晴,我却庆幸自己觅到了静心安神之所,任雨点的敲击声一点点消解我的愁绪,将它送至窗外。平静下来的我就这样默默等候着,任窗外凉意缓缓袭来,清醒着我的头脑。此时,我的心里少了一丝躁动,多了几分淡定。期中考试后又一次去,天气晴朗,窗外那高高的白杨首先闯入眼帘,但我更以致敬的目光关注那棵虽然矮小却绿得明亮的银杏。一年前生物老师告诉我:“质地高贵的树木不会‘速成,总是渐渐蓄势,慢慢成长。”这句话如一阵柔风拂过,又一次平复了我躁动的心。

打开心窗,让窗外窗内融合,丰富积淀。当焦虑、急躁、浮泛、自卑袭来,就如我一般隔窗多观赏、多谛听吧!窗外之景会使我们变得从容、淡定、沉稳、智慧,在耳濡目染中走向成熟。

点  评

作者活用范文笔法,成功地将“散”中聚“神”、“议”中出“新”用于咏物抒情散文。作者将“长大”的视角投向优质心态的构建,这一构建并不是通过具体事件的叙述完成的,而是以“窗里窗外”为线索,通过多次描写窗外之景和“我”的心理变化实现的,这种“散”中聚“神”的巧妙构思,明显高人一筹。写景时,详略得当,抓住具有鲜明特征的事物(如那棵很像草的树),几笔白描便使之形神兼备。结尾以议论点睛,准确到位,也是亮点。

猜你喜欢
缝纫淮剧手艺人
自制焊钳:熔铸“钢铁缝纫师”的匠心
动物界的缝纫大师
A new beginning
维吾尔族手艺人
传承淮剧国粹 丰厚人生底蕴
——江苏省宝应县泾河镇中心小学“淮腔今韵”文化项目掠影
累并快乐的手艺人
淮剧的发展状况及其文化解读
拉链的缝纫平整度与缝纫工艺参数的关系
手艺人
倪家凤淮剧演唱会在宝应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