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师要自觉做到“真”“情”“实”“意”*

2023-05-21 18:28郗厚军
中国德育 2023年7期
关键词:思政课学术马克思主义

站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高度,广大思政课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找准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结合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切入点以及着力点,自觉做到“真”“情”“实”“意”,不断提高自己的教书育人意识和能力,为培养新时代好青年做出应有贡献。

一、信仰要“真”: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真”,就是思政课教师要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自觉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这表明的是一种政治立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特别是要重点讲好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真道理、大道理和硬道理。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尤其是蕴含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客观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思政课教师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人物,思政课教师干事业不能忘记教书育人的初心使命。思政课教师的“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思政课教师要固的“本”,即是牢牢坚定这份信仰、信念和信心。可以说,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高扬党的理想信念旗帜,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根本保证。

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迫切需要思政课教师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上下真功夫。其一,做到真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掌握得越牢靠,政治站位就越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就越强,观察时势、谋划发展、防范化解风险就越主动。”[1]思政课教师要将学习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日常生活方式和思想境界追求,多读常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应当开出具体书单,指出学习重点,科学掌握马克思主义精髓,并且要力避教条主义、本本主义,避免一知半解地误读马克思主义。其二,做到真懂。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前提。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核心要义在于真正弄懂其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知道它是怎样得来的、为什么是对的。其三,做到真信。“欲人勿疑,必先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师本身都不信,还怎么教学生?”[2]思政课教师引导青年学生做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首先自己要信仰坚定,对课堂所讲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高度认同,才能讲得理直气壮。真信马克思主义,是对思政课教师基本和必然的要求。不信,就不配做思政课教师。这要求广大思政课教师不但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终身信仰,还要深深懂得捍卫马克思主义的使命光荣。其四,做到真用。运用好马克思主义这一看家本领,不仅是学懂弄通和信仰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最终要求,也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能力建设的核心内容。思政课教师运用马克思主义,贵在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通过生动、深入、具体说理,将学生的思想疑惑讲清楚。

二、谋职有“情”:对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充满激情

“情”,就是思政课教师要对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始终充满激情,高度认同思政课教师这一光荣而神圣的职业。这显现的是一种职业态度。习近平总书记态度鲜明地指出:“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3]应当看到,新时代以来,一次次大中小学实地考察,一次次心贴心师生座谈讲话,谆谆教诲、语重心长,无不蕴含和体现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的高度重视和殷殷厚望。2019年召开的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强调“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4] 。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学校思政课作为一门铸魂育人的灵魂课程对中国共产党培养人的重大意义,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学校思政课地位作用提供了价值遵循。

立足于对思政课时代定位的科学认识,广大思政课教师应当谋职有情,高度认同自己的职业和职责,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视为一项光荣而重要的立德成人事业、一项激动人心的立志成才事业、一项大有可为的思想领航事业,始终做到对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充满激情,一直保持昂扬进取、开拓创新的斗志。总而言之,让学生真心喜爱思政课,思政课教师首先要对思政课教学工作葆有热爱和激情,要捧着一颗红心,把上好思政课当作一项政治事业,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上旗帜鲜明、毫不含糊;要葆有一颗真心,把认真讲好思政课当作教师的底线要求,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做到“在马言马”“懂马信马”“传马护马”;要富有一颗热心,把积极教好思政课当作学生成人成长成才的必要环节,在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见实效。

三、方法求“实”:坚持课堂说理和联系实际相统一

“实”,就是思政课教师要坚持課堂说理和联系实际相结合,实实在在地做好学生的释疑解惑工作。这强调的是一种科学方法。不可否认的是,当前一些学生反映思政课最普遍的一个问题就是理论与实际相对脱节,主要表现在部分思政课教师自说自话——端着讲,缺乏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照本宣科——照着讲,不面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花式表演——绕着讲,不能及时深刻解答学生的“思想疙瘩”问题;巧言令色——避着讲,不敢直面阐释和解读社会敏感话题。这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思政课老师讲的理论内容,学生觉得不能解决问题而不想听,然而学生想听的思想理论,思政课教师不会讲或者讲不好。当然,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但有一点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即现在不少思政课教师是从“学校门”到“学校门”,虽然受过现代教育的系统学术训练,但缺乏社会实践锻炼,尽管熟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前沿动态,但缺乏对国情社情学情的深入了解,这就使得他们在课堂说理中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欠缺。可以说,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和期待,已然成为新时代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关键,迫切需要广大思政课教师紧密联系实际,扎根于中国大地,扎根于青年学生,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

具体而言,思政课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十分注重方式方法,自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重点讲明白、讲清楚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乃至影视作品和社会舆论热议中所遇到的真实困惑。一方面,思政课教师的课堂说理,要重视分析不同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实际需求,要力避千书一面、千人一面的“大一统”式的理论灌输,不要用抽象的概念或词句讲一些“空话”“大话”和“套话”。拿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来说,教师的课堂说理要接地气,可以适当结合青年学生的成长经历,自觉融入中国共产党的奋斗故事和成就、社会中亟待回应和解决的热点话题以及学生亲历的一些事件等,向青年学生重点讲好如何以充实的大学生活奠基未来的大学之道,讲好如何补好精神之“钙”的理想之道,讲好如何拧紧人生的“总开关”的信仰之道,讲好如何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的家国之道,讲好如何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的成“我”之道,讲好如何创造崇德向善的道德人生的明德之道,讲好如何与法治中国共成长的法治之道。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的课堂说理,要重视理论联系社会实际,加强因事说理,进一步凸显理论言说的理据现实性。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理解道理,多是从一些具体事情开始,生活中的道理是连着我们的具体事情的,否则“大道理”说起来和听起来就会很抽象。[5]做好思政课的说理工作,不能完全离事言道。思政课教师不能脱离青年学生生活世界的支撑,在课堂说理过程中所言道理固然不能直接还原为经验,但理论说理却不可能脱离教师和学生的经验世界。思政课中的道理虽有较为系统的相互支持,但有些关涉人生、道德的道理则更多依赖于现实生活的有力支持,一旦脱离已有生活世界的事实和经验,思政课的课堂说理就可能会变得空洞,难以让人口服心服。正如毛泽东所讲的那样:“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6]因此,思政课教师的课堂说理,应当凸显因事言理,特别是用我们现实生活中鲜活的事例来做好学生的释疑解惑工作。

四、科研重“意”:牢固树立科学研究中的精品意识

“意”,就是思政课教师要牢固树立科学研究中的精品意识,优化基础性研究、强化应用性研究以及突出政策性研究。这里提出的是一种学术导向。思政课是一门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的特殊课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专业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学术深度广度和学术含金量不亚于任何一门哲学社会科学!”[7]反观现实,我们从一般意义上看,当前思政课的学术研究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对党的重大理论问题一般阐述的多而深入研究的少,简单重复的多而原创性研究的少,零碎无序的多而系统有序的少,特别是一些简单机械的重复研究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立足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如何解决思政课学术研究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引领学科发展方向、创新学术发展内涵等方面与我国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和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国际地位不匹配的问题?如何解决进一步提高思政课学术原创能力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科学研究水平为思政课提供更为坚实的学理性、学术性支撑?如何解决思政课科学研究中量多质次的学术成果比重较高、低水平重复研究的现象依然比较普遍的问题?如何解决进一步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术创新活力、学科辐射影响力、理论社会引领力问题?这些都是做好新时代思政课学术研究工作需予以科学回答的重大问题。

当然,科学回应和正确解答上述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迫切需要我们深入探究加快构建质量、创新、特色导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体系,即坚持以质量为导向,突出构建以“人民为中心”为价值立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体系;坚持以创新为导向,突出构建以“解决问题”为鲜明特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体系;坚持以特色为导向,突出构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体系。必须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问题的阐释研究,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及逻辑关系问题研究,加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研究,聚焦重大社会思潮治理研究,深入开展对思政课教学改革中提出的重大问题研究,着力打造一大批思政课学术研究的精品力作甚至是传世之作,以进一步为增强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论贡献力、增强思政课的学术含金量、增强哲学社会科学的引领力、增强学科理论的学术原创力、增强学科的国际学术影响力提供强大动力。此外,思政课教师還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自觉将为学、为事、为人真正统一起来,摒弃急功近利,力避浮躁浮夸,静下心来,沉下心去,崇尚精品,严谨治学,立志做大学问、真学问,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精品力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九十周年庆祝大会暨二〇二三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守党校初心  努力为党育才为党献策[N].人民日报,2023-3-2(1).

[2][3][4][7]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8,2,6-7,25.

[5]郗厚军.思想政治教育说理的内涵要义、认识误区及实践要求[J].思想教育研究,2022(6):19-25.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5.

【郗厚军,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讲师】

责任编辑︱刘 烨

猜你喜欢
思政课学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