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对玉米生产的影响及栽培技术研究

2023-05-21 16:33陈鑫崔童
种子科技 2023年5期
关键词:气候栽培技术

陈鑫 崔童

摘    要:玉米生产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土壤结构、肥力构成、气候以及田间管理等,其中气候因素会直接影响玉米质量。需要进一步探究气候条件造成的影响,了解影响因素,让农户可以依据气候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管理,探究玉米栽培技术,减轻气候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达到玉米高质生产的目的,对农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基于此,文章探究了气候变化对玉米生产的影响,总结了相关栽培技术,以实现玉米高产。

关键词:气候;玉米生产;栽培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05-0052-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农作物会随着环境以及季节变化呈现出相应的生长状况,气候对农作物生长会产生极大的影响,通过经验性总结,可以实现人为控制,从而规避恶劣天气造成的影响,提高农作物的总产量。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需要进一步分析气候对玉米的影响,实现玉米优质生产。

1 不同区域气候情况对玉米生产的影响

1.1 河南

1)洪涝灾害对玉米的影响。分析玉米生育期发现,主要气候特点为降水不均匀,而且随着季节变化,气候也会发生巨大改变,降水月份主要集中在每年6—8月。在此期间,降水量非常大,而且时常出现暴雨天气,使玉米频繁受到洪涝灾害,洪涝时间最早出现在每年6月,最晚会持续到每年9月,随着连天大降水,洪涝会导致玉米根茎腐烂死亡。

2)冰雹大风对玉米的影响。豫南地区另一个常见气候灾害为冰雹大风。冰雹大风会影响玉米幼苗生长,在玉米生长的中后期,冰雹会砸坏玉米,损害玉米的叶片功能,导致光合作用受到影响,使玉米产量下降。如果长期处于冰雹大风气候,会影响玉米开花授粉,或者使玉米植株夭折,造成绝收。

3)花粉期阴雨天对玉米的影响。在玉米花粉期,如果出现阴雨及高温天气,会影响授粉,每年7—8月是玉米的花粉期,也是气温最高的时期,如果出现阴雨天气,会导致玉米花粉失去正常活力,出现授粉不良的情况,使玉米的结实率降低。随着温度提高,昼夜温差也越来越大,导致干物质积累受到影响,绿叶功能性受损,千粒重也会受到影响。在干旱的月份可以通过浇水解决干旱问题,但在阴雨季节未能施以有效的解决措施,在遇到阴雨大风天气时,也很容易使玉米出现倒伏,产量严重下降[1]。

4)光照对玉米的影响。豫南地区与豫北地区相比,光照时间较短,每年玉米的光照时间约少6 h,玉米的生长质量主要会受到降水以及日照影响。如果日照时间较短,会导致光合作用受到影响,这也是豫南千粒重低于豫北的主要原因。需要调整玉米的播种时间,将播种时间提前,提高玉米产量。

1.2 新疆

1)种植现状。新疆地区的热量较为充足,在春季、秋季经常会出现寒潮及冷空气入侵的情况,季节气温变化较大,每年的水分蒸发量高于降水量,但差距可以通过地下水及地表水补充。在耕种区的水资源充足,金沟河、巴音沟河等河流的流量可达到15.3亿m3,建有多个水库,水库中的储水丰富,遇到低温天气时,可适当延迟播种。玉米全育期可采取地膜覆盖的方式进行种植,保证足够的水量供给。新疆地区病虫害较少,空气较为干燥,因此较适宜玉米生长。由于玉米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可以将其作为畜牧饲料[2]。

2)热量条件。玉米的抗旱性较高,且具有一定的耐寒性,对不同区域的适应性较好。在玉米生长的关键期,可以通过人工的方式,对光、热、水等资源进行控制,提高玉米产量。热量对玉米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玉米生长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适宜生长温度在10 ℃以上。玉米的不同生长周期对气温的要求也不相同,在玉米的出苗期,温度至少为7.5 ℃,适宜温度应当控制在25~35 ℃,气候温度越高,玉米的出苗速度越快。在播种后如果温度下降在8 ℃以下,很有可能导致玉米烂根。玉米苗期的适宜温度在18~19.5 ℃,根系生长的适宜温度在20~25 ℃。在玉米的幼苗期,如果温度下降到-1 ℃,会导致玉米苗被冻伤;如果温度下降到-2 ℃,会直接造成玉米被冻死。在玉米的抽雄期,玉米适宜的生长温度在25~28 ℃,有机质合成的最适宜温度在23~25 ℃。如果温度超过35 ℃,会造成花丝枯萎的情况;如果气温下降到22 ℃,会影响抽雄。在抽雄期间如果出现阴雨天气,会影响玉米授粉。在玉米吐丝期,应将生长温度控制在23~24 ℃,最低温度为16 ℃。当温度处于25~30 ℃,会导致呼吸耗能增加,玉米叶片的老化进程加剧。当温度下降到3 ℃,會使玉米停止生长,影响玉米的产量。在-2 ℃的低温环境下,玉米会受到霜降影响,导致玉米植株死亡。

3)水分条件。水分也会对玉米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在玉米的全生育期,需要5 500 m3/hm2左右的水分。在播种期间应当将土壤内水分控制在65%左右,土壤中的含水量也应当控制在13%,如果土壤中水分含量超过20%,可能会影响玉米苗发育。在玉米的拔节期至孕穗期,土壤中的水分应当控制在17%以上,如果含水量较低,会导致雌穗不孕。

4)光照条件影响。玉米需要900 h以上光照才能健康生长,充足的光照可以让玉米显著增产。在玉米出苗期,适宜日照时长为8~12 h,灌浆期的日照时长为7~10 h。如果光照时长不足,影响光合作用和玉米中营养物质的积累,影响玉米生长发育。

1.3 东北地区气候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1)气候特点。气候变暖会对生态、农业等多个行业造成严重影响。在东北地区,气候变暖造成的影响非常明显,气候变暖会增加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使玉米的种植结构发生变化。东北地区的纬度较高,农作物种类以玉米、小麦以及高粱等为主。玉米的种植面积较大,总产量占据全国的30%。东北地区作为重要的粮食安全战略地区,气候变暖会造成气候变异性增加,导致寒冷气候以及洪水气候频发,频繁发生低温等灾害[3]。

2)气候变异性量化。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会造成严重影响,降水属于农作物的重要水源,降水发生变化会直接影响农作物生产。东北地区的降水年际分布不均匀,导致玉米产量发生波动。光合作用的主要能量来源于阳光,太阳辐射会改变光合作用效果,导致玉米的干物质积累以及产量受到影响。对每年的日照时长进行分析,发现平均日照时长呈下降趋势。

2 玉米生产力影响综合分析

2.1 温度对玉米生产造成的影响

高温环境会导致农作物秋季、春季的物候期提前。气温升高会对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造成影响,导致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出现相应的改变,如果土壤肥力下降,需要进一步增加化肥的施用量。气温的变化会提高病虫害的发生率,气候变暖虽然可以提高玉米的种植免疫力,但也会让病虫害更容易过冬,导致第2年病虫害数量增加,影响范围扩大。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可能出现新的病虫害类型,造成农业损失增加。在积温升高的同时,害虫的发育期会提前,害虫越冬时间缩短,繁殖代数增多。如果积温值不足,也会导致病虫害的威胁时间延长,害虫危害增加,病虫害对玉米造成的损失加大。气候变暖会使农作物的生长时间延长,农作物受到病虫害影响造成的损失更大,病虫害更难控制。病虫害、杂草的出现也会使除草剂、除虫剂的使用量增加,增加生产以及管理所消耗的成本[4]。

2.2 干旱对玉米生产造成的影响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水资源为另一项重要影响因素,会对玉米生长造成直接影响。玉米通过对水分的利用,保证植物体内正常循环,在满足正常繁育消耗的同时,提高产量。玉米的正常生长期间对水资源的依赖性较高。影响玉米干旱程度的因素取决于气候干旱的持续时间以及程度。在玉米早期生长中,气候干旱会导致玉米的生长进程延长,严重时会推迟玉米的生长周期,延迟成熟时间。

2.3 日照时长对玉米生产造成的影响

日照时长的变化会对玉米生长造成影响。如果日照时长较短,会导致光合作用受到影响,玉米受到的日照辐射减少,导致玉米产量构成发生改变。充足的太阳辐射有助于促进玉米植株增高,加快玉米的生长速度,对铁、镁等养分的吸收率会明显增加。光照不足也会导致植株的光合作用降低,影响玉米植株内的营养物质传输,各种生物酶的活性也会发生改变。

2.4 大气CO2浓度对玉米生产造成的影响

大气CO2浓度升高也会对植株的生理活动造成影响,使植株的根茎叶发育不良,导致产量下降。CO2作为光合作物的底物,会使植株的碳氧代谢受到影响。在不同的CO2浓度下,一部分农作物的碳同化能力会增强,生物量积累增加。

如果施加足量的氮肥,CO2浓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会降低,玉米的氮代谢、干物质积累都会发生相应的动态变化。施加足量氮肥后,在光合作用的影响下,夏玉米的生物积累量会增多,因此合理施用氮肥对碳氧代谢的调整非常重要。通过光合作用可以让大气中的CO2转移到植物体内,通过碳循环可以促进植物光合作用以及呼吸作用。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碳储存量与光合碳输入以及可溶性有机碳损失有关,随着CO2的增多,气候变暖会加重,大气中的温度升高會改变土壤碳库。

3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3.1 玉米品种的选择

为提高玉米产量,需要做好玉米选种工作。夏季高温、多雨,在种植时,需要选择生产潜力更强,并且抗性优异的玉米品种,能够稳定生产,对常见病虫害的抗性较高。种子的纯度不得低于98%,发芽率不得低于88%。在播种前需要做好种子的晾晒工作,经过晾晒的种子不仅病害出现率较低,且在播种后的发芽率以及吸水率较高。在晾晒种子时,不可在水泥地面晾晒。通过对玉米品种质量进行控制,可以有效提高玉米产量。

3.2 玉米播种时间的选择

玉米播种时间一般越早越好,在干旱的季节可以适当提前播种,然后浇水。在播种后,需要将土块整平,保证玉米出苗整齐、完整。对于不同的玉米品种,最适宜的播种密度也不同,通过控制玉米密度可以显著发挥玉米的生产潜力。此外,搭建合理的群体结构,充分利用水、肥等自然资源,做好地上、地下部分协调工作,实现玉米高产。对于紧密型玉米品种,需要密集种植;对于稀疏型玉米品种,要适当分散种植,从而实现玉米播种高产。

3.3 加强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也会对玉米生产造成影响,在玉米出苗后,需要检查田间的缺苗情况。如果缺苗严重,需要及时补苗,通过移植栽培,立刻浇水,保证玉米的成活率。在玉米生长到三叶期、五叶期,需要及时定苗。及时处理弱小、患病的植株,留下健壮的玉米苗。对于缺苗的位置,需按照就近补偿原则,保证玉米植株的密度。玉米拔节前,蹲苗虽可以减轻倒伏情况,但不利于玉米穗部生长发育,降低玉米产量。

3.4 玉米肥水管理

在玉米种植工作中,需要及时进行灌溉以及施肥等工作,及时补充氮肥。在玉米灌浆初期,合理浇水,也可以使用尿素进行叶面追肥,补足锌肥,延长叶片的功能期。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如果遇到干旱时节,需要做好浇水工作,在玉米的抽雄期也要关注玉米是否缺水。

3.5 适时收获

在玉米成熟后需要及时收获,如果玉米的叶片颜色变成白色,或者出现干枯、黑层等情况,代表玉米成熟。在不影响下一轮种植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晚收,能够提高总产量。为实现玉米高产,需要采取合理的灌溉方式以及施肥方式,提高玉米质量。

3.6 玉米生育期灾害防治对策

玉米全育期会受到多种气候灾害影响,常见灾害有低温、干旱以及暴雨等。对于种植户来说,需要掌握每日气候变化,及时做好农业安排,并且根据种植区的气候特点调整春播时间,选择抗旱能力强的玉米品种进行拌种处理,做好翻耕工作,提高玉米土壤的蓄水能力,减轻干旱的影响。通过土地平整,施加有机肥,可以有效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在雨季前应当做好干渠修建工作,以应对干旱影响。在玉米生长期间,如果遇到冰雹天气,会对局部玉米种植造成较大的损失。在受到冰雹灾害后,玉米地表温度会下降,导致玉米根系生长受到影响。在受到冰雹灾害后,需要及时进行松土等操作,并且及时追加肥料,使玉米植株可以正常生长。

3.7 中耕松土

当发生洪涝后,需要排出田间积水。可以正常下田后,需要及时进行中耕处理,改善土壤结构,让玉米根系可以正常生长,有效避免倒伏发生,提高通透性,促使根系正常生长,减少洪涝损失。

4 结束语

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是多元性的,在气候、降水量以及气温等多种气候因素的影响下,玉米产量会发生明显改变。为解决气候变化对玉米造成的影响,需要采取积极的管理措施,适当提前玉米的播种时间,使玉米的生长周期增加,提高玉米产量。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合理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可以充分发挥玉米生长潜力。

作者简介:陈 鑫(1998—),女,汉族,吉林四平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农业气象。

参考文献:

[1]谢瑞芝,明博.玉米生产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J].中国农业科学,2021,54(17):3587-3591.

[2]李婷婷.川中丘陵气候变化对玉米生产潜力的影响[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20.

[3]龚德平,龚文柳.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对玉米生产的影响与对策[J].农学学报,2020,10(7):35-38.

[4]郑军.皖北气候对玉米生产的影响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6(11):29-31.

猜你喜欢
气候栽培技术
咦?气候会变化?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气候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